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而不收購我們國內自己產的大豆?

某天某月的某一天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由於人口眾多,糧食需求量巨大。尤其是近10多年來我們的生活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豆類需求量不斷增長,而我國大豆的生產量一直不夠,不能滿足人們需求。而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的大豆量大優質價格廉,這是造成我國大量進口大豆的根本原因。



2017年我國進口的大豆大約是9500萬噸,而我國本土生產的大豆大約是1200萬噸,產量相差近5倍,進口大豆的質量優勢價格優勢已經被公認。2017年我國大豆播種的面積大約是1.07億畝,我國現總共有耕地20.24億畝,如果我們要用純國產大豆又要滿足需求的話,那麼我們就需要把全國將近1/3的耕地用來種植大豆。但是耕地有限,大豆滿足了,那口糧怎麼辦?這會造成有限土地分配嚴重不合理,糧食問題的危及就會出現,缺糧就要進口,10多億人口的糧食安全就會被控制在外國人手裡,這不是國家的安全策略。所以進口大豆從國家糧食安全層面來說即能避免糧食危機,又能滿足大豆需求。


在我國,我們種植的大豆是非轉基因大豆,大豆產量低,種植成本較高。而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家種植的大豆是轉基因大豆,它產量高,農場機械化作業,生產成本低。所以在價格上有很大的優勢。2018年進口的大豆價格大多是1.7元/斤,而國產大豆市場價大概是1.9元/每斤。作為以利潤為主的企業,沒有理由拋棄質優價廉的進口大豆而選擇國產的大豆。

生活中我們處處都會用到大豆。我們國家是油脂消費大國,進口的大豆絕大部分都被用來榨油了,加工成大豆油和副產品豆粕飼料。非轉基因大豆蛋白質含量較高,通俗點就是營養豐富,而轉基因大豆主要是出油率高,國產大豆出油率大約是在15%,而進口大豆出油率大約是19%,所以我國食用油行業加工的原料大都都是進口的轉基因大豆。


又有人會問,那為什麼我們自己不種轉基因大豆增加產量呢?在轉基因方面,我們國家現在還沒有成熟的品種,國家只是審批一了一些進口轉基因農作物的安全證書,國內的生產應用安全證書還沒有批過。但是未來發展國內大豆種植業的方向以後肯定是轉基因大豆。

轉基因食品的健康問題,現在還是一個需要研究的問題,但是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進口大豆在短時間內是不可能避免的,還將長期依賴進口來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的對豆類的需求。


我是平哥

豆漿、豆油、麻辣豆腐…豆製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我國每年都會種植上千萬噸大豆,可有人卻說我們現在吃的大豆可不是國產,而是進口。

既然已經有上萬噸的國產大豆,為什麼還非要去進口呢?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更可謂是大豆第一使用大國,每年我國都會使用9000萬噸左右的大豆,而國產大豆的產量僅能達到1000萬噸,所以之所以進口,最主要的原因是真心不夠用啊…

比如,豆油從30年前每個人每年消耗2.6公斤,到現在的22公斤,如果想要跟上這樣的速度,就需要再增加20%左右的土地去種植大豆,既影響其他農作物產量,也不划算。

再來,進口大豆的國家主要是美國、巴西等,這些國家由於環境合適,種出來的大豆不僅便宜,產量也更穩定,出油率也要高很多。

但是,因為是轉基因大豆,這些大豆也被限制,只能用來榨油或做飼料,有些商人為了利益,也會選擇這些大豆,還會把加工廠建在港口,方便加工進口轉基因大豆。

至於那些國產大豆,則會被用來做豆腐、豆花、豆漿等食用大豆產品。

也有不少人疑惑,既然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還能防病蟲害,為什麼不直接拿來用呢?

