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不想工作怎么破?

人生的陷阱

其实许多人的长大成人,都是从离校后的二十几岁开始的。

我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的风刀霜剑后,真正理解了父辈的艰辛不易,懂得用一个成年人的姿态,来努力奋进,坚持隐忍。破茧成蝶的美丽,其实正孕育在蜕变的痛苦里。

二十几岁,本就是吃苦的年纪。所谓的年轻就是资本,并不只是娇艳欲滴的脸庞、青春焕发的躯体,还包括吃苦的能力和不怕重来的勇气。

问题只在于,你吃的那些苦,是否能够照亮前进的路。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看,孟夫子早已将道理说明,吃苦的意义,在于从磨难中修炼从前不具备的能力与品质。

二十岁时,赵丽颖还在各个片场打酱油跑龙套,看过白眼受过闲气,却并不妨碍她揣度别人的动作眼神,思考表演的要义。后来我们看到的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角色,都来自于她的前期锻造和磨砺。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但并非谁都天赋异禀。更多平凡的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用今天的辛勤耕耘,去换取明日的果实累累。

人生是个不断的积累过程,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空中楼阁。那些牢固的基石,都要靠着年轻时的努力来一点点打下。

我们所处的时代,有阶级固化、有逆袭困境,却绝不是一个对付出视而不见的时代。它的可爱之处,正在于它承认你的付出和辛苦。

真正的黄金时代,是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是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十点读书

20多岁不想上班?是迷茫、浮躁导致的。

外部原因:因为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30多年里,已经逐渐形成不同社会阶层,尤其是体现在财富、资源上有着巨大的差异。

比如别人家的孩子20几岁要创业,他爸会给他5个亿人民币,允许他失败三次。而你爸给你五个“意”,同意、主意、随意、注意和看天意,家里的老底可能都是借来的,现实只允许你失败0次。别人失败了得到的惩罚是回到万达好好接班(多么希望这辈子能有一次这样的惩罚,流泪)。而你失败了,本来打算退休的爹妈,可能要到万达重新找工作上班。

别人强奸一个花季少女(当然这只是例子,不能做哟)父母周璇一圈,判个监外执行,继续在外面潇洒。而你掏个鸟蛋,父母跑断了腿,等着你的除了罚款,还要被判了10多年(想想都蛋……疼)。

别人20多岁一个创业想法,就拿到了上亿的投资(他爹投的……我猜的…),30岁不到就成了上市公司CEO。而你20多岁只能有个想法,看到别人上市的新闻只能说个“哦”。

尤其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同是20多岁的年轻人,富二代、官二代们的跑车、豪宅、网红………还有小目标,这些紫迷金醉的奢侈生活,像岛国大片似的每天在你面前现场直播,无时无刻刺激着你脆弱神经和小心肝,但是,你能做的只是默默看着、嘲笑着(我知道你也想要…其实我也想要…),所以,你当然着急、当然会累了。

自我原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用句俗话说: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20多岁你把欲望当理想,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做不好。遇到挫折就后退,得到点小利就满足。

从来没给自己做过任何一个职业规划、财务规划和时间规划。却期待着领导赏识你、同事理解你、幸运女神眷顾你。(我的女神是苍井空…祈祷她能眷顾我)

20多岁的的你,减肥坚持不过3周,看书超不过3本。可是你牛啊,目标不止3个,理想能装3筐。试问你有哪个职业坚持了3年?即使坚持了3年,你有符合3年的专业水平吗?就像你上了3年大学,就有3年的大学知识吗?3年大学你只忙着“上”了,职场3年你只学会了“熬”。所以,你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想要改变,先停止抱怨。不要在抱怨富二代的奢侈生活,那可能是人家生活的常态,而且那是人家爹妈给的没抢没偷。只是在你爹妈贪玩享乐的时候,别人的爸妈在艰苦奋斗、不断试错和积累。人家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奋斗和积累才有今天的生活,所以你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新中国才成立60多年,别忘了那句老话,往上数三代,大家都是农民的孩子。那为啥过了三代,你还是农民。而别人却不是了?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当然,更不要抱怨你的父母,虽然他们年轻的时候确实没怎么努力。但是如果你是个成熟的人,你应该把抱怨父母的时间用来改变自己。否则,20年后你的孩子也会来抱怨你。这就是佛说的因果关系。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靠,感觉自己好有文化,看不懂的都没文化……)

