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大道》成就了王馥荔“天下第一嫂”的美譽

——題記

《金光大道》成就了王馥荔“天下第一嫂”的美譽

上世紀70年代,許多看慣了樣板戲的觀眾忽然被電影《金光大道》裡的二林嫂子迷住了,她溫柔賢惠、善解人意,在被中性化革命形象充斥的大銀幕上如拂面的清風。

這是演員王馥荔的第一個電影角色,在這之前她只是一個熱愛電影的京劇演員。“我是電影迷,像田華老師、秦怡老師、白楊老師、王曉堂老師、王心剛老師,他們上的《大眾電影》的封面我都剪下來,貼到我床邊的牆上。”

才小學二三年級,王馥荔就爭著去給在電影院賣票的舅媽送飯――為了能看場電影。“比如說那時候最早的那一版《夜半歌聲》,不給小朋友看的,但是我就看到了”。禮拜天,王馥荔跟姐姐一起,一天能看三場電影,“蘇聯電影看得比較多,什麼《脖子上的安娜》《卓婭與舒拉》呀。還有咱們國內的《烈火中永生》《甲午風雲》,什麼《海鷹》,我都迷得不得了。”回憶起來,王馥荔臉上仍有兒時看電影那種興奮勁兒。

然而從京劇到電影,是一步不小的跨越。京劇看重舞臺上的每一招每一式,眼神準、亮相脆、道白打遠,要有一種內在爆發的力量,講究精氣神。但是這一切電影是不需要的。已經是江蘇京劇名角兒,飾演阿慶嫂、江水英、楊開慧的王馥荔需要在電影這方新舞臺上重新適應。

《金光大道》成就了王馥荔“天下第一嫂”的美譽

王馥荔一家子

所幸,王馥荔從小愛看電影,又對話劇特別感興趣。“在京劇班課堂一找不著我了,老師就說到話劇班找找去,結果我真就在話劇班那看人家排練呢。”這讓王馥荔在傳統京劇的程式化表演之外吸收了話劇、電影自然、內在的表演方式。導演張勇手、裡坡、劉江等看過王馥荔演的京劇《龍江頌》,他們覺得她的表演跟一般京劇演員不同,“覺得我內心活動比較豐富,表演細膩,適合演電影,那時就說過以後拍故事片咱們來找這孩子。”

《金光大道》成就了王馥荔“天下第一嫂”的美譽

進入《金光大道》劇組,導演林農告訴王馥荔七個字:“真聽、真看、真感受”。王馥荔記住了,她告訴自己“我就是這個嫂子”。而現實的情況是,嫂子這個角色離王馥荔的生活很遠。“她是農村的,我從小在城市長大,也是家裡最小的,我怎麼才能演好這個嫂子呢?”

《金光大道》成就了王馥荔“天下第一嫂”的美譽

《金光大道》飾嫂子呂瑞芬

第一次見戲裡的“兒子”小馬越時,劇組所有人正在大食堂吃飯。五歲的小男孩馬越脆生生叫了一聲“媽媽”,王馥荔一下臉紅到脖子根兒,拔腿跑開了。“羞澀,那時候的姑娘絕對羞澀。我還在談戀愛呢,還沒有結婚呢。”王馥荔回想著當時的場面,一個大姑娘在初次見面的導演、演員們面前被叫了一聲媽媽,讓她著實難為情。

見了王馥荔的反應,導演林農和孫羽告訴小馬越:“以後在人越多的地方越喊她媽媽,非得讓她聽習慣了不可。”王馥荔也命令自己要習慣當“媽”,那次之後,她每天便帶著小馬越,給他洗衣服、餵飯、領他玩,馬越也整天跟著她“媽媽長、媽媽短”。

這次經歷讓初涉電影的王馥荔深刻地認識到電影是很生活的。在演了超過五十部影視劇後,王馥荔如今認為“生活化地表演”這種說法也是不準確的,因為你始終還在演,總是有表演的痕跡。而好的表演,應該“沒有痕跡”。“你這個人要投入到這個角色的生活當中去”,王馥荔理解的表演是短暫地忘掉自我,生活在人物之中。

她至今懷念過去流行的一種進入角色的方式――“體驗生活”――這在現在的電影拍攝中已不多見了。拍攝《咱們的牛百歲》時,導演趙煥章和編劇袁學強帶領演員去山東榮成的橋頭鎮去體驗生活。整整四個月,王馥荔在那忙著種地、跟當地農民交朋友,沒回過一次家。

《金光大道》成就了王馥荔“天下第一嫂”的美譽

《咱們的牛百歲》飾菊花

電影開拍初期,化妝師需要給王馥荔加深膚色,化成跟農民一樣的深棕色,而拍到一半的時候,她的皮膚就已經曬得跟農民一樣了。有一天有當地影迷去看她拍戲,找到趙煥章問王馥荔在哪兒,說想看看她。趙煥章給人一指:“你看就坐在那個樹底下吃包子呢。”那位影迷望了半天說:“你別騙俺了,我們家裡都掛著她的日曆呢。那哪是王馥荔,那不就是我們農民嘛。”王馥荔聽說這個橋段後特別開心,覺得算是真正“跟農民融為一體了”。

這部戲也為王馥荔贏來了電影生涯的第一座獎盃――大眾電影百花獎。自己飾演的農民角色獲得了廣大農民朋的喜愛讓王馥荔感到欣喜。她專門在南京定做了一條象牙白的連衣裙去領獎,上臺前還摘了一朵玫瑰花讓飾演“百歲”的梁慶剛幫忙別上。王馥荔說:“辛苦不怕,能得到大家的認可,能認為你演的就是我們農民,那我就覺得什麼都是值得的。”

《金光大道》成就了王馥荔“天下第一嫂”的美譽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金光大道》、《咱們的牛百歲》等電影,令人們認識了外貌端莊典雅、表演樸實大氣的女演員王馥荔,並親切地稱她為“天下第一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