這是因為轉基因技術還在發展當中,所以並沒有開放,甚至還有規定,轉基因生產的豆油,必須在配料表中標註轉基因大豆字樣。

中國農業科技越來越發達,相信總有一天,國產的大豆豆油,也會走進千家萬戶~


找靚機二手機

我國每年都需要從國外進口9000多萬噸的大豆,其中每年大約從美國進口的大豆大約有3000萬噸以上,佔美國大豆出口總量的六成以上,佔我國大豆進口總量的三成以上,同時我國也一直是美國大豆的主要進口國。那麼問題來了,我國每年生產的大豆產量也不少,很多農民都說大豆賣不出去,國家為什麼不直接全部採購國內農民種植的大豆,反而為什麼每年都要從美國進口這麼多的大豆呢?

其實,這個問題是經濟和政治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國內總產量不能滿足總消耗量,進口效益比擴大種植效益更可觀

據數據統計,我國大豆每年的產量將近1500萬噸,但每年的大豆消費總量卻達到過億噸的規模。大豆,是一種產量不高、佔地耕地面積較大的種植作物,單位面積產量較低,而且我國大豆的畝產均量一般才在200公斤左右,產量實在屬不高,如果這進口的這9000多萬大豆全部由國內種植解決,僅土地上就需要4.5億畝以上的耕地面積,不僅在人多地少的國內根本不實際,而且還會大量佔據其他諸如蔬菜、水果等單位種植面積產出大的土地使用面積,在農業種植結構整體效益上十分划不來。另外,我國的大豆主要用於食用豆製品生產,在榨油上還是美國轉基因大豆的產油量高,而且價格也比國內大豆價格相對低不少,因為美國大豆種植集約化,種植成本相對較低,不客氣的說國內都有八成以上都是使用的國外轉基因大豆。

而且,近年我國在農業結構上調整上,正在向高值農產品種植方向發展,這也是我國近年在大豆上越來越依賴於國外進口的主要經濟原因。因為從純粹的經濟角度來計算,用高產值的蔬菜、水果等新農業替代大豆、穀物等低產值的舊農業,用佔地少、產值高的新農業產品出口交換佔地多、產值低的舊農業產品,怎麼算都是相當划得來的。這是近年我國大豆產量增加不明顯,但大豆進口量快速增長的基本原因。

二、大豆大量進口不僅僅是經濟原因,而且更重要的政治因素

很多人可能會說,國家為什麼就任憑國外跨國資本憑藉轉基因大豆入侵傾銷,從而佔領了中國的市場?

在這一點上來說,在我國加入WTO(世界貿易體系)開始,我國只有放開大部分的市場,外國的市場大門才能相應的對我們放開。我國因為加入世貿組織,擴大國際市場貿易,只能迫不得已的接納了損己利人的世貿關稅和貿易條件,放寬對國外大豆等產品的進口條件,這是我國大量從美國進口大豆的政治原因。


農技小揹簍

實際上,國內的大豆產量遠遠滿不足需求。2016年,中國全年大豆進口達到8391萬噸,大約是國內大豆產量的6.8倍,其中美國大豆佔進口總量的40.44%,價值高達140億美元。在美對華出口產品中,總額第一的並非波音飛機、汽車等各類高科技產品,而是大豆。 

1、中國對大豆有高需求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的快速城市化過程中,中國對以大豆為原料的食用油和飼料豆粕需求劇增。以食用豆油為例,在十幾億人食用油大量增加的背景下,人均使用量年消費從80年代初的2.6公斤增加到目前的22公斤。

農業企業還會把大豆加工成墨汁、地毯料和生物柴油等商品,不僅如此,由於大豆富含無與倫比的蛋白質含量。如果把大豆碾碎,近80%會變成豆粕,食用豆粕的雞、豬和魚會迅速增肥。

2、中國種大豆“不划算”

也許大家都會有疑問,為什麼不自己種大豆。主要是因為大豆的單位面積產量只有水稻小麥玉米的1/3~1/4,大豆是一種“土地密集型”產業,我國人多地少,在這方面沒有天然優勢,種植大豆這種低單產作物的機會成本高。

