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背景

5月15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驱动的智能产业发展》和《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等两份报告,“透视”中国智能产业。其中,江苏的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排名第五,位列第一梯队。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报告解读节选如下

↓↓↓

1、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结构

中国智能企业创建的时间集中分布在2010年至2016年间,其中的峰值出现在2014年。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和江苏是智能企业最为密集的地区,其中北京市的占比为43.9%。

77.7%的智能企业分布在应用层,而基础层和技术层企业占比相对偏低。在智能企业所依赖的核心技术中,机器学习、大数据和云计算、机器人技术位列前三。中国智能企业广泛分布在包括企业技术集成与方案提供、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平台、智能硬件和智能制造在内的17个应用领域。

2、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

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新型孵化组织、新型创新区和政府政策的积极响应,构成了中国智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在发展过程中,平台已经从单纯的交易平台和创新型企业进化为包括若干子平台在内的相互嵌套的创新生态系统。“平台+赋能+开发者”新型孵化组织和模式的出现,加速了智能科技与经济和社会的融合。多元创新主体的聚集和结网互动,使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和次中心区的新型创新区成为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空间“极化”载体。地方政府政策的出台和专业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更多地表现为对当地智能企业和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的积极响应。

3、中国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

《智能产业区域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数》报告评价了中国智能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水平。报告根据企业的实力、投资的能力、大学和非大学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链接者的能力、政府的响应能力、创新生态系统的对外开放度等6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对中国智能产业发展的区域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在该指数排名中,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和江苏走在了全国前列。处于第二梯队的省市自治区包括山东、安徽、湖北、天津、福建、四川、重庆、辽宁、贵州和黑龙江。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三大经济圈智能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排名情况

在三大经济圈中,京津冀以80.6的得分位列首位,长三角为60.7分位列第二,珠三角为45.6分位列第三。在经济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的强力牵引下,三大经济圈处于智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前沿。

对排名前15的省市自治区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数的细化分析表明,经济转型升级所创造的智能化需求是区域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平台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决定和影响着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水平;大学和非大学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是不确定的。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一、制造业大省,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江苏作为制造业大省,靠制造业起家,更要靠制造业走向未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赋予传统制造业领域的产品新功能、新内涵,实现制造业领域的跨越式发展,江苏将大有可为。

在上面的指数排名中,江苏的智能产业政府响应位列第一位,大院大所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二。这样的成绩,是如何取得的?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苏南四市,产业链条初成

早在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后,江苏就紧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制造业强省建设的序幕就此拉开。去年,江苏还发布了《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进一步布局江苏的智能产业发展,聚焦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军民融合、民生应用等重点领域,实施重大工程,带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智能软硬件产品和服务同步发展。就在昨天,江苏刚刚出台了《江苏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平台、加快发展人工智能软件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硬件产业、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服务型企业,到2020年,全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显著,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处于国内第一方阵,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引领区和应用示范的先行区。这一系列的政策举措,可谓政府响应第一的最好凭证。

人工智能和各产业领域的跨界融合,催生出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企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目前,江苏全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约1670亿元,其中人工智能软件约500亿元,智能机器人及硬件约420亿元,人工智能平台150亿元,人工智能应用突破600亿元,广义人工智能企业近400家。多个城市也正通过集聚高端要素,推动智能产业的发展,以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为重点,初步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应用领域广泛、人才平台支撑有力的良好格局,在南京开发区、软件谷、江北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常州科教城等形成了一批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地。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人才集聚,建研究机构设本科专业

4月18日,世界计算机领域顶尖科学家、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唯一亚裔得主姚期智率队组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落户南京。

4月23日,世界著名人工智能专家余凯博士团队,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钹领衔的国内著名人工智能学者团队和南京三方倾力打造的南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

两个全球顶尖人工智能团队相继落户在江苏,是江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人才、产业链、创新环境等要素构成的“软实力”,已经是江苏吸引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3月,南京大学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继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之后加入国内人工智能学院阵营。

