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心石》启示:我们没有活着,只是在希望活着

来稿/景风【续】

在吴家的经营之下,孙家父亲孙伯葵和女儿巧筠都已经同意了和吴家的婚事,现在就差让孙太太能够同意女儿的婚事,再让和女儿保有婚约的陶澍主动放弃,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办这件事情实在不容易。孙太太天天在埋怨孙伯葵眼光短浅,孙伯葵也没办法,毕竟吴家富贵,而且答应了以百亩良田还有各式金银珠宝作为聘礼。

说实话,做父亲的虽然可能有点贪心,但是让女儿嫁到一个富贵人家总是为了女儿好吧,谁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嫁到一个穷苦人家去受罪呢?

吴良请来了孙伯葵的同窗杨毅来协助此事,主要是为了从陶澍自动退出,好让女儿光明正大地嫁入吴家。

《印心石》启示:我们没有活着,只是在希望活着

(民国时期的《陶靖节集》)

杨毅官做得大,自然是有手段的。他先买了《陶靖节集》,也就是陶渊明的诗集,去请陶澍校对,不断地拉近乎,扯家长里短的,还问了陶澍的生日。注意这里可不是想通过送生日礼物来“贿赂”他,他早已打听好了陶澍未婚妻巧筠的生日,再问好他的生日,来编造什么星象之说,“齐大非偶”,也就是说比他大的人不适合做配偶,好让陶澍主动放弃巧筠。

杨毅也是无事献殷勤,不仅把那本三百两银子买来的《陶靖节集》送给他,还答应资助他钱财以备考试之需。

孙家侍候小姐的丫鬟秋菱来给陶澍送生活用品,陶澍将此事告诉她听后,秋菱就觉得不对劲了,也婉言劝戒了陶澍,小心应付。

《印心石》启示:我们没有活着,只是在希望活着

这时作者又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字功底。秋菱送来的是什么生活用品呢?只见有一双鞋子,陶澍便问:“是谁做的?”答:“秋菱自己做的。”陶澍又问:“那做鞋的布料是小姐采的吗?”答:“是太太采的。”一问一答,不仅将陶澍对巧筠的期待和爱写的淋漓尽致,还将秋菱对陶澍的仰慕刻画出来,让我们读者知道这很可能是三角恋。知道答案后的陶澍却好像又坠入深渊,本以为是自己心爱的人做好了鞋子给自己,却不想是自作多情,自己心爱的那个人现在正在想着怎么跟自己解除婚约然后嫁入豪门呢!

再说孙太太这一边。自从吴家提亲之后,孙伯葵和女儿虽然不敢明说,但都主张嫁入吴家是毋庸置疑的,孙太太好像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局面,可是不久,孙太太就改旗易帜了。

因为这个家好像快要分裂了,丈夫、女儿似乎都在跟她作对。她劝女儿要懂得先苦后甜的道理,巧筠听了这句话,似乎要发作了,但碍于亲情,只是发了两句牢骚。

《印心石》启示:我们没有活着,只是在希望活着

其实在这里,也不能完全讨厌巧筠这个人物,毕竟她是有血有肉的,她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当时的情况下,既然看不到陶澍的出头之日,又怎么会嫁给他去让自己受苦呢?再说当时只是双方父母之间订下的娃娃婚,一切让她来承担岂不是太过沉重了?

我们现代的人也经常会听到先苦后甜的道理,可谁又能保证这不是“毒鸡汤”呢?先苦之后不一定是甜,还可能是一直苦下去,就像年轻时为了高考天天刷卷子,上了大学又忙着考研考证,之后又为了房子、车子不断奋斗,却没有认真的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他们只是活在对未来的想象中,却忽视了我们唯一能够把握的现在。

正如帕斯卡所说:“现在永远也不是我们的目的:过去和现在都是我们的手段,唯有未来才是我们的目的。因而我们永远也没有在生活着,我们只是在希望生活着:并且既然我们永远都在准备着能够幸福,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幸福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印心石》启示:我们没有活着,只是在希望活着

(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散文家 帕斯卡)

孙太太愣住了,她知道了女儿是嫌弃陶澍的。既然丈夫和女儿都坚持这件事,她也没有办法。这时,老奶妈出了个主意:孙太太认秋菱做女儿,然后将秋菱许配给陶澍。这样一来,秋菱心甘情愿嫁给陶澍,对陶澍来说也没有辜负他,还能和女儿赌一赌气,看看到底是谁嫁得好,谁有眼光,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不过,更多的来说,还是一种被逼无奈,为自己找个借口,找个心安理得的法子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