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2019年后养猪将挣不到钱?

麦麦来道

2019年养猪挣不到钱?可以肯定的告诉题主,任何时候养猪都能挣到钱,只不过是挣多挣少罢了!既便是2011,2014年的猪价低落期,仍然有很多的人挣到钱,只不过有些人挣不到多少而已!



那么,2019年的养猪趋势到底如何呢?养猪还能挣到钱吗?

根据专家的预测,2016年是金猪年,2017年是银猪年,2018年是铜猪年,2019年是铁猪年!因为养猪户们在2016年挣到钱,都想扩大殖规模挣到更多的钱,大型养猪企业们更是制定三年规划,全国各地到处跑马圈地。因此,预计2018年产能小幅度爆发,2019年生猪产能达到全面爆发。


另外,根据以往的生猪周期规律,大约45个月为一个周期。如果从2015年底开启这一波生猪周期,大约在2019年上半年达到低谷期。但是,在环保禁养政策的影响之下,可能延后到2019年下半年。因此,专家们预测2019年的生猪价格行情低迷!
但是,养猪能否挣到钱,并不是完全依靠行情高低,其中,养殖技术也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在行情很好的时候,也有养猪人亏本,而在行情低迷的时候,也有一些养猪人挣到钱!所以,养猪户们提高养殖技术才是致胜之道啊!


猪农巴巴

说2019年以后养猪不挣钱是错误的说法,由其是还说一分钱不挣这更是个错误。也不知道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什么,难道说只凭着外国进口肉是国产肉价的三分之一吗?其实进口肉也并不是无穷无尽的进,国家只不过是用进口肉来进行调控而已。比如2017年进口肉数量就比2016年降低很多。再说进口肉口感差,有很多消费者不愿意购买。

假如养猪一分钱不挣,也不知道还会有哪些傻瓜去养猪。都不养猪,咱们国家的玉米价格更会大跌,农民的收入更会降低。而且和养猪行业有关的企业比如:兽药、饲料厂等都会破产,也导致了很多人下岗,这样的结果会是中国的国民经济倒退很多。再换个角度说,中国人没有猪肉可吃,你以为外国人还会以那么廉价的猪肉卖给你吗?他们反而会肆无忌惮的大涨其价,大发中国国难之财。

从最近几年生猪市场走势可以看出2018—2020年的养猪行业很可能是微利年,几个别管理不好的养猪户会出现亏损的情况也有可能。但是这不是说养猪会一分钱不挣。事在人为,在2014年猪料比价格达到1比5时,还有一部分管理好的小散户有利可赚。也有的养猪户倒在了那年。2016年是金猪年,也有一部分养猪户由于对市场行情走势把握不准,还有的管理技术也没有跟上的,不挣钱的也有。以后养猪业钱难挣也是实事。行业竞争激烈,拼的是技术,拼的是成本,拼的是势力,优胜劣汰是任何一个行业的生存法则。


山野50

2019年后养猪将挣不到钱,这个说法太过决断,显然不靠谱。

可能2019年猪价很大概率确实处于下跌通道,甚至跌破盈亏线,很多养猪人可能确实赚不到钱,甚至要亏钱,但寒冬过后必有春天,猪价会下跌,也必然会再度上涨。

回望2014年猪价持续低迷,养猪行业无论是普通的小散户还是规模养殖场,几乎是全线亏损,当然有个别养殖水平高、成本控制好的企业,比如牧原、温氏等还是保持盈利状态,但经过2013/2014年的亏损,2015年猪价快速反弹,2016年更是迎来罕见的金猪年,养殖效益好的养殖场头均盈利可以超过800元,2017年市场产能逐渐恢复,猪价整体回落,但养殖效益仍较为可观,规模养殖场头均盈利还在300元以上,2018年猪价大概率继续下行,但在环保清退影响之下,2018年猪价整体走势仍不悲观,很多养殖场户还能继续盈利。而随着2016年后规模企业大力扩张、新建产能集中投产,2019年供应将加速回升,猪价将继续下跌,很多养猪人确实将面临亏损,但仍将有猪场在逆境中依然获利,靠的将是养猪技术、综合实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以后养猪确实会越来越难,尤其是对于小养殖户而言,一面要应对越来越多的限制和要求,一面还要应对大企业的崛起,行业竞争将日渐激烈,如何提高竞争力才是关键。


