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蘆筍效果高,管理技術掌握好!

蘆筍設施栽培方式一般是選擇2~3年以上的筍田。在冬季較溫暖的華東地區,於1月至2月上句覆膜保溫,一般在1月下旬至3月下旬為採收期,採收結束後進行植株培養。華南地區於12月中句覆膜扣棚,1月中句萌芽,進入採收期直到4月末結束。為此設施栽培的基礎是需要選擇健壯秧苗,在設施栽植階段,重點要做好露地植株培育階段的水肥管理。

種植蘆筍效果高,管理技術掌握好!

蘆筍田間管理技術一:育苗

蘆筍可分株繁殖或種子繁殖,但分株繁殖花工多繁殖係數小,故多采用種子繁殖。當5釐米地溫達10℃時為播種適期,可以露地育苗,也可利用小拱棚或大棚。蘆筍苗期較長,起苗時易對肉質根造成傷害,故宜採用營養缽育苗。育苗基質的配方按70%園土、30%有機肥配製營養土,另加1%過磷酸鈣。出苗後20天開始,每隔15天噴施0.5%磷酸二氫鉀和0.5%尿素的混合液,二者的配比是1:1,每平方米苗床用量7克促使幼苗生長健壯。

種植蘆筍效果高,管理技術掌握好!

蘆筍田間管理技術二:基肥

蘆筍為多年生作物,定植前要全面深耕,並要求基肥充足。每畝使用商品有機肥400~500千克或腐熟農家肥3000-400千克,鈣鎂磷肥20~30千克或過磷酸鈣25~35千克、硫酸鎂10~20千克,氯化鉀12~15千克,硫酸鋅1~2千克深翻入土。整平地面後作定植畦開定植溝,溝深25~35釐米,溝底再均勻施入5%商品有機肥250~300千克或腐熟農家肥2000~2500千克,上覆一層土然後將尿素20千克、過磷酸鈣30千克、氯化鉀10千克與土拌勻施入溝內中層,上面覆土與畦面相平。

種植蘆筍效果高,管理技術掌握好!

蘆筍田間管理技術三:追肥

定植後株高達10釐米時,從定植行兩側開溝追肥,每次施用尿素6~9千克、氯化鉀4~6千克每兩週一次,至降霜前兩個月結束。經過2~3年的植株培育,即可進入設施栽培階段。在設施栽培階段,每年春季約4月上旬開始留養春母株。此時應挖穴增施肥料,每畝施5%商品有機肥120~150千克或腐熟農家肥1000千克,尿素15千克氯化鉀5千克過磷酸鈣5千克。

三農大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