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这是 “画里画外都是戏”专栏的第二十五期

爱书画的朋友大概都有一套自己的看画体系吧?渔夫划船钓鱼,多半是文人45度仰望天空了;仕女浓妆艳抹,多半闲着没事干瞎抱怨;穿官服的整齐划一,多半是又政治会谈了。所以当萃花看到下面这幅画时,本以为一切都平平无奇,直到我看到了最后……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看啊,这画满眼都是山和树啊,根据下面的两座桥能看出画卷被分为左中右三个部分。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画中的两座桥

放大后,看得见画卷右边一个意气风发的红衣男子打头,在他身后跟着的,看样子是随从和老婆们。他们的行为貌似并不反常,事实呢?还是先往下看吧。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红衣男子打头的人马

路旁还有十多株盛开的桃花散落在山间。有桃花就有春天,这总错不了吧……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山间的桃花

画卷中心的是一队人马在树荫下休息,身旁装备中没有刀枪剑戟,谁出来玩还带着家伙啊,这铁定是兴师动众的旅游!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歇息的人马

你看,仅有几个有表情的随从们还笑呵呵的,不是在享受大自然是什么?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满面笑容的随从

不光画作中人物满面春风,用色也是金碧辉煌,浓烈艳丽, “山阳用绿,山阴用青”,画家用不同色彩区分不同物体及山川凹凸感,绘制成一幅层次丰富的青绿山水画。提起青绿山水,萃花如数家珍,传世青绿山水名画《千里江山图》不就是跟这个一毛一样的美(贵)吗?所以这幅画作者绝对是有钱人!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山阳用绿,山阴用青

但是,当我一眼扫到画卷左侧的骆驼时,觉察到事情或许没那么简单: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走山路的骆驼

沙漠之舟骆驼也可以爬山吗?我没去过沙漠可我看过书啊。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在看到骆驼之前,我给这幅画的定义就是:贵族日常景点打卡。从内容到形式都散发着一种贵气,上一次这个相似的场景还是在展子虔的《游春图》里,这么一来,我连画作名都猜到了,肯定是什么春啊,旅行啊,游之类的……

因为山上的骆驼,我去搜索了关于这幅画的信息,意外的是它真有个名字叫《春山行旅图》,到这里我还天真地以为整件事结束了,在看到关于画作主题介绍的那一刻,我承认我实在是太年轻。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唐明皇本皇

原来画里的红衣男子是唐明皇李隆基,这幅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另一个名字是《明皇幸蜀图》,画中的人马也不是在春游,而是在逃难!这幅画创作背景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李隆基丢了首都长安,逃往四川避难。这么一来,我又能发现一万处漏洞:

安史之乱时间为755年,彼时的唐明皇已经70岁了,根本不可能是画上意气风发的样子。

史载唐明皇入蜀时是秋季,又怎么会有桃花呢?

沙漠之舟骆驼都开始走蜀道了???…………

然而所有的漏洞其实都是画家的巧妙安排,这幅画的作者传为李昭道,他爸爸李思训是和唐高宗李治一个辈辈份李氏子弟,也难怪能画出这么富丽堂皇的画作了,活脱脱是个烧钱的活计!

擅长青绿山水的李昭道,被世人称为“小李将军”(对的,他爸爸是“大李将军”),他们父子俩学习的正是隋朝展子虔的“金碧山水”画风,作为顾恺之以来的山水画延续,它也不像《洛神赋图》那样“人比山大”,画家还在空间关系上做了探索,人物景物的大小关系处理得当。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上:《洛神赋图》人比山大;下:《明皇幸蜀图》山间人物

画家采用了全景式构图,用白云缭绕的山来表现蜀道山势的险峻,山石勾勒,不皴擦,采用更为有力的线描。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用白云表现险峻

此外,他还一反古画关键人物放正中心的作画习惯,转而把在歇息的人马放在正中间,把唐明皇一行人放在画卷右角,大家一眼就能看到画面中其乐融融的场景。

比《千里江山图》早了400年的青绿山水杰作

▲位于画卷中心的人马

“安史之乱”后,李昭道作为宫廷画家,很可能参与了这次“踏春”,目睹了这次大型的逃难活动,但直接记录唐明皇狼狈逃命的场景,怕是很难看到第二天的太阳,于是描绘了许多反常的场景,将其粉饰为帝王游山玩水的场景。给人一种皇帝到了四川,四川百姓都会幸福的错觉,点明画名中的“幸”。

作为一个“官媒”,李昭道当然要把什么事情都往好了说,试想,如果他真的在画中,被萃花问及“你幸福吗?”估计他会答“我姓李。”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