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元的耳机和一千元的耳机在手机上听着有什么区别?

打飞机的小怪兽

作为一个音乐爱好了我用过百元级的耳机 AKG450,索尼的NC31,ZX310

千元级别的有EXK,MDR-1000X,SE535.当然和那些大神比起来还是不够看,SE846已经关注了很久不敢下手啊太尼玛贵了,二手市场还要三千多。

咱也是普通爱好者也说不出什么高频,中频,低音有多少少区别,参数上有多么多么牛逼。我只说点自己的主观感受。

NC31是索尼MP3的配套入耳式耳机。对于第一次接触百元级别的耳机给我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低音足中音浑厚高音残废是他的特点,拿来听动次达次很带劲。另外配套索尼MP3开启降噪功能,瞬间降低外界的嘈杂声让你沉浸于音乐当中。


第二个耳机是AKG450,说实话这个耳机我买的有点后悔。第一低音太肥厚,把中频和高频都遮盖力,佩戴也不算舒服带来1小时后耳朵夹的生疼。有次试听AKG430倒是听感倒是很舒服


后来索尼推出了ZX1当时网上很炒了一把35周年纪念版,没把持住4300进了个。这时候手里的耳机就不太适合这个新玩意了,于是本着索尼耳机配索尼播放器有加成的意念入了当时还是索尼民用市场最好的入耳式EXK。

这是一个毁誉参半的耳机,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也很讨厌。高频是他的特色,当时号称动圈里的动铁,高音清亮拿来听弦乐简直是绝配。但你要是拿来听一些本身词音很重的歌曲那简直可以刺激到你怀疑人生。梁阿姨你值得拥有!

由于EXK的局限性我又入手了SE535.

SE535,三单元动铁,号称人声神器。SE535的中频结像是比较突出人声质感和密度都比较厚实但高频略暗导致整体声音的通透度和解析都略显不足。佩戴方面我认为舒尔的入耳式在所有的耳机当中舒适感属于前列的。毕竟舒尔是以听诊器发家在这方面人家是专业的。

MDR1000X是我现今买的最后的一个耳机,功能强大降噪效果非常好。在降噪耳机这个领域一直是bose独领风骚,Q系列降噪耳机以降噪出色佩戴舒服而著称。索尼推出的1000X打破了BOSE的垄断。他以和BOSE相同的出色的降噪功能和更加出色的音质赢得发烧友的欢迎。特别是右耳触摸的黑科技引得大家啧啧称奇。

100块钱一分钱,1000块钱2分货,10000块钱3分货。耳机不同价格在材料工艺和配音上都会有所体现,但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请大家理性选择。

一入耳机深似海,从此钱包是路人啊!


措手不及的中年

写一个给小白看的区别!

我把耳机和电视机做对比吧

1-30的耳机,基本听个响声,就好比黑白电视机,你能把一步电影看完,别的就没什么了

30-100的耳机,进入彩电时代了,该有的都有了,但是画面没什么细节,能把情节看完就行。

100-300的耳机,进入DVD画质的时代了,清晰度比以前的电视要高,放VCD(磁带机)画面就没DVD(MP3/常规手机)画面好,但是很多人看不出画质的区别。(这里就初步体现出前端设备对画质的影响开始体现了)

300-1000的耳机进入720p画质时代了,也就是高清时代了,画质明显提升,细节明显增多,画面开始有风格了,冷暖对比等...这时候DVD满足画质已经无法满足了,这时候hifi音乐手机和入门级前端才能体现出区别(低音,声场,乐器的位置已经可以听出来了)

1000-2000画面进入超清时代,需要蓝光播放器开播放了,更多细节出现了,演员脸上的痘痘,头发丝等,所以这里就体现了前端的重要性,这时候拿一个VCD开看,画面将是灾难性的(闭上眼睛,能感觉到身边的音乐,乐器演唱者等,低音有力量,高新甜美)

2000-3000画面4k了,屏幕更大了,代入感更强了,播放器也要进一步提升了,进入这个效果,播放的环境,音响,座椅的舒适性都是整体享受的一部分,为了更好的效果,我们还要拉上窗帘(也就是说,我们要给耳机换线,换耳机的头,提高舒适性,耳放,音源等等)

3000-5000 4k画质下带3D眼镜,看有风格的电影,这时候画质上巨大的提升已经没有了,更多的还是在高中低频上的调教,也就是看大片的时候可能很爽,但是看爱情片的时候,可能还不如差一档的耳机好呢。耳机风格有明显区别,不同耳机适合不同的音乐,这里只能说自己的喜好,没有太大品质差异区分。(已经有很好的舒适性,很好的音质了)

5000-10000 IMAX效果加身边有个林志玲,身灵奇境的效果,清晰度高,画面又大,音响又棒,座椅舒服,身边妹子漂亮,但是风格区别也很大,看喜好!(风格就是身边妹纸,可能是林志玲,可能是柳岩,也可能是如花,总有人喜欢的)

10000以上 高端定制耳机,要么限量款耳机,要么专业级别,反正是要大神金耳朵来听,绝大部分普通人已经听不出耳机品质上的差异,可能细节上会更多,可能...可能...

小白扫盲贴,大神勿喷!!


