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穷困潦倒,可她娘家那么富有又是独生女儿,娘家的钱去哪里了?

雨季不再来716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相识是在一个灯红酒绿的舞台中,当时的陆小曼是有夫之妻、是北洋政府青年有为的将领王赓的妻子、同时也是民国有名的才女、交际花,徐志摩则因为和林徽因的感情跟自己有孕在身的妻子离婚而成为了民国离婚第一人,同时也是近代史中非常有名的诗人、才子。

他们二人是在舞会中相识的,在灯光的映照下,徐志摩高大、富有文人的气质深深吸引了陆小曼的心,而陆小曼富有贵妇人气质的美丽也将徐志摩吸引得如醉如痴,在这个舞会之后他们二人经常借各种机会相见相约,打破了世俗的伦常、陷在了一段纠葛的感情中。


但这个世界上终究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二人之间的私情,一开始还瞒得过别人,当时间久了之后,很多人都看出了端倪,风声开始吹起,关于他们的流言也渐渐弥漫了起来。

经历过波折后,王赓与陆小曼离婚

王庚在一开始的时候是不相信自己的妻子会做出这样背叛自己的事情的,但是当所有人都在传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感情时,他不得不开始相信了。

他心平气和地询问起了陆小曼,但是陆小曼并没有承认,陆小曼将和徐志摩的感情当做了一段不能开口的秘密紧锁了起来。

后来王庚逼问到了情急处,他甚至掏出了手枪抵住陆小曼的头,严厉地逼问了起来,虽然他在内心中深爱着陆小曼,但作为一个男人他不允许自己的女人对自己进行背叛。


在王赓的逼迫下,陆小曼才承认了和徐志摩的事情,得知真相的王庚也收起了手中的枪,陷入了一片落寞,但是当时的他选择了原谅陆小曼,他还想和陆小曼继续生活下去。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最后王庚因为北洋军阀内的争斗被关入了大狱,他写信想让陆小曼南下避难时被陆小曼拒绝了,也正是在这个拒绝使他们二人走向了分离。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以及王庚的祝福

刚冲出婚姻囚笼的陆小曼不顾自己父母反对和徐志摩成了婚,也因此和家中闹翻了。

在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礼中,为徐志摩和陆小曼证婚的人是梁启超,梁启超是徐志摩和王庚共同的老师,梁启超给他们的证婚词非常的玩味,在证婚词中,他提及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离异的情感,在里面他少有祝福,更多的还是劝诫两名新人要相拥相爱、下不为例。

在他们举办婚礼的时候,王庚也委托人给他们送了贺礼,还写信给徐志摩让她好好照顾陆小曼,至此,王赓和陆小曼的感情也如飞燕各赴天涯。

徐志摩与陆小曼结婚后的生活窘迫

其实陆小曼并不是在徐志摩死后才开始穷困潦倒的,在徐志摩活着的时候,陆小曼和徐志摩的生活就已经初见窘迫了,当时陆小曼非常热衷于上流社会的生活,她喜好结交上层贵妇以及各界名流们,在跟贵妇名流们交往的时候,陆小曼花钱是非常阔绰的。

而徐志摩的父亲虽然是很有钱的豪绅,但是他非常传统,在徐志摩与原配妻子张幼仪离婚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深感不满,在得知自己的儿子竟然勾搭上有夫之妇、毁人家庭的时候他更是气得话都说不出来,坚决不同意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


虽然后来在胡适等人的劝说下,他勉强同意了徐志摩的婚姻,但也断掉了和徐志摩之间的金钱往来,在这个时候徐志摩是得不到家里资助的。

所以他为了能供陆小曼花销,就拼命地赶往国内外各地演讲、拼命的写书翻译,为的就是能让陆小曼过上公主的生活,但是徐志摩的努力终究是杯水车薪,他完全支撑不起陆小曼的庞大花销,在经济的窘迫中,陆小曼认识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为她解决了经济上的窘迫。

