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艺术家劳特雷克?

賞味期限在凌晨akik

昏鸦带大家一起飞进十九世纪充斥着声色犬马和灯红酒绿的红磨坊去遇见

劳特累克吧。在这沉沦的纸醉金迷中被迅速榨干的是艺术家的生命,留下的是令人唏嘘的满怀赤诚的艺术思想与作品。

亨利·德·图卢兹·劳特累克于1864年出生在一个显赫的世袭贵族家庭,父母是姨表亲通婚。从小劳特累克就体质不佳,由于骨质疏松从椅子上摔下来把左腿骨摔断。隔年又莫名其妙摔进坑洞,右腿也断了,因此严重影响了发育导致身高被停滞在了1.52米上,大脑袋小短腿造成了终身的生理缺陷。
《镜前的红发女人》




或许上天总是冷漠而又公平的给予,给了他伯爵的身世却拿走了他的健康,给了他旷世之才却又早早地带走了他的生命,最后在艺术史上刻上了他的名字。

十八岁来到法国学院派画家柯尔蒙画室学习,随后结识了高更梵高马奈德加莫奈等艺术家,更是将德加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带了些许杜米埃犀利的现实批判,形式上结合了浮世绘的原始装饰感。
《梳妆的苏珊娜》




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陷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焦虑和颓废,娱乐业高度发达,敏感的艺术家们置身其中,聊以慰藉。

位于蒙马特高地的“红磨坊”夜总会成为了劳特累克的艺术之灵感源泉。身为伯爵继承人的他为红磨坊设计招贴画,成就了夜总会的商业繁荣,也因此被视为广告招贴画设计的鼻祖。在这里劳特累克先被初恋骗去了钱财,被后来也成为画家的苏珊娜玩弄了感情,很多人怀疑苏珊娜的私生子后来的风景画家郁特里罗就是劳特累克的孩子。

德加笔下的舞女是芭蕾舞演员,劳特累克把焦距对准了跳艳舞的风尘女子。昏鸦从画中体悟到的是大师完全身在其中的同病相怜,在悲天悯人的神性面前无论因何的沉沦都一样需要自我救赎。

索性住到了红磨坊的劳特累克和这些风尘女子同吃同住,以旁观者的视角表现着风月无边的凡尘俗世,以置身其内的惺惺相惜表达着百味杂陈之生命。


《背着的苏珊娜》

真诚对待自己和艺术,强烈表现属于每一位个体生命体验所独有的价值,所以将劳特累克划进了后印象画派。

大师的创作是即兴的感性抒发,无论是色粉还是油画都体现这一特征,现场即兴和一气呵成需要过人天赋和敏锐,我们讲直见心性也是表现主义的精神主旨。


《舞会》

过于沉湎于酒色的劳特累克迅速消耗完了自己的生命。一切皆烟云,或许是一种恶作剧式的故意吧,仅仅三十七岁就撒手人寰,最终躺在了他唯一可信任的女人――母亲怀里。
《交谈》


这些都属于天才的命定悲剧,拉斐尔、梵高、莫迪里阿尼……都是被定格在了三十七岁,或许他们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殉道者吧。

昏鸦要飞掠而去喽,毕竟我们不是天才,不能选择消耗式的人生。好在有天才们创造出的艺术一样震撼温暖着我们的生活!回见喽。


疾飞昏鸦

在劳特累克身上,你将会看到全巴黎的风月故事。

劳特累克出身在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里。

记得我第一次看到劳特累克的照片时我以为他是天生的侏儒,后来才知道他小时候喜欢骑马,13岁骑马时摔下马来,双腿停止了发育,变的很矮,而且双腿不合比例的短。

富贵人家的少爷本应该意气风发,一日看尽长安花。但自从停止发育之后变的敏感又自卑。

年少时的敏感细腻会极度激发艺术创造者的感受力,在劳特累克爱上绘画之后,这种后天的“天赋”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内心的情感幻化成为画布上富有激情的色彩与线条。

