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原生家庭:沒關係,我終會長大

致原生家庭:沒關係,我終會長大

1

後臺經常有讀者朋友向我傾訴自己的原生家庭。

似乎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經受過來自原生家庭的傷害,我也不例外。

小學四年級時,家裡經歷了一場變遷,原本還算衣食無憂的生活,突然間變得一盆如洗。父母似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賺錢上,對於我的存在,顯然疏忽了很多。

又因為經濟上的拮据,父母心情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他們經常因我小小的過錯而批評我,所謂批評,是指語言上的辱罵,還有捱打。

這可能是源於父母恨鐵不成鋼的急切,也可能是他們想通過這種苛刻的方式來加深子女對過錯的認識與理解。

又或許,是以愛之名,向子女宣洩自己的情緒。

有一次我跟母親頂嘴了幾句,她生氣,歇斯底里地喊:你滾吧,再也不要回到這個家!

那一刻,我真的感覺生無可戀。我一個人來到村西的湖邊,坐在石頭小橋上哭了很久。看著橋下的湖水,心裡有兩個小人在打架。

一個說:“要不要跳下去?”

另一個說:“跳下去就會一了百了,不用再被父母責罵了。”

“可你不害怕溺水的感覺嗎?”

我得感謝一隻七星瓢蟲。

當我的思想在糾結在鬥爭時,突然感覺手背上癢癢的,我低頭,看見一隻七星瓢蟲在手背上慢慢爬。我感覺有趣,開始數它背上的七顆星星,一遍又一遍地數,直到它慢慢飛走。

注意力被轉移了,心情好了很多,看到夕陽西下,我一個人慢慢走回家。

初中時,三個女生結伴排擠我,偷偷給我報名了學校組織的馬拉松長跑比賽。直到比賽那天,我才知道自己是參賽選手,恰巧那天我來了例假,肚子痛疼難忍。我想拒絕參賽,她們仨人你一言我一語,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慫恿我。

“怎麼可以臨陣逃脫呢?”

“班級榮譽都毀在你手裡了。”

班主任老師也說:“你試一試吧,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十幾歲的女孩子啊,不想被她們笑話,要強又要面子。我咬咬牙,跑吧。

跑了不久,我開始頭暈目眩,周圍什麼聲音都聽不見,只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嗓子像著了火一樣難受,我感覺力氣一陣陣地從身體裡抽離。

當我孤零零地到達終點時,已是傍晚,比賽已經結束很長時間了,老師同學們都解散回家了。我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走在回家的路上,淚流不止。

我身體虛脫,很難受;我跑了倒數第一,那是我人生中經歷的第一次挫敗,雖然現在看來那根本不算什麼;我好不容易跑回終點,卻被老師同學們遺忘,連口水喝都沒有,心裡堆著滿滿的委屈。

那時候,家是我唯一的避風港灣了。

終於回到家,我邊哭邊對媽媽說完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母親看我狼狽的樣子,眉頭緊鎖。我想,她是心疼我的,或者說是替我難過的。可是,她說出來的話不是"沒事兒,她們欺負你,是因為你太優秀,羨慕妒忌。"

也不是“跑了倒數第一真的不算什麼,重在參與。”

她脫口而出的是:“都怪你,因為不會處理人際關係才落得這個下場!”

這無異於傷口撒鹽。我想要的只是一個安慰,一個擁抱。可沒有想到的是,連自己的母親也這樣對我。

似乎整個世界都把我拋棄了 。

從那以後,我開始自暴自棄,學習成績跟著一落千丈。我的信心散落了一地,覺著自己一無是處,整個中學都在抑鬱中度過。

依稀記得,冬天坐在教室裡,座位靠窗,有陽光透過玻璃照射進來,可我依然凍得瑟瑟發抖。 那種寒冷,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

直到讀大學時,我才得以從這種抑鬱中走出來。二十歲那年,我終於找回了自我,我眉頭已經舒展,嘴角開始上揚,變得樂觀陽光堅強。

也在二十歲那年,我終於有勇氣回到湖邊的石橋上,幫正在哭泣的小女孩擦去淚水,把單薄的她擁入懷抱,對她說:沒關係的,不要哭泣,看,我們不是已經走過來了嗎?

