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次完全照翻中国数学教材,你能想象一下英国学生什么反应吗?

不提王旭

英国的小学生一定非常痛苦。

因此,英国小学生经历这个阵痛是值得的!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与体育类似,如果从小不进行一定强度的训练,到了一定年纪,可能你再想从事这个体育项目,你的肌肉、骨骼等已经再也不允许了!数学等学科也是这样,虽然国内一窝蜂式的提早进行所谓奥数等培养、有揠苗助长的倾向,完全不可取!但是,像英国很多学校完全放任学生,在学生思维发展关键阶段,不进行必要训练,也是完全不对的!很多学生的数学习都被转移到大学里,造成很多英国学生在大学面对高等数学这样的科目时,就是无尽的噩梦!这也是很多英国大学的理工科甚至金融等学科都被印度人和中国人所把持的主要原因。


总之,英国首次完全照翻中国数学教材,虽然对小学生来说会经历阵痛,但是还是值得的!


地震博士

英国人的数学水平如何?

也就是说前英国首相不知道8乘以9等于几,当然首相不知道还情有可原。当时的教育大臣摩根被问及“11乘12等于多少?”,她表示“不会回答任何数学问题”。

从以上个例不难看出,英国的数学教育的确存在严重的问题。据14年的调查统计,因为民众的基础数学不好,英国经济一年损失了200亿英镑(1700多亿RMB)。教育学家表示,这样下去,他们连自己的工资明细都看不明白!

英国经济学家凯伦·汉考克说:“几乎一半成人的数学水平和小学生相当。对于一个发达国家来说,这一结果令人震惊。”然而,英国人对数学能力差往往“不当一回事”,多数人既不承认也并不觉得有所惭愧。

虽然英国政府要求所有儿童在小学毕业前,都应该学会12以内的乘法表。但由于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里朗朗上口、精悍短小的乘法口诀如果用英文翻译出来显得格外冗长,这也是鲜有英国学生背乘法口诀,老师也不会强制学生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数学可不是那么好学的

中国的九九乘法表,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得来的。没有汉语功底,用英语来背乘法口诀,恐怕会自己把自己绕晕了。

在中国有这么一说:要是语文不好,其他课程也就跟不上。要是数学不好,那你的物理化学也就学不好。

中国的教材,都是按照汉语的思路而成形的,只适合汉语体系的人;而英语和汉语,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语言体系。

在中国,只要你能读懂4000个汉字,你就能读懂各种科技文章。一本《天功开物》就包罗万象,用的就是那几个汉语词汇。造船的可以看懂做衣服的工艺,一个普通的工人,也能看懂火箭的原理。这就是汉字的伟大之处,而用英语来表诉就很难做到解词达意。

英国要照搬中国的数学教材,英国的学生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好玩,到最后不免也会觉得枯燥乏味。


知留学

题主的三幅图中,第一幅其实来自于BBC的一个纪录片,2015年播的,现在已经有了中文版,叫《中国老师来了》,这部片子基本也能回答题主的问题。

英国人这个群体,我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民族,虽然说现在英国有些没落,但纵观历史,这个民族是非常善于向其他民族学习先进经验的。有的人会说大和民族也是如此,岛国都有这个特点,但其实不对,英国向其他国家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态势,而日本则是被动的。这在一些政治事务上体现得更明显,比如亚投行的事情,美英同盟比美日同盟更坚固吧,地理上日本比英国离中国更近吧,但英国成了欧洲第一个跳反的,而日本铁了心不加入。所以,英国开始使用中国数学教材,我们千万不要去嘲笑,也不要因此感到骄傲,相反,我们更应该敬佩英国人,同时也要保持警惕,毕竟一百多年前让中国陷入苦难的导火索还是英国。

回到题中来,很多人会觉得,中国人数学天赋好,是种族天赋,或者是因为汉字单音节的加成,所以英国人就算照搬中国教材,这帮英国学生也会水土不服。但实际上,这样的说法也就是哄自己开心,咱不妨想想看,欧几里得几何在欧洲流行的时候,我们中国人在几何方面做出了什么?

当牛顿与莱布尼茨搞出微积分的时候,我们又做出了些什么?

事实上,把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都罗列起来,无论是中国现代人还是古代人,和英国都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嘲笑英国人数学不如我们?