除了不抱怨,你还有学会不浮躁,因为浮躁会导致迷茫,迷茫了心就乱了,心乱了就会累。身体累了可以休息,心累了只会万物具灰……

我本人前两个月就很浮躁、很迷茫,今天就和你们分享一下我是如何解决的。我解决浮躁、迷茫的方法就是看书(这样显得有文化…害羞…),我看的书是《孙子兵法》。(是不是很有文化…哇…哈哈…)

首先,说明一点大家对《孙子兵法》误会,在此之前我也一直以为《孙子兵法》是本打仗的书,里面可能讲的是一些计谋、策略。

其实不是,《孙子兵法》这本书讲的是对战略的思考,讲的不是让你如何胜,而是让你在战略规划上就处于必胜的位置。不好意思,跑题了,忘了是要讲我如何不浮躁的了……

我本人呢也是20来岁,创业2年多了在经营一家平面设计工作室,这两年多每天让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我们还没死,又活了一天。所以除了没死之外每天都是抑郁寡欢的,简直生不如死。

毕竟,当初我们创业的时候,我是怀抱着用设计改变世界的梦想的。为此我看遍了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所有的视频演讲,因为我觉得只有他们才配得上做我的精神导师。

然而,现实是每天我们在为200元的设计稿加班到深夜,只要甲方爸爸开心我们可以把LOGO放到无限大……两年多的时间,我已经清楚的知道了,各个行业口中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计是什么意思了。(你们能理解我嘛?宝宝心里苦啊…我的乔布斯、扎克伯格…我的理想…碎了一地…)

说说《孙子兵法》对我的启发,不能再跑题了。其一:战争胜负不是在战场上的,战争在准备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准备的充足与否,已经决定了胜负。(就像我们工作室,成立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是悲剧了……只怪孙子兵法看晚了……)

其二:行军、休息走路都是战争,拿破仑征服欧洲大陆的秘诀就在这里,当别的军队训练一分钟走70步的时候,他要求自己的部队每分钟走120步。你想想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他们的速度、效率是对手的2倍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其实,这就是在告诉我们细节的重要性,人的差异不是体现在业余时间,而是体现在一个爱好、一个行为甚至一个念头上,我们要做的是每一秒都要在提升自己的能力、观念。毕竟我们都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要走的路才刚刚开始。

其三:先要做到不可战胜,在去思考战胜别人。社会竞争就是如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优秀的人才,使自己成为行业的稀缺资源。这样在社会竞争中,天平才会偏向你。

其四:等待的重要性,等待是很重要一种战略。大秦帝国为了一番伟业,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和准备才发到那场战争,从而才一统六国。所以放下我们那颗浮躁的心吧,伟大的事业都是从小事一点一滴做起的。

最后总结一下,我觉得我们20多岁的时候,应该做的是给自己选择一个方向,做好时间规划、财务规划和职业规划。放下那颗浮躁的功利心,用心的坚持下去。

记住不是20多岁才会累的,不努力30多岁你会更累。用句俗话说: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PS:最近怎么老喜欢讲俗话呢,是不是被头条影响的……这样说会不会被打……


方向感52680502

我是朱小天,三级心理咨询师,儿童心理学研修生在读,与娃一起成长的宝妈,在探索生命真义的路上狂奔或缓行。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好有共鸣。二十几岁不想上班,觉得每天上班的内容就是不停地重复,毫无新意,毫无挑战;自己是一个小小螺丝钉,做着这样的工作看不到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到底什么工作最适合我呢,可以每天活力充沛、开心地、快乐地上班?可想想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擅长的领域、特别精深的能力,眼前一片茫茫,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可是这样的班,这样的日子,真的不想继续了啊!

