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六公爵遭遇朱元璋与朱棣,荣耀悲歌为何各不同?

feigary

向敬之

明朝开国六公爵,指的是洪武三年十一月,朱元璋赏赐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为魏国公、李文忠为曹国公、冯胜为宋国公、邓愈为魏国公,再加上一个常茂荫其父常遇春之大功受封为郑国公。

国公为爵位,是名号,其背后是无上的荣耀和数千岁禄,外加上一些可以免死的铁券丹书。

虽然朱元璋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儒家治统教育,但他在大肆封赏功臣时,对那些来自淮西的骄兵悍将设了防。

设防,意味着稍有不慎就得死。朱皇帝的皇权只能是加强和集中,而不能受到任何威胁。

《朱元璋》朱元璋和李善长剧照

名列六公之首的李善长,被朱元璋赞同萧何式的人物,也想和萧何一样拥有与皇权势均力敌的相权。权力控朱元璋自然不情愿,早早地迫使老李辞相,同时对他派出了严密监视的特工,一旦有妄为之举动,就被抄家灭门除爵,哪还管他是自己的亲家和元辅。

徐达和冯胜,也是朱元璋的亲家,更是统兵征讨的大将军。朱元璋对他们并不放心,总是借故敲打一下。徐达是否真死于朱元璋赏赐的肥鹅,不好说,而冯胜就因为功高震主死于非命。至于徐达世系后来有两种国公爵位世袭罔替,传至明亡,那都是他的女婿朱棣靖难成功,成为了著名的明成祖永乐皇帝,给“中山王不可无后”上了双保险。

李文忠与其父李贞,同时受封曹国公,死后被追封王爵,靠的是朱元璋的亲情所系,军功辅之。哪知道继承爵位的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统兵打仗是一个草包,做了投降主义者还妄图过下皇帝瘾。文忠之死,死于朱元璋的冷落而抑郁而卒,而景隆之亡,亡在朱棣惩处阴谋家的禁所。

邓愈死在战场,被追封为王,其子却因是李善长的孙女婿,被牵连诛杀。而常茂是一个骄纵的王孙公子,也被朱元璋流放,年轻早逝,没有儿子袭爵,方便了兄弟捡漏。


以礼观书

明初,老朱大封功臣,开国的六位国公,分别是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邓愈、常茂(当时常遇春已死,遂封其子),这是老朱给的最高奖赏。

1、李善长为国公第一人,老朱封词可比萧何,褒奖意味很高。但他不懂尺度,渐趋骄纵,引起老朱不满。后因他推荐的胡惟庸犯案,老朱直接牵扯到李,遂一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

2、徐达是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为大名立下汗马功劳。徐达有三个女儿分别由老朱做主许给三个皇子,徐达之死是否老朱所致,是一段谜案,但是徐达死后追中山王是真,长子世袭国公之位。四儿子支持朱棣造反,被杀,朱棣追封国公。

3、李文忠一门三国公。其父是国公,他是国公,老朱也让他的儿子当国公。后来,朱棣造反,他的儿子李景隆开门投降,还是国公。后来,因图谋造反,被朱棣夺取了爵位(这就是亲戚啊!)。

4、冯胜是老朱五儿子的岳父,来往甚密,老朱就有所担心。老冯不知收敛,与皇子关系密切,又是太子太师,权力地位都很高,老朱就有所猜忌,借机给整死了,他后代不得世袭。

5、邓愈的儿子娶的是李善长的外孙女,因为胡惟庸案的牵连,李善长没有善终,他儿子还敢进去参合,简直找死,后来爵位也不得世袭。

6、常茂是常遇春的儿子,被封国公之后,恃宠而骄,还不服岳父冯胜的管教,久而久之,老朱看不惯了,被老朱罢官免职,他的弟弟世袭国公之位。

这就是跟老朱打天下、南征北战的人,结果不言而喻,真应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啊!


