四川的太白酱肉该怎么制作?

一叶知秋33333

太白酱肉出自于川菜名店“带江草堂”,又叫“太白肉”,始创者为“带江草堂”老板兼厨师邹瑞麟。邹瑞麟年少时在郫县师从川西坝子名厨林世顺学艺,练就一手不凡的烹鱼技艺,深谙鲢鱼烹调之道。因此,他烹烧的大蒜鲢鱼不仅有犀浦鲢鱼的乡风乡味,更有离骨肉嫩、咸辣鲜美、香浓酸甜、口感舒爽等特色,于是很快名声四传,远近食客慕名而来争相品吃,称其为“邹鲢鱼”。

邹瑞麟热爱田园、喜读杜诗,因而把店堂装饰成清幽典雅,富有诗情画意的农家大院。这一来不仅店堂漂亮大气,更吸引了不少文人雅客,其中有位叫陈践窦的尤喜这小桥流水的幽雅竹院,便取杜甫诗句:“每日江头带醉归”的意境,喻院旁流水潺潺,摘“带江”二字将邹瑞麟的店取名“带江草堂”。这以后人们便称之为“带江草堂邹鲢鱼”。

如今,带江草堂虽已年逾古稀,却是成都屈指可数,近百年间不移其址、不变其名的老字号名店。三洞桥也早已是繁华闹市、喧腾社区。带江草堂虽仍“带江”,但其江与草堂却已面目全非。唯有古朴典雅的门面和黑漆店牌依然如故,优雅闲静地注视着川流不息的车潮、熙熙攘攘的人流;店旁那悄无声息的小河虽早已绝鱼,却也在缓缓流淌,似乎仍在叙述着往昔之悠然光景。唯有邹瑞麟的软烧仔鲶和太白酱肉还深深印存在老成都人的心里。

太白酱肉,属于四川腊肉、酱肉类,但其制法不同于一般的腊肉。一是不用上色、二是香料的品种与量比腊肉用得多。太白肉无需窖藏,但却香美胜过宣威火腿,肥肉油亮香醇、却不油不腻,瘦肉酥而化渣,很有火腿的风味,堪称一绝,成都人给其冠名为“成都火腿”。邹瑞麟先生虽已过世20余年,然而所幸的是他所创制太白肉与美味鱼肴依然风韵犹在、风味流香。其培养的多位高徒不仅娴熟地传承了烹鱼技艺,也继承了他的美味求真,做人求诚的可贵品格,但其配方却是秘而不宣,鲜有人知。笔者只能根据老师傅私下所说整理如下:

太白酱肉,传说是由李白进敬献给皇上的一道四川家乡名菜太白鸭衍生而来。太酱肉为冷菜,选猪腿肉或坐臀肉,亦可用精五花肉,改成大长条快,马上川盐、姜块、大葱结,放入缸钵腌渍入味,腌渍时盐不要太多,肉要腌透,需约至少24小时以上,取出后晾干水分,用上好甜面酱、醪糟汁、白糖调制好的滋汁均匀抹在肉上,挂在通风处吹干后,再次抹上酱,连续几次。食用时洗净,上笼蒸熟,切片装盘即成。

正宗爆料 权威解读 多加关注 有你好看的哈!

《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主编 川菜文化人 美食作家

《百年川菜传奇》《路边的川菜史》《辣麻诱惑三百年》作者


江湖饕客

太白酱肉,传统民间传统食品。流行于四川一带。太白,即李白,相传四川江油青莲为其故里,因此肉食产于此,故名。用未沾过生水的前夹心腿肉,四周用甜酒或曲酒进行抹擦后,置于缸中,加一定的盐、花椒腌7天左右,取出吊挂于屋檐下。太白酱肉是一道酱香浓郁、爽口不腻的家常菜。太白酱肉源自李白故里的江油,做法众说纷纭,有类似酱油肉的浸泡做法,也有川菜中的酱腌的方法。下面是太白酱肉的做法,以供参考。



配料:五花肉500g,精盐12g,花椒2g,白酒10g,甜面酱30g,白糖5g,醪糟汁15g,五香粉3g,花椒2g,辣椒粉10g

1.精盐中加入花椒炒成椒盐;五花肉修整成较为规则的形状;然后用椒盐加上白酒腌制6-7天,中途翻面一次;腌制好的五花肉取出晾干表面水分;将酱料调好,用刷子均匀涂抹在腌好的肉上,挂在阴凉通风处晾干;晾至表面发干时,再次涂抹酱料,重复3次。

2.晾至酱肉表面干硬,而按压整块肉仍有弹性时便晾制好了;用热水将酱肉洗干净;下开水锅中中火煮30-35分钟(也可以蒸);最后捞起来切成薄片,装饰点青菜摆盘就大功告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