从题主的问题中,看到了题主想改变现状的愿望,只是还没有找到改变的方向,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做。

一个人到底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可能真的要花很长很长时间去寻找、去尝试;在与现实的碰撞中,最后开拓出自己的道路。我也同样依然在寻找,在尝试,以前朝九晚六白领的工作完全放弃了。摸索了四五年,只是刚刚看到一点黎明的曙光的样子,而是不是就是我的方向,还需要继续前行,继续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不断磨砺,才能知道。

最适合自己心性、品质、能力、天赋的,到底是什么?

能够去做这样的尝试和选择,其实是非常幸运的。

所以,对现在工作的不满、觉得没劲,我觉得恰恰说明内心有找寻的动力,这样的苦恼的状态,必然推动一个人去追寻去改变,而要改变,必然意味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去挑战未知的领域,从而更充分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这是一个最终与自己相遇的过程。

而我一直觉得,遇到真正的自己,充分地了解自己是谁、怎么样、到哪里去,是我们笃定地生活、行走在这个世界上的,充要条件。

所以,从你的提问看,其实挺替你高兴的。

分享一个三圈游戏,希望对你有一点实际帮助:

在纸上画三个圈,在圈里分别填上:我最喜欢做的事,我最擅长做的事,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事。

如果能迅速写出答案,那么恭喜你,你对自己的了解是比较充分的;而一般情况下,可能要实践上好几年,才能作出比较肯定的回答吧。

如果三个圈里的答案高度重合,那么热烈地恭喜你!这意味着人格整合已经达到相对完美的境地。一份自己有兴趣的工作,让人工作愉快;一份自己擅长的工作,让人有胜任感和自我激赏;一份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让人感到幸福。三者合一,就是最适合自己、最完美的工作。

另外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在打工谋生的同时,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爱好。想想自己小时候最爱玩、最爱做的事是什么,多年来从未放弃的喜欢的事是什么。有丰富多样的兴趣爱好,永远不会把生活过得干巴巴、了无生趣。

而谁能知道,自己日积月累的爱好,什么时候不会成就一份事业呢?


关于华大

原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工作室,始于2003年,专注心理咨询、心理培训、企业EAP。300多名富有实战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600余名志愿者服务团队,30门电话组成的免费公益心理服务热线向社会提供服务。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不上班可以

只要你付得起代价

你可以不上班,去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只要你付得起相应的代价。

把小便池搬进美术馆的艺术家杜尚,不上班也不工作,他只要很少的钱便可以维持温饱。然而一没财富,二没房产,三没子女。

换做是你,你能忍受吗?

爱他的人赞美:现代艺术之父;恨他的人痛骂:艺术花篮里的毒蛇。但不论是赞扬还是唾弃,杜尚在漫不经心之中成为了世人公认的大艺术家。

他却从不把艺术当回事儿,创作仅仅是随手的几笔涂鸦。不仅如此,在名气登峰造极时,杜尚突然停止作画,如休止符般戛然而止。

这在世界级艺术家中绝对是一种奇异的存在。

原因很简单,杜尚突然着迷于国际象棋。后半生,他乐在“棋”中,不管不顾,气定神闲,颇有几分禅宗意味。

他说:“我重视呼吸胜于生活。我对自己的一生相当满意。”

这份超脱,你做得到吗?

很多人叫嚣着要辞职,但你问他什么时候写辞职信,他不吭声了。

不工作意味着脱离稳定的生活和收入来源,进入到一段未知的状态。对于负荷着巨大生活压力、物欲又空前膨胀的年轻人来说,不工作的代价大得让人心慌,没人能承担得起。

房租没着落,IPhone7买不起,说走就走的旅行寸步难行。追悔莫及,想回归工作日常,还要千辛万苦找寻新工作……哪里是出路,分明是自绝后路。

无可奈何,我们变成了

厌倦的一代

无处可逃,无路可选。

看似手里攥着众多选择的年轻人,实际上别无选择。

互联网供应生活方式,平等展现各个阶层的生活。年轻人艳羡着别人的幸福,失望地回看自己,茫然而疲倦:“我得活着,我得拿工资生存。但我没有特别的野心,我就想活得舒服。”