当然,这也不是妄自菲薄,中国人的智力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几千年没有灭绝,这不是偶然的。之所以此前数学不好,主要是在科技树上点错了方向,等到我们回过神来了,知道往哪儿使劲了,后来居上也就不稀奇了。

如果看过开头说的那部纪录片,就可以看出来,英国人现在输在方法上了,老师给学生的自由度太大,教学难度以班上最次的学生为参考线,导致一些数学原本可以很优秀的学生吃不饱。中国老师去了之后,从每个班随机挑了一些学生,凑成一个新的班级,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每门课都有提高,特别是数学课,因为中国老师擅长的是填鸭式,教学难度以班上最优的学生为参考线,虽然有一些学生会因此丧失兴趣,校长此前还有些担心,但是更多的学生可以因此学到知识。

所以,学生什么反应,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英国的老师该怎么反应,如果只是换教材,但是教学方法不变,其实并没有多少用处,全世界的数学都是一样的,1加1等于2,我们再怎么中国特色,也不会说1加1等于3,反过来,我们也应该感谢过去被吐槽了这么多年的应试教育,现在来看,其实是非常成功的,并不是所谓的高分低能。


分子美食家

非常凑巧的是上周我正好去上海师范大学参加名为“凸显师范特色 上海师大‘卓越教师培养’的媒体交流会。上海师范大学教学学院负责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所以我比较详细地了解了一下情况。

英国首次完全照翻中国数学教材是有原因的。近年来,向中国看齐已经成为了世界发达国家教改的时尚。因为上海学生在经合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中连续获得第一名,上海教师在国际教学评估项目(TALIS)中也履获鳌头,引发世界普遍关注。上海的蔷薇小学是闵行区梅陇镇南市郊接合部的一所普通小学,却作为“上海秘密”登上了美国《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以蔷薇小学管窥中国,称中国过去30年在基础建设和教育领域的投资,终于要获得回报了!后来,英美两国多次派遣中小学教师前来中国观摩,试用中国的数学课本。

目前中英双方已经共计互派中小学教师548人次,并且通过数学教育理论研讨、浸入式教学交流、课堂模拟教学、实地考察和经验分享等方式促进了中英数学教学交流的深入有效开展。上海数学教师在英的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因为较强的“实战性”、“针对性”而受到了英国师生的广泛认可,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为英国学生定制了一套12乘以12的特殊乘法口诀表,中国教师的优异表现也引来了英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科坛春秋精选

一个数学门外汉的另类回答:

我这种文科出身、有对英国不很熟悉的人本来没有资格讨论这个话题,但是由于恰巧我在自己的学校听过一次印象极其深刻的讲座,就根据讲座人的意思来说说吧。

讲座人是大名鼎鼎的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教授,菲尔兹奖得主。据认为菲尔兹奖相当于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邱教授讲广义的文化,大概是说你首先不要太功利,祖宗的好东西能学都要学一点。如果光知道背书背题,急吼吼地要出人头地,那只能在盛行一考定终生的地方一时吃得开,而不大可能成为大师。所以他讲座的部分,本来与英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那么怎么扯上英国的呢?是在提问环节,一名灰白头发的男性提问者说,邱先生,你始终没有提到英国的教育,在我看来(他应该是英国海归),英国也不错哦,是不是看低了?言毕周围掌声一片响起。

邱先生在倾听时眯缝着双眼,我以为这个问题会给他的回答多少制造点困难。提问完毕,邱先生缓缓地说:我每年负责国际生招生,别的专业不清楚,但我发现如果说美国的数学苗子是数以百计,那么英国是数以个计。

如此悬殊的比例?是的,确定无疑。那么原因何在呢?邱先生说,因为英国和东亚国家一样,大学分科过细……这就回到了他讲座的主旨:通识(博雅)教育对于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至关重要。

邱先生接着还指出了英国大学教育的另外一个弊病:本科三年,学制太短。这样说来,除了少数天才和尖子,总体上英国的理科教育很可能就不如中国了。

在我所听过的各类讲座中,邱先生的讲座是我少有的站着听完的,而且最后的问答环节更令我眼界大开。诸位以为呢?


