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南北朝)

很早以前認識一個學弟,

從小就玩錢幣。

那時他還是個屌絲,就“胸懷大志”,

不是跟我說自己的創業規劃,

就是跟我談自己的錢幣理想,

在他眼裡,處處是商機,遍地是大漏,

這種成天幻想,不務實的“白日夢患者”,

我自然是不愛搭理。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四銖半兩)

若干年後,聽一個圈內大佬再次聊起他,

我才發現,他真的不是一般的牛逼。

高中畢業就掙到了第一桶金,

大二時就註冊了文化公司,

大四時就自己買了房子,

畢業時已是某錢幣平臺的股東,

每年光分紅就抵上我們一輩子的奮鬥。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三銖,四銖,五銖,六銖)

很多人都想靠錢幣發家致富,

聽到他的故事,是不是很勵志?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身邊那些吹完牛自己還能圓上、來自民間的玩錢高手。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錢背)

1.

前幾年,我因為上學,一直呆在一座古城。

這座有著近三千年歷史的城市,

不僅自帶錢幣產量,錢幣文化也相當濃厚。

每天下午,在朋友的錢幣店裡,

總有一個老頭慢悠悠的跑過來吹牛逼。

他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侃侃而談:

“三十年前,根本沒什麼人在乎錢幣,在廢品站一毛錢一個,挑過多少母錢。”

喝上一口水,接著吹:

“那時候咱這兒出什麼東西,都得先給我看,但凡我看上的東西,他們都得讓給我。”

“什麼四銖合背啊,景和啊,豐樂太清光背啊,都是小兒科。”

朋友一邊恭維他,喊著老師,

一邊背後吐槽,

說他腦子有病,光吹牛不買東西。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南朝·太清豐樂,公式女錢等)

直到有一天,

有個前輩跟我聊國內的錢幣傳承體系,

說到幾個當代泉壇頗具影響力的青年才俊,

都提到了同一個師父,

那個人,竟然就是前幾年,每天下午跟我們吹牛的老人。

後來發現,

他的徒弟不僅僅是這些響噹噹的人物,

當地泉友會,錢幣協會的會長、主要負責人,也都是他徒弟。

但凡是交流會,學術研討會,這老爺子都是座上賓。

換言之,他算是當地錢幣收藏的祖師爺了。

你只覺得他吹牛不買你錢幣,

人家跟你吹牛是看得起你,

壓根就看不上你的錢幣。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北周三品及內郭五銖)

2.

我第一個系統玩的錢幣,就是北宋的小版。

無論是過手量還是天賦,我都不行。

自己零零散散的買了幾年,很多版別還是看得一臉懵逼。

據說有些人能看背猜版,有些人能看邊猜面,

這些江湖神技,我一直是隻當傳說,從來不信。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北宋·錢背)

有一次,朋友給我推薦了一個宋版的高手,

正好那天單位安排出差,去他那個城市,

對於這種江湖大神,有機會自然要拜訪的。

我們約定了時間,去了他的店裡,

在店裡,聽他侃了半天,什麼挑錢技巧,什麼撿漏經歷。

說巧不巧,正好來了一通電話,告訴他剛好有一線貨源。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我們驅車去了目的地,一共有三坑窖藏錢幣。

他仔細省視著,還不時的抓起一把聞一聞(路數不明)。

最終敲定了其中一坑,我倆扛著五斤麻袋,就上了車(這坑大概200來斤)。

他自然不跟我透露技巧,只是說這坑很肥。

回到店裡,當時就挑出兩個長連,

“你信不信,這個折二的背就是靖康,這個小平的背是重和”,他一臉得意。

我還沒來得及反應,他“哐”的一聲就砸開了,

果不其然,

一枚折二的靖康元篆書,一枚重和通寶隸書,

薄鏽犀利,狀態牛逼。

不用說,就憑這倆東西,這坑就穩賺了。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北宋靖康等)

後來我回去後,他跟我說:

“這坑還出了宣和元,聖宋長字,宋元鐵母,統和元寶...”

這回不管說什麼,

我都信。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北宋·宣和元寶)

3.

以前上大學的時候,我練過一年攤。

旁邊的攤友,是個和我一般大的小年輕。

經常沒生意的時候,我們就互相吹牛逼。

關於錢幣的未來行情,我們產生了爭議,

他認為,未來幾年錢幣投資的重點應該是清代的大錢和花錢,

我認為,如果要囤東西,應該囤品相至上的歷代小精品。

那天我們掙得面紅耳赤,

他跟我立下了一個flag:

清錢要是兩年內不大漲,這輩子不再碰錢幣。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清·五帝錢)

那時候一個美品十二生肖就要五六百,

那時候一個美品當百動輒要上到兩千。

他一掙錢就買進咸豐大錢和花錢。

而我,卻把掙的錢全部壓進了徽宗小版裡,

什麼寄郭類,美製類,小字類,闊字類...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北宋·徽宗版別)

畢業後,我們各奔東西,

再次相遇,是在去年底的一次交流會上。

我是坐了火車再轉汽車再轉地鐵連帶小跑哼次哼次的去的,

他是開著跑車帶著女朋友一路風光的去的,

這兩年,清錢果然大漲,

他投資對了方向,

不僅掙得盆滿缽滿,

還混到了某協會的副會長。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清大錢等)

雖然對於炒作,我從來不敢苟同,

但是他對行情的估計,也是不服不行。

他立下的flag言猶在耳,也讓我看清了自己,

有些人就是為生意而生,有些人天生就不適合做生意。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吹完牛自己圓上:有些人玩錢幣,真的很牛逼

(新莽·大泉五十)

這兩年,很多人跟我抱怨,

諸如“自己玩了十幾年,一文不名,別人才玩幾年,卻聲名鵲起,”

又諸如“憑什麼別人就掙那麼多,別人就能撿漏,自己卻一虧到底,”

那些吹完牛自己還能圓上、牛逼到不行的人,

除了天賦,誰不是背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然鵝,我們除了跟他們一樣愛做夢,誰又能真的願意和他們一樣去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