畜牧大集网

确实如题目所言,2019年后养猪很可能进入一个微利年代,原因如下:

  • 1、规模化猪场极速扩充

近两年因为环保的压力,很对散养户被迫终止饲养,规模化猪场作为一些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大力扩充,大有大跃进之势。目前规模化猪场在国内生猪养殖的比例越来越高,当猪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养猪的利润基本就会被固定化,屠宰场和养殖场相互制约,养猪就进入了微利时代。


  • 2、生产成绩差距缩小

随着国内生猪养殖水平的升高,散养户的生产成绩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部分规模化猪场,各猪场间的生产成绩相差不大各家的利润不多也就都赚不到太多钱。

  • 3、猪周期

2017年虽然行情不高,但是整体养猪场都在赚钱,2018年是猪周期下降的第一年,很多猪场也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住,母猪去产能并不会太厉害,相反还部分猪场老板会在生猪底价时抄底购买母猪,也就不见得2019年的行情会有多高的提升。


  • 4、生猪进口阻碍猪价上涨

2016年是近几年生猪进口量最多的一年,2017有所下降,因为2016年猪价最高,2017年有所下降,一些屠宰企业从进口肉中尝到甜头,一旦猪价上涨必将加大进口量来抑制猪价的上升。


文/果然悠


果然悠

2019年后养猪将挣不到钱?这不知是哪位伪“砖家“的言论,不仅是科学的,而且是不靠谱的。

进口猪肉的确很贱,甚至是国内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是要通过长途运输,需要交运输费.检疫费,海关税,以及运输过程和到港之后的保管费用,进口猪肉到港后价格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低,只是略低于国内猪肉价格,进口猪肉在原产地也需要保存,加之长途运输,其肉质及味道并不受国人青睐。进口猪肉价格也不可能总会一成不变,它也会受到其国内供关系,疫情以及国际肉价的影响,进口猪肉价格也会有升高的可能,国家边也会对进口猪肉的数量进行限制,以达到贸易平衡。


国内生猪也不可能一直跌至2019年,进入2018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仅仅两个多月生猪价格下跌2块多,有些地区生猪已跌到4,6一4、7元/斤,养猪户每卖一头猪得赔200多元,猪价似乎还有下跌之势。有一贱,必有一贵,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猪价继续下滑,部分养猪户经不起大风浪,必将退出养猪,或缩小养猪规模,一些投击者认为养猪无利可图,必将另寻出路。一些大型猪场也不急于补栏,必将使国内生猪出栏逐渐减少,生猪价格缓慢回升,一个新猪周期开始。因此说2O19年养猪一分钱不剩是站不住脚的。:

2019年国家还会对环保不达标的猪厂进行拆除整顿,对一些养殖户及小型猪场收环保税,小猪型猪场和一个养殖户,加之饲料价格上涨,将对小型养猪厂和个体养猪户形成巨大考验,一些小型猪场和散养户将继续减少。一些大型养猪场如温氏,新希望六和等由于环保达标,资金雄厚,饲料成本低,技术设备先进,加之国家补贴政策,此番生猪暴跌,相对小养殖户和小养猪场,他们受此番生猪降价影响相对偏小,一旦他们看到养猪将有利可图他们会迅速补栏,小型猪场及个体养猪户受环保影响,因此2019年生猪也不会大涨,2019年养猪只能遗徽利。

所以2019年只能算生猪养殖的一个过渡期,不能大涨也不能大跌,生猪生产只能获微利。2019年养猪将一分不挣,是毫无道理的。



追梦人133639901

在回答题主问题之前,我先纠正题主一个说法,为什么说4个月出栏的饲料猪就是病猪呢?一般情况下养殖户买回的20公斤的仔猪,经过饲喂后4个月完全可以出栏,现在生猪长势快因为品种的选育、饲料配方合理和管理水平提高共同造就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病猪,我本身就是做饲料行业,说实话有些猪饲料的原料验收指标比食品厂的严格多了,因为这个关乎饲料的质量和后期的销售量,一般不大会造假,至于人吃的这个就不好说了。