陆小曼与翁瑞午的关系以及徐志摩的死亡

这个人就是翁瑞午,他的父亲是清朝知名的知府、是清末权臣翁同龢的门生,他出身豪门大阀,是民国时期家中资财万千的阔家大少,钱在他的眼中只是小事,他这个人混迹在上流社会,很快就与陆小曼相识。

陆小曼一直以来身体都饱受病痛的折磨,而翁瑞午则因为早年曾经跟老中医学过推拿术,所以经常为病痛的陆小曼做起了推拿。


(翁瑞午)

在翁瑞午为她推拿减缓疼痛的时候,陆小曼和翁瑞午成为了无所不谈的朋友,陆小曼好像无底洞一样的金钱花销也在翁瑞午的支撑下得到了很好的满足,陆小曼也在这个时候和翁瑞午一同吸食起了鸦片。

有一次,翁瑞午在徐志摩的家中为陆小曼做推拿,当时徐志摩正从外地回来,手中拿着为陆小曼准备的礼物,在推开家门的时候见到了这一幕,他怒从心起,与陆小曼争执了起来,最后被陆小曼用烟灰缸砸碎了眼镜、打伤了眼角。

心碎的徐志摩悲伤万分地离家出走了,再也没有回到过家中,再也没有见到过陆小曼,在一次他赶飞机去外地的时候,飞机失事夺去了他的生命。

从此以后,陆小曼与翁瑞午过上了同居生活,徐志摩的父亲后来在一次探望陆小曼的时候也因为撞见了陆小曼和翁瑞午的事情,彻底与陆小曼断绝了所有的关系,陆小曼也在彻底和翁瑞午同居后,过上了优越万分的生活。

(陆小曼和翁瑞午)

所以说这个题目是错误的,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并没有穷困潦倒,陆小曼的穷困潦倒是在翁瑞午五几年后遭受到了大变故,家中财产尽失、而又身患重大疾病的时候,她才开始尝尽了穷迫滋味的,至于她的娘家虽然有钱,但也是非常传统的家庭,早在陆小曼和王赓离婚的时候就和她渐行渐远了起来,在翁瑞午和陆小曼同居后这种隔阂更是扩大了起来,而且最重要的事情是,在翁瑞午和陆小曼落迫的年代,其实陆家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的情况是一样的,自然就谈不上什么帮助了。


孤客生

民国时期的才子佳人大多薄命,你想,那时候已经是一个半封建的社会,旧的思想还在束缚着那一代人,“陆小曼”的行为已经是时候的社会不可以接受的范畴,本来是一位大家闺秀,又混成了社交名媛,落了一个悲催的下场。


这就是“陆小曼”,作家、画家、翻译家,1903年11月出生于上海。父亲:陆定,又名:陆子福晚清举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早期与孙中山接触,并参加了“同盟会”,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陆小曼之父亲“陆定”供职民国政府二十余年,组建了中华储蓄银行并担任重要职务。陆小曼妈妈“吴曼华”自小 出身于大家闺秀,名门之女。陆小曼有这样一个家庭,接受的教育一定是高水平的。1922年,陆小曼受父母之命,与美国的西点军校毕业的“王庚”结婚。那时候的王庚是少年得志,前途无量,结婚第三年的王庚就被任命为哈尔滨警察局长。

