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镇远侯爵位传承录(扬州江都)

明镇远侯爵位传承录(扬州江都)

顾成(1330—1414),幼随其祖迁江都定居,明代开国宿将,历太祖、惠帝、成祖三世,累官至征南将军,镇远侯。其功勋彪柄,而文治之迹则在于促成贵州开衙建省,是明代顾氏家族中第一位官拜统帅的武将。其子孙赖祖荫佑,世代相袭,一宗皆享名禄,成为传奇。现据有关史科,将其爵位传承脉络录示如下。

明镇远侯爵位传承录(扬州江都)

本朝镇远侯顾成甃石为池,覆以亭,池中置一石鼓以騐水消长

顾统(生卒年月不详),初名充,字总威,顾成子。

顾统早年随父顾成参战。洪武三十年(1397)云贵西堡、沧浪诸寨少数民族发生叛乱,顾成派遣指挥陆秉与顾统分兵讨伐,平定后,顾统凭功升普定卫指挥。在靖难战役中,因顾成为朱棣所虏而降燕,顾统及其亲属等16人被惠帝朱允汶诛杀。

顾兴祖(?—1463),字世延,明镇蛮将军,顾统之子,于永乐十三年(1415)二月袭爵。

明镇远侯爵位传承录(扬州江都)

顾兴祖为顾成的裔孙,因其父疆场殒命,便由他继承祖父的侯爵职位,掌管南京中军都督府事。明仁宗即位后,下令平定广西浔州、平乐、思恩、宜山等地苗族的叛乱,顾兴祖任总兵官。由于恩威并施,降附者甚众,终于取得全胜。宣德二年(1427),处于边境的交阯(今越南境内)的黎利又发生反叛事件,而顾兴祖坐阵南宁却拥兵不援,被锦衣卫逮捕下狱一年零三个月,后被释放。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不顾群臣反对,一意孤行,率领20万大军(实际只有8万人马)亲征蒙古瓦剌,在土木堡突遭瓦剌军围攻,最后随行将帅50余人阵殁,王振被护卫将以锤击死,英宗与随行出征的顾兴祖等人一同被俘,而顾凭着机敏侥幸逃脱。回京后,顾兴祖被以不顾皇上而只身逃命的败将论罪,再次被捕下狱。因蒙古也先兵逼北京城下,朝廷只得仍命顾兴祖充副总兵参与京都保卫战。他奋力抗敌,御敌于京城之外,这才免除一死,授都督同知,把守紫荆关。

景泰三年(1452),顾兴祖复因受贿罪连坐下狱,不久又被释放。后其拥立皇太子有功,被授予伯爵。天顺初(1457)再次被封侯,守备南京。

顾兴祖有二子:顾翰、顾玘。

顾翰(生卒年月不详),字维周,号雪坡道人。顾兴祖长子。

顾翰当袭镇远侯爵位,因其好读书,工绘事,自得于绳墨蹊径之道,便一再推让,由自己的弟弟顾玘继承爵位。

顾翰绘画有吴镇、米芾、倪瓒之风,曾作戏墨17幅,不署姓名,只曰“雪坡道人”,或曰“雪庐中人”、或曰“雪”、或曰“维舟”、或曰“怡乐”。其时太监王振窃柄,他曾在一幅《荆棘》的画中题曰:“都无君子,纯是小人”,用以寄疾邪之志。

顾玘(生卒年月不详),顾兴祖次子。早卒,未及嗣爵。

顾淳(?—1473),顾翰之子,顾兴祖之孙,天顺八年(1464)四月袭爵,禄千石。

顾淳曾以占夺田土事下狱,既而释之。成化九年(1473)三月卒,无子。

顾溥(1461-1503),字宗泰,顾淳从弟,顾玘之子。成化九年(1473)七月袭爵,年方13岁,因系庶出,减禄至八百石。

顾溥初掌管五军右腋,弘治二年(1489)升平蛮将军,镇守湖广。刚一到职,即逮捕斩杀了苗族中为非作歹的首恶。弘治五年(1492)十月,贵州都匀苗族乜富架作乱,自称都顺王,梗阻云南、四川之间的通道。顾溥任总兵官,率8万大军分五路同时出击,并遣熟苗诈降乜富架,诱使乜富架进袭。顾溥则伏兵擒其父子,后又乘胜追击,连破百余寨。平定叛乱后,顾溥加封太子太保,增禄二百石,召入提督团营,掌前军督府事。弘治十六年(1503)卒,得年四十有三,谥“襄恪”。

