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遼的契丹人後期是否出現突厥化的現象?

姑孰侯

通常說西遼是契丹人所建立的一個政權,但實際並沒有多少契丹人,只是他的上層統治集團是由少數契丹貴族構成的罷了。據史料記載,1124年西遼的開國之君耶律大石離開遼國的末代皇帝天祚帝時,只帶走了200人,而這200人還不全是契丹人,其中還有不少是燕雲地區的漢人。

他帶著這200人達到可敦城(在蒙古高原中部,唐代回鶻汗國的王城所在地),他在這裡稱王建號,召集附近七州十八部的部眾,確立起自己的勢力,當時歸附他的七州十八部眾都不是契丹人,十八部包括大黃室韋、敵剌、王紀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達剌乘、達密裡、密兒紀、合主、烏古裡、阻卜、普速完、唐古、忽裡思、奚的、糺而畢,這些部族基本上分成兩種,一種是說突厥語的人群,一種是說蒙古語的人群(儘管當時蒙古人還沒有統一蒙古高原)。所以耶律大石的基本力量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突厥語部族。

此後,耶律大石率軍西征,攻打佔據西域的喀喇汗王朝時,喀喇汗王朝境內大概有16000帳的突厥化了的契丹人後裔,因為受不了喀喇汗王朝的壓迫,投降了耶律大石。16000帳,至少有3、4萬人之眾,但這批契丹人實際上是遼朝時進入西域的契丹遺民,已經早已突厥化了。

所以,整個西遼,契丹人的比例非常低,而他們生活的環境,又全部都是唐代以來不斷西遷到西域的說突厥語的唐代的突厥人、回紇人的各種部族的後裔,到了後期,西遼的契丹人基本上全部突厥化是沒有問題的。1220年時,金朝派出一個使者路過西遼的都城,他看到的情況是:“今其國人無幾,衣服悉回紇也。”1220年離西遼亡國還不到十年,所以西遼後期應該跟這時也差不多。


只愛潘多拉

耶律大石是一個漢化很重的契丹貴族,耶律阿保機八世孫,契丹人屬東胡,草原遊牧民族,大遼後期漢化嚴重,改變信仰不容易,也沒有這麼快,與人口數量政治格局文化差異有關係,當時耶律大石帶去的契丹人太少,最多兩萬人,路途遙遠橫穿大漠,在經過不斷征服和戰爭,契丹人有個萬八千就不錯了,在征服西亞幾個強國和部落之後,耶律大石比較尊重當地文化,被尊為菊兒汗!耶律直魯古被乃蠻王子屈出律篡權,西遼又被蒙古人滅掉了,剩下的契丹人應該融入了當地民族,突厥化了。如果後面的西遼君主能像耶律大石一樣,肖武平陵,足智多謀,堅韌不拔,今天的西亞地區也許會有很大的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