陆小曼随王庚在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因为不习惯,加之慢慢的陆小曼觉得自己并不快乐,两地生活,由于分居,她与王庚的感情逐渐淡漠了!王庚这个人,事业心比较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陆小曼,你想;一个浪漫的女人,如果就剩下寂寞与孤独,那一定会出问题的!粗心大意的王庚经常让自己的朋友“徐志摩”去陪陆小曼消遣,王庚哪里晓得;花花公子的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朝夕相处,日久生情,使他们的感情越陷越深。终于陆小曼与王庚大吵一架提出来离婚!王庚是一个军人出身,骂了陆小曼几句,这样他们以分手而告终了这一段婚姻。第二年既1926年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了!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姻遭到了巨大的压力,陆小曼的父母极力反对,社会更是骂声不断,你想;双双三者插足,起先是徐志摩插足“林徽因”,人家没答应,徐志摩离婚,抛弃了妻子儿女,这又插足了朋友“王庚”的婚姻,使之王庚的婚姻支离破碎,因为那时候陆小曼已经“怀孕”,找了个德国医生打掉了孩子不算,还落下了与徐志摩不能“同床”的病根。这一段事情使陆小曼的父母丢尽了大脸,徐志摩的父亲是“浙江”的一个富绅,他父亲认为儿子与原配“张幼仪”离婚已是大逆不道,另娶一个有夫之妇更是因为有辱门风。就这样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他们结婚了!

不久,徐志摩由于飞机遇难,使陆小曼陷入了极度痛苦之中,难以自拔!陆小曼的生活是极度奢华的,每天出入社会名流的酒会,吸毒,加之徐志摩的离世,使陆小曼萎靡不振,再也不出去交际 ,还要忍受外界对她的指责。为了怀念徐志摩,致力于整理徐志摩的遗作,几十年苦辣酸甜是一言难尽。

时光的流逝,由于陆小曼的身体状况不好,每天要按摩推拿,这样陆小曼又认识了“翁瑞午”,此人有一手推拿绝技,可以手到病除,可是这个翁瑞午教会了陆小曼吸食“鸦片”,这样陆小曼又离不开这个翁瑞午了! 虽然大多数人不赞成她与翁瑞午这种关系,包括“胡适”都说过,可是陆小曼对待感情是执着的,即使没有爱情,她也不会三心二意。


陆小曼的晚年是凄凉的,陆小曼与林徽因、冰心不同,林徽因与冰心是有职业的女性,而陆小曼是生活名媛,她的晚年或者说是下半生是孤独的,由于陆小曼的做法违背了父母的意愿,一度断绝来往,经济上更不给予支持,这就是婚姻的代价,陆小曼于1965年4月在上海病逝,终年62岁。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批评、评论、留言必回复!


日尧居k古史

陆小曼在和徐志摩在结婚后,因为陆小曼经常出入上流社会,花费巨大,导致徐志摩不得不身兼数职赚钱养家,二人虽然经济紧张,但完全称不上是穷困潦倒。

徐志摩与陆小曼二人的父亲均是富贵人家,但是因为二人婚姻的缘故,先后与二人断绝了经济上的往来。徐志摩抛弃原配张幼仪,陆小曼在则与王庚的婚姻期间和徐志摩陷入热恋,这样的行为双方的父母都是无法接受的,所以不要指望双方的父母能给他们经济上的支持。


再者,陆小曼的父亲陆定在北洋政府财政部任职,在九六公债发生时,陆定基本破产。而且陆定早在徐志摩去世之前就已经离世,陆家早已衰败,今非昔比,也不可能给陆小曼什么支持了。


徐志摩父亲本来就对徐志摩娶陆小曼非常的不满,更不用说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与翁瑞午保持着一种非常奇妙的关系。对于这个儿媳妇,徐家是压根就不会承认的,更不用说会有经济上的支持。

不过,要说陆小曼在徐志摩死后穷困潦倒,那是完全说不上的。徐志摩飞机失事后,陆小曼和翁瑞午同居,基本上陆小曼的生活都是翁瑞午在照顾。二人生活的有一段时间,经济确实有点紧张,陆小曼自己是这么说的:

翁瑞午在1955年患了严重的肺病,医药费是很高的,还多了一个小孩子的开支。我又时常多病,所以我们的经济一直困难。翁瑞午虽有女儿给他一点钱,也不是经常的。

但是1956之后,陆小曼先后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至少是有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只要不是太奢侈的话,衣食无忧是没有问题的。


