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雨中的承诺2016

孩子的社交力也是需要培养的,幼儿园的孩子已经有了主动社交的意愿,我们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教孩子教朋友的技巧:


1.可以玩假装游戏给孩子示范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假装游戏,通过角色扮演,与孩子在家练习如何加入伙伴。

  • 可以事先准备好话术:比如大人模仿班上的朋友,说“XX,我可以和你一起玩积木吗?”

  • 可以提前演练场景:比如大人孩子都扮演小朋友,一起模拟活动的情景;甚至模拟孩子起冲突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

2、教孩子如何与人交流

交流是有方法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学习通过好的眼神交流、主动倾听、用合适的语音语调与他人交谈。

而且我们自己平时和孩子说话时,也要记得蹲下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还要帮孩子养成看着对方眼睛说话的习惯;如果孩子一时不记得,我们可以用约定的简单词语(比如“眼睛”)来提醒他。

3、先找到一群小朋友中好接近的孩子

一个班级里面,十几个二十几个小朋友肯定个性各不相同,我们可以事先教孩子在一群孩子中能找到一两个面带微笑且容易接近的孩子,那么他就比较容易按照自己的节奏,加入到一群孩子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气质相似的孩子总能玩在一起。


4、帮孩子先聚拢一个小圈子

我们家长可以先帮孩子迈出社交第一步。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是园区附近社区的,父母可以先和同社区的邻居多交流,让孩子从邻居家的孩子做朋友开始。如果同小区、同幼儿园的孩子,一起上学下学,共同的环境也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方便交朋友。


5.增多孩子社交机会

除了上幼儿园时间之外,多带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甚至自己帮孩子组织一些孩子间的小聚会,也是不错的社交机会。

6、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都是善于观察的,大人在与自己朋友的交往中的方式和态度,也会影响孩子。

以上,希望能帮助你。


萌芽研究所BUD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家长也不必太过着急,我们先对问题的原因做一个分析,再来找方法,会比较有针对性!

一般来说,孩子交不到朋友,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可能孩子本身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说话比较少,不是太合群?

2/孩子在家的时候,做父母的是否会太过多的宠溺孩子,孩子自己本身能做的事情,父母也都代劳包办了,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一般在幼儿园自理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在幼儿园会比较有挫败感。当同班的小朋友都会自己吃饭、穿衣,而只有他需要老师帮忙的时候,他就会容易变得自卑、少话,不爱和小朋友交流。

3/是否家庭气氛所导致?家庭父母感情是否融洽?家庭成员关系是否和睦?家庭气氛是否活跃?如果家里的成员也都比较少说话,父母也都沉默寡言,和孩子交流少。那么孩子在家得到的关注度就已经比较少了,在幼儿园也就更无法自发的找朋友玩了。

4/也有可能孩子本身比较好动,爱动手动脚,或许小朋友不喜欢他这样?(因为我之之前确实遇到过这种孩子)。

5/孩子穿着和卫生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但相信大部分妈妈应该在这方面都是做的比较到位的?

6/幼儿园的老师是否有问题?也值得观察一下?虽然个例现象是少数,但作为妈妈还是需要注意。

以上几点原因供你参考,仔细分析看看孩子交不到朋友有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再来说说,如果是孩子自身性格造成的问题,我们要怎么调整(因为其他的外在因素都比较好解决,我们就不再一 一说明了)。

孩子交不到朋友,大致其实可以分为两类,来看看这几种方法应该可以帮到你:

一种,是孩子自身性格就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不善于表达。

这种情况,一般有这两种原因:

1/就是遗传父母的内向性格,这种就不说了。

2/就是父母感情不和睦,经常当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会有矛盾、语言冲突,家庭气氛不融洽。这种情况,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孩子也会因为家庭成员吵架的氛围感到恐惧不安、严重缺失安全感,对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敏感,逐步封闭自己,变得不愿与人交流、不想和人交往。因为对他来说,这些关系都存在太多的不安和不确定因素,会让孩子变得紧张、惧怕。也是导致孩子不愿跨进社交圈子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二,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陪伴严重不足

都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你画什么便是什么。的确,虽然说孩子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父母性格的遗传影响,但一大部分,是完全可以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来培养的。

也就是说,就算是前期父母性格都是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内向又自卑的人。但只要保证父母与孩子有效的良性交流、多一些亲子活动,父母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开朗乐观的性格和心态,孩子还是有很大可能变得开朗自信的。

