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城市 上海記憶:法國領事設計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國內卻不買賬

1848年之後,法國駐上海領事敏體尼,發動在中國的傳教士蒐集中國商業信息並傳遞迴法國——這種創造性工作很快家喻戶曉,他用棉花外貿往來大大減少了武力強迫中國打開國門的情況。英國人很快接受了這種做法。在等待寄運到法國的物品的回覆時,他繼續在中國尋找法國普通工業品的銷路。他還是求助於傳教士,帶著一整套法國紡織品的樣品請傳教士推廣法國產品。

悅讀城市 上海記憶:法國領事設計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國內卻不買賬

敏體尼對法國神職人員的配合非常感激,把他們看作重要的、有影響的人物。但傳教士問題一直困擾著敏體尼,許多地方的神職人員都受到刁難,甚至侮辱,這一直是個敏感的話題。問題在於根據協議規定,神職人員確實被中國所接受,但他們無權到開放港口以外的地域活動。

悅讀城市 上海記憶:法國領事設計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國內卻不買賬

因此傳教士經常處在非法的境地,敏體尼發明了“安全證”(Carte de sureté ),證件上不寫頒發給某某主教,而是某某先生,法國公民。這種證件使傳教士的身份相對隱蔽,從而避免了“麻煩”。 通過傳教士推廣法國商品的做法成功了!蘇州市訂購了3萬兩白銀的不同品種的法國紡織品,不少其他大城市的訂單也接踵而至,包括盛京(今瀋陽)、滿洲里。敏體尼非常喜悅,他還有許多主意和計劃。“所有都是新的,都要去創造,都要去研究。”他考慮在上海搞一個法國產品的常設展覽,這個“法蘭西樣品展示會”最終於1923年在天津實現。

悅讀城市 上海記憶:法國領事設計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國內卻不買賬

儘管如此努力,上海還是不足以吸引法國商界。1850年初,租界已創建2年多,但還只有十幾個人:領事夫婦、岳母、內妹和2個女兒,領事館的翻譯哥士耆(Kleckowski)侯爵、多米尼克·雷米和他的2位助手,比戴(Bidet)先生和愛棠(Edan)先生,另外還有一位法僑(住在英租界)。

悅讀城市 上海記憶:法國領事設計打開中國市場大門 國內卻不買賬

但是讓敏體尼感到失望的是:他千辛萬苦向法國寄送的樣品和各種產品幾乎都沒有奏效;樣品經常被扣在海關;商會最終對他寄來的東西都不屑一顧,根本不贊同他的作為,甚至認為這是浮躁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