陆小曼与王庚

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王庚无疑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士。清华大学毕业的王庚被保送到美国读书,以第14名的优异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回国后的一路高歌猛进,一路从上校,到少将,再到中将。

1922年,春风得意的王庚和才女陆小曼步入了婚宴的殿堂。本以为这是一桩天造地设的婚姻,王庚前途无量,陆小曼才貌双全,不知道羡煞多少世人。

然而,实际上上却恰恰相反,是一桩悲剧的婚姻。王庚虽然留过学,但骨子里依旧传统,在他心中,结了婚的女人就不应该抛头露面,而是应该在家相夫教子。但是陆小曼不一样,她渴望自由,而不是被局限在小小的家中。

因此,结婚后的陆小曼,仿佛就像失去了灵魂一般,整日无精打采的。如果这个时候王庚能多陪陪她,也许后面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但是王庚一心扑在工作上,忽略了陆小曼。甚至,当陆小曼主动要求王庚陪她出去散心的时候,王庚都会说:我太忙了,叫志摩陪你吧(王庚与徐志摩是好友)!


小曼在日记中写道:"其实我不羡富贵,也不慕荣华,我只要一个安乐的家庭,如心的伴侣,谁知连这一点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终日里孤单的,有话都没有人能讲,每天只是强自欢笑的在人群里混。"

在这种情况下,王庚与陆小曼之间的政治越来越多,王庚甚至当众责骂陆小曼。二人的婚姻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终结,而徐志摩的出现,无疑加剧了这一过程。


陆小曼与徐志摩

徐志摩原本的妻子名叫张幼仪,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二人的结合,纯粹属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徐志摩并不喜欢张幼仪。徐志摩在英国读书期间结识了林徽因,为了追求林徽因,徐志摩选择和张幼仪离婚,把已经怀有身孕的张幼仪一个人丢在了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但是,林徽因远比徐志摩来的理智,她明白徐志摩并不是她可以托付终身的那个男人,于是选择拒绝了徐志摩。失魂落魄的徐志摩回到了国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上结实了好友王庚的妻子陆小曼。

二人倒不是一见钟情,而是日久生情。王庚因为专注于事业,根本就没有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妻子,只能委托徐志摩多陪陪自己的妻子。对于王庚这个举动,实在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连自己的妻子都能让别人去陪伴。

有着共同的语言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在逐渐深入的接触中,不可避免的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这一次,是真爱:

在陆小曼的眼中,徐志摩是最真的男人,与那些追求做官发财的男人都不同,他最纯洁最纯粹最真挚最善良最美好;徐志摩回应“我有时真想拉你一同情死去。我真的不沾恋这形式的生命,我只求一个同伴。”

然后,二人冲破重重阻碍,不顾世俗的眼光,结为伉俪。但是这桩婚姻,注定是不会被祝福的。婚后的生活,也远不如热恋那般热情洋溢。徐志摩为了维持陆小曼那庞大的开销,不得不身兼数职,往来于全国各地,最终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坠机身亡。

而有传闻说,徐志摩出事前,曾和陆小曼有过争吵。


陆小曼与翁瑞午

引发徐志摩与陆小曼之间争吵的这个人,名叫翁瑞午。翁瑞午家境殷实,是徐志摩的好友,徐志摩和陆小曼生活困顿之际,翁瑞午对其多有资助。

而且这个翁瑞午,有一手推拿的绝活。陆小曼当年为了和徐志摩在一起,不惜打掉了她和王庚的胎儿,从从此不能生育,还落下了一堆的病根。陆小曼发病时,脾气很坏,可是只要翁瑞午为她推拿,病痛缓解后,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说话轻声细语,待人和颜悦色。为此,徐志摩非常感谢翁瑞午,交往也多了起来。

无法得知陆小曼与翁瑞午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徐志摩死后,翁瑞午就主动承担了照顾陆小曼的职责,甚至二人还居住在一起。但是,翁瑞午却没有选择和自己的原配夫人陈明榴离婚。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关于陆小曼与翁瑞午一个故事。解放之后的人口普查中,翁瑞午在填写与陆小曼之间的关系之时,写下了丈夫两字,陆小曼瞟了一些,没有做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陆小曼对于这个身份的认同?