2019年的养猪赚不到钱,不知道题主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不管在什么样的行情下,总会有的人赚钱,有的人亏钱。照现在的这种发展趋势,2019年以后的养猪将会成为微利行业,只不过赚的少了而已,但是绝不会一分钱也赚不到,一分钱都赚不到那那些大型上市农牧企业为什么会跑马圈地纷纷扩张产能,企业是逐利的,没有利润的事情,他们还会扎推往里钻吗?

政府出台环保政策也是为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为了子孙后代只不过在实行的过程中,部分地区过度的扩大禁养区的范围和采用了“一刀切”的政策而已,现在农业农村部和环保部已经叫停了这种行为,甚至部分地区已经在重新合理科学规划养殖区域。

未来的规模化猪场将会成为一种趋势,也有着散养户所不具备的优势所在:(1)规模化猪场从养猪设备到管理技术一般也更为规范和科学。对畜禽粪便污染的处理更为有效,这与我国日益重视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相符合,未来环保不达标的猪场将会被取缔和关停,要么走规模化养殖要么就是家庭农场。(2)管理养殖成本更低,规模化的猪场可以在饲料采购、兽药疫苗等的投入更少,还更加容易管理,对于疾病的防控和技术要求更好。(3)散养户减少后只剩下规模化猪场后对于猪周期的控制更容易,也不会出现现在的猪价大起大落,但是到时候猪肉或许就不会这么便宜了。

2019年以后或许是下一个猪周期的开始,只不过现在这个猪周期由于环保因素和大型农牧企业的扩张人为的延长了而已,但是猪周期还是存在的,只不过波动比现在小得多,所以说未来养猪对环保、管理、技术等等的要求更高,这么庞大的生猪市场不会被破坏的,国家也不允许生猪市场遭到破坏,这可是关乎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所以还是建议养猪朋友们趁现在猪价低迷保持合理的心态,顺势出栏,把握住出栏节奏,别人人云亦云,有那空闲还不如静下心来多学习下养猪管理知识呢?您说是不?


微养殖

2019年养猪挣不到钱,这个太片面了.产业这么大,怎么可能无利可图。

但说养猪已进入微利时代这是可以肯定的,而在微利时代,有多少人能挣到这个“微利”就是个问题了。现在还不考虑科学养猪,好好控制成本的猪场,不说2019,2018能不能好好过完,都是个问题。

不管怎样,未来养猪,要么成本为王,要么品质创新,扩充产业链,达生猪/生猪产品溢价。

同时,不管哪个行业,钱肯定是有的挣的,毕竟你为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产品”,至于怎么去挣,挣多少,就由自己决定了。

再次提示养猪人,微利时代已经来临,一定要针对自己猪场问题,采取行动措施提升自己的养殖水平了,这个行业不再投机,拼的是实力。


两型养猪

业界同仁:自从春节至今,猪价一路下跌引发关注言论天天不断。谁也没有说出沥汤沥水的明白话,大都是朦朦胧胧模棱两可,几乎没有指导意义。

我说一下看法,看是不是对业界和关注者有参考价值:猪周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物以稀为贵,物以多为贱,无法抗拒,还是不论的好。业界重点应该放在自我提高上,做到人有我优。

至于说今后(2018年4月之后)养猪挣不挣钱,暂停不论,我从其它侧面切入启发大家。现在的养猪业,无论是规模多大,只能按级别区分,一级为尖端型智能化养殖场,象正大和丁磊。二级为自动化养殖场,象牧原。三级是半自动人工化,象温氏的“+农户”的农户。四级是家庭式简易养猪场,也叫散养户。商品性家庭散养已经不存在。这四种类型不论设施设备先进与落后,养殖的商品猪都是无级别普通型产品。在市场缺乏竞争性。虽然个别追求健康想生产“健康肉”,但一无标准二无方法只好打“生态”擦边球,这些猪包括丁磊的“网易味央”成本太高,大众消费难以接受。中国能够接受健康生活的人群就目前能够达到80%,但消费水平受收入限制难以超过1%。高品质价格也要适中才能够大众化。大众化的价格是15--20元之间,不会突破25元。