展江

一提起数学,许多人一定感到很头大,避之唯恐不及,多少同学最后被逼得“弃理从文”。回想小时候,死背公式、拼命做题的岁月实在是太可怕了,要是背不出乘法表,还要被老师和家长骂呢...

曾几何时,年幼的我们多么希望可以到国外去,听说那里的小朋友上学特别轻松,作业也不多。现在,我们可以不用做白日梦了,因为他们的好日子终于要(dao)(tou)了。

3月14号,伦敦书展上,英国的出版社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签订了协议,对上海基础数学教材进行翻译,预计在今年九月份出版,并在

全英范围内的小学推广应用。

大家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些诧异,以前不是说我们是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说我们中国学生都是考试机器吗?现在却要学习我们的教育方法,打不打脸...

可是英国是真没办法了,他们国民成人的基础数学实在是太差了。据14年的调查统计,因为民众的基础数学不好,英国经济一年损失了200亿英镑(1700多亿RMB)。

也许你会觉得很夸张,怎么会这么多。很简单,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最典型的就是下面这个...

3磅一个3个12磅,我们体育老师都教不出来这样的,如果都这么买卖东西,不亏钱才叫见了鬼啊!

教育学家还表示,这样下去,他们连自己的工资明细都看不明白...

面对公众的质疑,万般无奈下,英国政府只能赶紧寻找提高小学基础数学教育的方法,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基础数学在世界领先的国家,中国

之后,英国陆续派他们顶尖小学的校长来中国“取经”

,观察中国小学的教学方式。其中有一样东西竟然把他们震惊到了,乘法表

是的,乘法表并不是全世界都学的。九九乘法表出现于春秋战国,后来逐渐流传到世界各地,如今英国的小学生们也要背起了。感觉再过不久这东西在英国会变得畅销起来...

卡梅伦说自己只有陪女儿上学的时候,才会去看乘法表。意思就是平时没事谁会记得这玩意儿。所以还是不回答比较好,万一说错了就糗大了,毕竟当时还是一国首相...

后来他们的教育部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被主持人问到了数学问题,11乘以12等于多少,她不答。行,有点难,那换一个,问她

7乘以8,她还是不答。总之一句话,你们尽管问,我要是答了算我输

首相和教育部长的乘法都算不溜,这可以说是相当恐怖了。种种的现象也引起了英国社会对自己教育的反思

在这过程中,中国老师负责的班级完全实行国内的教学方法,严格强调课堂纪律。穿校服,做早操,课间做眼保健操,甚至还要升国旗,几乎和国内一模一样。

结果当然也不出所料,不论在单科成绩还是平均分上,中国老师所带的班级都要明显领先于其他班级,而且这仅仅是四周时间的成果而已...

去年,英国学校改革大臣说,“上海式数学教育”将成为英国的标准教育模式。英国宣布将投资4100万英镑来支持中式的基础数学教学,并且让全英国8000所小学,相当于全国一半数量,进行上海模式的数学教学,已经有数百名英国老师接受了训练。

通俗点来说,也就是英国的小盆友们以后也要不断地做题刷题做题刷题...直到他们完全算得滚瓜烂熟为止。

而且报道还称,上海15岁学生数学水平要领先英国3年!英国听了当然也着急,于是就辛苦一下孩子们,不仅限于

背九九乘法表,而是致力于让他们背下12*12的大表,都是为了你们好啊。

对此我想说,其实你们的野心可以再大一点~

中国的基础数学比英国好,虽然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严格的教学方式

,但也有一部分先天语言优势的原因。道理很简单,你用英语念一遍乘法口诀就会发现,根本不顺嘴!

随便给一串数字,你会发现中国人背下来的速度普遍要比英国人快一些,这就是因为我们中文数字的发音要比英文容易得多,这也就使得我们的“数感”相对好些。记得快,算得多少也就快了一点。

但说到底还是要多做练习,算得多了,自然也就熟练了。可是对于英国民众来说,这太难了,他们普遍太依赖计算器,不管是多少,全部用计算器来算。

想当初,我们考试的时候老师都严禁带计算器,即使让带,考试前监考老师还要检查上面写没写公式,而英国许多学校都直接在卷子上给你公式...

脑子一直不用,算数能好才叫见了鬼。看看市场卖菜的大妈们,算数一个个比我都快,自惭形秽...

