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閩南地區的婚嫁風俗是怎麼形成的?

三旬老漢54

都說福建人既開放又保守,一點都沒錯,在經營事業方面敢為人先,而在日常生活中又極其傳統、按部就班,之於後者,誠如提問者說的婚假風俗,最為突出。

福建人,特別是閩南人,在祖宗崇拜方面可謂無所不盡其極,在他們的觀念裡,傳宗接代和光耀門楣是人生在世兩個最重要的事件,也正因為如此,閩南人曾經的重男輕女、經商趟險也倍受世人關注。

在中國人的傳統裡,男子的成年禮和婚禮是人生最重要的兩個階段,但一般情況下,成家和成人可以一起進行,而這種傳統在閩南人中傳承的有過之無不及。

在每一個閩南男女的婚禮中,各種繁冗的細節和步驟真的很難一一描述,總之都可以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找到出處。


這裡僅說聘禮和嫁妝,男方在下聘之後(閩南語稱下定),都要隨帶各種糖果、牲禮、首飾、禮餅等,此過程呢,女方不能全盤收下,按禮俗要留半,歸還。

另外,在女方出嫁當日,女方要陪嫁生活用品、祭拜用品、禮俗用品等,以便女方在男方繼續相關的生活、祭拜活動。

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閩南地區的百姓生活條件逐漸改善,特別是沿海地區更是富裕的一塌糊塗,於是有些先行者在風俗的基礎上做了些許的調整,比如簡化隨嫁繁瑣的器具,改以金錢替代,當然這是基於男女雙方談妥後的結果。


也正是傳統上要附帶的東西在今日的社會條件下已經不再適用,比如毛巾、木桶、化妝盒等,加上聘禮回半的習俗,於是生活條件良好的人家開始以錢替代,另外因閩南人重男輕女觀念的改善,也使得女方基於女兒在男方地位的考量,逐漸養成了陪嫁嫁妝的習慣。

如果單純這樣還不至於高額嫁妝的產生,這正是源自閩南人愛攀比的尿性,推波助瀾加速了這種風氣的形成,而嫁妝文化最嚴重的地區,主要是在泉州沿海,如晉江、石獅、惠安和南安等,以及廈門市和漳州龍海,其他地方並不明顯。
顯然,閩南婚嫁禮俗確實繁冗,但不至於有高額嫁妝的要求,只是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攀比的嚴重化,才導致今日的婚嫁風俗。


圭海四記

閩南人對一生的每個重要節點都非常重視,出生要辦十三工宴席(十三天)、滿月宴席、四月日宴席(四十天)、度晬”(dù zè)宴席(週歲)、十六歲宴席、婚宴、五十歲後逢九做壽(50歲壽49歲做)、八十歲後做大壽。閩南人一生的宴席,要數結婚宴最為風光體面;那麼婚嫁風俗是怎麼形成的呢,我們來港一下閩南人祖先的遷徙史。

long long ago,地處南方邊陲的福建被稱為蠻夷之地,生存環境惡劣;歷朝歷代的戰亂,迫使中原地區的百姓逃亡,選安居之所。逃到閩南地區的大部分是河南、洛陽一帶的,所以閩南人又自稱為河洛人。因為是逃亡而來,所以閩南人對家的概念異常的根深蒂固。年輕人結婚就被視為又成立一個小家,所以,男方女方都很重視新家庭的組建,演變成婚俗的盛大而繁瑣,聘金、要分放小訂(小訂金)、放大訂(大訂金)、衫褲錢(新娘買衣服的錢)、金子錢、煙支糖子餅、壓箱角(聘金);盤擔(聘禮)分為說好盤、合婚盤、花頭盤、一日盤、三日盤等等,少則八擔十擔,多則多到另人瞠目結舌的七十二擔,盤擔都由媒婆和男方家的三姑六婆挑到女方家,女方家象徵性的收一些東西,再讓男方家挑回。



結婚當天,新娘子要妝頭開臉(用兩股繩子颳去臉上的細毛)、哭嫁、撐紅傘、入男方家時,要跨火爐,男方家人要回避不能對沖;婚床灑五穀、找個小男孩滾落鋪(滾床)、與新郎家人及家族親戚相互認識,長輩要給新娘紅包,新娘會給衣服或頭布或糕點做回禮……


