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美瑞混动高配低配差4万,值得买吗?

大海29637148

“买车买低配”作为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定律,几乎适用任何一种车型,豪华品牌也不例外,毕竟品牌附加值、空间以及壳体大小的所见所得更为重要。

基于TNGA架构下的凯美瑞无论放在自我进化论还是与同级比较,都是翻天覆地的、具有革新性的,这不仅是凯美瑞的代名词,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丰田的“明信片”,就像丰田的“精益生产”那样。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发动机变速器总成的布局优化以及座椅低矮化布置,使车体重心进一步降低,在车身刚性提升的协作下,让这个定位于商务用途的纯正B级车也有不错的运动基底。凯美瑞出色的滤震性足以让你在享受较高车身动态极限和操控性的同时,不忘初心。混动车型在底盘架构的优化下,将电池组安放在后排座椅底下,不再侵占后备箱空间,而且还能将车体前后配重更加趋近50:50。

来自“Dynamic Force Engine”系列,代号为A25A-FXS的2.5发动机,在加入双喷射系统、高速燃烧、超高压缩比以及进一步减少泵气能耗的情况下,不仅拥有全球最高热效率41%,在双电机共同协同下,动力响应性得到提升,加速性能也比上一代有10%的提高。

虽然产品力有着质得飞跃,但定价上低配和高配分别比上一代低了2万和5万,可以说相当实惠了。这一代在主被动安全的进步又一次走在同级前列,全系标配前后侧气囊和头部气帘以及膝部气囊,主动安全除最低两个版本外,都搭载了包含预碰撞系统、主动巡航、车道偏离系统在内的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丰田规避碰撞辅助套装)。

双擎的高低配4万的价差主要体现在奢华享受与高阶的用车体验上,例如电动后挡遮阳帘、后排扶手控制面板、三区自动空调以及JBL的车载影音系统,当然也有对驾驶者的关怀:带记忆的电动方向盘调节、后视镜下翻、全景影像和倒车盲区警示等。某种层面讲,双擎旗舰版所营造的氛围源自日系豪华的传统,就功能供给早已走在消费者之前,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略显“华而不实”。双擎低配的配置已经足以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需求,除非你多金且有顶配情节。(亚夫)


DearAuto

凯美瑞混合动力我个人认为低配的那个版本是有性价比的,至于高配的那个版本,更像是厂家的一种象征,并不是为了走量的。


首先两个车的售价分别为23.98万元和27.98万元,四万的差价中间没有车型填充说明了什么?高配车型更像是拉高凯美瑞这个车系的形象,而贵出来的这四万块钱在动力系统上没有任何区别,别说动力系统没区别,轮毂都是一样大的。那么这四万块钱带来的差异就是各种配置了,那么咱们来分析一下多出来的配置到底值不值四万块钱。


首先主被动安全配置之间就差了一个并线辅助,这个配置也被称为盲区监测,对于驾驶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辅助操控配置就差了一个全景摄像头,这个配置对于很多新手司机来说更有利于方便的观察车辆的周边环境。外部和防盗配置一样,没有差异。内部配置多了方向盘电动调节和方向盘记忆,这两个配置一般都是同时出现的,属于提升车内豪华感的逼格配置,实际上我觉得用处不大。


座椅配置差的就比较多了,首先高配的第二排座椅支持靠背角度调节,而且还是电动的,便利性和舒适度更加的人性化,不过遗憾的是采用这样配置的后排座椅不能放倒。而前排座椅除了支持座椅记忆之外,还有加热和通风功能,这一点我就比较想吐槽了,低配没有通风也就罢了,连座椅加热都不配拥有了。多媒体系统方面,两个车都有8英寸的屏幕,但是高配车型有导航和定位互动服务,低配没到行业是丰田的一贯传统,高配车型的音响是JBL,扬声器数量更多。


灯光配置没有差异,玻璃和后视镜配置方面,高配车型的内后视镜有防眩目功能,外后视镜两个车都没有防眩目的功能,像是后视镜记忆,后风挡遮阳帘以及后排侧遮阳帘也是高配车型独享,最后高配车型还有后排的独立空调,注意不是多了个出风口,而是可以独立调节温度的独立空调。

凯美瑞混合动力这款车比较好的一点是安全配置,灯光配置这些关于安全和行车的配置没有缩水,更多的是舒适性配置上产生的差异。有钱当然是买高配,更加舒服,而低配更有性价比,完全够用。


淡墨说车

买23.98万元的低配(2.5HG 豪华版)就足够了。

多出来的配置有以上这些。

真正有实用意义的配置有:并线辅助、全景摄像头、前排座椅通风/加热、内后视镜自动防眩目这几样配置。其中全景摄像头的影像质量挺一般的,基本上就等同于虚设,其他的配置加起来也不算太昂贵。

其余那些配置一年可能用不了几次,特别是如果经常只是一个人开的话,方向盘电动调节、方向盘记忆、后视镜记忆、后排座椅调节、后排独立空调这些配置等于没什么卵用。特别是如果加上后排靠背调节,靠背就不能放倒了,影响空间扩展性。

至于JBL音响,音响素质并不算太顶尖,真正对音质有追求的消费者大概都会另外自己装吧。而GPS导航,还是手机导航比较好用。

综上,买低配就足够好了,对其他配置有需要的话,自己后期加装一下也不算难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