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訴訟或許是小米上市的最大風險

上市在即的小米,已經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尤其是上千億美元的高估值,更是演繹了多個版本的造富神話被大大小小的媒體傳播。孰料到,狂歡之時小米居然遭遇來自酷派的專利大棒。

專利訴訟或許是小米上市的最大風險

來自媒體的報道稱:小米涉嫌侵犯酷派公司的專利,已經向深圳中院和南京中院提起訴訟,並獲得受理。目前已經立案7個案件,6個在深圳,1個在江蘇,接下來酷派仍然將聚焦國內,向小米維權。

招股書中被淡化的專利風險

作為一個迅速崛起的國產手機品牌,小米的模式與其他國產手機品牌並沒有太多的不同。也就是說,以互聯網營銷著稱的小米,最終也很難避開專利訴訟的風險。而在小米上市的招股書中,專利風險並沒有被提及。

專利訴訟或許是小米上市的最大風險

如果小米在專利訴訟方面的風險果真如招股書中所寫的那樣,為何小米手機不進入美國市場呢?不久前,小米公司國際業務副總裁王翔表示,首批登錄美國市場的產品包括米家床頭燈、米家LED智能燈泡以及米家智能插座,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小米智能家居產品登錄美國市場。然而,小米手機並沒有進入美國市場銷量。

專利訴訟或影響小米公司的估值

在很多人看來,專利訴訟與估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情。其實不然,對於即將上市的公司來說,專利是一個非常敏感的話題。在上市前夕,小米陷入多起專利訴訟,這或許會影響公司的估值。

自從小米要上市的消息傳出後,估值已經衍生了多個版本,最靠譜的一個版本是1000億美元左右。另有多家媒體稱,小米公司內部期望的估值是1000億美元以上。日前,《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小米設定的目標估值在 700 億美元到 800 億美元之間,而不是此前的1000億美元。如果消息屬實,那麼小米公司內部為何會下調公司的估值呢?

事實上,對於小米1000億美元的估值,國外的投資機構並不認可。為了上市,小米在招股書中公開了詳實的財務數據。多年來,小米一直以互聯網公司自居,但從財務數據來看,小米是一家地道的硬件公司。按照招股書中披露的數據,小米來自硬件業務的收入佔比超過九成,其中手機業務收入為805.64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為70.3%;IOT與生活消費品的營收為234.48億元,佔總營收的比例為20.5%。試問,硬件收入佔總營收的7成,小米的互聯網基因從哪裡體現呢?

專利訴訟或許是小米上市的最大風險

硬件收入佔小米總營收的九成,這讓國外很多投資者無法認可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外界對小米公司估值的差異,也是因為小米公司的業務屬性,畢竟硬件企業的市盈率不如互聯網企業的高。再加上酷派的一些專利訴訟,投資機構勢必會下調小米的估值。如果不下調估值,小米上市後將面臨破發的風險,那樣損失更大。或因於此,小米公司的估值才會由原來的1000億美元,下調到700-800億美元的區間。

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國外多家投資機構對小米公司的合理估值,是600-700億美元左右,這也是一個非常合理的估值。如果再把專利訴訟的風險考慮進去,小米公司的估值或許會更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