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印度教,谁历史更长久?

于无声处34

总体上,印度教历史更长。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南亚次大陆。创始人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徒对其尊称为“释迦牟尼”。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释迦族人,因不满于当时的婆罗门教,20岁时离家悟道,创立佛教并广泛传播。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大力宣扬佛法,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却将佛教定为国教,并派遣僧侣向国外宣扬,公元五、六世纪其发展达到极盛。到了六、七世纪曾显赫一时的佛教开始衰落,佛学渐渐依附于密教,进入密教时期,但此时的印度佛教已经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竞争异常激烈,异族入侵带来严重的危机,内部也少有大师出现,佛教在印度本土开始衰微,公元十世纪后逐步走向灭亡,十三世纪在本土绝迹。尽管佛教在印度本土归于沉寂,但其在境外的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传播,如传到缅甸、泰国等地形成的南传佛教,传至中国汉地的大乘佛教,经中国传至日本等地区的北传佛教等。除此之外佛教在印度的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传播与发展,对印度的历史和文化也产生了强烈而深远的影响。印度恢复独立后,佛教信徒有增加趋势。

“印度教”一词并非印度人民对自有宗教的称谓,是来自于西方的说法,代指印度文化圈内产生的宗教。公元前四世纪初的笈多王朝统治时期,婆罗门教大量吸收其他宗教诸如佛教的教义教规和民间信仰,逐步向印度教转化。至公元八世纪,宗教改革家商羯罗在吸收佛教内容的基础上改革婆罗门教,完成了从婆罗门教向印度教的过渡。印度教结合了印度境内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宗教理念等,各自形成了数百个宗派,宗派间没有统一的信条,只有两个教义相同,即多神教的泛神论和轮回说。16世纪面对西方殖民入侵,印度教中也出现一些近代社会改良团体和民族主义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度教成为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的有力武器。可以说相较于佛教,在印度本土印度教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长期在印度占据统治地位。


国家人文历史

先说印度教!

印度教起源于婆罗门教,婆罗门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间,当时雅利安人(和德国起源的雅利安人是一家子)刚刚进入印度,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为了让当地人老老实实听指挥,雅利安人搞出了婆罗门教这一传销神器,把个印度土著忽悠的五迷三道,乖乖上了道,从此雅利安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过起了上等人的生活。

婆罗门教威力如此巨大,核心在于她提出的灵魂转世思想,即人死后是灵魂会进入轮回转世,至于转世成为什么由你上辈子的功德决定,这个说法听起来很佛教,不过当时佛教还没有诞生。

转世不是目的,婆罗门教让教众明白,上等人之所以为上等人,是因为上辈子积了德,所以不要嫉妒人家上等种姓,那是人家修来的。下等人要想逆袭,就的好好听话,为下辈子做准备。

怎么样,是不是很神奇?

当然,婆罗门也不是这么简单,除了纷繁复杂的宗教仪式还有多的让人眼花缭乱的主神,地位最高的是毗湿奴、湿婆和梵天三位,其中梵天造物神,类似于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湿婆毗是宇宙的维持者,类似运营总监兼CEO,湿婆是毁灭者。

公元2世纪,印度教圣典“奥义书”大成,六派哲学体系各归其位,婆罗门教进入印度教时代,毗湿奴、湿婆和梵天三大主神地位进一步提高,各地开始建起寺庙。印度教正式取代婆罗门教登上历史舞台。

经济学告诉我们,竞争是破除垄断最好的方法,公元六世纪,印度八小国中一个叫做悉达多的太子爷,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忽然抛家舍业出家为僧,终其一生创建了一个新的宗教,教导信徒“色即可空,空即是色”,凡事讲因果,万法都是空,看破一切就成佛!

这位王爷就是佛祖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部分继承了婆罗门教思想,但是破除了复杂的宗教仪式,讲究众生平等,人人皆由佛性。这一先进观念填平上等人下等人之间的鸿沟,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风靡一时!

强大的竞争对手迫使印度教信徒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公元八世纪,婆罗门教出了一位大师级商业奇才--商羯罗,他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出了一元论思想,一元就是梵天,商羯罗创造性的借鉴了佛教的思想,认为人的精神最终可以实现超脱,与梵天结为一体,这种说法淡化了种姓意识,收到了低种姓人的欢迎,印度教焕发了第二春,成为新一代爆款宗教!

由于涉嫌广告剽窃,印度教公然对外宣称:释迦牟尼佛是毗湿奴的第九个化身。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

而佛教却在创始人释迦牟尼涅槃逐渐衰落,由于自身教义宽松,加上与印度教抢地盘互相吸收,时间长了佛教逐渐失去了核心竞争力,而劣势也慢慢体现出来,先是大乘佛教导致佛教徒不思进取,后来又走入密宗这个死胡同,脱离了群众,到了11世纪穆斯林这个外来户杀入印度,佛教彻底被边缘化!

