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無際的華北大平原是怎麼形成的?

俺是董老四

華北平原為我國第二大平原,又叫黃淮海平原。分佈範圍包括京、津二市,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及江蘇兩省的北部,共涉及7省市,總面積30多萬平方千米,佔我國平原總面約1/3左右,緯度範圍大致從32°N~40°N,經度大致從114°E~120°E。是我國重要的冬小麥、玉米、棉花及花生的重要產區!

華北平原農田景觀



華北平原區位圖

華北平原大體分為三段,北部主要由海河、灤河攜帶泥沙逐漸堆積形成的。主要由海河及灤河中下游平原構成,數千年來,海岸線向海洋推進數十公里不等,如著名的灤河三角洲等。



灤河三角洲

華北平原塑造的主力為黃河,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地區攜帶了大量泥沙,流出黃土高原後,由於地勢變低,水流放緩,在太行山的東南麓形成了大面的沖積扇平原!由於河床的抬高,經常決堤改道,形成了面積約25萬平方千米的洪泛/積平原。


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

黃河下游河段及黃河三角洲

華北平原的南部為黃淮平原,一般也稱作淮河中下游平原,歷史上黃河奪淮入海,也加劇了黃淮平原的形成,同時也造成了淮河今天無入海口的格局!



黃淮平原


海闊天空218505852


華北大平原的形成,大約在一億三千萬年以前的燕山運動時期,北方地區曾經發生一次強烈地殼運動,形成了高聳的太行山。至距今三千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運動時,太行山再次地殼運動抬升,造成東部地段繼續下陷。燕山運動(阿爾卑斯山階段)三疊紀末至白堊紀時期我國廣泛發生的地殼運動,到侏羅紀末古近紀初這段時期。在我國的許多地區,地殼受到外部強烈的擠壓褶皺隆起成為綿亙山脈,北京附近的燕山就是典型的代表,地質學家把這個時期的強烈地殼運動稱之為燕山運動。

華北平原是一個典型的沖積平原,塑造了華北平原主要河流有黃河、淮河、海河、由於地殼下陷導致大量泥沙的沉積,使地勢不斷升高,形成50至60以上的平原。
華北平原是我國第二大平原,地勢低平,海拔50米以下的是典型的沖積平原,是由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所帶來泥沙堆積而成,導致自西而東沖刷和堆積到東部低窪地區,使古沖積扇面積不斷向東延伸擴大最終形成遼闊的華北平原。形成平原的基礎主要地殼長期穩定升降運動極其緩慢的情況下經過外力剝蝕夷平作用和堆積作用形成。

遼闊的華北平原位於黃河下游,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游相接面積31萬方公里是我國第二大平原。華北平原是我國小麥、王米、棉花的重要糧食產區。


智慧敏行

華北平原,又名黃淮海平原,我國三大平原之一,佔地面積30萬平方千米

地理範圍:北抵燕山南、南到大別山北、西依太行山、東臨渤海和黃海。主要省份包括京、津、冀、魯、豫、皖、蘇七個省級行政單位。

經緯度位置:北緯32°~40°,東經114°~121°

華北大平原是怎麼形成的?

華北平原,又名黃淮海平原,所以華北平原的形成主要是黃河、海河、淮河、灤河等攜帶的大量泥沙沉積形成,多數地方沉積層厚度達七八百米之厚。

數千年以來黃河不斷改道、擺動範圍北至天津、南到江淮地區,幾乎佔據整個華北平原。黃河改道過程中,與其他海河、淮河等河流共同營造了華北平原。

目前的華北平原還在繼續擴大,從1855年至今,黃河使得華北平原增加了3000平方公里的陸地。

……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地理愛好者

前面大家講的河流衝擊有道理,我這裡加入一條“沙塵暴”供大家討論。發生在幾萬年前的冰川紀,氣候非常乾旱,每年一半以上的時間是沙塵暴,把西北的黃土高原的細沙吹起實現輸運工程。首先,沙塵暴直接吹來的均勻分佈在華北平原各地。第二,被吹到黃河流域再由黃河運輸來的,隨黃河改道散佈一定範圍之內。第三,分佈在山西太行山、呂梁山上的沙土通過雨水匯成河流到河北地區。第四,河南西部境內山上衝擊下來的。今天每每說起沙塵暴,人們總是厭惡的感覺,其實我們要感謝沙塵暴帶來的礦質保障了中華民族5000年農業文明久耕不竭。


jcx13

華北大平原的形成,主要有兩個原因形成的,第一個最重要原因是這一帶地下地殼運動不強力,地下岩層屬於平穩常態。第二原因是黃河,淮河把上游的泥沙衝下來變成沖積平原,這個大平原形成有二者配合起來才會出現平原,地殼運動原因佔多數,河流沖積原因佔少數。


手機用戶13769215143

華北平原形成是由黃河,淮河,海河長時間沖積而形成的,主要還是黃河在遠古時候沒人治理經常決口改道,從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不斷沉積,年復一年的聚積慢慢形成了華北平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