2016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達到710萬公頃,相當於1.07億畝,總產量達到1310萬噸。同年,進口大豆8391萬噸,如果把進口大豆都換成國產大豆,那麼需要把大豆的播種面積提高到7.9億畝。

根據2016年的農業普查,我國共有耕地20.24億畝,所有農作物的播種面積是25億畝(部分地區部分農作物一年多次播種)。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用純國產大豆,那麼我們耕地的31.6%的播種面積都要拿來種大豆。

3、種單產高的糧食作物更合理

把全國1/3的耕地播種面積拿來種大豆,大豆是可以做到自給自足,但是糧食、蔬菜、水果就需要進口了。再者說,我國2016年水稻和小麥的總播種面積是8.1億畝,與生產9700萬噸大豆所需要的7.9億畝耕地相當,

但是小麥和水稻產量的總產量是3.4億噸,是同面積大豆產量的3.5倍。

因此,拿中國的耕地來種大豆,未免太“奢侈浪費”,也不能保證糧食安全。合理的做法是種植單產高的穀物,保證我們的口糧和大部分飼料糧;利用勞動力較便宜的優勢,種植人力耗費較高的蔬菜水果。

4、美國大豆價格低廉更具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還有,由於農場化和機械化種植,美國大豆具有品質好和價格低廉的優勢。

美國大豆主產區平均種植規模是國內大豆戶均種植規模的600倍,加之實施農業高補貼,使得國內大豆在價格上不具有競爭力。既不能隨著生產成本的上升而相應上升,也不能隨需求的拉動而相應提高。

5、中國減少對美國大豆的依賴

當然,為保障農產品安全,在過去數年,我國正在擴展各類進口農產品的供給來源,而非單純依賴任何一方。從2012年起,巴西已取代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大豆供應國,其份額可佔到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一半左右,直到去年,美國大豆更是創進口占比的新低。

隨著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態勢逐漸升溫,已經有中國的商品交易公司開始尋找替代方案,除了開始擴大購買巴西的大豆,在與美國供應商的購買協議中加入了退出條款,便於隨時按照需要取消大豆及豆粕訂單等,久而久之,說不定今後中國再也不需要依賴美國佬的大豆了。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讀!

金十數據

回答:不得不進口,不是不收購。具體來說:

1.先看一組數據:2017年我國共進口大豆9550萬噸,其中三分之一來自美國,5093萬噸來自巴西。而幾年前的進口量絕大部分來自美國,之後拓展進口渠道,轉向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年進口量最多的國家已經是巴西了。而2017年我國國產大豆產量在1400多萬噸。我國每年的大豆消費量在11200萬噸。國內產量遠遠不夠。



2.美國也好,南美也好,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出油率高,價格低,經過海運的長途跋涉,到中國的成本價遠低於國產大豆。目前,東北地區國產大豆收購價每噸3500-3600元,天津港、廣東港口進口大豆分銷價格3390元,進口大豆的優勢很明顯。



3.我國是大豆之鄉,其他國家的大豆都是移民過去並更新換代的。國產大豆是非轉基因(據說,只是據說,國產大豆的基因有的地方已經被汙染了),出油率低1-2個點,但食用品質好,曾經也當過出口大國。我國居民對豆芽豆皮豆粉等豆製品的消費量比較多,這1000多萬噸的國產大豆,更多的主要用於食品加工,榨油的話虧損壓力山大。但食品加工必然面臨消耗慢、收購量小且收購常年化的特點,農民在賣糧的時候,出售難度大,這兩年產量增加了,也沒有國家臨儲收購的支持了,價格也比較低,所以產區農戶種大豆的收益受損。從這個來看,國產大豆的價值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


糧小咖

很多農民朋友不明白,國產大豆賣不動,價格低,每年卻要從美國進口大量的大豆,這是為啥?是不重視農業生產了嗎?