顾溥平生清廉自守,死时家无余产,英国公张懋出布帛筹钱入殓。

顾士隆(?—1528),顾溥子,于弘治十七年(1504)四月袭爵。

顾士隆初掌神机营左哨,深得士兵尊重。正德(1506)初出任漕运总兵,镇守淮安。他屡次上书,体恤士兵,并以清白著称。

江彬原为明边将,曾随军与鞑靼作战。因善于察言观色,成为武宗义子,赐姓朱。正德十四年(1519)二月,明武宗南巡时,江彬随侍左右,骄横跋扈,动辄欺辱地方大员,曾让镇守南京的成国公朱辅长跪不起。唯独顾士隆凛然自尊,对江彬不买账、不屈就。

正德十六年(1521)顾士隆移镇湖广,嘉靖二年(1523)因奉迎防守功加封太子太傅,掌中军都督府事。当时,锦衣卫千户王奇弹劾大学士杨廷和、兵部尚书彭泽,言:“哈密失守,事由两人”。帝大怒,逮杨廷和及其诸子婿。给事中杨言上疏请救,未成。后来五府九卿会审时,顾士隆称:“廷和功在社稷,邦奇小人,假边事惑圣听,有伤国体”,因而被下诏指责。后,顾士隆即称病,被解除营务,于嘉靖七年(1528)三月卒,谥“荣靖”。

顾士隆有二子:顾寰,顾宇。

顾寰(1504—1581),字君锡,顾士隆长子,嘉靖七年(1528)袭爵。

嘉靖十年(1531)三月,顾寰领红盔将军侍卫,守备南京。十六年(1537)奉旨审查已判案件,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十七年(1538)四月镇守淮安,兼漕运总兵官。次年,江南江北多处地方发生灾荒,顾寰请求停征漕粮一年,朝廷下令改征漕粮为折价征银,以军民两便。顾寰又给皇上奏折,提出改革漕政七条,获准施行。而那些既得漕运利益的蛀虫们却散布流言,诬陷顾寰。给事中王交为此弹劾顾寰,不久查证所劾不实,顾寰又重镇淮安。此时,安南(今越南)出事,顾寰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七月又移镇两广。

不久,顾寰又率兵讨平桂林、平乐的瑶民叛乱,因御倭有功,被召,入总京营任职,加太子太保衔,后复出任漕运总兵官。隆庆五年(1571)二月,又特别授于京营总督的官职。

万历初年(1573)神宗继位,任用顾寰为左军都督,万历七年(1579)六月加少保衔。万历九年(1581)顾寰因病去世,赠大傅,谥号“荣僖”。

顾寰无子。

顾承光(1527—1598),字思谦,号仰葵。顾宇长子,万历十年(1582)四月袭爵。万历十四年(1586)二月为前军都督府佥事,万历二十六年(1598)九月卒。

顾承光折节下士,平生所交多为海内名流。喜好读书,藏书达万卷。弱冠游郡庠,凡七试有司不利,而意尚未已。直到晚年时,他还对人说:“吾凭藉国恩,冠蝉佩玉,雍容贵显矣。然使得一挂名乡荐书,乃公岂以此易彼哉,盖趋向如此也!”

顾承光生子顾大理。

顾大理(生卒年月不详),万历中袭爵。万历二十四年(1596)正月官红盔将军,天启二年(1622)加太子太保。

顾大理生子顾肇迹。

顾肇迹(?—1644),天启中袭爵。崇祯元年(1628)七月任左军都督府佥事,二年(1629)十月与宋鸣梧抗清军南侵,死守北京德胜门。三年(1630)九月加少师,十四年(1641)正月领南京右军都督府,任提督操江。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城陷,顾肇迹为义军所杀。后福王立,赠“镇国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