东东229151800

抛开虚标价格的耳机不说,其实百元价位的耳机和千元价格的耳机在听觉上的感受确实是非常大的。这个需要从两个方向来说。一个是听觉感受,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高中底频的频响范围、左右声道对声音的定位等,第二个方面则是佩戴感受既人体舒适度,使用方便度等。高等级的耳机在设计、生产、用料、调校上无疑所花功夫更多,在感受听觉和人体感受上也相应更好。但这个代价就是高昂的费用。而且受限于耳机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它注定不会是耐用品,而耳机综合性能每上一级价格成几何倍数上翻。单一的从音质上说千元以上的耳机音质绝对不如同价位的音箱(暂抛开功放因素)但是千元以上的耳机满足的是身心两方面的满足(你懂的)而音箱满足的只是听觉的感受。所以高阶耳机多少带一点ZB的成分。我有一个小兄弟用的就是b耳机被我无意中发现听的居然是网络小说你说尴尬不?再说了不同的音乐类型(如古典、轻音乐、交响乐、流行音乐等)对音响的侧重点都不一样,这很难再一个小小的耳机上做到面面具到,所以如何选择就要看你的主要听音范围和你的财力如何了。


想家139867768

这个问题就好比问:“桑塔纳汽车一样会跑和法拉利有什么区别呢?”又或者说“普通小提琴一样能演奏音乐,为什么帕尔曼等大师用几百万一把的小提琴,难道普通小提琴他们就不能演奏了吗?有什么区别呢?”不错,跑车也是四个轮子,名贵小提琴琴和普通小提琴在结构外形上没有不同,基本功能上也毫无差异,但是高价者追求的是极致表现!高级耳机和普通耳机的差别,并不在于功能上的差别,重要的是在音乐重放的品质上!器材的目的是以重放录音现场为最高目标,希望能模拟出一个如幻似真的空间,在这里,演奏者及演唱者的表情、各种乐器的形状位置都可以清晰分辨,使你面对耳机,就像面对音乐家一样,作心灵的交流,感动不已。


耳机狗陌上烧客

100和1000的不知道,也许就是随机送的耳机和1000元的耳机的差异?

我的感知是源于一个500的和5000的。对于听歌的愉悦来说,没啥太大影响了,500的可以了。光讲听感的话,5000的甚至不如五百的。但是,听得过程中能体会到一些细节上的变化,比如,重音不那么重,但是听起来感觉多了很多东西。空间大一点,好多东西清楚一点。由此,如果心下有向往,有好奇的话,一些烧友文就能看的进去了。从此,就不好收拾了。天天吃泡面也要弄个耳放,然后不断升级,不断尝试其他品牌设备。很多时候不是听歌旋律或是体会歌词,而是找以前没找到没听出来的东西😁。

当下我对发烧的理解是,好设备追求的是声音的还原,最大限度的让设备不是听歌体验上的障碍,单实际是,做不到。所以,追求无止境。现场是唯一没有失真的地方。

那么,量力而行,听起来好听就OK。

那么,有钱爱玩,也无可厚非。

那么,多交流体会,一起玩才有意思。


小黑115284211

对这个问题我多少有点发言权,曾经有幸使用过千元的耳机。那是一款beats耳机,是头戴式耳机,当时朋友介绍说要千万以上,我觉得不可思议,买个耳机干嘛要买那么贵的。百元的手机已经够使用的,太奢侈了吧。真当用的时候发现,真是贵有贵的好处,那才是一种享受。


那么来说说我的感受,首先先说说耳机的外观,摸起来很瓷实,没有百元耳机的廉价感,用料很足,字体印刷清晰不模糊。海绵很软,摸起来很舒服,让人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在说说使用感受,戴上耳机之后,耳朵感觉

很舒服,没有感觉有硬的感觉,长时间佩戴耳机耳朵也没有感觉不适,也没有刺耳的感觉。

对于隔音来说,完全听不到外面的声音,就算有人在耳边大声说话也完全听不到。只要是高质量音源,不存在声音失真,走音现象。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相对百元耳机完全体验不到的感觉,这种感觉只能说非常棒,毕竟是一分价钱一分货,贵有贵的体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百元耳机已经足够应付生活中使用问题,现在来说高质量音源也很多,使用起来也没问题。对于音乐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有一个自己满意的耳机,是非常值得高兴。如果大家只是日常生活中使用,还是百元耳机性价比更高。

我大概记得应该是这款耳机


丙辛容

巧了 我这正好有个几百和一千七的耳机 很明确的告诉你差别非常大 细节就不说了 木耳除外 人家卖的是你的几倍不是没有道理的



请moksha

非要说区别的话,我想有三点:

1:外观

几千元耳机可能外观更炫酷,更有质感。几百元的耳机可能就会给人廉价感,显得没那么有感觉。

2:声音

声音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有的人听得出区别,有的人就听不出区别。所以,还是要看个人的主观感受吧。看每个人的喜好而不同。

3:佩戴

几千元的耳机可能佩戴更舒适,材质更好,长时间使用也不会不适。几百元的耳机可能没那么舒适。

而且耳机没有全能型的,再贵的都一样。买耳机前先确定自己听音的喜好,再了解各耳机的特性,有的耳机善于表现婉转空灵的女声,有的又善于表现醇厚的男声,有的则善于表现摇滚类型的……


还有,要看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耳机很烧钱。适合自己就好。


斌格谦


云林禅师

有可能是一样的,有可能还不如呢。价钱能简单跟音质挂钩,就太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