不过,英国的小朋友们再也不用为此烦恼啦!中国的教科书和练习册正在强势袭来,做他个七八本,保你算数算得比你爸爸妈妈还溜!

真是衷心的为英国的小盆友们感到高兴,终于不用重蹈前辈们的覆辙,从此摆脱了数学魔咒。不多说了,来,快把这套题做了。

在此也提醒一下英国的老师们,为了学生们的未来,请让他们把书后答案撕下来上交

据说,在看到中英教育交流的成果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其他国家也纷纷来向中国“取经”,阿联酋、马来西亚、肯尼亚等等。

所以,国内的小盆友们啊,不要再羡慕啦,大家都是一样哒,

同一个世界,同一套数学题,安心写作业吧~


英国报姐

清华数学老师老刘,高考数学满分达人:分享祖国又一逆袭案例:


  • 每周只花5小时写作业的英国学生将被虐成什么样?

看了这个消息,第一反应腰差点乐弯了。国内这几年教育一直大受诟病,家长各种喊冤叫屈,教育界整天减负减负。前几天出来的取缔补课班的规定也着实令各位培训界大咖捏了一把汗。同时期,很受国内看中的英国贵族教育却在向中国教育学习。真是没有用一点点防备啊,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刺不刺激?就是这么惊悚。

话说,英国人民羡慕我国学生的数学水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英国儿童的数学成绩使人担忧,英国成人糟糕的计算能力也经常令人啼笑皆非。

  比如,英国超市货物的标价是这样的:

的确不是夸张,欧美人基础计算很成问题,乘法算起来都是困难。我也有亲身经历。


  • 美英国家的教育理念与中国不同。

玩笑归玩笑,老刘认为,一味地嘲笑英国人数学差也是无知的。英国人美国人近代先进了这么久,是有足够的智慧看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而问题在于英美人和我国的教育观点是不同的,所以他们主动选择了忽视工具性的数学运算:

每个国家教育都是分层的。

最基础叫做技能教育,也就是最基础的技能培养,帮助一个孩子或者一个公民获得基本知识或者生存能力。这一块是中国是最重视的。中国教学生很多科目如数学,物理,帮助大家具有更高的素质和技能;中国可以大批大批培养技术工人和产业技术专家,可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生存竞争。数学运算作为基础,也会作为一个工具成为重点之一。

而欧美人似乎对技能教育更加放任自留,欧美国家更注重的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上层人士认为数学计算有计算器可以帮忙就好了,不需要自己去记住。这类似于一种投资人的想法,只要有办法能解决就好,不需要我本身多么熟练和精通,显然是一种精英的想法。欧美国家更重视法律,金融,投资,如何进行决策,如何进行选择的教育。面向的是精英人群。所以,你去问一个精英教育出身的孩子8*9等于多少,他不会算,他只知道用计算器。并不是英美的精英教育是失败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 中国的基础教育世界第一,除了考试,我们还差什么呢?

一个国家究竟该重视那部分教育,这个根据国家实际情况而定。中国的人口素质基础差,人口基数大,在改革开放初期,肯定也需要大量产业工人,因此大面积的基础技能教育是最有效果的。

而近几年,我们发现了一些变化

  • 在制造已经有一定地位的前提下,国家需要高精尖的技术人才。

  • 经济方面,创业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关键是找到市场的痛点。

和几年之前相比很多方面不是提高技能就可以满足需求,而是需要提高非技术因素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国家之前欠缺的创造性教育,素质教育都逐渐会提上日程。之前统一化的工人式的教育越来越受到诟病。

随着减负等措施的落地,我认为,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已经着手进行改革。我估计接下来的3-5年期间,中国教育方式,方法可能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各种个性化的教育手段都会出现并被推广,精英教育也会加大重视力度。下一代人对中国教育的会发生颠覆的认识。