尽管劳特累克家境非常优越,但由于热爱绘画,他还是决定离开家乡去巴黎闯荡。

我也已经无数次的写过,当时的巴黎聚集了一批巴黎画派大艺术家,梵高、高更、苏丁、瓦拉东。劳特累克迅速融入了他们。

所有的艺术家都云集在两个地方,咖啡馆和红磨坊。(推荐大家看妮可基德曼的电影《红磨坊》)

在纸醉金迷的红磨坊里,劳特累克爱上了一个舞女。他以为这个舞女也是发自内心的爱他,但其实是爱上了他的钱。

自卑的劳特累克变的更加自卑,他早就知道自己这样的身材可能不太能得到爱情。

失望的劳特累克依然天天在红磨坊里面徘徊,他在风月场里,又怎么会找到爱情呢,也许这就是艺术家的天然的幼稚与童真吧。

他一幅幅的作品记录着红磨坊的夜晚。

这是社会底层的缩影,也是人最本质的欲望的直接表达。

劳特累克因为自卑和愤怒,让他的作品成为了最早带有表现主义色彩的艺术品。

这一辈子,他没有获得过真爱,只是一次一次的钱色交易。红磨坊,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地方。

1901年,劳特累克去世,在自己家的庄园,年仅37岁


南妹妹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土魯斯-勞特雷克,1864-1901,原名享利.德.士魯斯.勞特雷克),他的繪畫與海報的特點就是-嘗試用作品表現一種全新的「真實性」時,拋棄了現實主義的三維空間,所以他的作品看上去,常常是平面化而突出了鮮艷的顏色。

畫家在挑選主題時,一般是自己喜歡的特定事物,同時技法也適合那樣的畫。土魯斯-勞特雷克生於法國南部的亞爾比,是當地的貴族後裔。據說,可能是因為父母近親婚姻(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貴族近親通婚是較普遍的)造成先天骨質疏鬆,幼兒時骨折後,下肢停止發育,變成類似侏儒。成年後迷醉於巴黎蒙馬特區的波西米亞式生活,特別喜歡蒙特馬特的舞廳和夜店Call女,他的許多雅致的繪畫和海報作品都描繪了充滿活力的舞者和咖啡廳聊天的客人們來回走動、度過愉快時光的場景。

土魯斯-勞特雷克作品大都用粉彩完成,也有油畫,首次看他的畫有種讓人覺得在單一色調上做彩色繪圖,但卻能讓不同色彩產生共嗚。例如,At the Moulin Rouge(《紅磨坊》作於1892-1895年間,存於芝加哥 藝術中心)。1889年,一個叫齊德樂的商人趁著巴黎舉辦「萬國博覽會」時,在露天舞廳「白色皇後」的舊址竪起一個木質的磨坊,又沿著圓形舞池周圍擺上幾張咖啡桌,以法國著名的康康舞為招牌,19世紀未法國夜店「紅磨坊」就這樣開業迎接客人了。


紅磨坊老板齊德樂非常鐘意 土魯斯-勞特雷克的繪畫,於是說:「好兄弟,如果你肯為我的紅磨坊畫張畫,我免費請你喝一個月的酒與咖啡,如何?」這位矮小跛腳的畫家答應了。

在這幅畫中, 土魯斯-勞特雷克利用了膠片構圖法-近景左用來分割畫面的大斜角欄桿,從而拉近了觀眾和圍坐在桌子聊天人的距離,這些放置於中景的人物被用半身鏡頭的方式處理,畫面最右側畫著綠臉舞者May Milton(梅.彌爾頓,令人想到徳加所畫的劇院中被很強的人造光照射的舞蹈演員。正對著鏡子整理頭發的當紅舞者以及土魯斯-勞特雷克的表弟、戴圓禮帽的布里埃的側臉,則被畫進了遠景。而有趣的是,在布里埃的旁邊,畫家土魯斯-勞特雷克自己正斜著眼在看著,所有來看畫的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