这是一群“厌倦者”,渴望更好的选择,却缺乏斗志和热忱,无可奈何地成为边缘人。如同选民中那些“沉默的多数”,他们的数量惊人地庞大。

厌倦的不仅是工作,还有无可作为的生活。

“厌倦者”的朋友圈里,有两类文章疯狂刷屏。

一是“人生赢家的故事”。十全十美的人生,让是厌倦者们梦寐以求。

川普女儿、希尔顿姐妹、国民媳妇刘涛、LV太子妃……有才华有头脑,有爹有钱颜值高。上天的宠儿占尽了一切美意。

更可怕的事情是 “人家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真让人瞠目结舌:还有活路吗?

他们疲倦地叹了口气。

人生赢家当不了,于是“回归田园的论调”铺天盖地。

辞职,逃离大都市,拥抱乡村。悠然归南山,开辟桃花源,返璞归真,怡然自得……与东奔西突的上班族截然不同的生活,勾起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对异托邦的神往,真真儿戳到了心坎里,赶快转发分享:“佩服、向往、想去。”

羡慕之情很强烈,害怕改变的心也很决绝。厌倦者们依旧沉重地上班,不情愿地消磨天日。

人们之所以痛苦,往往是出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厌倦的尽头,还是看不到终结的厌倦。

所以机器革命时代会出现反对工业化的嬉皮士,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会出现不想工作的年轻人。更极端的,出现了如同“返祖”一样穴居在家的宅男宅女,只考虑生存问题便好,简直退化到人类本能线以外。

厌倦是种本能

你看别人怎样应对?

窦文涛是出了名的勤奋。而他在节目上口吐真言:“我也不想工作。工作于我是个生活艰难我的确喜欢做节目,但如果我是个遗产继承人,我就不做了。”

说归说,一旦工作开始,如同舞台灯聚焦在演员身上的瞬间,窦文涛本能性地认真干活,精神抖擞。

视绘画如生命的陈丹青,一只手揣兜走在路上,另一只手还在勾画人物轮廓。他厌恶规规矩矩地去上班,但可以“像虫子一样,起床就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睡觉为止。”

对工作的热爱,早已变成了他们的生理习惯,甚至是本能。

几十年前的陈丹青在最想画画时,必须与土地打交道。种地枯燥而漫长,几乎耗空他的身体和灵魂,唯有拿起画笔才能回归自如。

“很渴望能有单位能收容我。怎样都行,就是不要再去种地。”为此,他做过文化馆的见习美工,也为村委画过六百多个骨灰盒。

以窦文涛和陈丹青为代表的六零后群体,时代要他们必须担起责任的重担。年轻的他们憧憬工作,渴望成长,目标明确地努力。

简单而贫乏的年代,带来极低的生存压力和极少的可选择性。此时,人对求生、求好、求向上的动力达到最强。

他们将这种惯性保持至今。

保持饥渴,保持愚蠢

而如今摆在年轻人面前的,是一个五光十色、充满机遇与诱惑的世界。我们无法摆脱人性的欲望,也难以摆脱时代的局限。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第一次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凌厉之风,学着接受艰难和困苦。

时代靠着一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只灌输一种价值观,只制定一个成功标准,试图把所有人成功地挤向一个地方。

那些不属于此地的人,只感到疲惫和厌倦。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不得不去面对的时代局限和人生窘境。每个人也都有最适合安身立命的一隅之地。


一李

这种现象在国内是常有的:

思想觉悟不在年龄阶段,而在于坚定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行动;

20-30岁之间是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最好的时间段,由最初盲目的跟着他人的足迹到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事方式,开始就有了不同阶级性质的分化:①继续跟着伯乐前进②有了一点盲目性的商业趋势从新开始③坚持第一个方向放手一搏自己创业

在以上的这三种情况都是最常见的但也分两种需要考虑的人群:已婚和未婚

已婚的综合上述情况大多数只希望求个稳定或者夫妻双方都不安定会选择①和③,至少都是为了孩子有个不错的学习环境;

