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獲不理想?逃不出這10個原因

出釣前往往信心滿滿、想著大展身手,但有時卻遭遇漁獲不如人意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所致,請來看一下十大緣由!

1、魚已受驚

受了驚嚇的魚在短期內是不吃魚餌的。在近期內,塘主捕過魚、塘中灌過水、塘中魚是剛放進去的等等,這些都是使魚受驚的因素。另外,岸邊的嘈雜聲、釣魚人的揚竿聲、中鉤魚在水面的拍打聲、光照下的竿影等,都是應該避免的。

2、塘主已經把魚餵飽

許多養魚專業戶都能根據魚的需要,定時、足量放食,剛剛吃飽的魚沒了食慾,怎麼能釣上來呢?飽食之魚,起碼要等半天時間,才有進食的慾望,垂釣者必須掌握這個情況,適時下鉤。

3、拋竿方向不一,找不準窩子

“打窩聚魚,窩裡釣魚”,但有時窩中有魚,有的人就是釣不上來,這是什麼原因呢?其中之一就是掛餌的鉤子沒有投放到位,老是在釣點外圍打轉。這倒不是釣者故意所為,而是外力的作用或缺乏經驗所致:施釣過程中鉤餌受風力、風向的影響;有的人窩子打過以後,窩點的準確方位搞不清了。

漁獲不理想?逃不出這10個原因

因此,在開始打窩時,一定要把“三點成一線”的三個點定死、記清。首先,要把腳下一點和對岸一點鎖定,然後在兩點間構成的一條“線”上定點打窩。

4、找不準魚進食的水層

在同一個水體中,不同的魚在不同的天氣情況下,魚的泳層都是不盡相同的。在正常情況下,草魚、鯿魚、鰱魚、白鰷等都喜歡在水體的中上層活動;鯽魚、鯉魚等喜歡在水體的中下層活動。而隨著天氣和水情的變化,魚的泳層也會有所改變,因此應根據當時的天氣情況找準魚的泳層。

5、摸不著魚路,盲目打窩下鉤

一般說來,魚在水中都喜歡尋找適合自己生存、覓食、嬉戲的環境集群活動,所以魚經常光顧的地方就是釣魚人所說的“魚路”。如果找不著“魚路”,盲目打窩、下鉤,是不能馬上把魚釣上來的,冬季尤甚。

6、魚餌味型不對,魚只近餌不吃餌

餌料能不能適應魚的胃口,是獲魚量多少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如果餌料對不上路子,塘中的魚兒再多也別想把它釣上來。特別是有的養魚人長期使用一種食物餵魚,使魚兒養成了偏食習慣。所以釣魚人在垂釣前必須對所去的釣場有所瞭解,對口下餌,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當然,在色、味、形方面考究,效果會更好。

漁獲不理想?逃不出這10個原因

7、氣溫變化

氣溫的突然變化,會影響水溫的變化,氣溫溫差大,水溫的溫差也大。因此,在短期內形成較大溫差的水中,魚是一下適應不了的。所以出釣前必須考慮到天氣變化對垂釣可能帶來的不利因素,待天氣趨向正常後再出釣,才能取得較好的成績。

8、釣具配置不當,不能適應當時魚情

下鉤之前,對塘中魚情要有所瞭解,如魚的種類、大小、塘口的新老,以及季節的特徵等,否則有魚也難釣上岸來。老塘口的魚都被釣猾了,警覺性相對較高,用粗線、大鉤就很難釣上魚來;春季魚頭較小時和冬季釣鯽時,小鉤、細線才是最佳選擇。必須根據魚情來決定釣組的配置,切不可“一鉤一線釣四季”,“一副釣組打到底”。

9、浮漂漂相把握不準,提竿時機不當

魚是否咬鉤,怎麼樣咬鉤,都是通過浮標反映出來的。釣魚人憑浮標的反映狀態決定提竿的時機。然而魚種、氣候和食慾的差異性,都決定了魚咬鉤動作在浮標反應上的差異。所以正確判斷不同魚種咬鉤的不同反映,把握好提竿的時機,也是減少失誤多上魚的一個重要因素。

漁獲不理想?逃不出這10個原因

10、釣者性情暴躁

休閒釣魚本身是一種修身養性的娛樂活動,它使人保持平靜的心態,起到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但如果老釣不上魚來,就多了一份缺憾,少了一份樂趣,不免要千方百計把魚釣上來。可在垂釣中往往不能如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性情急躁,缺乏守窩的耐心,急於求成往往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