但实际上,陆小曼又一直对外宣称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但是对于这份感情,陆小曼大概也是认真的。


小镇月明

小曼的挥霍习惯继承自他父亲。 其父陆子福在孙中山的革命经费十分拮据的情势下,慷慨解囊,倾其所有,捐助革命。他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后因北洋政府发行的“九六公债”发生停兑风潮而破产

其实陆小曼对徐志摩也算是真爱。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不再出去交际。死后一个多月,陆小曼写了《哭摩》,她死时没有留下什么遗嘱,她最后一个心愿就是希望与徐志摩合葬。

1931年徐志摩坠机遇难后,陆小曼和长期为她治病的推拿医生,翁端午在一起了,两人风雨残炭的相守了将近40年。

下面是陆小曼自己的一段回忆:“我与翁最初绝无苟且瓜葛,后来志摩坠机死,我伤心至极,身体太坏。尽管确有许多追求者,也有许多人劝我改嫁,我都不愿,就因我始终深爱志摩。但由于旧病更甚,翁医治更频,他又作为老友劝慰,在我家长住不归,年长日久,遂委身矣。但我向他约法三章:不许他抛弃发妻,我们不正式结婚。我对翁其实并无爱情,只有感情。”——摘自《民国韵事》


萌萌八卦菌

陆小曼的父母家境殷实,在民国时期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父亲陆子福(1873-1930),曾是晚清举人,在民国期间,先后官至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20余年。不但是国民党党员,而且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母亲吴曼华,是出自名门的常州人士,多才多艺,还有一手画画的本领。陆小曼自小喜欢丹青,受到母亲的影响是相当大的。而陆小曼的名字——小曼,也是母亲给起的。

在后期,陆小曼生活潦倒,她父母不接济她,主要原因我认为是这样的:陆小曼抗拒了父母安排的婚姻,跟丈夫王庚(陆军中将)没有履行完婚姻责任,逃离了这段婚姻,而投入了徐志摩的怀抱。陆小曼的这个行为让父母颜面扫尽,父母名义上虽然没有把她扫地出门,但实际上,断绝了她跟家庭的联系,断绝了她的经济来源。

更严重的是,陆小曼是受新文化运动洗礼的女青年,思想和行为都比较开放,她与徐志摩、翁瑞午等人的感情纠葛在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这对从封建社会走过来,思想保守的陆小曼的父母来说,很难接受。因此,在他们心里,是看不起这个丢人现眼女儿的。因此,早早跟她了断,重振门风是他们的真实想法。

至于陆子福的钱财去哪里了?现在找不出确切说法。我们只能从陆子福的生活轨迹来找点蛛丝马迹。

在民国初年,袁世凯坐上大总统宝座时,下令逮捕了一些列政敌,其中就包括陆子福和其他很多同盟会会员。从这一点来看,在乱世民国中,陆子福可以说自身难保,人身自由受到许多限制,他的钱财被没收也有可能。


鸿鹄迎罡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首先,徐志摩没有留下什么钱。

陆小曼这人特别会花钱。

徐志摩在当时是绝对的高收入,在几所大学打工,月收入上百甚至几百块大洋。

而当时上海工人月薪才10元大洋。

即便如此,还不够陆小曼花的,基本都是月光族,甚至还赊账。

同时,陆小曼还有抽大烟的嗜好,优质烟土价格高昂还是无底洞,有多少钱也花了。

其次,陆也已经衰败。

陆小曼的父亲早已去世,只留下寡母吴曼华。徐志摩死掉的30年代,陆家早已今非昔比。

即便如此,吴曼华还是尽量贴补这个女儿。

但抗战开始以后,全国一团乱,加上物价飞涨,货币贬值,陆家区区家底也就彻底没了。

这边,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姻,本来就遭到徐志摩家庭的反对。加上陆小曼之前为了和前夫离婚,果断打胎导致子宫受损,结果同徐志摩又没有生育,没有为徐家做出贡献。在徐志摩没死之前,陆小曼就同男性按摩师翁端午不干不净(当时报纸大肆报道炒作),徐家早就对她非常恼怒,也不可能给什么钱。

