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看慣了城市的車水馬龍,

厭煩了城市的喧囂吵鬧,

不如暫時逃離,

放慢腳步,來泉港壩頭,

享受下當地的民俗風情,

它不僅有山水畫卷的美,

更有著濃濃的人文氣息,

這裡家廟巍峨,宮宇精構,厝宅林立,

古代的商鋪、武館、書塾等歷史遺存物遍佈,

一個姓氏,一個家族部落的故事

“阿山壩水”是古村落“壩頭”的雅稱,這裡背依鳳阿山,相伴壩頭溪,故有此名。現今的壩頭主體坐落在泉港區前黃鎮。壩頭是一個古地名,並不是一個行政村。據泉港文史學者連力東介紹,壩頭的區域涵蓋了鳳山、鳳南、鳳北、鳳陽、鳳安、鳳林、坑內等行政村,以及南埔鎮柳厝村嶺口、界山鎮鵝頭自然村的部分。壩頭如今居住著2萬多的連氏族人,是中華連氏聚居人數最多的區域。

【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村中留存有清代的梳妝樓

根據壩頭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修的《高陽上黨衍派鳳阿連氏壩頭族譜》記載,連氏入閩始祖為連愷,字廣志,唐僖宗廣明元年(880年)任(河南)葉州通議大夫,唐中和年間(881—885年)因黃巢起義,棄官入閩,卜居福州閩縣。另據族譜載,連氏入閩傳至第十世,出了一位大人物叫連治,字國賓,號素庵。他在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因征討有功,封散騎常侍鎮南將軍,南宋孝宗朝(1163—1173年)時,加封右丞相兼護國大將軍。後來,宦臣變亂朝綱,連治三次進諫,朝廷皆不納,他“恐禍延林木,遂退隱,遷入興化仙遊雲頂山北方卜宅,以姓為地名,名‘連坂’住斯焉,始建府第”。因為連坂一地相傳有“鳳穴”,故連氏便以“鳳阿”為燈號。南宋嘉泰年間(1201—1204年),連治的次孫連釗遷居泉州惠安(泉港地區古屬惠安),居七都曾佔尾(今鳳陽村一角落),為壩頭鼻祖。

聞名遐邇的龍鳳宮

在阿山壩水有一座獨特的宮廟,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龍鳳宮”。壩頭龍鳳宮位於泉港區境內的壩頭溪東岸、壩頭公路中段,因其坐落在壩頭鳳山村的下墩自然村,亦稱“下墩宮”。龍鳳宮為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壩頭當地庠生連鳳梧卜地興建的,該宮背靠鳳山的“鳳翅”,面迎壩頭溪水,坐東向西,為硬山頂建築,出磚入石牆體。

【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聞名遐邇的龍鳳宮

古時龍、鳳為忌語,一般來說唯有帝王、皇室為彰顯尊貴方可使用,這座宮廟又如何敢稱“龍鳳宮”呢?進宮一看奉祀的主神,我們才恍然大悟:在龍鳳宮的神龕內,正中端坐著王審知和媽祖林默娘的神像。王審知在唐末五代時貴為“閩王”,而媽祖在康熙年間被敕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仁慈天后”,奉祀他們的宮宇取名“龍鳳宮”,也就順理成章了(另有一說:開閩王是一方國主,應屬龍,廟建於鳳山腳下,故名)。神龕兩側鐫有楹聯“政績著閩疆古今頌德,英靈鎮湄島中外來朝”,同樣講述著兩位主神非凡的身份。此外,龍鳳宮還配祀了二媽陳靖姑、三媽錢四娘、鎮殿太保公等神像。

【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龍鳳宮中的丹陛石又被民間稱為“雞舌階”

龍鳳宮頂廳南北宮壁畫有唐將薛仁貴等人物,下廳兩壁畫有千里眼、順風耳及廿四孝圖等。兩扇大門上則彩繪著威武的唐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位門神。在宮內,還有一塊位於天井中間的特殊梯形長石——丹陛石,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南安豐州文史愛好者王贊成表示,這丹陛石在中國古代是帝王身份的象徵,尋常場所是見不到的。連力東說,這塊丹陛石是古物,當地百姓又稱之為“雞舌階”,它的存在顯示龍鳳宮是按古代皇家之規制來建造的。

