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关闭第三方支付,那么微信和支付宝绑定的信用卡就不能透支了吗?

先说结论,央行只是切断以支付宝、财付通为首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间的“直连模式”,并不是直接关闭第三方支付,对于用户使用没有任何影响,以后依然可以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支付,但是代扣业务只能通过余额或者花呗进行缴费

  • 为什么要切断“直连模式”?
大家知道我们去银行进行跨行转账需要经过人行清算系统进行清算、用银行卡刷卡消费需要经过银联进行清算,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加强监管、实时掌握资金流动去向。而现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最主要的消费支付方式,光支付宝用户就已经达到了4.5亿人,而目前现行的移动支付实际上的清算机构确实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这就为预防金融风险埋下了很大的隐患。

其实也很好理解,我们都知道从支付宝可以将一笔资金从A银行转到B银行,但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它是如何完成的。我现在给你讲解一下,首先支付宝将付款人这笔资金转入了它在A银行的备付金账户,然后又从B银行的备付金账户转出一笔资金到了收款人账户。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是完成了一笔跨行转账;但是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这是支付宝完成了不相干的两笔同行转账。如果以后发生了经济纠纷,我们想替客户找到依据都很难,也为金融风险防范设置了非常大的阻碍!


  • 对用户有影响吗

几乎没有影响,如上图所示,央行只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机构之间加了一个网连平台进行清算,这样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每一笔资金动向都变得有迹可循,大大降低了金融风险。就像我们现在用手机银行进行跨行转账,虽然有人行的清算系统进行清算,但是依然可以做到即时到账,我们以后使用移动支付不会有任何体验影响。但是,具体到代扣业务来说,第三方支付平台就不能直接扣缴我们银行卡里的钱了,因为这样的话他们的权限就太大了,想想就觉得恐怖!用户可以把钱存到余额或者使用花呗进行代扣,同样是很好的支付方式。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欢迎大家加关互动,从银行看人生、由财富见成长,我是银行理财规划师——银行小学生。


银行小学生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但题文的说法是错误的,并不是关闭第三方支付,关闭的只是“直连”的代扣业务。例如以后交水电费,不能直接从绑定的银行卡里自动扣款,但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是可以进行自动代扣的,例如把钱存进支付宝余额,扣款选择余额扣款,此业务也依然不受影响。

  在还没取消“直连”的现在,央行是无法监管资金去向的,例如银行转进支付宝购买余额宝,那么银行的这笔钱去哪里了?监管机构是无法知道的。这笔钱可能不是购买余额宝,而通过支付宝再转给别人,然后别人再提现到银行取出,进而形成洗钱行为。



  因为第三方支付一般都为多银行存管,洗钱的整个流程下来,央行就不能通过银联监管这笔钱的去向,因为整个流程都是同行转账(如用户将钱存进支付宝,那么这笔钱是存进同行的支付宝银行账户,而用户将钱转给别人,别人他行取出,则是从别人对应的同行支付宝账户转出),而不能看到是谁进行了操作,银联在这方面就无从监管。

  那么很明显,银联监管不到的,那么就要通过网联来监管,这也就为什么网联会出现的主要原因。网联在第三方支付与银行之间扮演的角色相当于,银联在银行与银行之间扮演的角色。

  阁下所说的透支应该是想说通过信用卡消费,而不是真正的透支,透支是指超出信用卡额度部分的消费。   


三人聚众

作为一名支付宝骨灰级使用玩家。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这个要看具情况,具体分析。

一般来说,大部分情况是不会影响透支的。

只有少部分自动续费,自动划扣业务会影响到透支。

就在前两天网联发布了〔2018〕42号红头文件。


简单来说,文件规定第三方支付系统自动划扣自动续费业务的必须经过网连不能再从银行卡直接扣除客户费用。

网联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网络版的银联。明年大家都比较清楚,是跨行连接各个银行的机构。而往年就是对接网络和银行的机构。




是对接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中间枢纽。它一端连着有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另一端对接银行系统。主要从事第3方支付机构的资金清算。

以后第三方支付必须银行通过网络进行清算,不能再不经过客户和银行允许直接从银行卡扣除费用。

下很多以前大家在订购视频网站会员时一不小心没有看到自动续费的选项,那么就会被视频网站每个月自动划扣。当你发现的时候,好几个月已经过去了,钱已经损失了很多。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新规定实施以后就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


如果你的自动划扣顺序,正好是新款的话,那么肯定会影响信用卡的透支问题。不过到时候估计这个选项都没有了。



至于其他的快捷支付啦,充值提现等等业务都不会受到影响的。请大家放心。


君财视界

央行关闭的是第三方代扣,不是第三个方支付。没关闭代扣功能的话你买东西还是缴水电煤气费等,都直接点击付款就可以直接从银行卡里面扣钱付款了,关闭代扣以后付款的话需要先充值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然后在付款就可以了,只是比以前多了一道手续。其他跟我们没什么影响的。


