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核动力航母被击沉,核反应堆会造成污染吗?

邵金明

目前世界上的核动力航母只有美国的10艘尼米兹级和一艘福特级,以及法国的一艘戴高乐号。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尼米兹级采用两座A4W核反应堆,四座蒸汽轮机,4轴推进。福特级的配置和尼米兹级大致一样,不过反应堆采用新型A1B反应堆,与A4W相比,A1B的体积小,结构简单,而且堆芯的能量密度更高,对于泵供功率要求更低。戴高乐号上的两座K-15反应堆是“凯旋”级核潜艇专用的型号,由于不是配套开发,所以戴高乐在动力方面存在着很大不足。




击毁航母想象图

相比于地面核电站的反应堆泄露污染,舰艇用的反应堆所产生的辐射核污染比较小,不过也会对人体构成杀伤。1985年8月10日,前苏联的E级核潜艇K-431号曾在在恰日玛海湾进行反应堆换料,由于操作不当引起反应堆超压爆炸,造成放射性污染及人员伤亡事故。此事件后,美苏两国都非常重视舰艇核安全,像美国的“核潜艇之父”里科弗就在舰员培养上一直坚持采取非常严格的审核制度,而且另一方面又不断改进舰艇反应堆,所以美国的舰艇核动力装置数十年来均未发生过重大事故。



尼米兹级布置示意图

假设一艘核动力航母被击沉后,其所产生的核污染是非常小的,核辐射也只能对靠近反应堆残骸的人员造成伤害;如果反应堆体型没有变化且沉没海中,构成的污染源范围更小,因为海水会稀释掉这些放射性物质。虽然美军的船用反应堆的燃料浓度都在93%以上,超过武器级的浓度,但是通常这些堆芯都有防护,即使破裂后,98%的反射物质也会留在芯块内,表面渗漏的污染物,海水会稀释至原本的1%。而且像尼米兹级上的A4W反应堆周围有大约百吨的装甲防护带,内部还有高耐压壳体保护,因此就算航母被击毁,其反应堆也不会那么容易破裂产生泄露。


反应堆示意图


梁无咎

如果核动力航母(或者核潜艇、破冰船等装备核动力系统的船只)被击沉,不论被击中时核反应堆是否被损坏(再先进的材料,在海水的长期作用下结构都会破坏,放射性物质泄漏是必然的!),迟早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但是,是不是核动力船只沉入海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一定就会影响人类生活呢?这是需要看具体情况而定的。


核动力航母被击中的效果图

如果核动力船只在离人类生活区域较近的近海海域沉没,长期情况下一旦核反应堆结构损坏放射性物质释放,那么将会在周边海域造成较为严重的辐射危害,也会损害周边人群的身体健康。这种情况下,只要条件允许,肯定会想方设法将反应堆打捞出来进行处理,如果实在无法打捞,那么周边人群也只能尽量迁移或者控制生活中与海洋放射性相关的食物摄入!
被打捞出来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


压水堆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的结构,材料一般为各种型号的不锈钢(船用反应堆结构类似)
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上的K-15改进型反应堆示意图

如果核动力船只在远洋深海沉没,即使核反应堆发生大规模放射性物质释放,也不会对人类生活造成明显的影响。其实,在“冷战”时期,美、苏两国都有核潜艇沉没的先例,而且沉没在世界各大洋海底的核反应堆和涉核装置(也包括核潜艇携带的核弹、其他事故遗落在海洋中的核弹等)总量可能在数十个,发生泄漏的核装置肯定也不在少数,为何我们没有感受到其带来的影响呢?原因就是海洋的容量过于庞大,放射性物质泄漏量被海洋稀释后也就感受不到变化了。举个例子,把一滴墨水滴入水杯中能看到水的颜色变化,要是滴入西湖中还能看到颜色变化吗?
1963年在深潜试验中沉没的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


神秘沉没的苏联K-219号核潜艇

为什么日本“福岛核事故”及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会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呢?主要原因还是这些辐射源与人类生活区很近、而且放射性释很难快速被稀释。其实,不论什么地方、什么环境,都存在辐射,尤其是乘坐飞机、医疗检查等都会收到辐射,只要所受到的辐射剂量不超过安全限值就不会影响将康,所以,也完全没有必要“谈核色变”,当然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尽量减少辐射照射!


“福岛核事故”是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2例核事故之一(7级核事故,核事故最高等级),另一例就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威呐解析

地球表示没压力,但人类会怕的要死。污染肯定会有的,但是要看航母泄漏的地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如果航母在深海区域被击毁,沉没深海里,那么对生活在大陆上的人们影响不大。

这就相当于一次水面或水下的核试验。水下核试验分为浅水和深水核试验,浅水是在水下几十米,深水在百米左右。历史上美国、苏联、法国都进行过很多次水面水下核试验。

最著名的就是1946年7月24日,美国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比基尼环礁进行了代号“十字路口”的水下核试验。实验使用一枚叫做“贝克”的核弹,当量2.3万吨,创造了1830米高的水柱,还创造了著名的比基尼泳衣。美国在比基尼环礁共进行了16次核试验,放射性污染使人类无法在比基尼岛居住,但对于地球大陆来说没有影响。

苏联也曾经在北冰洋上的新地岛,进行过3次水下核试验。法国在南太平洋上的穆鲁瓦罗环礁和方加陶法环礁上进行过193次各种类型的核试验,方加陶法环礁今天仍然是一个拥有多种鸟类的野生保护区。

南太平洋上的穆鲁瓦罗环礁和方加陶法环礁

核试验对这些岛礁产生了较大污染,但是对于居住在大陆上的人们来说,并没有受到影响。所以航母如果在大洋上摧毁泄漏,对于生活在大陆上的人们来说没有影响。

二、如果航母在近海、浅海泄露的话,那会对浅海区域的鱼类和海洋养殖造成放射性污染,会引发人们对于海洋食品安全性的担忧,对人们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即使食品区安全的,我想你也不会敢吃吧,比如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就引发周边社会的诸多问题。

三、航母和核潜艇普遍采用压水反应堆,反应堆外有坚硬密封壳,而且还有数道保险装置,共同保护内部的核燃料。

即使受到攻击,以航母巨大的体型,应该不会立即泄露,会有充足的时间切断关闭核反应堆,这样核燃料就密封在保护壳内不会泄露了。

四、如果真的攻击核动力航母,无异于向对方进行核战争,对方会用核武器进行报复的。如果爆发核战争了,那航母污染的就不是一个要考虑的问题了。

五、海洋拥有巨大的净化能力。

其实,海洋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放射性矿藏,1千克海水中含有0.034克氘,仅海洋里就有约23.4万亿吨氘,够人类使用几十亿年。海洋拥有那么多的放射性矿物,我们不也经常去沙滩洗海澡嘛。

综上分析,只要不是在浅水区域和港口泄漏,核动力航母还是很安全的。


和风漫谈

现代航母很难被击沉。单纯的被击沉,应该是影响不到反应堆吧(不知道想当然的)毕竟击沉只是被水淹没,航母不一定支离破碎,核心组件不一定受太过剧烈的影响。就像如果不是直接击中弹药库,航母只是沉了的话,不是所有武器弹药都会炸的。如果真的被击沉且影响到反应堆,发生泄露。只是一个航母上的能量影响应该也不大。核电站反应堆对应的一般都是城市级数百万的人口用电,前一段时间新闻的核电宝能供数万人生活用电,核航母的反应堆应该比核电宝厉害些,而且好像有好几个,但即便如此和电站本身的能量相比也是数十倍差距。所以影响应该是地区性的而非全球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