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现在“遇冷”了,为啥急转直下了?专家真不了解农民的苦衷

新农合现在“遇冷”了,为啥急转直下了?专家真不了解农民的苦衷

在乡村走访时,经常会听到哪哪村谁谁得了大病,花销10多万,多亏了新农合政策,报销了大部分,否则就看不起病、只能熬。的确,新农合这项惠民措施实施以来,广大农民在就医方面得到了保障,真正解决了他们最关心的看病难问题,群众非常欢迎。

只是每年的新农合集中缴费时难度很大,村干部不堪重负,认为完成这项工作十分困难,那么为何这么好的一个政策,却落实起来怎么那么难呢?

经过走访得知,有以下原因导致农民缴费积极性不高。

新农合现在“遇冷”了,为啥急转直下了?专家真不了解农民的苦衷

一,缴费的标准每年在增加。新农合措施实施以来,有些地方对农民参保率下达有一定的指标,规定农民参合率不得低于95%,而缴费金额逐年增加,主要是报销比例逐年提高了,个人缴费金额也要提高,而国家给的补贴也更多。缴费从一开始的10元到现在的180元,6口人的家庭,现在仅这一项开支就1000多元,他们感觉费用有些高。

二,高额报销只有住院才能享受。走访一位慢性病人,她家里很多药,日常需要吃药维持,而新农合规定高额报销只有住院才能享受,平时门诊报销很少,况且比例也很低,对于他们来说特别希望得到新农合的救助,可就是有望梅止渴的感觉,他们还在盼望着新农合措施为他们放宽些。

新农合现在“遇冷”了,为啥急转直下了?专家真不了解农民的苦衷

三,报销有限制。新农合规定了报销的范围,只有合规的才能报销,比如范围之外的医疗器械和药品是不能报销的,而这些对于某些病来说,却是花销的大块儿,他们觉得缴了新农合,因病住院却得不到报销太屈了。

四,有了其他保险。现在有些农民常年在外务工,有的成了真正的职工,很多单位和公司都给他们缴纳了社保了,还有必要再缴纳吗?,农民挣钱不易。这现象很普遍也现实。

到目前为止新农合还是最具性价比的政策,始终还在不断完善和发展,更需要大家来建议建言,希望大家共同探讨,大家的事大家有发言权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