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讓史蒂芬·霍金更加偉大

史蒂芬霍金,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的物理學家,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然而這位科學界的巨星在今天(2018年3月14日)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

感謝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讓史蒂芬·霍金更加偉大

霍金先生之所以偉大,在於他對世界作出的貢獻,更在於他抗住病魔的折磨而不放棄對科學的執著追求。

五大貢獻:

1970年提出奇性定理,宇宙大爆炸理論的雛形。

1971年-1972年:黑洞定理。對黑洞的一些特性進行了揭示。

1974-1975年:黑洞消失理論:揭示黑洞如何消失。

1982年:星系出現理論:揭示宇宙大爆炸後現在所看到的宇宙結構是如何出現的

1983年:宇宙波函數:該函數理論上講可以用來計算所看到的宇宙特性。

感謝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讓史蒂芬·霍金更加偉大

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呢?

基本上一發病,能活多久全靠運氣了。現代醫療能做的真不多。

就是這麼一個疾病,霍金在21歲時被診斷為該病,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3根手指可以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堅持研究物理學領域中的宇宙論和黑洞,這對我們常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艱辛。

感謝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讓史蒂芬·霍金更加偉大

首先是對宇宙物理學的熱愛,沒有對宇宙的喜愛,肯定是無法取得這麼大成就的。

其次我覺得偉大成就的取得離不開這個疾病的助攻。疾病讓他全身無法活動,只剩下了大腦的思考,讓他得以集中所有精力來思考宇宙和黑洞的理論,而不會被其他瑣事所幹擾。其實這和醫學上的代償理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運動功能的消失會導致非運動功能的增強,這是人的本能反應。比如一些盲人他們的視力雖然消失了,但是他們的聽力確敏感了很多。

任何一個偉大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執著的追求,而在困境之中取得的成就就更加彌足珍貴了。

霍金先生走了,留給我們的不只是宇宙和黑洞理論,更多的是一種努力的精神!

今日小木匠懷著沉重的心情,緬懷科學巨擘,霍金先生一路走好,願天堂不再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喜歡小木匠的話,敬請關注,您的關注就是醫學知識科普的最大動力!

感謝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讓史蒂芬·霍金更加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