所以,抗战结束,陆小曼基本就穷了,无以为继,艰难生活

解放以后私人财产都没了,陆小曼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了,名媛的生活一去不复返了。


萨沙

她们那一代好多人坐吃山空不事生产,祖先都是大名人,如張爱玲的继母是总督女儿,最后同張父穷困潦倒到变成贫民五保户,成上海最穷的人,陆小曼吸毒,那个娶她都要破产的,反正好奇怪,清未民初出世的这一班最有名的名人后代下场都是穷困潦倒很惨的,完全遗传不到祖先的厉害,陆小曼画山水画很好,有大家风范欣赏价值。


嘉哥64

这就是一代奇女子陆小曼的最后归宿。


真假说历史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是孙中山先生同盟会会员,其将所有资产全部捐献给了同盟会,用于革命,母亲吴曼华至晚年尚需陆小曼照顾,可见其父没有为她们母女留下多少财产。

陆小曼20岁离开学堂嫁给王庚,王庚是个事业型男人,不懂得风花雪月,浪漫情怀,陆小曼若不去追求那些诗情画意的爱情,她的生活可能会不同,但那又不是真实的她。22岁时认识徐志摩并于之发生婚外情。23岁不顾身怀有孕,打掉胎儿,坚决于王庚离婚,嫁给徐志摩。而徐志摩是个什么样的男人呢?

徐志摩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在身怀六甲时被强迫要求离婚,她毅然生下孩子独自抚养,给了徐志摩自由,也给自己一片全新的世界,晚年在陆小曼生活拮据时,慷慨解囊相助,留下一段佳话。而徐志摩心心念念的林徽因果断拒绝这个浪漫诗人的爱情,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梁思成,林徽因的才情智商根本不是哪个男人能驾驭的了得,前有徐志摩后有金岳霖,最终选择能给她安全感和幸福的梁思成。

陆小曼不折不扣是爱情的牺牲品,徐志摩的家人把财产给了张幼仪,徐志摩把爱情给了可望不可及的林徽因,陆小曼得到的只有遗憾和失去自我!

徐志摩因飞机失事去世,陆小曼开始个人绘画生涯中比较辉煌的一段岁月,开始与翁端午同居,而同居在任何社会背景下都是不被认可的,翁端午教会陆小曼吸食鸦片,从这即可窥见她晚年生命必将不幸福。

陆小曼是个美女,才华出众,家事背景不错,只可遇人不淑,酿成悲剧式结局。


艺腾

陆小曼和徐志摩婚后生活并不富裕,因为两人的婚姻有第三者插足的色彩,在当时社会上传得沸沸扬扬,对于有一定社会地位及声望的徐陆两家来说都是有辱门楣的事情,甚至两人的婚礼上证婚人也是徐的恩师梁启超正色告诫徐志摩要洁身自好,弄得徐相当尴尬。这样的婚姻,自然得不到两个家族的大力经济支持。记得陆小曼在文章中写道,得知泰戈尔来华要住她和徐志摩的新家时,她楼上楼下地打算为客人安排居住的地方,都不满意,为房子的窄小和布置简单惴惴不安。这当然有陆迎接远方贵客极尽考究的原因,也反应出两人当初的经济情况。陆又是花钱大手的人,徐在生前为了支撑家里开支拼命写稿赚钱也是事实。徐志摩去世后,陆伴随寡母生活,当时陆家已家道中落,绝大部分钱财都被其父捐给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