未婚的要么先找个异性多的地方先想办法结婚要么重新确认好目标后先开始有一份好的工作再去重要考虑另一半;或者开始跟风艰苦的创业;

无论以上所有的哪一种人不能有思想和行动上的懒惰,不然时间久了,就算你再有年轻的资本,前半生也就废了;

我本人也亲身体验过这种,当初在外打工做了2年不安于现状选择了离职想做出属于自己的事情,然而在异地城市找了好多不同的行业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就这样5年之间找了6中不同的行业在维持生活,有时候心里也很烦躁那时不抽烟、偶尔喝喝酒就是想麻痹自己,到现在也一无所有,感觉这辈子真的完了,睡觉睡到自然醒,醒来后顶着头疼的习惯填饱肚子,想法很多但是没有目标没有行动,然而最主要的一个点在于不在自己而是在于你真正的朋友,是一句伤心的话让你放下心中的自卑、懦弱、尊严开始振作起来。

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那一个行业都是变化莫测,只要你在思想和行动上不在懒惰总有一天那里就会有属于你的一片天地。

不完善但还觉得有同感的别忘了给个关注😊


飞飞遇见蘑菇头

我21开始工作每天就是早晨开启生产线晚上关掉平时满场溜达一天无所事事做了六年忍不住辞职了,想挑战一下做保险,跑销售,卖房子,卖车,结果我张不开嘴抹不开面,总是闹笑话换了n个工作把六年积攒的积蓄花费一光,后来老实学钳工技术,找了一个工厂上班,干了三年想自己创业,贷款买机床租场地,没办照接私活挂靠在别人名下,就忙了半年,碰上行业淡季都接不到活,贷款利息都赚不到坚持了一年也不见好转,找关系把机床卖了还了贷款,亏损了20万,后来腰间盘突出休息了一阵,学人家开淘宝,整天发帖推广一个月也没有几单,找工作也不好找,年龄限制挺多,做了一阵现货白银,现货农产品期货什么的也是一头雾水的就亏光本金,现在就准备考个公务员,起码有休息五险一金,工作安稳。我的经历你看了也行想笑,我只是想跟你说一点,不想上班无聊的时候学个技术手艺,或者自考晋升一下,这样辞职也有了充分的准备,不会走湾路用股票术语横盘整理充分,爆发力才够强,我都是瞎扯,现在做什么都有玩游戏直播都月收入过万,发头条也可以赚钱,做什么都饿不死


大勇77441546

昨天晚上和两个很久不见的朋友一起吃火锅,而一起相聚的原因很简单:一个朋友要去“海漂”了。

去想去的城市,做想做的工作。

吃完火锅八点多,再到起身时却已经十点半。我们一直在聊过去彼此在读书时的瞎嗨日子,一起练舞排舞跑学校的时候,聊现在工作的不如意,也会触及到未来再见时。

尚在研究生的朋友说“那会高中多好,多简单,只要把这张试卷写完就好了,自己费尽心力琢磨出来了一道难题就像自己得到了全世界”。

如果我们高考能多考5分怎么样?

研究生兴奋的说,如果当年我就考个模拟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可能我就真的去学了经济,当上了帅气的操盘手。就算高考比现在就多个三、四分,我也能学个西医,不至于现在这么受限。

准备“海漂”的朋友说,当年美术艺考改革,专业上线,但文化不给力,复读了十几天,结果还是去读了大学。结果第二年回到改革前,她失去了很多机会,比如,佛罗伦萨美院当年来湖南招公费应届留学生了,而她连尝试的机会都没有。

我想起当年那帮子人。

仍在做编剧的,虽然写着自己都不想看的故事,但拿着一集剧本就是4~5位数的薪酬也无所谓了。坚持做后期的在广电大楼里日常加班到深夜,但至少工作给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挺高。

而我?日常咸鱼。

我只能一笑,痛苦使人成长,可是绝大多数人在刚刚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就放弃了。