致原生家庭:沒關係,我終會長大

2

有次跟閨蜜聊起各自的原生家庭。她說:從小到大,我一直都渴望父母的愛與理解。我心裡住著一個小女孩,每次都滿懷期盼地跑過去,想得到他們的一個擁抱,可每次都他們被強行推開。

聽到這句話時,我的淚水在眼睛裡打轉轉。

我的父母一直信奉棍棒教育。從小到大,我數不清自己到底捱過多少打,捱過多少罵。看到小夥伴向父母撒嬌,同父母親密言笑時,我只有羨慕的份兒。沒有人知道,我是多麼渴望親人給予的溫暖。

有次,村裡幾個人在我家喝茶,有長輩跟父親說起,對孩子不要動不動就打罵,這樣會適得其反,孩子會越來越倔強。父親聽完卻固執地說,只要犯錯誤了就得打,不信她改不過來。

讀初中時我也曾跟父親理論過這種教育方式的弊端,可根本無濟於事。我不明白,這麼淺顯的道理,別人可以明理解,父親為何不懂。

長大後我才懂得,受教育程度和成長環境的影響,老一輩的觀念是多麼的根深蒂固。改變他們已有的觀念,就像改變世界一樣困難。

既然改變不了他們,就試著去原諒他們,接受他們的侷限性,不要再去追逐父母給不了我們卻應該給我們的愛。

只有放下,才可以重新上路。

致原生家庭:沒關係,我終會長大

3

更不要把所有的錯都歸結於自己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是存在的,可並非絕對的。

有人說,“都怪我的父母,讓我失去愛的能力。”

有人說:“都是父母的錯,讓我變得膽小懦弱。”

我也曾不止一次的把生活中經歷的挫敗和失意都歸結於自己的原生家庭,

後來,我才意識到,這是給自己的不努力進行的開脫,是為自己的墮落所找到的藉口。因為,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做主,每個人都應該擔負起屬於自己的責任。

當自己明白這一個道理時,我決定進行自我改變。

首先要接納自我,學著愛自己。

我曾經不喜歡自己的小臉,因為有朋友開玩笑,說:“臉太小,肯定是小時候被門擠了長不大。”我也不喜歡自己的高個子,總羨慕長的小巧,小鳥依人般的女孩兒。後來,我知道了,原來“巴掌臉”和“大長腿”也是一種美。

我喜歡語言,逮住一門外語就使勁兒去鑽研。當全心全意去做一件事情時,真的沒有多少時間去自怨自艾。又因為語言的天賦和敏銳,我可以短時間內取得很好的成績,因此,我收穫了自信。

曾經很長一段時間,我甚至不再去讀書,因為我深知自己的感性,會沉浸在書中的情節中不能自拔,那段抑鬱生涯中,骨子裡的感性是我不能承受之重。

當心情開始往深谷中跌落時,我強迫自己去跑步,放空自己的頭腦,什麼都不去想,運動可以減壓,能自己讓身心愉悅。

其次,在成長的過程中,去組建新的依戀關係,比如好好愛一個人,好好經營自己的婚姻,好好珍惜朋友間的友誼,好好對待自己的兒女。通過新的健康的依戀關係和親密關係,來疏遠和淡忘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不良影響。

就這樣,我慢慢地從抑鬱中走出來,慢慢揮散掉原生家庭帶給我的心理陰影。而當自己變得美好時,周圍的美好也會隨之而至。

在改變的過程中,我發現,每個人都有都有心理上的自愈能力。因為過多的埋怨和責任轉移,我們忽視了這種成長力量,其實,我們每個人遠比想象中的自己要堅強。

4

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有好有壞。

比如我的父母,他們曾引導我知曉讀書的重要性,他們曾告誡我要善良正直,也教會我對待生活,要一絲不苟。

他們只是不知道,教育方式上的欠缺,對一個孩子造成的傷害。

這些傷害,就像烙印,存在童年的記憶裡,無法刪除。

而作為兒女,因一脈相連的遺傳因素以及十幾年生活在一起的耳濡目染,我們身上多多少少會有父母的影子,不可能全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所以,不要試圖擺脫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這根本無濟於事。一次一次的掙脫,就像傷疤一次又一次的被揭開,這隻會讓我們更加受傷。

一顆樹苗,從剛開始成長時,被施肥,被澆灌,也會因為錯誤的培育方式,樹幹上被刻上了凌亂的痕跡,有些枝丫由於粗暴的修剪而失去了原來的美好樣子。

時間流逝,樹幹上的痕跡不可能徹底消除,枝丫也不會恢復到原來的模樣。

我們能做到的,是努力吸收陽光雨露,讓葉子舒展,讓樹幹隨著年輪的生長更加茁壯,讓受傷的枝丫向著更自然的方向伸展。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終會成為一顆枝繁葉茂的大樹。

總之,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願每一個人,都能夠早日打開原生家庭所帶來的沉重枷鎖。

願每一個人,都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後記:我們要時刻謹記:一定要傾盡所能,去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因為,我們就是孩子的原生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