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

無止境2

如果寶寶的手腳、口腔周圍出現了丘疹,口腔反覆潰瘍,也不吃飯,這可能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光看名字就知道,跟手掌、足、口腔有關係,這些部位會出現皰疹,或者伴隨其他症狀,所以把它稱為手足口病。

本期答主:席倩倩,醫學碩士


杏花島

要預防手足口病,搞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關鍵。在本病流行期間,儘量不要帶嬰幼兒和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勤洗手,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另外,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在2016年上半年也已正式上市,適用於半歲以上嬰幼兒。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一組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組16型(Coxackie virus A16, 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 EV 71)感染最常見。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病,以夏、秋季節最多,好發於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以手、足、口腔等部位皮膚黏膜的皮疹、皰疹、潰瘍為典型表現,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脊髓膜炎、腦炎等併發症,個別重症患兒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


在流行期間,患者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以發病後1周內傳染性最強;散發期間,隱性感染者則是主要傳染源。

手足口病主要經糞-口途徑傳播,其次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其傳染性強,患者和病毒攜帶者的糞便、呼吸道分泌物及患者的黏膜皰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觸由其汙染的手、日常用具、衣物以及醫療器具等均可感染。其中,汙染的手是傳播的關鍵媒介。在流行地區,蒼蠅、蟑螂可機械攜帶病毒,在傳播中起一定作用。


任何一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都要考慮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1、控制傳染源:

患兒應在家中隔離,直到體溫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結痂,一般需2周。患兒所用物品應徹底消毒,一般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及煮沸消毒。不易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於日光下暴曬。


2、切斷傳播途徑

搞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衛生,勤洗手,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3、保護易感人群

在在本病流行期間,儘量不要帶嬰幼兒和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另外,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在2016年上半年也已正式上市,適用於半歲以上嬰幼兒。


倩Sur

從安徽省衛計委4月16日公佈的3月全安徽省法定傳染病疫情數據顯示,安徽省手足口病報告病例由2月的1521例增至4144例,翻了2倍還多。在3月份國家衛健委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有關專家即表示:我國的手足口病已進入流行季,並預計今年的流向強度要高於2017年!通過這數據現在基本已經有所驗證專家的預測了,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應對這次手足口病大流行呢?

如何讓寶寶遠離手足口病呢?

1.手足口病不可怕

大家不用過度擔心手足口病,畢竟它不是一個什麼新發現的疾病,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手足口病就已經在全球肆虐了,最近二十年才主要在亞洲國家流行。科學家對手足口已經有了十分深入的研究,所以大家對手足口病無需恐慌,且聽我細細為大家解釋手足口病!

2.手足口病家族很龐大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種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其中在我國最常見的是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71);其中腸道病毒71型(EV71)會導致重症手足口病,也是導致死亡的最常見的病毒類型!

3. 手足口病多能自愈

由於手足口病可以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所致,因此不同病毒的感染,表現的病情輕重也就不一樣,其中大部分是普通輕症病例,它主要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內出現皰疹,少部分皰疹可出現在臀部、大腿內側、會陰部、膝、肘等部位。同時還會伴隨煩躁、咳嗽、頭痛、流鼻涕、哭鬧、流口水、厭食等症狀。這樣的病例一般在發病後7-10天會自愈,皮膚上的皰疹也不會留下任何疤痕!

另外,少部分感染者會是重症病例,其病情發展迅速,會在1-5天左右出現腦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病死率較高

4. 防不勝防的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具有很強的傳染性,而且只要攜帶有相關病毒就可以是傳染源,因此它的傳播途徑是多種多樣,常見的傳播途徑有:

  • 直接接觸:患兒的皰疹液、糞便等。


  • 間接接觸:經患兒汙染的所有物品,包括碗筷、床上用品、桌椅表面等等。

  • 呼吸道傳播:患兒的咳嗽、噴嚏等。

  • 腸道傳播:經病毒汙染的食物、水等。

5. 最後,重點!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預防傳染病主要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對於健康寶寶的家長預防手足口病來說,我們能做的是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切斷傳播途徑

1. 病毒流行期間,不帶寶寶去人群集中場所。

2. 對寶寶經常接觸的桌椅表面、玩具、餐具等物品要進行每日清洗消毒。特別是奶瓶、奶嘴使用前後一定要充分清洗,需要消毒的是煮沸20分鐘後使用;其他物品一般是先對物品進行常規清潔,然後使用含氯消毒劑在對所有物品進行一次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拭或沖洗乾淨。

3. 家長接觸過汙染物後,再接觸寶寶每次均要洗手。

4. 寶寶在飯前便後、外出後都要洗手。

5. 不給寶寶吃生冷食物。

6. 房間每天要開窗通風。

7. 寶寶要勤洗澡,勤換洗衣物,勤晾曬被褥等。

保護易感人群

要保護健康寶寶,自然使用疫苗是最好不過了!

很榮幸,我國是全球第一個上市手足口病疫苗的國家——即腸道病毒 71 型 (EV71) 滅活疫苗!