所以二十好几还是个长不大的小孩。

读书时候想工作,工作后怀念读书。这似乎是个不可逆的命题,所以我们都在瞎几把蹦哒中长到了二十多岁。

那时候拼了命想早点毕业,这样就不受约束,经济独立,想怎么嗨就怎么嗨。毕业后发现自己生活并没有那么多“如意”。工作中受了气,也只能朋友相聚时候吐吐槽,周末只想一个人去超市逛半天,或者瘫在床上两天不出门,再看一眼镜子里的自己,明明二十几岁的年纪,活的不像样子。

我记得高中班主任常说的一个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她带过的一个学生,复读了大概四五年吧,非央美不上。

第一年,专业不过线

第二年,专业的某项差点

第三年,专业终于OK了,结果英语没考到最低标准线

第四年,专业没过

当所有人以为他的梦想遥遥无期,考央美是痴人说梦的时候,在又一年的寒暑交替,风雨兼程中,他终于走进了央美大门。

虽然花耗的时间成本和金钱都比较大,虽然走的路比其他人要长,但是终究熬出头了。

这样才会更加珍惜吧。

我们总是很嫌弃前辈给出的经验或者教训,总是把这些当做段子,或者有着“别人的故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迷之自信,等到自己经历后才发现,自己是一个大写加粗的“傻逼”。

不过这样也好,人生多点经历也不是坏事。

不过,一条道走到黑,也不是坏事。

当然,这条道得是前途光明的康庄大道。


木鱼生

很多人认为在怎么奋斗都没用了,曾经也想过尝试过努力去往目标,当房价还没涨时,预计3年首付,5年买车,8年结婚钱到手,房价物价的疯涨,彻底绝望了预计一下40年吧!那已经老了准备棺材板吧,还结个屁啊!感觉很失落很绝望,这个社会只能靠自己,其实还是有依赖感希望父母可以多帮你一把,可惜,,,,真的想辞职不干了,休息个半年调养一下,可是现实不能这么做,对象谈好了,明年估计不是分就是成家,这又是一比大钱,现在出来8年了,只是刚刚够结婚钱,房子车子钱还是未知数,想想好累,我想我也愿意吃苦,可惜永远赶不上这GDP,只是想有个不需要多大地方的一个家而已,呵呵呵呵呵,只能下辈子投个好胎了


迟诀

二十多岁,是一个很迷茫的年纪!大部分人都处于一个迷茫期。我周围也有很多朋友这样,大学毕业之后,虽然很多人都找了一份工作去做,但是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有了一份工作就可以使自己满足,反而更多人迷茫感愈加强烈。

现如今,社会给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压力太大了,房价,彩礼这两样就像是两座大山一样,压的我们透不过气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心态浮躁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现在的工作待遇偏低,而且在工作中我们并不像自己所期待的那样受到足够的重视,这对于很多人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

1.先搞清楚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如果对现状工作不满意,你可以辞职在家待一段时间,给自己一个放松的状态,好好思考自己有没有喜欢的东西。

2.如果你说没有什么喜欢的,可以去尝试一些不同的工作,比如销售,电商,行政,甚至摆地摊都可以去试试

3.当你试完所有的这些,你大概会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类型,可以向着它去发展钻研,人生路很长,不要被眼前的东西束缚住

4.如果你真的不想工作,喜欢打游戏,喜欢吃东西,OK,现在直播平台这么火爆,你也可以直播吃美食啊,是吧

综上,在迷茫中寻找自己,不要怕花费时间,因为你那点时间不值几个钱,但是未来的人生需要你找到自己。


区块链项目分析

每个人总会在有些时候产生这种想法,就像童年盼望寒假暑假一样的。那换种想法,是不是不工作之后就会想要工作了呢?所以,其实这种想法,只是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就会出来,大多是当时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是不想解决。我遇到这种想法时,就会去看银行账户和证劵账户,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继续工作。严重的时候就叫朋友一起去周边旅行,性价比还挺高的。其实不管你怎么去逃避一些问题,问题一直会存在,是逃避不了的。旅行只不过是延迟解决问题和调整心态的一种方式。加油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