奔走的草原狼

大明开国功臣凡150位,其中公爵即国公者有25位,以功劳排名前六位即大明开国六公爵:①韩国公、魏国公、③曹国公、宋国公、卫国公、郑国公。巧得是在朱元璋追封国公为王的也六位,但不完全等于这六位国公哦。



功劳最大下场最惨的就是韩国公李善长。李善长(1314-1390),字百室,他不是学霸,科举考试总是名落孙山,他也不是学渣,他精通法家,料事如神。他不学黄巢不学张元,他走自己的路。当朱元璋拿下滁州问他:何时能平天下乱?他假装学霸道:君若法汉祖,平天下,如探囊取物。从此朱元璋把他当做自己的萧何,后来又把刘伯温当做自己的张良。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李善长先后封为宣国公、韩国公,任左相,其子尚公主,持免死铁卷。晚年光荣退休却没能安享晚年,陷胡惟庸案,被洪武灭门,别说死后王了,直接绝后!汉有三杰,明朝也有,明朝的韩信就是魏国公。



统兵最牛运气最好的当属魏国公徐达。魏国公(1332-1385),他是朱元璋的老乡,打仗像韩信一样,平东吴后封信国公。韩信破赵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攻城反擒贼先擒王,打仗曾两次放走元顺帝。这种网开一面,使敌人无心恋战,一可轻易拿下大都,二显得仗义,明兴元衰。韩信下场与之比那是地狱天堂。徐达职位没李善长高,但工资比他高。李善长灭门后,他成功臣第一,死后追封为中山王,为开国追封的六王之首。配享太庙,谥号武宁,达叔威武。可民间却流传着他死于蒸鹅的传说。下面这位比与李善长联姻还亲,他是朱元璋的外甥,没有传说,没得善终。



他是你害我爹我坑你孙之父——曹国公李文忠李文忠(1339-1384.3.1),他是李贞和曹国长公主的儿子,母亲饿死后,父子避灾(饥荒)逃祸(兵祸),几次差点饿死。投靠到舅舅后,母不在,舅如母,老朱收为养子,他曾改姓为朱。朱文忠战功卓著,但他的下场如同朱元璋的侄子守洪都的朱文正一样,被朱元璋害死的。朱文正死于跋扈傲慢,他死于多次直谏——劝舅少杀功臣,别打日本。这话朱标能说,你还是外人。不过他舅还嫁祸于人说是华云龙他儿下得毒,这招跟毒死刘伯温嫁祸胡惟庸的套路一样,关键老朱还说漏嘴了。“前朕姊之子李文忠,朕命居群将之列,功至公位。呜呼,非智非谦,几累社稷,身不免而自终。”这是对李文忠他儿李景隆说的,后来建文帝在李景隆的平叛下成功让燕王把皇位拿去。死后封为岐阳王,配享太庙,谥武靖。



最有才却又最失败就是宋国公冯胜。冯胜(?-1385),原名冯国胜与其兄冯国用,在元末大乱时结寨自保,他俩文武全才。福垊认为冯胜去调国字大概是避朱元璋的讳吧,朱元璋字国瑞。他们尤其是他为朱元璋立下赫赫战功。出兵漠北,徐达部败于王保保,李文忠部险些战死,唯有冯胜部获胜。后与女婿周王朱橚密切,遭朱元璋猜忌。《明史》曰:“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数以细故失帝意”。蓝玉案发,冯胜被赐死,一亲女,一义女被毒杀,爵除——诸子不得袭位。


让朱元璋大哭的人——卫国公邓愈。邓愈(1337-1377.十一.初九),他不是这六位中最年轻的(比李文忠大两岁),他跟朱元璋也没什么关系,他的才能也算不上最高的,但他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最高的。洪武十年他为征西将军,平吐蕃,招降诸国,辟地千里。随即英年早逝,洪武大哭,辍朝三日,亲迎灵柩,追封宁河王,谥武顺。人臣尤其在朱元璋时的人臣,能受此殊荣,其智不下陈平,可陈平不会打仗啊!姜,有时候并不是老的辣。



没有你爸,你什么也不是——郑国公常茂。常茂大家不熟悉,但他的亲人我们熟悉,他爸是春哥常遇春,他舅是凉国公蓝玉,他姐是太子妃(后追尊为孝康皇后),他岳父是宋国公冯胜。在北伐时,本来元太尉纳哈出准备投降了,但表现的不情愿,被常茂把他的手给砍了。导致纳哈出的军队一是大溃,冯胜大胜。可殿后的都督濮英倒霉了,纳的残军能大溃也能大恨,濮英死,损失3000兵士。冯胜向朱元璋一来报大捷,二来打小报告。翁婿交恶,相互打小报告。冯胜死了四年,常茂也死了。常遇春追封为开平王。

开国六国公介绍完了,但还有两位死后被追封王的就是:信国公汤和,他是朱元璋的玩伴,也是最会来事的人,不仅善终而且长寿,追封为东瓯王。最后这位最牛,生前是西平侯,死后追封为黔宁王,死后还能越级提拔的人,他叫沐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