学院从今年开始招收首批本科生,2019 年招收首批硕士、博士研究生,并在全新的培养模式下实现多层次的人才培养。

此外,江苏46所高校今年新增111个本科专业,其中有10所高校此次申请开设“机器人工程”专业,11所高校申请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众多高校争相开设这两个专业,与国家和江苏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关系紧密。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二、发展智能产业,江苏还缺什么

从政府响应、技术人才储备及研发实力来看,江苏都位于全国前列,加上本身产业基础较好,这些都为江苏大力推进智能产业提供有利条件。但是,江苏虽处于智能产业区域竞争力第一梯队,不过指数排名中位置偏后,究其原因,在于企业实力、链接者的能力以及创新系统生态环境对外开放不足。

目前,江苏人工智能产业仍以“单打独斗”为主,单个企业能力不强且企业间缺乏技术间的协同,产品间互联互通和上下游互动缺乏有效协调,无法形成发展合力。相比京粤沪等地区,江苏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还是较少,仅占全国的6.03%。江苏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仍需营造更为优越的创业和融资环境,以吸引创业企业集聚。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三、制造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面临的挑战

江苏的制造企业居多,企业想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制造发展,又面临了哪些挑战呢?

知名服务公司埃森哲的一项最新调研显示,和全球企业一样,目前,中国制造企业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时面临一系列挑战。其中,52%的受访中国企业将数据质量列为突出挑战,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紧随其后(47%),而将数据共享和知识产权保护视为挑战的则占到了44%,均高于全球平均比例。

埃森哲调研了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美国这6个国家500家制造企业的高管,这些企业分布于汽车制造、卡车制造、汽车零部件供应、工业及电气设备制造、重型设备制造以及耐用消费品6大行业,营收规模至少为5亿美元。调研发现,人工智能技术(尤其当其与移动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相结合时)不仅可以推动企业核心业务的转型,还能提升员工和客户体验,最终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助力企业实现“工业X.0”战略。目前,绝大多数制造企业正试图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产品和服务。然而,出于数据质量和安全等原因,大规模应用这一新兴技术的企业依然寥寥。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调研指出,成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需要经历4个阶段。第一,树立信念,充分相信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以数字化方式重塑工业;第二,构筑愿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挖掘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潜能;第三,承诺投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生产制造;第四,全面应用,大规模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创新。

调研将企业按照行业和人工智能应用阶段进行了分类,发现人工智能成熟度在行业间存在差异。例如汽车企业更加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有9%的企业已进入了第3阶段,达到第3阶段的占比为5%。相比之下,仅有7%的耐用消费品企业和3%的工业与重型设备制造企业达到第3阶段,而这两个行业中只有1%的企业进入第3阶段。

目前,只有少数制造企业达到了应用智能阶段,即将人类智慧与分析技术和行业洞察结合,然后规模化地应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虽然有98%的受访企业已经开始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进产品和服务,只有16%的企业拥有完整的人工智能愿景,仅有5%的企业正投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改造其生产制造,而全面应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企业仅占2%。

解读|竞争力排名第一梯队,江苏如何发力智能产业

研究还发现,人工智能应用存在行业差异,而人工智能重塑生产制造的程度也因行业有异。有65%的汽车企业将改变盈利性收入来源视为首选事项。工业设备制造行业内有所分化,大多数重型设备制造商(57%)表示,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销售与营销策略是其重点考虑的事项,而42%的工业及电气设备企业则希望嵌入式的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

调研还表明,领先企业有着明确的投资和生态系统战略,能够获取、处理并保障所需数据,最大化地推动人工智能价值。同时,这些企业专注于信息技术能力和技能,为大规模部署人工智能打下基础。其中,超过9成的企业将数据分析和系统整合视为必备能力;超6成企业则认为,嵌入式人工智能将改变其商业模式。

埃森哲大中华区产品制造事业部总裁陈科典表示:“目前,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改造生产制造依然处于初期。我们的研究发现,全面完善的战略对于企业成功应用人工智能大有助益。尽管大部分企业目前仍然浅尝则止、零敲碎打式地应用智能技术,但在不久的将来,预计利用人工智能再造生产制造将迎来蓬勃发展。”

企业计划运用的主要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包括计算机视觉(73%)、深度学习(64%)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6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