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溪书院山长林召棠状元对岭南文化的贡献(一)

粤西唯一状元——林召棠,于1832年弃官离京归里。后任当时堪称岭南最高学府的端溪学院山长十二年,在传承文化精神、培养人才、繁荣诗坛、发展端砚文化和姓氏文化等方面,都为岭南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端溪书院山长林召棠状元对岭南文化的贡献(一)

一、“斗南一老”林召棠

林召棠(1786~1873)字爱封,又字芾南,号蓉舟,晚年别号行脚僧,谥文恭;广东吴川吴阳霞街人。他出生于“科甲名宗”、书香门第,天资聪颖,学习努力,尽得家学,勤受师传;于1803年中秀才案首(第一名),被当时学使状元姚文田称为“海滨俊才”;1812年拔贡,为第一,当时学使程国仁以“必入翰林”许之;1861年顺天乡试中举;1823年癸未科中贡士,殿试时,学识丰富、博闻强记、文采出众、书法上乘的林召棠,以其鲜见精深的的《对策》,获得道光皇帝的赏识,钦定为进士一甲第一名。御批为:“今科得一佳元”。他是广东历史上九个状元之一,是清代第二个状元,在粤西史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状后,林召棠例授翰林院修撰,故又称为殿撰。1823年,因父亲林雨屏病逝,林召棠告假返家丁忧;1828年到京复职,次年经翰林院考试,被录任一等汉书修撰;1831年,被任命为陕甘乡试正考官,御封加二级奉直大夫。到西安主持陕甘乡试后的第二年,林召棠因不满朝廷腐败,以侍母为由,弃官返粤。1833年,两广总督卢厚生粤海拾珠,不失时机地以优厚待遇聘请状元林召棠出任堪称岭南最高学府的端溪书院院长。1844年,因生母陈太宜人卒,林召棠回家后不再赴任。所以,林召棠任端溪书院山长时间实际上是十二年,但聘方对其虚位以待三年,故有状元公主持端溪书院十五年之说。芾南公归隐田园后,吟诗作对,临池著文,笔耕至老。1873年,林召棠享87岁高寿辞世,各方哀悼,老幼同悲。

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林召棠于清中叶,堪称南天一斗。他既是名满全国的状元,又是岭南文化学者、教育家和诗人,是一位人人景仰、精神文化亮点多的风流名士。在生时,他就以道德文章为世人所敬重。其座师副相金钊赠联给他:“果行修洁,斯文彪蔚;量海容物,赤城闲邪。”友人两广总督林则徐赠联曰:“彩衣荣似三公衮;珂第祥留五色云。”同馆翰林高树勋赠联曰:“度八砖而爱日,高一柱以擎天。”门生张小浦侍郎集聚成联赠他:“讲艺立言,领袖后进;颐性养寿,澡雪精神。”学使何延谦赠匾给他,上书“斗南一老”。状元公逝世后,李小岩在《祭林芾南殿撰文》中说:“人之望公,如斗如山”,“文章风度,渺不可追”。

端溪书院山长林召棠状元对岭南文化的贡献(一)

近人对林召棠的评价亦甚高。我国著名学者商承祚教授在《广东历代状元·序》中指出:林召棠长期从事教育,“门生多俊才。林则徐也常向其垂询民生吏治。林召棠秉性忠厚,淡薄仕途,重视公益事业,族人多敬重之”。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家有教授和广东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王杰博士在为拙稿 《斗南一老——岭南状元林召棠传》所撰的序中,对林召棠也有很高的评价。

从尚存的作品可知,芾南公一生坚持爱国爱民、自强不息、贵和尚德、清廉节俭、尊师重教、热心公益的精神品格,在传承文化精神、培养人才、诗坛咏唱、砚铭砚史、方志谱牒等多方面为岭南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端溪书院山长林召棠状元对岭南文化的贡献(一)

二、文化精神之传承

岭南文化既继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又有自身特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岭南文化精神的重要内核。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1840年鸦片战争,是衡量中国人爱国精神的天秤。当时林召棠已回广东。他的友人都是禁烟一派,林则徐、黄爵滋、陈其锟等等。林召棠支持禁烟抗英。在《心亭亭居诗草杂存》的一些诗篇中充分展示了他禁烟抗英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在《肩舆行山中乘高忽见海》诗云:

