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都去炒房就没有人做实业了

今年上半年,我国多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出现了快速上涨,这给本已经陷入困境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如何让做实业胜过短期炒作,如何引导资金从新进入实体经济成了现在最需解决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我国多个大中城市的房价出现了快速上涨,在楼市去库存等因素的作用下,大量的资金蜂拥进入楼市,这给本已经陷入困境的实体经济“雪上加霜”,而更多的人宁愿离开实体领域,到房地产市场赚一波快钱。有媒体报道称,南方某地一家拥有千名员工的企业,艰辛经营一年,获得的收入也就上百万,而企业主拿出钱去上海购置是多套房子,马上就能获利上百万。

如果大家都去炒房就没有人做实业了

上述例子并不是个案,当前做实业不如炒房的声音已经被很多人认可。当前实体经济“空心化”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实体经济遭遇“寒冬”,除了经济增长下滑之外,还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是出现的实体经济空心化现象,该问题目前有愈演愈烈之势,非常令人担忧。何谓实体经济空心化?它是指企业家无心经营企业实体,转而投向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以及房地产业等虚拟经济的现象,也就是俗称的不做实体,而是玩“以钱生钱”和“无中生有”的游戏。

一个严重的现象是,很多民营企业在经营主营业务方面利润少,而通过诸如炒作绿豆、大蒜、黄金、房产甚至是虚拟钱币等所谓“副业”,往往让这些企业在短期之内获得大量收益。一旦这种短期的获利效应被人们认识到,并付诸实行,那么更多的资金就会变成“热钱”,这不仅给经济的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更让实体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更危险的在于,一旦资金过于集中某个领域,无疑将会造成可怕的泡沫,而一旦泡沫破灭,将会把很多人卷入破产漩涡,甚至可能给经济造成伤害。

随着市场需求降温、产能普遍过剩和要素成本提高,企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已成客观必然趋势,中国经济已进入重大转型期。当前,我国面临的形势是,潜在经济增长率降低,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近年来我国经济整体的增长水平已经回落到相对低位。

面对新形势与新目标,我国应调低宏观经济的主要预期指标,更加重视需求政策与供给政策的配合,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力争在中速增长背景下加快经济转型,不断提高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能力,拓宽经济发展空间。然而如果实体企业的盈利能力不能超过各种短期炒作的收益,那么要实现经济转型无异于“纸上谈兵”。

据一份国外机构的报告表明,中国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方面取得了切实进展。中国正力图转向速度较慢、资源密集度较低、就业密集度较高的经济增长模式。尽管和几乎所有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仍显著偏低,但2013年还是首次超过了工业的比重。2008年前,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创造的城镇新增就业数不到100万。2008年以来,这一数字平均达到140万。通胀水平一直很好地处于可控范围,工业盈利能力在经济放缓期间保持得较好。

如果大家都去炒房就没有人做实业了

总体而言,我国经济正在平稳地调整,逐渐适应不可避免的减速,然而当前房地产过热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专家指出,制造业出现空心化,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缩小,大量资金流向回报率高的房地产业,致使该行业价格最终暴涨。虽然房地产业能拉动经济,但经济发展不能靠高房价,泡沫一旦破裂,经济将长时间难以恢复。从管理层的态度看,未来经济发展不打算靠房地产来拉动。大家都很清楚,房地产已经产生的巨大泡沫一旦破灭,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风险隐患。

正因为当前经济存在着这样的风险,政府正在采取措施改变这种状况。中央政治局日前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指出,要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虽然当前以“限购”、“限贷”为主要特征的房地产调控措施短期效果极为明显,但若要建立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的长效机制,避免未来再次陷入炒房“囚徒困境”的可能性,需要全方位扶持实业发展,通过政策组合的“虚实辩证法”,让“干实业不输给炒房”。

如何让做实业胜过短期炒作,如何引导资金从新进入实体经济,这需要我们政府在调控政策方面为民间资本大开方便之门。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滑坡,国务院先后组织了两次针对民间投资的专项督查,发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阻碍民间投资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促进民间投资方面,国家发改委已经多次出台鼓励政策,其中特别提出要拓宽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今后国家发改委将继续鼓励发展直接融资,大力推进企业债发行的规模,引导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股权融资,创新企业发债品种,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此外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更要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新秩序,强化市场竞争刚性约束,减少道德风险,在强调微观个体自主经营和风险自担的同时,充实监管力量,提高实时监管能力和效率,准确发现各个市场运行风险的苗头,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止出现金融风险聚集进而失控的可能性。实体经济是竞争之本、发展之基。如何把社会资本请回来,把实体企业主信心找回来,主要看降成本的成效。

如果大家都去炒房就没有人做实业了

从长远来看,“振兴实体经济”打开了一个经济领域很好的价值导向。毋庸置疑,强调实体经济对于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很深远的,这需要政府顾大也要顾小,平衡国企与民企之间的关系,切勿让实体经济“空心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