沿著龍鳳宮後面的小道往村落裡走,一路古厝老宅此起彼伏,很多房子沒有華麗的裝飾,卻有著質樸的氣息,既印證著歷史的脈動,也反饋著不同時代的人情世態。

“四主”建築惹人驚

轉過巷角,突然一棟大厝出現在眼前。據連力東介紹,清道光年間,壩頭連氏居住在鳳山大廳的第二十代連協恭生有四子,均大富貴,各擁有商行當鋪,商號分別為“

萬興”“泉興”“益興”和“源興”,時人稱之為“四主”。四兄弟中的老大名阿俊,字志俊,據說他掌管的“萬興”商行在“四主”中是最富有的。而我們眼前這棟大厝,正是連阿俊所建的“七間張”。

【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七間張”為連阿俊所建

清朝同治初年,阿俊在壩頭連氏家廟東南角、七里巷頂端北面與後厝交界處,依山勢建造了一片坐東向西的巨宅,主建築為七開間三進式。這是當地首座七開間大厝,民間稱“七間張”。舉步入厝,可以看到整座大厝雕樑畫棟、圍屏幕帳,宛如皇宮。外牆的水車堵上有雙線裝飾,裡面的雕塑和彩繪構圖精美,筆墨嫻熟,應是出自名師之手。大厝前有一個大磚埕,埕的南北端各有一副旗杆夾,顯示這裡古有中舉出仕之人。

【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古厝精美木雕讓人賞心悅目

埕的東南面及西北角均建有一個飛簷翹脊、裝飾精美的門亭。從西北角往下走,是一口千年古井,俗稱“祠堂井”。據說,這口井從來沒有乾涸過,是壩頭開基時的水源。“七間張”兩側有花園,稱後花園。花園的南面是一座梳妝樓,西邊是一排三間的樓閣,樓閣頂層外牆的水車堵裡是古色古香的彩墨畫,綴著各種字體的詩詞,使人一看便知這是書齋。書齋北面與大厝第三進(即“頂萬興”)相鄰,設一石階上下,可遠離外界的嘈雜聲。“七間張”整座建築廳堂樓閣俱全,動中有靜,堪稱精品。

萬興大厝的西面,有座五開間二進的大厝,其南面有一排護厝延伸至埕邊,護厝白灰塑成的門匾上書“泉興鋪”三字,這就是壩頭泉興大厝了。據連力東介紹,“泉興”是連協恭次子連志仲的商號,但是這座大厝卻並非泉興商行獨有,泉興行僅擁有厝的左邊一半及泉興鋪護厝,其餘部分歸萬興行所有。泉興大厝歷經百年風雨之後,變得破敗不堪,2013年,壩頭第二十五世裔孫連式林捐資對其進行了全面修復,使得老厝重煥新顏。

益興大厝又稱“溪墘大厝”,是連協恭三子連維豪(字志超)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建造的。主建築為五開間二進帶雙護厝,硬山式屋頂,抬梁穿鬥混合式結構。鏡面牆為紅清水磚拼花結體,上開透窗,下為白石裙堵,螭虎紋櫃檯腳。大門為雙塌壽式,兩側開門,正面堵有輝綠岩高浮雕,對看堵上則有交趾陶,工藝精美。北面護厝帶一口古井,南面有亭閣式儀門,外為磚埕,埕的兩側建有文武館。東面文館的門額上寫著“芸圃”二字,裡面有兩房一廳。在連力東的指引下,我們在前壁頂端的水車堵內發現,這裡保存著清同治七年(1868年)榜眼、“字聖”黃自元的親筆題詩,充分顯示其懸腕書法功力,讓人為之驚豔。

源興大厝是連協恭四子連志賓(號雲軒)的宅邸。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大磚埕,磚埕內側是一座七開間二進雙護厝的大厝。大埕圍牆的西南面與西北角各立有一個門亭,北面連接門亭處建有一排三間埕頭間,在其上可俯視整座大厝。埕頭間的後面是一片庭院,內有一古私塾,門匾上寫著“輝德齋”三字。源興大厝早年後部出現坍塌,2012年源興第五代裔孫連元遜等人籌資予以重修。

