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柚果飘香丰收季 农民晒出好年景

大埔县走生态、农业、旅游协同发展之路,引领45万农业人口耕山致富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金秋时节走进大埔山城,处处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庆氛围。此时正值蜜柚采摘的季节,勤劳的柚农迎来了一年最忙碌的时刻,沉甸甸的柚果正不断运送出山,换来柚农们的致富希望。

大埔:柚果飘香丰收季 农民晒出好年景

作为山区农业大县,大埔农业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近四成,肥沃富硒的土壤让全县45万农业人口走上了耕山致富之路。

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近年来,大埔以“生态、农业与旅游协同发展”为路径,不断深化农村农业改革,农业产业发展出现了新气象:农产品“百果齐放”、新农人队伍涌现、农旅融合不断深入……农业大县正不断走向农业强县。

强化基础

搭上物流快车 传统产业再创新优势

近日,一段排成长龙的车队载着大埔蜜柚走出山门的视频在网上火了。物流“给力”大埔蜜柚产业,源于今年5月,梅州联姻顺丰集团,打通了农产品“物流+商流”的任督二脉。时值蜜柚丰收的季节,物流运输不再“拖后腿”,高峰期运费不加价,蜜柚能顺利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及时送达客户,柚农们纷纷点赞叫好。

“随着顺丰物流在大埔的运力增加,现在每天果园的蜜柚都能保证当天发送出去,客户两三天就收到了。”梅州万川千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丘牡香说,更让她欣喜的是,往年每斤柚子需要8毛到一元的运费,今年与顺丰合作后,降至5毛每斤,对于产量300万斤的柚企来说,物流这一块节省了不少的开支。

大埔:柚果飘香丰收季 农民晒出好年景

“目前果园只卖了不到1/3的柚子,这段时间都是蜜柚销售的高峰期,预计要到中秋后才能卖完,物流有保障后,对于企业的经营更加有信心了。”丘牡香说。

大埔县蜜柚种植历史悠久,从 1985 年开始逐步规模化发展,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大埔蜜柚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和国内最大红肉蜜柚种植县,全县有7 万多户蜜柚种植农户。

据记者从大埔县农业局了解,今年大埔蜜柚的产量有所增加,预计总产量32.4万吨,将比去年增产29.6%,产值达12.28亿元。物流服务的升级,将为柚农带来更多的利好。

然而,大埔蜜柚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建设物流仓储中心、提升加工能力和科研能力等竭力破解蜜柚产业成长烦恼的规划也提出更高要求。

大埔:柚果飘香丰收季 农民晒出好年景

“蜜柚种植管理期间,选择性挂果是控制蜜柚重量的必要环节,全县一年选果直接造成的残次果达到1万吨,这部分残次果多遭农户丢弃,既破坏了农业环境,也影响了农户增收。”大埔县农业局副局长郭绍辉说,如能提高蜜柚精深加工的能力,将为柚农和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大埔县人民政府已在湖寮镇密坑村规划建设集仓储、物流、加工于一体的蜜柚产业园,预计明年投产。”大埔县兴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武告诉记者,往年该公司的柚子都得运到福建漳州进行加工,成本让企业经营十分被动,现在这种情况有望改变。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大埔出台了不少政策,让蜜柚这个传统优势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成为该县农民群众的致富产业、健康产业、扶贫产业,进一步擦亮了“中国蜜柚之乡”的金字招牌。

凸显特色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 农产品“百果齐放”

在大埔县茶阳镇石田村,有一座宝库——“菇山”,山上产出的红菇,因为无法人工栽培,成为大埔县稀有的山珍、天然营养佳品,有“菇中之王”的美称。明、清两朝,每逢中秋节前,盛产红菇的当地官府必派人护送一批红菇到京都进贡,因而驰名遐迩。

近几年来,受野生红菇高额利益的驱使,群众过度采摘,村里野生菌资源被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时下正是红菇采摘季,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促进野生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大埔县茶阳镇石田村村委会鼓励村民对“菇山”实行承包经营。

在当地种养户谢婶承包的山地,掀开厚厚的落叶,就能看到露出的大概2两多重、手掌大的红菇。“红菇好吃价位高,由于无法人工栽培,近年来价格一路飙升。目前,晒干后的红菇每斤能卖600元,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谢婶说,红菇也成为茶阳镇石田村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益。

而在距离茶阳镇石田村约70公里的银江镇,上个月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金针菜也迎来了丰收。作为银江“三宝”之一,近年来,银江镇通过出台激励政策,引导连片示范区建设,金针菜“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取得明显成效,预计全镇2000亩金针菜今年产值可达1800万元。

自去年开始,当地对新种植金针菜尤其是连片新种植金针菜的农户,给予补助和奖励。每新种植一亩金针菜,农户可获得500元至1000元的补助。2016年,该镇共发放奖补资金28.24万元,新发展金针菜种植面积431.76亩。自广州市海珠区官洲街道开展对口帮扶工作以来,帮助银江镇明德村的贫困户和村民销售金针菜16800斤,实现直接经济收入50多万元,村里53户贫困户因此实现了脱贫增收。金针菜成为该镇脱贫致富的特色农产品。

