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很容易爱上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张进娣

好问题!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提问者对自己有充分的好奇心,而且已经初步觉察到了自己心理模式的核心。

但是很可惜,因为没有更多具体的信息,我也没法具体分析。

事实上,每个人的理由会有不同。这里只能谈一下大范围内的原因。

既要考虑来访者的情况,也要考虑咨询师的情况。

不过先说说更大范围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确实更容易喜欢和自己距离近的、经常接触的人。心理咨询每周固定见面一两次,符合这个条件。

社会心理学还发现——人还容易喜欢上,喜欢自己的人。心理咨询师很关心来访者,很愿意理解来访者。来访者就比较容易感觉『心理咨询师挺喜欢我的』,于是也容易喜欢上咨询师。

哪些心理咨询师,更容易被来访者爱上?

首先是流派因素。因为咨询师的流派会影响他心理咨询的具体做法。心理咨询的具体做法,就会影响来访者的感受。目前看来,据我所知,很多被来访者『爱上』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动力学流派的,或者说是精神分析流派的。

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后来这名女病人确实有所缓解。但是——却出现了新问题——她宣称自己怀孕了,并说孩子是约瑟夫的。她当然没有怀孕,这是幻想。

显然安娜欧是『爱上』了约瑟夫。约瑟夫有家室了,所以也因此不得不躲着她。

大家可以注意到,我这里说的『爱上』都是打了引号的。因为,在专业里面,我们会认为,那不是真爱,而是这种『移情』。准确说,是『情欲移情』。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移情』?其实移情一直存在,但它在精神分析里特别容易出现,而且很强烈。

因为精神分析或心理动力学的心理咨询里,咨询师都比较『节制』,不怎么展现自己的个人特色。这就很有神秘感。

而且鼓励来访者自由联想和倾诉——咨询师就仿佛是一张屏幕,任由来访者把他心理的感受和想法投射上去。

也就是说,来访者在这种咨询里,有很多『自己感动自己』的空间。他们对咨询师更容易有很多自己信以为真的想象和猜测。他们『爱上』的其实是自己的想象和猜测——并不是咨询师本人。

如果是认知行为疗法的咨询师,就比较不容易被来访者『爱上』。因为认知行为的咨询里,咨询师说话比较多、会做科普教育、会给来访者布置作业。咨询起来,不像是日常交流。『工作』的感觉很强烈。来访者更可能把咨询师当『老师』『教练』『权威』。而不是情人。

咨询师的个人生活情况,个人特点也会影响。比如,咨询师生活中的爱情和性欲没有得到满足,咨询师就会无意识的在咨询中满足自己。

最粗浅的一种情况,比如说咨询师平时不认识好看的异性。有个异性来咨询,很好看。那咨询师可能就会舍不得来访者结束。而把咨询的次数增多。这种暧昧的氛围,可能就传达给来访者了。

科胡特(曾任美国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国际精神分析副主席)有句名言——『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做到这点,来访者自然不容易『爱上』咨询师。

哪一类来访者,最容易『爱上』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因为目前没找到有关调查的数据。只能就个人见闻说一些。

在我所听说的案例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人,容易『爱上』咨询师。其实是因为这类人格,本身就容易快速的对别人产生强烈的喜欢或厌恶。

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越是不稳定,越是不好的人,越可能『爱上』咨询师。因为咨询师可能是他人际关系里,唯一稳定良好的。

更细致的说,有恋父恋母情结的人,也容易『爱上』咨询师。因为咨询师往往年纪比较大,或者被来访者潜意识里当成是自己的父母。

如果一个人,分不清楚『平等互利的成人爱情』和『我依赖别人或别人依赖我』之间的区别。如果他无法在现实中建立平等成熟的恋爱关系,他就容易『爱上』咨询师。

但凡是向往那种『对方比我好,或,对方会照顾我』的恋爱关系的人,都容易『爱上』咨询师。

如何避免?

不需要避免啊!

要作用这个现象去进一步理解自己、利用这个机会去成长。

要告诉咨询师你『爱上』他了。然后展开讨论。

一定要避免的是——

①不能和咨询师谈恋爱。就算结束咨询了,也不可以。

②无论如何,不能发生性关系。因为这违反职业伦理。

你要知道,无论在咨询里,你有什么情绪或情感反应,都不要紧。

问题是,怎么进一步理解这些反应。进而帮助自己在咨询室外的生活中,过得更好。

也就是说,关键还是在咨询之外,好好谈个恋爱。如果做不到,那这个就是咨询师要辅助你克服的困难了。


照见

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移情”,即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他人的情感投射到咨询师身上的一种心理学效应。

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移情在咨询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主要是因为做咨询的来访者一般都深陷于某种心理问题中,负面情绪较严重,痛苦不堪。这个时候出现一个愿意倾听他倒苦水、解救他的人,就像溺水的人身边出现了一块浮板一样,肯定会牢牢地将其抓住,并对其产生依赖等类似情感。在斯德哥尔摩情结中,被劫持的人质都可能会对劫持者产生爱情。相对而言,来访者面对的是没有危险性、帮助他的人,所以产生类似爱情的情感并不奇怪。

为什么我会说类似爱情的情感呢?因为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情感与爱情类似,但并不是真正的爱情。当然,极个别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真正的爱情。这里主要说的是大部分人对咨询师的类似爱情的情感。在咨询时,咨询师会运用催眠、自由联想、角色扮演等咨询手段发掘来访者内心深处的病源所在,随着咨询的深入,来访者会自然而然的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病因投射到咨询师身上。例如来访者从小受到父母的关爱比较少,内心渴望受到父母的爱,并将其理想化。那么他在做咨询的时候就会把这种理想化的父母的爱投射到咨询师身上,想象着咨询师对其柔声细语的说话是其理想中的父母在对其说话。也就是说来访者所以为的爱只不过是其幻想出来的、不存在的。有些时候,来访者可能会把现实中失望或缺失的爱情对象投射到咨询师身上,这种转移是自己都意识不到的,还以为自己是真的爱上了咨询师。


鹈鹕心理夯小七

正移情表现为来访者对咨询师非常的友好、信任和敬仰或对咨询师产生爱恋之情。感觉咨询师像大哥哥、大姐姐、像母亲等一样,多发生在青少年咨询者身上。题目中问问题的情况就是发生了正移情。

经过上面的分析,我相指出的是你这不是对心理咨询的爱,只是一种移情现象。准确的说你不是爱心理咨询师这个人,而是爱心理咨询师这个角色和心理咨询师对你的共情。不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凭借所受的专业训练,会对这种关系有更所觉察,也会用各种方法让关系回归正常。

不过,这些来访者对咨询师的爱,心理咨询师一般来说把这种情感控制在心理咨询中。既不会延伸到咨询外的生活中,也不会从情感进化到真正的行动。如果来访者产生强烈的移动,心理咨询师就需要毫不犹豫的转介了。



最后,为了你能看到我更多的回答和文章,为了鼓励我继续创作,请你点击文章上方的“关注”两个字,谢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