而印度教却在改革后越来越火,最终成为印度最大的宗教,据统计,现在全球印度教徒已经超过十亿,位列全球第一大宗教。

佛教在印度混不下去,却在中国焕发了强大的生命力,墙里开花墙外香,经过中国人的改良,又传入了日本韩国东南亚,成为非常有影响力的宗教。

德国著名学者马克思韦伯就认为,印度的宗教在亚洲扮演了希腊文明在欧洲的作用,而中国扮演了法国在欧洲的作用,源于印度,繁荣于中国,自中国走向世界!



日慕乡关

答案很明显,佛教相比于印度教,印度教明显比佛教历史更长,佛教最初就是从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制度出发,得出了众生平等的概念。佛教曾经在印度异军突起,对印度教造成巨大冲击,但随着佛教的没落,印度教又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佛教在印度历史上,像是曾经开的非常娇艳的话多一样,如今彻底枯萎了。

首先要明确的是印度自古已开就是一个多种信仰的国家,各种各样的修行方法非常多,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就是印度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把人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是高等级,吠舍和首陀罗是低贱的等级。

种姓制度规定: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印度教就是印度剥削阶级世袭地统治印度被剥削阶段的工具。婆罗门和刹帝利是印度的剥削阶级,吠舍和首陀罗是印度的被剥削阶级。


这种几度不平等的制度统着印度的社会,佛陀作为王子的时候,也是看到众生皆苦,于是就发愿要救众生于


婆罗门讲梵我合一,佛教就讲诸法无我,婆罗门讲种姓不平等,佛教就讲众生平等,各种学说最初都是针对婆罗门教而来,佛陀就是要创制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平等社会。

只可惜随着时间的流逝,佛陀的努力最终失败了,佛教在印度最终绝灭了,但在中国却发扬光大,而且跟中国本土相结合,还产生了更伟大的中国式佛教。墙内开花墙外香,现在全世界信仰佛最大的群体就中国。


昭烈名臣

1丶印度教历史更长。印度教前身是婆罗门教。创始于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公元前10世纪。公元2世纪改名印度教。

2丶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由古代尼泊尔一小王国的王子悉达多创立。悉达多即为佛祖释迦牟尼。

3丶印度教与佛教教义的主要区别:

(1)、印度教信奉三大主神:毗湿奴、湿婆、梵天。佛教信奉佛祖:释迦牟尼。(2)、印度教主张众生有等级,施行种姓制度。佛教主张众生平等。

两个宗教相同点,都主张苦修來世。

4丶佛教于公元13世纪在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夾击下在印度境内灭绝。19世纪始得恢复,目前为印度地域一小宗教。

5丶佛教后来分裂为三个教派,大乘教派、小乘教派、密宗教派。佛教在印度地区外获得发展,从传承方向看,分为三个支系。南传佛教,传至东南亚泰国、柬埔寨、缅甸等国。藏传佛教传至西藏、蒙古等地。汉传佛教传至中国、朝鲜、日本等国。


赵凡丁201

应该是佛教长 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 但听我细说有没道理。 古印度最早的宗教是婆罗门教。注意是婆罗门教而不是印度教。两者虽有传承但绝非一体 佛教从婆罗门教分离出来后 婆罗门教受到极大冲击。后来经有识之士改革后发展出印度教 是印度教后来居上战胜了佛教。有了话语权后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 才宣讲自己是婆罗门教的传承。但他们和婆罗门教教义有了很大区别 有些甚至张冠李戴 有意混淆。这就是话语权的历害。三者的关系有点象天主教 东正教 新教的关系。新教最后形成 但由新教国家发展最好 有一定话语权。所以宣称自己是基督教 将前二者矮化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但这种说法前二者是不承认的 都自认为自己是正宗的基督教


可可西里209916697

佛教分好多种,你说的是印度佛教还是中原佛教还是藏传佛教,这么说吧,中原佛教相对其他两个是最晚的,中原佛教属于外来教派,是印度佛教的文化入侵,印度佛教的历史相当悠久,其次就是藏传佛教的三类派别。必须要强调的是汉族正统信仰是道教。至于你说的印度教……我猜可能就是我说的印度佛教吧!


鐵的造物记

佛教与印度教都是起源于婆罗门教,佛教在历史上受到阿育王的扶持曾导致婆罗门教一度势微,后来婆罗门教通过自身改良,与佛教2次辩论中获胜,印度教代表人物商羯罗在第二次辩论中给予佛教巨大的打击,遭到印度和尼泊尔人的抛弃,导致佛教无法立足,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胡僧东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