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如何破解蜜柚产业“成长烦恼”?

大埔如何破解蜜柚产业“成长烦恼”?

近期,大埔县委书记朱汉东带队调研农业农村工作,并召开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会。会议针对大埔蜜柚种植规模较大、相对分散、加工流通滞后等问题,提出了建设物流仓储中心、提升加工能力和科研能力等规划和建议。

大埔是“中国蜜柚之乡”,是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以及中国最大的红肉蜜柚种植基地。蜜柚已成为大埔农产品的名片,是当地农民增收和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2017年,全县蜜柚产值9.86亿元,占县农业总产值30.03%。

大埔县农业系统党委副书记郭绍辉表示,要加快建设大埔蜜柚产业化生产示范园区,采取提质量、树品牌、促扶贫等多项措施,抓好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力促蜜柚产业和优势企业抱团发展,争创绿色高效发展典型和区域产业品牌,以全产业链理念推动蜜柚产业提档升级,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助推大埔振兴发展。

提升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提高蜜柚资源利用率

在游客服务中心通美实业有限公司蜜柚产品展销区,柚子休闲零食脆片、柚子露酒、柚子糕点馅料、柚子果冻浆、冰淇淋柚子原浆等柚子深加工系列产品引人注目。据大埔县通美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曼琼介绍,该公司在市面上流通的柚子深加工产品多达60多种,如柚子精油、生物酵素及柚子护肤系列、药品原料等,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

“经过深加工,一个柚子的价值能提升30倍以上。”傅曼琼说。通美实业有限公司2014年进驻大埔,经过多年探索,自主研发与多家院校合作,成为梅州市重点打造品牌和重点金柚深加工科技项目,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创立的“柚通柚美”品牌也是梅州柚类深加工领域的领军品牌之一。

据大埔县农业系统党委副书记郭绍辉介绍,目前,大埔蜜柚主要以2.5—4.0斤左右的生鲜标准果直接销售。蜜柚种植管理期间,选择性挂果是控制蜜柚重量的必要环节,全县一年选果直接造成的残次果达到1万吨;即使种植过程进行了选果,大埔蜜柚收获的蜜柚中依然存在个头偏小、畸形、风伤、皮色较差的残次果,约2.5万吨。

较高比例的残次果形成了蜜柚产业无效和低端供给,严重影响了蜜柚产品的总体质量。规模大、品质优、卖相好的蜜柚价格较高,每斤价格基本保持在1.5—2.5元之间,而管理水平低、卖相差、品质劣的柚子每斤价格不超过1元,甚至丢弃。“这部分残次果如能深加工处理,不仅能避免资源浪费,还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郭绍辉认为。

柚子的深加工能让效益最大化,然而,在大埔县并不是所有蜜柚企业都具备这样的加工水平。“当地蜜柚种植以农户经营为主,规模相对较小,且面积分散不连片,管理粗放,整体加工水平相对落后。虽然部分蜜柚企业购置有蜜柚初加工设备,但仅局限于清洗包装初加工,精深加工较少,加工工艺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郭绍辉说。

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今年正在建设自己的初加工工厂,往年该公司的柚子都得运到福建漳州那边的蜜柚企业进行加工,加工、物流等成本让企业经营十分被动,今年这种情况有望改变。

针对蜜柚产业这一现状,下一步大埔将利用现有的加工厂,扩大、增加生产线,挖掘加工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工效能,推动大埔蜜柚产业向精深加工转变,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同时,积极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形成蜜柚精深加工创新区。

加大品牌建设投资擦亮“中国蜜柚之乡”招牌

去年,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武发现了一个怪现象。在上海的农批市场展销时,邻近他展位的是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的蜜柚企业,打着“平和生产”品牌的蜜柚比他的产品远远畅销得多。

有企业家认为,大埔蜜柚在打造区域品牌方面,有很大的经营空间,这方面还需要政府主导,整合企业资源,提高品牌竞争力。

大埔柚子种植有记载的历史至今已数百年,目前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139家,国家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23个,2016年蜜柚被推荐为中欧农产品地理标志互认产品。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擦亮“中国蜜柚之乡”的金字招牌,成为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为推介宣传大埔蜜柚,政府已连续6年举办了蜜柚名茶节会。为开拓国内市场,政府不断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的各类型农博会和展销会拉订单,并在20多个省市设立了柚果直销点。同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产品销往法国、荷兰、俄罗斯、加拿大、阿联酋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进一步提升大埔蜜柚区域品牌影响力,大埔将投入品牌建设推广资金,对打造地理保护标志产品进行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宣传,集中力量统一推销。

去年中秋前后,大埔的蜜柚销售火爆,各企业销售额大大增加,但也同时暴露出蜜柚产业仓储物流的一些不足。在蜜柚快递高峰时期,出现了客户订单不得不延后期限送达的情况。有些企业接到订单,但却不敢保证在约定时间内把货物送到客户手中,“这很影响企业的商誉和品牌的推广。”有企业家说。

大埔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大埔蜜柚仓储物流建设仍是一块短板,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当地规模超过5000平方米的农产品仓储物流场所较少,影响了蜜柚产品的销售。”

为破解仓储物流能力不足这一难题,大埔正积极提高仓储物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完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存货、运输及粗加工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和流通效率。

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让蜜柚变身“脱贫果”

今年5月,“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优质蜜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在大埔县广东华农互联科技有限公司挂牌,这也是大埔蜜柚产业与高校合作打造的首个蜜柚产业示范基地。

借助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技术和科研后援,“优质蜜柚特色产业基地”将为大埔县政府和企业提供产业规划、基地建设以及技术培训等服务,辐射带动全县蜜柚产业的大发展。

近年来,大埔积极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技术合作,开展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等项目建设,积极协助农业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争取建立院士工作站、蜜柚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引进高科技人才,承接先进、成熟、适用的科技成果,提升大埔农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企业要创新,人才是关键。“大埔蜜柚产业目前急需解决的还有人才配备和培养的问题。除引进高素质人才外,大埔蜜柚产业还需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大埔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每年到蜜柚采摘的季节,我们企业会从福建请专业的技术服务队过来摘果。”刘国武说,这些技术工人工作效率高,每天劳务费280元,本地的村民更多只能做喷药等杂工类的活,一天劳务费是100元。

请一个技术工每月5000元,但本地村民大多没能达到这个技术水平,所以不得不从外地招工。刘国武说:“这是大埔蜜柚产业发展的短板,培训本地专业的蜜柚技术工人,既能增加村民的收入,也能促进蜜柚产业的良性发展。”

目前,大埔正把发展蜜柚产业、培训技术团队与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起来,为贯彻落实大埔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要求,近来大埔已成立了农业产业扶贫团队,帮扶全县57条省定贫困村,每个镇安排1—2名农艺师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对镇村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每个省定贫困村安排1—2个龙头企业进行帮扶,由挂扶龙头企业向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服务等。

据大埔县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丘牡香介绍,该企业每年会聘请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到村指导蜜柚种植技术,培训村民300人左右,带动贫困村民就业,提高村民种植蜜柚的技能。此举带动了群众发展种植蜜柚的积极性,掀起了蜜柚种植热潮,村民靠蜜柚年均收入3万余元。

【来源】南方日报

【通讯员】刘招迎 罗文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