但是,前提得是孩子有这样的环境。现在的生活节奏都很快、生活压力也很大。很多父母工作都是非常繁忙的。也许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在一天的工作之后,也是根本没时间陪孩子的,妈妈也许会忙完饭,忙家务,忙着洗碗拖地。也许爸爸工作后回到家,躺在沙发上也不想动了,孩子若是上前缠着要爸爸陪着玩游戏,说不定还会被好一顿训斥。

不得不说,这种方式每个人都知道是不可取的,但说不定看这篇文章的你,其实平时在家里也正是这样做的。

所以,解决问题的答案,就是:请每天多留一些时间给孩子,无论是爸爸也好,妈妈也好,留一个人陪孩子做一下游戏,读读书也是好的,孩子会感觉到父母对他足够的重视,自信心也会倍增的,心情也会好很多。

第三,多带孩子去熟悉的朋友圈子

每个父母应该也有自己熟悉的圈子,可以多带孩子去串串门,针对那些有和孩子同龄的小朋友的家庭,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带一两个玩具出门,小朋友见面了,总是希望玩对方的玩具的,这样还可以互相交换。一开始不要急着推孩子去和小朋友玩到一起。可以先带孩子在旁边看看其他小朋友怎么玩的,现在旁边观察一会。比如看到小伙伴在拼积木,你们在旁边看看,小朋友被难住了,你可以对孩子说,这个小朋友被难住了,你要不要和妈妈一起帮帮他?他一定会很开心的。尝试着让孩子走出第一步,但是一定不能心急。

第四,多教孩子使用一些初次见面,想要和别人交朋友的语言

比如,平时,你可以多教教孩子,遇到第一次见到的小朋友,如果想和他一起玩,可以对别人说:“你好!我叫***,我很喜欢你,我们可以做好朋友吗?”很多孩子都是被动的,如果你的孩子主动了,对方大部分时候也不会拒绝!

又或者,当孩子想玩对方的玩具,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口,可以教他对小朋友说:”你好!你的这个玩具真漂亮,我好喜欢啊,我这里也有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我们可以交换玩一会,等下再换回来可以吗?我还可以请你吃糖,很好吃的糖!”直接教孩子一些打开尴尬局面的方式和语言,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第五,孩子一定要学会分享,但同时也请大人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在一起玩耍,势必会牵扯到玩具的分配问题,也会经常遇到两个孩子抢一个玩具玩的尴尬场面。所以,在一起玩的时候,就要先问孩子,如果大家在一起玩,有可能需要分享他的玩具给别人,别人也有可能分享玩具给他,需要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不想分享给别人的玩具,最好事先收起来,以免当小朋友看到要玩,你的孩子不愿意分享,造成不必要的争吵。

先让孩子理解分享的含义,分享不等于失去,只是和别人共同享受美好的东西。分享的东西最后所有权还是在孩子手里的。只有当孩子明白这一点,他才更愿意分享。


早教指南


有的孩子由于性格问题,对新环境会比较敏感,比较难以迅速适应,所以相对于“低敏感度”的孩子,他看上去很难交到新朋友。作为家长来说,首要的,是帮助孩子建立信心,让他相信,这样并不是错。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感到害羞的时候,刚开始和陌生人交流或刚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很多人都会感到紧张和害羞”。甚至还可以讲一讲自己的一些关于紧张和害羞的故事(比如换了新工作之后,也有一段时间会觉得紧张。)

孩子会觉得原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而不是自己一个人的问题,紧张焦虑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家长通过“共情”的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表示理解,告诉孩子“当你感到害羞的时候,即使跟别人打个招呼,有时候也需要鼓起很大的勇气。但你可以经常练习,练习的越多,就会变得越容易。”家长可以在家陪伴孩子做一些情景练习,练习在不同情况下,怎样和小朋友、和老师打招呼。

总之,交朋友是孩子社交化的一步,非常重要但又着急不来。作为家长来说,不要过于焦虑,更不要把这份焦虑传染给孩子,要让孩子放松心情,慢慢推进,一定会交到好朋友的。


壹父母

如果孩子没有其他表现,只是单纯交友上的困难,家长们去了解孩子对其他小朋友的感受、在孩子眼中其他小朋友对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尝试过去接触以及结果如何等等就很重要了。

如果是适应性的问题,从家长描述的孩子在家的情况而言,孩子是属于比较慢热型的。所需要的适应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当孩子慢慢适应之后,他是可以与大家一起玩的,可见孩子还是可以逐步地去适应。在家有父母在,安全感相对是更高的,加上孩子本身属于比较慢热的,所以在外界这样一个相对于家安全感较低的环境时,孩子可能会需要更长一段时间来适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