為什麼女方家的陪嫁嫁妝都很多?在以前嫁妝是女方買,再隨結婚隊伍送到男方;現在幾乎都抵成現金,新娘的嫁妝也要根據雙方的家庭條件而定,男方給的多陪嫁就多,女方條件好陪嫁也多,陪套房子、車子、金子、現金;土豪家嫁女,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個億;普通百姓家,輸人不輸陣,照樣風風光光嫁女,會把聘金以壓箱角的形式返還給女婿。嫁女不是買女,是閩南父母嫁女兒的基本底線。



優嶽7

福建閩南地區的婚嫁風俗可謂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便有“六禮”之說。所謂的“六禮”便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大婚嫁程序。

納采:男方家長請媒婆向女方家長提親。

問名:女方答應議婚後,男方再派媒婆去女方,問清女方當事人姓名、生肖、生辰八字等與“命”有關的具體情況,併到祖廟占卜問兇吉。

納吉:即訂婚。儀式可簡可繁,但交換訂婚戒指是必不可少的“節目”,一般由男方當事人在其堂親若干人和媒婆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中,雙方當事人親手為對方戴上。

納徵:男方送聘禮到女方家,以女方家是否收下判定婚姻是否實際成立。

請期:納徵後不久,男方派媒婆或者直接與女方商定舉辦結婚儀式的日期,以前大多數要算命,選定黃道吉日。

親迎:新郎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按規定,加上隨從,必須單數去雙數回。晚上一般要舉行結婚儀式,宴請親朋好友。

當今社會雖提倡婚嫁自由,程序簡化了很多,卻“萬變不離其宗”,也保留了不少傳統婚俗如“上頭”、“放心扇”、“相見”等等,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婚禮之前,“上頭”儀式尤為重要。按照習俗,新郎來到新娘家門口時,即為新娘舉行“上頭”儀式,需在家中廳堂設交椅、案几,在桌上放梳子、鏡子等物品,由家中女眷為新娘梳頭,併為新娘繫上肚裙,內裝有豆籽、稻穀、麥穗、豬肉皮、豬心、糖果、柿餅、紅棗、雞蛋等,後由送嫁姨引新娘在祖龕前拜四拜,再向父母拜四拜,接著由父親或兄弟為新娘罩上烏巾,送嫁姨一邊念著閩南“四句”:“烏巾罩上頭,夫妻感情好。罩伊前,翁某一世閒;罩伊後,翁某吃到老老老。”同時,新郎一方也需於凌晨或清晨之時舉行“上頭”儀式。

當新娘跨過火爐,坐上婚車,送嫁姨口唸“四句”:“新人請出門,翁某罩久長。新人請入轎,翁某有說又有笑。人轎坐四正,出轎得人疼。”關了車門後,送嫁姨用手中的雨傘敲了“花轎角”,又念著:“雨傘敲轎角,一家富六六,好的拾入腹,歹的都丟掉。”婚車啟程時,新娘邊哭邊將備好的小手帕及小扇子從車窗丟出,讓家中弟弟撿回保存,這一風俗稱為“放心扇”。

新娘入門後,“相見”儀式同樣富有禮儀文化,“背脊靠背脊,錢銀堆半壁;頭後抵頭後,吃到老老老。”送嫁姨引導新郎新娘背靠背、頭後相碰,接著吃“相見圓”、相對拜等儀式,此後還有祭拜祖先、見公婆等禮節。

至於為什麼嫁女陪嫁都很多,主要是因為在福建閩南地區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普遍存在,女兒出嫁沒有高嫁妝,父母就會擔心女兒以後在男方家中會沒地位。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整個閩南地區經濟實力雄厚,能承受得起高嫁妝;還有就是不考慮自身條件,盲目跟風造成的。特別是這幾年泉州晉江頻頻出現“天價嫁妝”現象,
嫁女動不動就陪嫁個上億資產,想不讓人關注都難。怎麼樣,當個閩南女婿不錯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