EV71滅活疫苗針對手足口病只可以預防腸道病毒71型導致的手足口病,目前認為對其他類型的病毒導致的手足口病不具有交叉免疫作用,也就說接種過EV71滅活疫苗後,仍然可能會因為感染其他類型的病毒而出現手足口病。

但是前面說了,我國重症手足口病主要就是腸道病毒71型導致,所以接種EV71滅活疫苗可以顯著減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發生。

以上內容幫助到您了嗎?

如果有疑問可以留言哦~


骨傷的楊張張揚

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感染而發的兒童傳染病。每年4,5,6,7月為高發期,5歲以下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最昜被感染人群。

手足口病最早發現症狀是口腔潰瘍以及口腔周圍出現泡疹,然後逐漸感染至兒童手和腳上,所以命名為“手足口病”。



傳播途徑: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被病毒汙染的食物和水源,以及患者之間的密切接觸來傳播病毒。

發病症狀:

通常被感染後有3、4天潛伏期,然後會出現發燒、流鼻、咳嗽、寶寶腸胃不適,開始厭食等初期症狀。

隨後當發燒持續一至兩天後開始出現口腔潰瘍,口腔周圍泡疹,逐漸發展到手和腳上出現泡疹或紅疹。



如何防護:

一、接種手足口病疫苗EV—A71,這種疫苗的能有效保護孩子不被感染,成功率95%。這是防護和攔截手足口病的最好方法。

二、遠離密集人群的公共場所,減少外出,避免孩子被感染

三、安全衛生的食物來源。儘量減少帶孩子到餐館就餐。教導孩子不能喝生水,少吃生冷食物。最好在家裡做飯,保證餐具的消毒和食品來源的乾淨衛生。



四、勤洗手,勤洗澡,寶寶的衣服、玩具、餐具一定要每次消毒,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很重要。

五、手足口病高發期,發現有兒童患上手足口病,一定要及時讓寶寶與之隔離,並儘早就醫。

六、如果寶寶有高燒不止,呼吸急促,偶發抽搐,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這是病情嚴重惡化的早期症狀,有可能會引發兒童肺水腫、腦膜炎、腦脊髓炎以及和循環衰竭等症,死亡率很高!



育兒不易,做父母的多長點心吧。謝謝大家的閱讀!如果喜歡就請你點贊+關注。

爸爸不講理

關於手足口病,我們以前做過一個視頻,在西安本地的幼兒園都廣泛傳播過,所以,這個問題我還算是比較熟悉的,下面詳細解說一下。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是我國法定報告管理的丙種類傳染病。多發於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

主要臨床表現為手足口等部位斑丘疹、皰疹,重症患兒可出現腦炎、腦脊髓炎、腦膜炎、神經源性肺水腫、循環障礙等。主要通過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Ev71型病毒滅活疫苗已經取得新藥證書,該疫苗全球尚無先例)。

發病早期有點像感冒,急性起病,發熱,一般38℃左右,部分患兒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疼等症狀,同時或1-2日後,手掌、腳掌處出現半米粒大小的皰疹,有時也會出現在臀部或四肢軀幹處。皰疹周圍有炎性紅暈,皰壁厚,皰內液體較少,口腔內的皰疹破潰後即出現潰瘍,常常流口水,進食時疼痛。

手足口病的傳染源(一): ------有20多種腸道病毒可引發手足口病。腸道病毒分類:1.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es;具3種型別)。2.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es;A型具23 種型別、B型具6種型別),其中Cox A16型是手足口病的常見致病源。3.伊科病毒(Echoviruses;具31 種型別)。4.腸病毒(Enteroviruses 68~72型)。其中Ev71型是手足口病的常見致病源。

傳染源(二):----人是已知唯一的宿主和傳染源----流行期間,患者是主要傳染源。病後1周傳染性最強,皰疹液中含有大量的病毒;病後數週仍可從糞便中排出病毒。----隱性感染者和輕型散發病例是流行間歇期的主要傳染源。

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傳播途徑(一)糞便帶病毒------糞口途徑傳播(消化道);傳播途徑(二)患者咽喉分泌物中的病毒------空氣飛沫傳播(呼吸道);傳播途徑(三)接觸傳播(摸)

有人會問:手足口病可怕嗎?它是一種輕度傳染病(丙類)------可防、可治、不可怕。

預防手足口病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5歲以下嬰幼兒是易感人群。做好兒童個人、家庭和托幼機構的衛生是預防本病感染的關鍵,要保持居室、教室的良好通風。

第二,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兒童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衛生,勤曬衣被。

第三,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第五,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不要接觸其他兒童;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第六,可採用以下方法消毒: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

想讓孩子遠離手足口病,千萬不要忽視切斷成人的感染源。建議家長回到家裡後先換上乾淨的家居服,並用消毒液清洗雙手,然後再和幼兒接觸。切記,成人被病毒感染後,由於抵抗力比較強,或因曾經感染過而獲得了免疫力,因此不會發病。但在接觸孩子的過程中, 卻能把病毒傳播給孩子。尤其是在給孩子餵食的過程中,更容易把病毒傳染給孩子。

預防手足口病“五口訣”----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多通風----曬衣被

下圖為正確的洗手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