村巷中徜徉 驚喜連連

在壩頭的村巷中徜徉,我們發現這裡祖厝古宅林立。比如,位於鳳陽村後厝東南部的下田祖厝,坐北向南,有五開間五進四天井,格局宏大,是壩頭十六世祖、下田始祖於清代建造的。門口大埕原有旗杆座,現存有一個“明經進士”匾。厝邊有一條百米長巷,因清代出過父子秀才而被稱為“秀才巷”;石埕祖厝位於鳳山村石埕,始建於清朝康熙年間,是鳳阿小宗三房龍黼公府第,坐東南向西北,為五開間二進一天井結構;頂厝祖厝位於鳳山村祠堂南,據傳為連氏頂厝公(賜公)向黃姓人家買來當祖廳的,建築為三開間二進一天井,現為壩頭小宗四房頂厝的祖厝等等。

【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村裡古井遍佈

另外,還有一些細節出眾的建築,如雪花大厝。這座蓋於清光緒乙巳年(1905年)的建築,坐東南向西北,五開間二進,建築保存較好。其大門廊下的木構件,雕工精美、細膩,富有閩南特色。大厝內部也有豐富的木雕構件,不管是人物形態,還是花鳥魚獸,盡皆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讚歎。該建築為泉港區文物保護點。

我們還經過一棟曾經的醫館,建築小巧、樸實,大門門匾處卻畫著幾個可愛的“香爐體”文字(具體何意,村人皆不知曉),估計以前的主人也是一位別具情趣之人。

【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雪花大厝門廊內有精美的木構件

這裡的“安南駙馬府”更是充滿神秘色彩。這座大厝坐東北向西南,五開間二進,南面帶護厝,抬梁穿鬥式木構架。外牆石抹灰,門窗為磚柱框,看上去並非十分氣派。村裡世代相傳其為“安南駙馬”的故居。據連力東介紹,這座“安南駙馬府”具體建於何時、何人所建,皆待考。這位神秘駙馬爺的身世,也尚待發掘。

13級石階 尋根認祖

連氏家廟始建於元初,俗稱“壩頭祠堂”,位於壩頭鳳山村。家廟為抬梁式木構架建築,由下廳、天井、迴廊、船亭、頂廳、堂屏、後廳組成。門首懸掛紅底鎏金“連氏家廟”匾額,兩邊鏤有“出將”“入相”圖案,門旁柱聯寫道:“壩水澄清思源敬業家家樂,阿山聳翠衍派安居代代春”。廳堂間樑柱斗拱,雕花鏤柳,十分氣派,這裡的柱聯也特別多,其中包括了明代御史康朗、苑馬寺卿朱一龍等歷史名人的贈聯。頂廳右邊懸掛著一面牛皮大鼓,據說這是古代官宦之家光宗耀祖的象徵,有“鼓隨官高”的說法,從其下走過,彷彿還能聽到古時“咚咚咚”的震天擊鼓聲。

【印象泉港】走進壩頭,感受泉港“阿山壩水”的濃濃鄉情

▲開閩王王審知和媽祖林默娘的神像,並肩坐於神龕內

連氏家廟還有一個特殊之處,那就是家廟前有13級大石階。據說,壩頭連氏不管身在何方、旅居何地,皆以“祖籍祠堂前有13級石階”認祖尋根。連力東說,如今壩頭連氏遍佈世界各地,最近幾十年來,海內外連氏宗親頻繁返鄉尋根謁祖。這些海內外宗親大多是憑著兒時的記憶、父輩的囑託或祖宗的遺訓前來尋找祖籍地的,阿山壩水的一樹一石、一厝一景、一事一說,都有可能成為他們的尋根依據。那些掩于山水之間的鄉情、親情,也就在宗親相認時的談笑中,溢於言表了。

壩頭就是這樣一座古樸小鎮,

有著獨特的閩南格調,

約上幾個好友,

一起徜徉在“阿山壩水”的畫卷裡,

發現古香古色的美,

感受這濃濃的鄉情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