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複雜因素,並非那麼簡單。



說起來,國產大豆有過輝煌,我國是大豆的故鄉,曾經也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大豆出口到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國家。但是,我國大豆最高產量也只有1600萬噸左右,和現在每年上億噸的消費量相比,缺口還是很大的。

大豆大量進口首先是經濟原因,其次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從我國加入WTO開始,只有放開大部分的市場,外國的市場大門才能對我們開放,因為加入世貿組織,擴大國際市場貿易,我國迫不得已接受了世貿關稅和貿易關稅,放寬對國外大豆等產品的進口條件。



此外還有需求量大,供應不足。去年我國共進口大豆9550萬噸,三分之一從美國進口,5093萬噸來自巴西,這兩年從巴西進口的最多。去年國產大豆產量1400多萬噸,而我國每年的大豆消費量為11200萬噸。國內產量遠遠不夠。

進口大豆價格低,出油多。進口大豆多是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價格低於國產大豆。國產大豆是非轉基因,主要用於食品加工,用量小、消耗慢,因此農民賣糧難、價格低。



這次中美貿易摩擦,我國對美國大豆加徵關稅,將直接降低美國大豆的價格優勢,對華大豆市場份額或將被巴西、阿根廷等其他大豆主產國所替代。

這對國內大豆是個利好,預計今年大豆種植面積會擴大,對國內豆農的補貼力度會加大。

最新消息,據農業農村部監測,2018年1月,黑龍江的國產食用大豆平均收購價是每斤1.8元,環比跌了0.3%,同比跌了5.5%。今年春節之後,國家儲備大豆收購價為每噸3600元,較之前每噸上調了50-80元,收購價的小幅上升,帶動大豆價格小幅回升。

今年有利於大豆生產的因素還是不少的,預計大豆的播種面積還將保持恢復性增長的趨勢,因為政策的導向很明確,大豆補貼要高於玉米,而且鼓勵向優勢區集中。

所以說,今年種大豆,收益還是應該不錯的。


三農大喇叭

我們自己的大豆由於經歷了上千年的栽培,且環境相對封閉,導致大豆遺傳基礎狹窄,品種退化加快。題主也知道我國的大豆根本不應該被稱為大豆,而應當被稱為“黃小豆”。而美國的大豆就要飽滿許多,他們的品種比我們的優異。而且相對而言我們的產量太低了,根本不足以滿足內需。

美國有專門種植大豆的農業區,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丟要超過我們,價格也比我們自己的低。如果我們完全自給自足,有三分之一的耕地都要種植大豆,這是不現實的。

為解決這一現狀,我們必須加大育種投入,拓寬種質基礎,引進優質外來品種。


看球人

“為什麼中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而不收購我們國內自己產的大豆?”這句問話其實不夠嚴謹——中國目前不得不進口,進口量最大的不僅僅是美國。


為什麼?原因如下:


一、國內產量不足。


2017年我國國產大豆產量在1400多萬噸。我國每年的大豆消費量在11200萬噸。國內產量遠遠不夠。


進口勢在必行,2017年我國共進口大豆9550萬噸,其中三分之一來自美國,5093萬噸來自巴西。


幾年前的進口量絕大部分來自美國,近年來拓展進口渠道,轉向南美的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年進口量最多的國家已經是巴西了。

二、進口黃豆出油率高、價格便宜。


美國也好,南美也罷,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出油率高,價格低,經過海運的長途跋涉,到中國的成本價卻遠低於國產大豆。


目前,東北地區國產大豆收購價每噸3500-3600元,天津港、廣東港口進口大豆分銷價格3390元,進口大豆的優勢很明顯。


三、國產大豆的價值優勢並未得到體現。


我國是大豆之鄉,國產大豆是非轉基因,出油率低1-2個百分點。但食用品質好,曾經也當過出口大國。


我國居民對豆芽豆皮豆粉等豆製品的消費量比較多,這1000多萬噸的國產大豆,更多的主要用於食品加工。


食品加工必然面臨消耗慢、收購量小且收購常年化的特點,儘管我國大豆品質高,但成本也較高,收購價格相對比較低。事實上,國產大豆的價值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體現。


