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硯臺都有哪些?

視天下

寧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一日不洗硯,古人對硯臺的愛護可謂細心呵護。

硯臺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它是伴隨著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最早出現的硯臺是石硯,後來漢代發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於是硯臺逐漸發展,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之選。

硯臺的材料多種多樣,除了現今比較著名的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等,還有更多材料,比如說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幾十種。

廣東端硯

唐代時出產於廣東肇慶的端硯,用端溪硯石製作,端硯的特點在於它石質細膩、幼嫩,發墨不損筆毫,呵一口氣即可研墨。

端硯紋理綺麗,各具名目,加工技藝亦愈紛繁,地位越來越高,因此升到我國石硯之首,價格也是非常可觀的。


江西歙硯

看到“歙”字很多人都以為歙硯出自安徽歙縣。其實不然,正宗歙石不是產於安徽省歙縣,而是

產於江西省婺源縣的龍尾山,60年代為區別安徽歙硯,更名“龍尾硯”,又稱“羅紋硯”。

歙硯因為古歙州府治(歙縣)曾是硯臺主要的加工和集散地。其實婺源縣歷史上一直和歙縣同屬徽州(亦曾稱歙州)所轄,直到國共合作,蔣介石為提防新四軍防區距離九江機場太近,才將它從安徽省劃至江西省,將江西省黟縣劃歸安徽。

歙硯初產時間,應是唐開元之前,大約公元700年左右。雖然端硯是我國硯臺之首,但歙硯是自宋以來中國名硯中唯一可以能和端硯相抗衡的硯臺,歙硯的石質優良,瑩潤細密,嫩而堅,潤而不滑,宜發墨,若是長久使用,即便硯上殘墨陳垢,入水有依然潔淨如新,十分珍貴。

山西陶硯

陶硯又稱為“澄泥硯”,脫胎於新石器時期的陶製研磨器,其誕生與制用可上溯到漢初,興起於唐而盛於兩宋。

澄泥硯,出產于山西省新絳縣,古稱絳州,是中國歷史上與端硯、歙硯齊名的硯臺。

絳州澄泥硯以汾河下游的澄泥為原料,經過特殊的焙燒工藝製成,澄泥硯不施彩釉,採用科學周密的原料配方,精心的藥物燻蒸,特殊的爐火燒煉,使之自然窯變,同窯之中的澄泥硯幻變神奇、色彩各異。

澄泥硯質地細膩,像剛剝了殼的雞蛋一樣,具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的特點,在唐宋的時候是貢品,可惜到清代手藝失傳,不過現在經過近年來的研究又繼續大放光彩了。

甘肅洮硯

唐代柳宗元《論硯》記道:“蓄硯以青州為第一,絳州次之,後始端、歙、臨洮”。

洮硯產於甘南藏族治州卓尼縣,亦稱洮河石硯,其料取於甘肅卓尼一帶洮河深水處,洮河源於古時洮州,故名洮河石硯,簡稱洮硯。

洮河石分為綠洮和紅洮兩種,綠洮石有“鴨頭綠、鸚哥綠”等名石,製作洮硯最好的石料是“老坑石”,產於卓尼縣喇嘛崖和水泉灣一代,而老坑石中的極品,當屬“鴨頭綠”,碧綠如藍,輕撫如嬰兒肌膚,但儲量極少,自宋末就已斷採,能否重現不得而知,如果有的話,定然是古董中的古董。

洮硯石石紋如絲,清麗誘人,紅洮石呈土紅色,色純而細潤,頗罕見,但市面上已經很少見洮河石硯,其特點石質膩潤,色澤細麗,發墨快,貯墨時間長。

山東魯硯

山東省所產諸硯石製成的硯,山東紅絲石硯為魯硯代表,以其質地嫩潤,護毫髮墨,色澤華縟,瑰麗多姿。

張華《博物志》中記載:“天下名硯四十有一,以青州紅絲石為第一。”

魯硯為山東境內所產硯石製成硯臺的通稱,唐、宋時期即享盛名。主要硯石的品類有;紅絲石、紫金石、淄石、鼉磯石、徐公石、溫石、田橫石、尼山石、金星石、薛南石、浮來山石、龜石、燕子石等品種。

魯硯石質、色澤、紋彩、天然形狀等方面各具特點,其墨色具有沉透嫩潤,堅而不頑,膩而不滑,發墨而不損毫的特色。

四川苴卻硯

苴卻硯石材產於中國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也就是現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大龍潭鄉境內的懸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稱“苴卻”,故謂之苴卻硯。

