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強烈反對法國拍賣從圓明園擄走的乾隆玉璽,最終卻不了了之

文物局強烈反對法國拍賣從圓明園擄走的乾隆玉璽,最終卻不了了之

話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曾令良工用藍田美玉製成玉璽,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篆書,稱為“傳國璽”,視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由此一來,每逢亂世,逐鹿中原的各路豪雄人人都想把這枚玉璽據為己有,以作為“受命於天”的表徵,從而號令天下,爭當正統。

公元前206年的10月,劉邦兵入咸陽,從秦亡國之君子嬰手中奪過了這枚“傳國璽”。之後,傳遍西漢諸帝。

王莽篡位那會兒,一度收管了此璽。

但光武中興,“傳國璽”又傳回到劉氏子孫之手。

就這樣,玉璽經歷三國魏晉並南北兩朝相對峙的三百多年,又傳過隋唐,最終在後唐末帝李從珂手中毀掉。

彼時,千古大漢奸石敬塘出賣幽燕十六州,從契丹借兵猛攻洛陽。李從珂自知末日已到,懷抱著傳國玉璽登上玄武樓自焚。

文物局強烈反對法國拍賣從圓明園擄走的乾隆玉璽,最終卻不了了之

大火被撲滅後,玉璽再也找不到了。 

以致於後晉、後周、宋、元、明、清皇帝所持玉璽,全部都是另外刻制的。

這些另外刻制玉璽的帝王中,患有嚴重“玉璽情結”的是宋徽宗趙佶和清高宗乾隆帝。

宋徽宗曾一口氣連刻了十方皇帝印璽!

乾隆帝更是出了名的“玉璽控”,一生擁有璽印1800多方,獨冠帝王之首。

這不?2012年12月,有一枚號稱是乾隆時期玉璽出現在法國最大的艾德(ARTCURIAL)拍賣行上。

這枚玉璽為橢圓形,長4.45釐米、寬3釐米、高2釐米,採用回首母子螭龍扣設計,璽上螭龍接近螭虎形,為秦始皇刻傳國璽以來中國帝王寶璽常見鈕式,整體呈深綠色。璽文曰“御書房鑑藏寶”。

查中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璽印譜》可知,此枚玉璽是清高宗乾隆帝、仁宗嘉慶帝使用的“御書房鑑藏寶”玉璽。

既然是清朝皇帝專用的印章,那就應該存放在紫禁城或皇帝的行宮裡,怎麼會出現在法國呢?

文物局強烈反對法國拍賣從圓明園擄走的乾隆玉璽,最終卻不了了之

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顧問袁山開先生說:中國文物流散主要有三個時期,最早就是1860年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其次是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第三是晚清溥儀在滿洲里的時候。這個玉璽是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圓明園被掠奪的。

法國作家雨果稱圓明園為“奇蹟”,說1860年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奇蹟蕩然無存。”

保守估計,中國至少有150萬件文物在這次浩大的劫掠中被英國和法國這“兩個強盜”搶走。

但法國艾德拍賣行回稱,此拍品來自一個法國家族。他們自19世紀末起一直收藏這枚玉璽,並非圓明園流出文物。

文物局強烈反對法國拍賣從圓明園擄走的乾隆玉璽,最終卻不了了之

對於法國艾德拍賣行的說法,圓明園有專家表示,這種玉璽沒有傳承,“皇帝御書房有很多,這種印章是隨身攜帶的,不屬於固定的哪個園子”,即使不是圓明園流出,也是屬於從中國流出的。

國家文物局因此回覆稱,希望境外有關機構遵守相關國際公約精神,尊重文物原屬國人民的感情,不拍賣不炒作非法流失文物,反對並譴責拍賣非法流失文物的行為,保留追索權。

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主席高美斯前往艾德拍賣行接洽商談撤拍事宜,要求拍賣行撤回拍賣品。若對方執意拍賣,將採取法律行動。

艾德拍賣行媒體部負責人貝拉爾卻明確表示不會撤拍。

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秘書長吉梅贊表示,如果艾德拍賣行堅持拍賣,則該協會保留對艾德採取法律行動的權利,包括以盜竊及窩贓罪名起訴。

文物局強烈反對法國拍賣從圓明園擄走的乾隆玉璽,最終卻不了了之

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由著名亞洲文物鑑定專家高美斯創辦。他憎惡歐洲某些人公開販賣和展示走私中國文物的行為,也為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感到惋惜,有意幫助中國收回流失在世界各地的文物,為此成立了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國寶工程公益基金(原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也發聲反對拍賣自中國流失的文物,希望從拍賣會上撤下拍品。

文物局也再次重申立場:反對並譴責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擄走的中國乾隆玉璽在法國拍賣。

但艾德拍賣行沒有予以回應。

因此,有人認為,目前最具操作性的方式還是中國人先出面買下再說。

原因很簡單,目前官方機構提供不出這是在英法聯軍在侵略戰爭中掠奪文物的證據,無法向拍賣行直接提出停止拍賣的要求,只能通過輿論呼籲,希望有大中華地區的,中國國內、臺灣、香港的有實力的基金會或者文物收藏家直接到法國去把它買回來。

其實,這正是國外拍賣公司所希望看到的,他們就是利用中國人的愛國心,哄抬拍賣價,以拍出天價。

有專家回憶當年圓明園獸首拍賣情況,說:“現在國際拍賣一說到圓明園,一說到中國流失文物,價格就上去了。像鼠首兔首,實際價值也就三四十萬元,但被文物販子利用中國人的愛國心炒到上億元。這枚玉璽也是同樣的問題。”

對此,也有人樂觀地認為,收藏者既然沒有合法文件可用於證明玉璽的來歷,而且該璽印被私人收藏後,從未公開展出過,即來源和傳承不清,該印璽極有可能在付款環節出問題,而形成事實上的流拍。

但是,著名拍賣師、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季濤卻說,拍賣行對於拍品的來歷一般不會做徹底的深刻調查,也沒有必要。只有在需要鑑定真偽的時候,拍賣行才會通過第三方瞭解相關的證據。

事實印證了季濤這一說法。

2012年12月17日,法國艾德拍賣行“霸王硬上弓”,清乾隆玉璽的拍賣活動如期舉行,最終以112萬歐元(約合921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含佣金)成交。

對於中方的譴責,艾德拍賣行發表了一項公報稱,玉璽並非為圓明園流出文物。公報表示:“有關這批拍賣品,中方沒有與我們有過任何聯繫。”他們還在一封致法新社的信中指出,“艾德是法國第一大拍賣行,嚴格遵守現行法律。”

艾德拍賣行的無恥行徑讓人無語。

但圓明園管理處最終認定,此玉璽很可能是高仿品。

文物局強烈反對法國拍賣從圓明園擄走的乾隆玉璽,最終卻不了了之

他說:“和田玉以白為貴,皇帝用綠玉做玉璽的,少之又少。其次,這枚印章的高度太薄了。《璽印譜》上的資料僅僅是描述,並沒有圖片,很難判定是不是真的。”

同時也指出,即使是真的,也不會有很大價值,因為,被英法聯軍掠奪的最有價值的中國文物並不會出現在拍賣場上,“法國把掠奪來的最具文物價值的珍寶藏在楓丹白露宮中國館,英國則藏在大英博物館,甚至不給你看,能進拍賣場的都很一般。”

“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首席律師劉洋確認,此次不會採取追討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