央行这次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全部接入到新成立的网联,所有的资金必须经过网联,第一是为了保证广大用户的资金安全,第二是防止洗钱、受贿等非法活动无法监测到。

第三方支付平台毕竟属于个人公司,对于现在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无现金支付越来越平常化,大到公司小到路边卖煎饼果子的都使用电子支付。资金安全成为了重之重。毕竟个人公司不能保障资金安全规范的管理和使用。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挪用资金,资金链断裂导致跑路的话,损失的是我们自己。



所有从事金融行业的,就要和其他金融行业一样,接受同样的监管,不能游走于法律之外。原来对支付宝等企业没有任何监管是为了鼓励创新,现在他的规模越做越大,就必须要和其他银行一样接受央行的监管。因为金融行业是风险外溢行业,规模越大,越要严管。


网络金融解答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为人们的无现金支付提供了很大便利,对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做出了很多贡献。而近日出台的网联函42号新规将会改变现有的第三方支付结算方式。





关闭银行的第三方支付功代付功能是为了更好的监管第三方支付功能。原因在于目前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银行代付款方面是一个监管方面的漏洞。产生交易后,只能查询到银行的支出数额,用在那花在那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去向,随着我国对网络金融监管的不断提高,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有了实质的进展。



在用户使用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变化,以支付宝为例,新规实施前购物只需要支付绑定的银行卡就可以付款,而新规实施以后需要在银行卡中转入到支付宝内才可以使用。而对于很多朋友关心的信用卡的使用功能来说,并没有任何变化,因为信用卡的支付功能从来都是由银行方面所监管的,不存在转存问题。所以不用担心。



随着新规的落地,以后的网络支付将会更加的规范,安全,对于网络金融的犯罪起到了有效的防治!


走运的小蚂蚁

个人浅见,希望对大家有所认识和帮助。谢谢!



楚湘阁主

题主关注的应该是个人使用方面,为什么说影响可以忽略,如图:

直连模式(调整前)

图片来自网络

网联模式(调整后)

图片来自网络

调整后,宏观层面,政府对网络支付的资金流量资金流向等都可以进行有效管理并加以整合,微观层面,有网联背书,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监控!你要知道,有很多隐私都是以数据的形式暴露无遗,美其名“大数据”!

个人观点,不足之处望指正!

我是G,刚好有时间,说个故事给你听


拈花云间

可以透支,不受影响。


银行这次关闭的第三方支付只是关闭了第三方支付的代缴费功能,例如爱奇艺等视频软件里的会员自动续费功能。我们的日常消费和信用卡透支并不会受到影响。

拿信用卡还款为例,这次第三方支付平台被关闭之后。我们的信用卡还款方式里会少一个自动还款选项,虽然会对我们信用卡还款的方便性有所影响。但是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其实这次银行关闭第三方支付也是有好处的,最起码我们以后消费的资金流水会更加一目了然,避免了被流氓软件恶意扣费的风险。



而且如果我们的资金出现被盗刷的情况,我们还能通过网联系统快速的找到资金流向,迅速的锁定并冻结被盗刷资金,保证财产安全。


苗树生

首先纠正一下,这次关闭的是第三方自动扣费功能。比如我们的会员续期什么的,它不能自动代扣了。它需要我们在续费的时候主动输入密码扣费。不管您是用支付宝里的银行卡支付还是花呗支付,或者是信用卡支付,或者是余额宝支付。



比如余额宝以前是设置的是发工资了自动转入的,现在就变成了主动转入,一直都是主动转入了。所以这样一说您可能就明白了,央妈这次做的好啊,再也不担心流氓软件自动扣费了。



比如我在淘宝上看中了一个东西,我用支付宝买,我看到这家用信用卡支付有优惠,那么,我就在支付设置那里设置成信用卡优先支付。这样我们付款的时候,就跳出选项:信用卡。如果我们想给信用卡提额,我们就把支付宝扣款设置成信用卡优先支付。当然,因为我没绑定信用卡,所以这里不展示了。



比如我们以前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小明用支付宝快捷支付在网上购了一张火车票,结果有人窃取了他的账号,改成了免密支付,几分钟把他账号上的五万块钱扣完了。

而这个自动扣费被关闭了之后,如果遇到免密支付是不行的,肯定是跳出支付密码,所以这个自动扣费的关闭只是保护了大众的支付安全,而不给坏人可乘之机,是非常好的事,并不会影响到大家的主动支付。


荷唯洛之恋

首先完善下问题,银行关闭的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代扣代缴功能。近日,网联下发了第42号通知,6月30日前银行将关闭第三方支付直连银行的代扣通道,督促第三方尽快接入网联清算系统。


这里有个名词是直连,意思就是第三方直接连接到银行,这个通道被关闭,一些小的第三方肯定受到影响。在网联接入后,在费率、对接银行都相同的情况下,小型第三方机构前景堪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