以其豐富的膘、眼、線、紋等眾多石色稱雄於硯界,被譽為“中國彩硯”。其石色紫黑沉凝,石質緻密細膩,瑩潔滋潤,發墨如油,存墨不腐,石晶絢麗豐富。

寧夏賀蘭硯

賀蘭石乃寧夏五寶之一,它生長於賀蘭山,因此得名,原產地是寧夏賀蘭山麓筆架山。

賀蘭石呈天然褐紫、豆綠兩色相互掩映,對比十分強烈,賀蘭硯有深紫、淺綠兩種天然色彩,制硯以紫色為主,綠作點綴之用。

硯石中帶石眼、玉帶、銀錢、眉子和雲紋者更是可貴。

貴州思州石硯

思州石硯,簡稱“思硯”或“思州硯”。相傳於漢代前期,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思州石硯產於古思州治地,也就是現今岑鞏縣思陽鎮而得名,因內含有天然的金星礦石,故又稱 “金星石硯”。思州石硯是中國歷史上開發與利用較早的八大石硯之一。

其特點堅緻細潤,發墨細,不滯筆,貯墨於硯中終日可用,如果無水時,呵氣硯中,能自出露液,並能用於書寫。

吉林松花御硯

松花御硯用於加工松花硯的松花石最早發掘于吉林通化長白山區砥石山的江沿,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

用松花石加工成松花硯,最早出現在明朝中期,到了滿清朝時期,松花硯因其特殊的歷史淵源得以青睞,但由於清朝皇帝的專寵而沒有能夠發展起來成為民間普及的文房用具。

松花石硯具有發墨益毫、滑不拒墨、澀不滯筆、貯墨不固的特點,以綠色為主,還有深綠、淺綠、黃色、紫紅色,紫綠相間等。

河北易水古硯

易水古硯產於河北易州,現今易縣而得名。

相傳始於戰國,盛於唐代,是中國製硯之鼻祖。

硯石取自易水河畔一種色彩柔和的紫灰色水成岩,有紫、綠、白、褐色,天然點綴有碧色、黃色斑紋,石質細膩,柔堅適中,色澤鮮明為硯頗佳。

易硯的硯石細膩光潤,質剛而柔,易發墨,儲墨久長,不滯墨的特點




東家APP

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 端硯出產於唐代初期端州,即現在的廣東省肇慶市,因此稱為端硯。

中國所產的四大名硯中,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自唐朝開始,端硯一直是貢品。



端硯開採自不同的礦坑,按照端硯的質量和知名度,排名第一的就是老坑,依次為坑仔、麻子坑、宋坑。這四個礦坑就是肇慶端硯的四大名坑。另外還有梅花坑,綠端,等等。由於長期開採,四大名坑的資源基本枯竭,礦坑也在上個世紀封了。現在生產端硯的原料,都是以前民間自己收藏的礦石,因此端硯的價格每天都在攀升。以老坑硯為例,一方7寸的硯臺,可能要好幾萬元才能買到,品相和工藝好一點的,沒有10萬是拿不下來的。以前硯臺主要是作為書寫工具,但現在已成了肇慶獨有的工藝品了。


糊塗比清醒好

中國的硯石有很多,其中端硯、洮硯、歙硯、澄泥硯是中國的四大名硯,受到古今以來帝王將相、平民百姓的喜愛。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硯石中的後起之秀——方城黃石硯。

方城黃石硯因產於河南省方城縣境內的黃石山而得名。中國書畫大家啟功用過黃石硯後有感而發,揮筆題下鏗將有力的“中國黃石硯”!

黃石硯由來已久,當地有一句流傳下來的俚語:“硯山鋪的閨女不紡花,人人都會磨硯瓦”。硯山鋪是一個村名,因當地自古就有製作硯臺的歷史而有名。

黃石硯因沉積岩生成時的脈絡有別,形成了顏色各異、多彩紛呈的鮮明特色,其種類有紫石、青石、青紫石、墨石、鳳眼石等5大類。其中鳳眼石最為出名,其眼有珠,有睫毛,炯炯有神,形象逼真。黃石硯有石質如玉、貯水不涸、其聲如磬、其色多變、發墨如油、如膏如脂的特點。

近年來,黃石硯的主產地圍繞硯石作文章,不在默守陳規的加工製作硯臺,而是放開思路,適應市場,加工製作茶臺、茶壺、各種擺件等工藝品,開發近百種新型產品,

使黃石硯作品以花色品種多樣贏得用戶青睞。


視天下

這硯臺能用嗎!還是隻能觀玩!下面的小水注早還是上面的硯臺老。




九龍玉佩1

莫溪硯:產於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境內,硯石天生有眼,天生有圖案,硬度偏高…是書法家白銀山發現於家鄉山下溪水之中的多彩沉積岩石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