春气暖捋蒸沆瀣,霞光晴欲晕珊瑚。

蛟涎蜃雾而清廓,近已金鹅谢贡输。

在诗末的自注中他特意明白地说:“还禁洋烟,绝英夷互市。”他把禁烟抗英比喻晴暖的春气霞光;喻鸦片为蛟涎蜃雾,认为这些乌烟瘴气的东西是要廓清了。他对林则徐抗英的和禁烟、销烟乃至其一生都充分肯定,说林则徐“所至有声”。林则徐卒后,赐谥文忠。林召棠说:“文忠之谥,近时罕有,公殆不愧,可继宋欧阳永叔、苏子瞻两文忠之后矣”。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之要义,也是岭南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周易·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物载。”中朗等主编的《中国文化导读》说:“这是一种健康的、乐观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几千年来,这种宇宙观、人生观的确不断鼓舞着中华民族,走出生存危机,走向光明。”林召棠早就以此精神来教育和激励后辈。1856年林召棠书写一横幅《自强不息》,并作跋语云:精神日用则日生,日耗则日怠;自奋则可百事可成,自弃则置身无所;成败之机,断之自我。能自振奋,此其时矣,不容缓也。”也就是说,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必须有日用日生、坚持不懈的意志,自奋自励、自主奋斗的态度,刻不容缓、雷厉风行的作风。这是林召棠对自强不息深化了的认识。

中华民族重道德。林召棠继承了老祖宗的优良传统,从思想到实践都达到了很高的道德境界。他“性孝”,他在《家训》中说:“人生百事,惟孝最先。”仁者不止于孝悌,而由亲及疏,家庭及社会,达到“泛爱众”。所以他在《家训》中又说:“家中奴婢,皆需爱之。”状元公主张“去私”,自己清正廉明,也为清官树碑立传。他为以“廉正失长官欢”而罢官的邓励斋写墓志铭,以“永垂德声”。

三、端溪山长讲席优

林召棠涉足教育始于1815年。当时他尚未中举,跟随恩师程国仁在山东济南。山东安邱明府王元辅读,他帮看县试考卷。1816年林召棠中举后,于第三年回到广东东安(今云浮)在文昌宫教馆近一年,有8名学生。后于1821年林召棠再次回文昌宫设馆,学生一下子多大50余人。这是他教管有方的结果。

端溪书院山长林召棠状元对岭南文化的贡献(一)

状元公主讲书院,自广东高州高文书院始。高州是古代广东西部高州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文书院是影响颇大的书院。林召棠中状元后,在回家丁忧期间受聘于高文书院为主讲。时间虽然不长,但也赏拔了相当不错不错的学生,诸如,广东信宜人梁毅,后成道光三十年二甲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另有信宜人刘汝新,后于道光十年成进士,任知县,有诗名。

当然,状元公对岭南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他对主讲端溪书院时代。有清一代,广东的书院居全国之首,引领着全国书院发展的潮流。而当时的端溪书院堪称岭南最高学府。清代任端溪学院院长时间最长的是陆嘉颖,其次就是林召棠了。林召棠主讲端溪书院期间,在培养人才上成绩卓著。他次子诒薰在《先考翰林院修撰芾南府君行略》中说:府君主讲端溪学院,“与诸生研究经义,务为实学。一时英彦多出其门下。”出其门下者,朝廷就有尚书、御史等文武官员30多人。诸如高要附城人冯誉骥,道光二十四年成进士,曾任山东、湖北学政, 取士得人,后主讲应元书院,之后又出仕陕西巡抚。其人学术渊通,清望重一时。林门桃李中,名气更大的是顺德人罗惇衍。他于道光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志士,授编修,后督四川学政,官及吏都右待部、都察院左都御史、户部尚右、工部尚书兼武英殿总裁。他立朝正色,抗论时事,指陈利病,无所顾避,主张奖廉罚贪,崇俭禁奢,以蓄物力,呼吁臣捋毋贪恶禄位,毋顾惜身家,事可行则行,毋泥成例,人可举则举,毋限资序,法可改则改,毋惮吏张。他认为只有众多清正而有才能的官吏充满朝廷,才能返危为安,转乱为治。他为朝廷引荐了许多栋梁之材。1857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后,重孝在身的罗惇衍还奉旨为广东督办团练大臣,第二年在顺德开办团练总局,做抵抗外敌的准备。罗惇衍十分敬重林召棠,曾有《贺林召棠夫妇七秩晋一双寿联》。从罗惇衍的思想言行看,林召棠的爱国、弃私、纳谏、崇俭、不拘一格选人才等思想,对其都有深刻的影响。

林召棠之所以能对岭南教育作出重大贡献,除了他德才具备,是以为人师表之外,还同他重视教育有关。在殿试对策中,他明确指出:“政治本于育才”,办好学校、搞好教育实为“致治之首务”。此外,他有正确的培养和选拨人才的标准,那就是“修身践言,读书经世,他日处为端士,出为良臣。”这也是他教育工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端溪书院山长林召棠状元对岭南文化的贡献(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