近年来,大埔县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帮扶,因镇(村)制宜,打造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越来越多的“红菇村”“金针菜村”“柿子村”“笋干村”等产业村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大埔特色农产品的种养结构,为大埔特色种养朝多元化发展指出了方向,同时有效地带富了当地农民,盘活了农村经济。

融合发展

发力新业态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雨后的傍晚,大埔西河镇漳溪河溪水潺潺流淌,偶有白鹭飞过,习习凉风伴着花香迎面扑来,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惬意。接近晚餐时间,位于黄堂村的黄堂农家乐生意红火。

去年,黄堂村村民张玄亮把深圳的两家面馆关了,回到村里开了这家农家乐。“新农村建设后家乡环境变化很大,既发展了莲子种植产业,又开发了乡村旅游,在家里开农家乐有盼头。”张玄亮说,于是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回到家乡发展。出乎意料的是,一年时间,农家乐就已回本,生意十分红火。

梧高凤自栖,花香蝶自来。环境的改变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来到乡村发展。

在农家乐不远处便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张弼士故居,该景区负责人王其粧同样看好西河镇农旅融合的发展前景。王其粧租了村里废弃的黄堂小学,改造成面积2000平方米的黄堂客栈,客栈共有44个房间,从单人间到套房,基本能满足游客的居住需求。“现在景区每年游客能达到10万人次,特别是节假日、周末,很多自驾游客过来游玩,等到黄堂客栈正式开业,相信能把游客留下来,带动村里旅游产业的发展。”

黄堂村村民丘会会之前在深圳打工,现在已经辞职,来到家里附近的黄堂客栈上班。“近几年村里的环境变化很大,感觉现在农村也渐渐赶上城市的步伐了,于是在客栈招人时,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决定从深圳辞职回来,现在从家里到客栈上班走路只要10分钟,村里四处像花园一样,来看过的朋友都很羡慕我的生活。”丘会会笑着说。

自2016年启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项目以来,大埔县西河镇既抓建筑风貌改造,又抓特色产业提升,以漳溪河为主轴线,科学串联整合北塘、东塘、黄堂、漳溪、东方五个主体村的资源、产业、设施,打造“美丽北塘”、“富硒东塘”、“灵秀黄堂”等5个传统村落,让“农业+旅游”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双引擎”。

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近两年,大埔县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融合,全县逐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旅游新业态,打造了东部以枫朗西岩山万亩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大东坪山梯田景区为重点,西部以大麻镇六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北部以西河镇五村联动省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茶阳甜竹、江畔人家等为重点,南部以李光耀祖居旅游景区、瑞山、丹竹山为重点,中部以梅硿古道漫游长廊、双髻山蜜柚公园、长新美丽乡村为重点的旅游项目。

“种柚大王”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在离大埔县城约五六公里处,海拔 668 米的双髻山蜜柚公园内,漫山遍野的柚子树上挂着黄橙橙的柚果,伴随着悠扬宛转的山歌,300柚农同时采摘蜜柚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这是日前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大埔分会场央视录制的情景。

大埔:柚果飘香丰收季 农民晒出好年景

这里走出了梅州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种植业企业——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董事长邓展华是一名返乡发展“甜蜜事业”的农二代。1997年,为响应政府号召,邓展华的父亲邓延寿创办了广东顺兴种养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蜜柚产业。然而当时的蜜柚种植技术并不成熟,柚子的品质良莠不齐。为改变企业现状,刚刚毕业的邓展华回来后,经常跑到福建、广西等地企业学习别人先进的蜜柚种植技术,并引进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过不懈努力,顺兴从小企业发展成为广东现代产业500强单位,企业旗下太子妃蜜柚等品牌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出口到欧盟、俄罗斯、加拿大、中东等十几个国家。

“大埔是中国蜜柚之乡,蜜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同时也是‘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作为大埔县蜜柚协会会长,邓展华认为拓宽大埔蜜柚发展之路,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不仅要发展自己的企业,还需要全县79家省市县级蜜柚种植龙头企业以及广大柚农的一起努力,不断提高大埔蜜柚的品质,让大埔蜜柚的品牌走向全世界。

大埔:柚果飘香丰收季 农民晒出好年景

因此,2009年,在其指导下,梅州市同仁柚果出口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现有社员300多人,以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宗旨,统一使用标准农资,统一供种、供药、供肥,统一基地建设和管理,统一品牌,统一收购销售产品,统一培训,确保蜜柚产品安全、优质、高效,提高了蜜柚的市场竞争力。

至2017年底,合作社共销售社员柚果20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977多万元,社员增收总额达300多万元,社员户均增收3000多元。该合作社目前已成为梅州市规模最大、运作最规范、出口量最多、社员增收最明显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如今,站在双髻山蜜柚公园,看着一车车蜜柚运载到全国各地,一条条蜜柚精深加工线运行,一张张丰收时节喜悦的笑脸,邓展华也看到了大埔蜜柚的品牌发展和希望之路。

大埔名片

●原中央苏区县

●中国蜜袖之乡

●中国绿色生态蜜柚示范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中国名茶之乡

●中国最美茶乡

●全国重点产茶县

●中国茶业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

大埔蜜柚

●2012广东十大最具人气土特产

●岭南十大养生特产

●“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

大埔蜜柚、大埔乌龙茶均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来源】南方日报

【文】马吉池 刘招迎 余灏

【作者】 马吉池等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