将来能够站住脚跟是猪业成为祖传家业,唯有转型升级,低成本、无污染生产“绿色”商品生猪,不转型可能在常规养殖路上天天堵车。业界以后竞争对手不只是同行,还牵扯进口竞争。不转型升级有一天会被国外吃掉。

猪业的成本出路,环保出路,品质出路奠定了品价出路。养殖综合成本在玉米一元,豆粕1.7元以内时为5.3元,才能决定你的“养殖命运机能”。当你走向循环农业的大海里做到种养结合时,你才获得了“养殖机能的抗体”。当你能够持续性生产“绿色”产品时,你才具备适应生存的养殖肌体。

上午我才查遍丹麦、德国、瑞典、英国、美国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方式,他们距低成本生产绿色猪肉和你们有同样的距离。同胞们,自信的警醒吧,不要再埋怨猪周期,美国猪周期照样伤害着美国养殖业。稍动一下脑筋就明白,一个占美国养殖量21%、屠宰量31%,73年发展史的美国菲尔德被我国双汇收购时,还欠着24亿美元的外债,他们比我们强不了多少,不要自卑。丹麦这几年产能过剩也不挣钱,就是2015年之前挣钱时期,他们除了稳定之外从来没有爆利。虽然我国政府给丹麦养猪业做了“绿色”认证,但产品符合真正的绿色标准还远着呢。

近三年,资本大亨发展很快,养殖场建设面积足以在满足我国的同时还能养活一个美国。可为什么市场总量只有年屠宰7亿头?空场、倒闭场多得是。目前这些养殖场不是能够站稳养殖脚跟的养殖场,终究要改。猪业三分天下不是大而取胜,是适者生存。

参与交流最好实名实姓,即是错误被别人批评也不要紧,百家争鸣才能进步。

郭群然


孺子牛9823

1国家环保立国,一刀切散养户骤减。

2饲料厂家,有钱人纷纷加入养猪业。

3进口猪肉增加。走私也增加猪肉供给。

以上众多的客观因素存在,增强了养猪者对行情涨跌的分析难度。但是养好猪才是关键。但是对行情还是应该有了解才会立于不败之地。本人从近十年行情走势了解到。2008年到2011年,从低谷到高点用了3年6个月。2011年到2O16年,从高点到下跌到上涨到最高点是用到4月8个月。

以上可以看出养猪利润的周期距离是被拉长了。证明养猪的高收益,促使众多的企业及个人纷纷加入养猪业,养猪总量的扩大,养猪户赚钱了抗压能力增加。猪料企业抗压能力就更强了。因此低谷期时养猪者死扛住,不淘汰或少淘汰母猪。使得养猪涨跌周期被拉长了。

因此从2016年的高点期到2019年是处在下跌到谷底的周期之内,养猪利润是逐渐下降的。还有许多的客观因素存在,增加了对行情预判的难度。因此养好猪,提高出栏量。才会在猪周期往复循环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陈少宝

现在说2019养猪后不挣钱,为时过早。我来给你分析一下,15年16年每头猪上千元利润行内人把前两年亏损的早已赚回,还有盈余,17年还有利润,热情早被调动。行外人看着这利润早就眼馋,也会跟风补栏。饲料企业都跟风养猪更别说普通农民了。出栏增加18年绝对是熊市的开始。至于说19年以后的行情,那得看亏损的幅度和时间。一定要一部分人资金链断裂,退出养猪那才是牛市的开始。这就像中国股市,散户市场,股票涨起来的时候是股东人数最少的时候,股东人数增加很多的时候,股票也就开始走熊了。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