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提經典名著《紅樓夢》,其中哪些悽美的句子仍讓你感受頗深?

閒伺梅花

說道《紅樓夢》中悽美的句子,大約很多人會想起湘雲與黛玉在凹晶館聯詩所說的兩句

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

但是我卻想起了在第45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雨夕悶制風雨詞》中,書中描寫到

這裡黛玉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時天就變了,淅淅瀝瀝下起雨來。秋霖脈脈,陰晴不定,那天漸漸的黃昏,且陰的沉黑,兼著那雨滴竹梢,更覺淒涼。

黛玉因為心有所感,於是摹擬唐代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格調寫成《代別離》(代為擬作之意)一首,名之為《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淒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脈脈復颼颼,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已教淚灑窗紗溼。

黛玉感懷自己的身世,又因這稀稀落落的秋雨,寫就這《秋窗風雨夕》。這首詩配上黛玉此時的處境,悽清不已。

但其實縱觀全書,這並不是黛玉寫的最好的一首詩。為什麼會如此記得這首詩,是因為這首悽美的詩之後發生的事情,卻是寶黛感情中最溫情的一段。

寶玉不顧風雨,穿著蓑衣就來看望黛玉。書中這樣寫道:

寶玉忙問:"今兒好些?吃了藥沒有?今兒一日吃了多少飯?"一面說,一面摘了笠,脫了蓑衣,忙一手舉起燈來,一手遮住燈光,向黛玉臉上照了一照,覷著眼細瞧了一瞧,笑道:"今兒氣色好了些。"

多溫柔的問候啊。在書中又何曾有第二個女子可得寶玉這樣掛念。黛玉也深知寶玉待自己的心意,兩個人親親熱熱地說起了話,還戲談說兩人就像“漁翁漁婆”“夫妻”。惹得黛玉羞紅了臉,伏在桌上咳嗽不止。小女兒的心思真是既可愛又青澀。

這時寶玉看到了這首詩,不禁叫好。黛玉卻羞著將詩一把奪過燒了。兩個人又一頓說笑,寶玉就要回去。黛玉怕夜裡黑路上滑,特意將自己的玻璃繡球燈贈予寶玉。

就這樣一段簡單的來訪,卻實打實地看出寶黛二人之心。一個念著一個掛著。詩與人兩相比較,詩更淒涼,人更是珍貴與溫暖。

每每讀到這裡,眼前就會浮現出兩個兩小無猜的少年少女,在蠟燭下,親密地講著話,說著事兒,雖然講的都是小事,但就只是小事也很滿足。萬語千言盡在眼裡心裡。

但是這樣的溫暖卻不長久,寶黛愛情終究是個悲劇,此時的溫暖也不過是日後悲慘生活的一抹短暫的回憶。87版紅樓裡,賈府抄家,寶玉被囚,最後被放出來時,手裡還只提著黛玉送給他的玻璃繡球燈。心早就沒了,但唯一的念想——燈也碎了。

只嘆一場夢罷了。


奇異機器

我感受最深的是這一句: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

《紅樓夢》中的判詞和十二曲,是對人物命運軌跡的總體評判,又融入曹公半世蹉跎的感悟,最具人生哲學意味。其中的《終身悟》,以寶玉的口吻講述其婚戀悲劇:“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在沁芳亭畔的桃花下與林妹妹共讀《西廂》時,心裡該多雀躍。他一定憧憬過與黛玉終成眷屬的幸福:從古至今、天上地下、第一件稱心如意的美事。翩翩濁世佳公子,榮國公嫡孫,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似乎在他的生命中就沒有過缺憾。但既是歷劫而來,上天必會讓他品嚐大起大落的滋味,那種得到又失去的感覺,才是最痛。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寶釵賢良淑德,殊為一朵解語花。但人生的錯位,就這麼殘忍地現前。寶玉無奈地走進了這段婚姻,表面的琴瑟和諧遮掩不住內心的隱痛。直到這些,這個含著金鑰匙長大的富貴閒人才終於體會到“美中不足”四個字的沉重意義。看清,看透,看破,於是他懸崖撒手,回到青埂峰下,笑看人世的悲歡離合。

我想,完美從來不屬於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終將是每個人面對的課題。或不甘心,扼住命運的咽喉奮力一搏;或任浮沉,前路雖遠走一步看一步。各人有各人的解法,但心的救贖才是關鍵一步,信之一字,其義大矣。此心光明,亦無須空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