老刘数学

其实,谁优谁劣,已经很明显。西方的所谓快乐教育,也只是穷人在穷开心,有钱人一样给孩子上私立学校,也是各种特长班,兴趣班的。西方是有钱人才会精英教育,我们是全民精英教育。中国能在基本定格的世界格局中,能在西方的围追堵截中和平掘起,复兴,绝非偶然。这跟我们的教育分不开,跟我们的文化分不开。我们有取长补短的文化,我们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我们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文化,我们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化,我们还有亡羊补牢,笨鸟先飞,勤能补掘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多是教导人积极向上,这跟西方的个人享乐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再加上我们没有意式形态的障碍,没有西方的傲慢与偏见,哪个先进,我们就学哪个并超越。国家,我觉得国家这词是最伟大的造词,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国家,国在前,家在后,确实,没有强盛繁荣的国作为基础,哪来富裕小家?!没有强的国,今天你的富小家或许明天就成了别人的。有些人说,近代发明大多是西方的,中国人不懂创新发明跟中国的教育有关。前半句无可否认,但后半句我不敢苟同。需知道,发明创新也是要有基础的,也需要外部环境的,电都没有,你能发明计算机?第一台计算机发明的时候,中国还在忙着抗战呢。计算机都没有,你能发明互联网?发明创新也是需要基础的,前几十年,我们就是努力把我们的基础补了上来,才有我们今天的发明创造越来越多。实证是,苹果用华为的专利,比华为用苹果的专利多得多。又如,基础数学都算不好,你如何计算卫星轨迹?英国人意识到这些,才搬中国的教课书吧(但照搬教科书也作用不大,他们没有我们的文化底蕴)。我觉得,我们的基础教育没有大错,在全球化的年代,我们的孩子竞争的对象已经不只是国内的孩子了,而是全世界!加油吧孩子们!有感而发,错别字或语句不通,请包涵。


聚散谁能定

.我相信,英国的家长朋友一定没看过如下前段时间火遍朋友圈的那篇文章:《爸爸辅导儿子五年级作业,竟得心梗,入院放了两个支架》!

亲爱的英国朋友,辅导作业之前,请先买个保险!不然气到吐血,心脏病发的可能是你哦!

温馨提示,可以先看看如下中国家长辅导家庭作业的感受,他们是冒着生命危险在辅导作业啊!

我一个朋友再从小孩上了小学给孩子辅导功课,再也没有早睡过了,不但智商受到打击,心理更是受到摧残!作业多,是一方面!作业奇葩也是闻所未闻,据说,一些小学题目,博士父母都做不出来!汗!

亲爱的英国朋友们,要不我考考那你先,在决定是否翻译中国的数学教材!不然辛辛苦苦翻译的教材成为折磨自己的酷刑,何苦呢?

下面是第一题,先来个简单的,来个3岁的题

看完题后,感觉怎么样?也许你说这个太简单了,那咱们接着来!

第二题,看图说话

看完题后,有什么想法,是不是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第三题,按规律填数

亲爱的英国朋友,看完这个题有没有开始怀疑人生呢?反正看这个题目,我决定回小学再进修下?要不一起啊,还能做个同学!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要试试上面的题目不?可以留言挑战下!


小超人爸爸

我想这首新闻一定会轰动世界。曾几何时,国人争相出国,为的就是去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西方人倡导快乐学习,引起国人的追捧。不知这次英国全部照搬中国的数学教材的事算不算打一部分人的脸。也许大家还不了解,英国国内的数学水平差到了惊人的地步。到超市去买东西,简单的算账都不会,甚至连教育部部长都不知道八九等多少?



英国人蓦然发现,全世界数学水平最高的国家是中国。天朝朋友们,你们是不是在偷偷的乐呢?可笑的是,父母花了很多钱到英国的孩子竟然学的是中国的教材。



没错,就是他。而且是全部照搬,因为英国人调查发现,中国的教材已经有十几年的经验,已经非常成熟的一套体系,他们不想破坏其中任意一环,以免达不到我们一样的效果。不光是教材,而且还有练习册,中国的专家告诉他们了:只听课不练习,是学不会数学的!!!(重要的事说三遍)我想现在英国的孩子已经开始泪奔吧……



据说有很多英国的孩子,已经开始上网搜索《一课一练》的答案,而里边很多答案居然有一个字“略”。童鞋们,你们能脑补一下英国孩子的可爱的表情吗?(此处省略300字)



中国的孩子们,不久的将来,你们可以去教英国的孩子的数学哟。你要知道,我们中国的数学,不是那么好学的哟,让英国孩子背乘法口诀表,估计英国的孩子还得引进我们中国的语文。想想就让人高兴,可是英国孩子却高兴不起来。他们即将与我们中国的孩子一样,每天都有家庭作业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