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有哪些非遗美食?

镶者62Zm2657

说起咱天津美食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八面玲珑,想必全国的朋友都有所了解,今天我来介绍下非遗美食嘛玩?您问申请非遗的最基本条件是嘛?那是需要百年以上;三代相传;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沉淀,是十分珍贵的民族财富。

废话不多说,下面本作者来介绍一下几个

一,狗不理包子

一提到天津,就不得不说说狗不理包子了,它始创于公元1858年(清咸丰年间),为“天津三绝”之首。狗不理包子采用“半发面,水打馅”制作工艺。皮子薄而带韧劲;馅以精肉斩得细而匀,加姜、酱油、香油、味精、排骨汤等。做出的包子要求不走形,不掉底,不漏油,个个呈菊花形状,俗称,薄皮大馅十八个褶,狗不理包子历史悠久,名气也大,天津非遗美食必然有它。


二,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天津的“三绝”之一,是由范桂才兄弟始创于1937年,因店铺坐落在大沽南路十八街而得名。十八街麻花用料精细、工艺考究,运用熬糖提浆,面肥发面,热油烫酥、糖粒拌馅等传统工艺技能,选用面粉、植物油等食材,经过发肥、熬糖、配料、制馅等20多道关键工序精制而成,十八街麻花便于携带差不多每个来天津游玩的朋友,都会给家里人带几盒品尝!


三,耳朵眼炸糕

上面介绍了天津的“两绝”这次来说说第三绝,耳朵眼炸糕它是天津回族著名传统小吃之一。它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因掌柜的姓刘所以最早叫做刘记炸糕,但后来因炸糕店紧靠着一条只有1米多宽的狭长胡同--耳朵眼胡同,人们便风趣地以耳朵眼来称呼了。耳朵眼炸糕金黄酥透,咬一口后,黄白黑三色分明,黄的是炸焦黄的外皮;白的是糯米的皮料,有嚼头,又不粘牙;黑的就是甜甜的豆沙馅儿。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在估衣街对面的耳朵眼饭店买炸糕吃,天天排长队


四,煎饼果子

咱们平时吃的早点竟然入选为天津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您有没有想到?

天津正宗的煎饼果子,从内到外都有着一套严格的制作章程。先说煎饼皮,除了鸡蛋之外,其他原料也都有讲究。面糊一定用清香的绿豆面来做,白面是万万不可的;面糊也不用普通的水,而是牛或者羊骨头熬制成的清汤,摊成饼后放上葱花,再讲究一些,还要加上一味虾皮,是晒干的毛虾,味道鲜香,最后抹上面酱,腐乳酱,就连老外吃了都赞不绝口!


五,大福来锅巴菜

锅巴菜创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经有了100多年,其中大福来字号制作的最有名气。

传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经过天津,突然想尝尝煎饼卷大葱。吃的急了点想找店家要口汤喝,但无奈店家不卖汤,掌柜的急中生智把现成的煎饼撕成碎片浸入菜汤中,再放上点油盐和香菜等佐料,一大碗热乎乎的清汤就端了上来。皇上吃后赞不绝口,立刻给店主提字,这就是锅巴菜的雏形,后来不断改进工艺也就有了今天的大福来锅巴菜。怎么区分本地人和外地人吃早点,外地人叫锅(guo)巴菜,本地人叫嘎巴菜。哈哈


六,杨村糕干

杨村糕干是天津地方民间小吃,始创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因其洁白细腻,松软可口,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与中药茯苓有异曲同工之效,因此亦称杨村茯苓糕干。它采用优质大米、白糖为原料。经过浸泡、碾压、箩筛、搅拌、发酵、成形、加热等十余道程序加工制作而成。

七,果仁张

天津的果仁张是专门制作美味的果仁出名,特点色泽鲜美,口味酥香,甜而不腻。

果仁张距今有160余年历史,前两代的传人据说是在清宫御膳房当厨,专门炸制各种小食品,深受皇帝与皇后赏识,现果仁张的工艺精益求精,创造出多重味道的干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品尝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