四、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產國之一。


為何從美國進口,因為美國是農業大國,土地平坦適合機械化耕種,因此大豆產量較高。美國中部盛產大豆,是全世界最大的大豆產國之一,產大於需,所以會進出口。

綜上所述,我很認同這樣一句話,“通商者,相仁之道也,兩利之道也:客固利,主尤利也。”譚嗣同在《仁學》說得好,中外通商貿易是兩利之道。


“要使車子走得快,就得給輪子勤上油。”我國現在的重點是快速的提高生產力,提高大豆的產量,不僅是優質的,還是優產的,優價的。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趁你還有精神的時候,學習迅速地辦事。”關於大豆,國人需要“迅速的辦事”。


相信總有一天,吃大豆的時候,全世界的人都會翹起大拇指:“yes,中國造!”


有書課堂

川普一宣佈我就第一時間問了一個做了一輩子的老大豆人,讓他幫我科普。

通俗的講,為什麼中國要向美國進口大豆。

第一,中國大豆產量不能做到自給自足。

除了部分內產,一半以上都是進口,美國當然不是唯一的進口商,但目前的中國進口大豆佔比,美國佔一半。

第二,為什麼是美國。

美國的地理和人口及科技優勢,三個優勢共同作用,形成了農業高機械化作業的態勢。

地廣人稀,平原廣闊,農業技術發達,使得大豆允許被大規模種植,高效處理,將成本降到最低。既有產量又有價格,自然成為大豆出口大國。

第三,為什麼中國不能多種點?

那原因自然是跟上面相反的。科技可以進步,產業可以升級,但是人口眾多,要先解決吃飯問題,就得大面積種糧。解決了吃飯問題,還要解決就業問題,你還不能機械化作業,把農民都趕哪去?另外中國的平原本來也有限,地形複雜。這兩條因素,第一條需要長時間的迭代和改變,第二條則永遠改變不了。

第四,怎麼辦?

業內人士分析,雖然中國對美進口的大豆佔比排在進口商品前三,但基本屬於壓箱底的底牌。這張底牌一出,可以說是兩敗俱傷,美國豆農肯定得瘋,然而豆農才幾個人,更痛苦的是中國跟大豆相關的各行各業。總體說,不管是哪一方,都不會輕易動這張底牌。

最後,希望我們越來越成熟的執政者們,能夠打一場漂亮仗~加油~


旅讀歐洲

為什麼中國大量進口美國大豆而不收購我們國內自己產的大豆?

先看兩組數據。

我國大豆消費量超過1億噸

2017年,大豆消費量總計11,059萬噸,其中:榨油消費9,560萬噸;食用及工業消費1,445萬噸;種用及損耗54萬噸。

假設不依賴進口,全部靠國內生產來滿足需求。則:

大豆種植面積=11,059萬噸/1.715(噸/公頃)=6,448萬公頃=9.67億畝

注:2007-2015年,我國大豆平均單產為1.715噸/公頃。

也就是說,不考慮到套種等情況,要實現大豆100%自給,需要9.67億畝耕地。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目前我國大豆進口依存度高,在80%以上

2017年,我國大豆產量約1,440萬噸,進口量約9,550萬噸。進口量佔到總體供給的86.9%。

進口中,巴西、美國、阿根廷位列前三。從美國進口大豆3,285萬噸,佔進口量的34.4%。美國大豆佔中國大豆消費市場的29.7%,將近30%。

事實上,國內近幾年在調整種植結構,調減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大豆種植面積。

儘管如此,大豆需求仍然將會主要靠進口來解決。

現在發生了中美貿易摩擦,我國也把大豆列入加徵25%關稅名單,實施日期另行公佈。

即便從美國進口顯著減少,我國也會從巴西、阿根廷等國加大進口量,來填補供給缺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