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為什麼不能造寬點?

陸性感

航母不是不想造的寬一點,相反從最早的航母誕生至今所有的航母都在追求更寬的夾板,為此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甚至想出了雙艦島設計,很多人只看到英國新航母雙艦島設計帶來的空氣氣流低干擾性和艦島體積更小的優點,卻不知道這種雙艦島設計把見到一側的重量分開到兩個點上,在兩個艦島之間有一部升降機的距離,這就避免了艦島的重量集中給軍艦配平帶來的不便。

由於採用了雙艦島的設計,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65000噸的排水量遠不及美國尼米茲級航母的10萬噸排水量,但是它的甲板面積不比尼米茲級航米小(參照上圖),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夾板寬度為75米而尼米茲級航母甲板最寬也就76.4米,而同樣排水量的中國遼寧號航母甲板最寬也就73米而已,可見雙艦島設計的出發點還是賦予航母更大的寬度。

二戰時代的航空母艦受制於配平技術問題很難有效擴大夾板寬度,幾乎都是沿著與船隻幹舷的寬度設計甲板的,著名的埃塞克斯級航母的飛行甲板長262.13米寬度僅有29.26米,它的幹舷寬度是28.35米和甲板差不多了。之所以二戰的航母如此的窄是因為沒有采用外飄甲板和部分艙室的設計,所謂外飄甲板就是加班的實際面積遠超船身幹舷的寬度,而且很多內部艙室也都懸浮在幹舷之外的海面上。

二戰之後的第一級現代化航母就是美國的福萊斯特級航母,也正是這一級航母開始在設計時就是用外飄甲板和艙室設計,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最新的福特級航母的設計上;蘇聯在設計基輔級直通甲板的載機巡洋艦時也沒有過分使用外飄甲板,這造成印度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在改裝中艦島無法改變,儘管甲板被加寬但艦島的位置還是在中間,艦島的右側留出很大的面積無法利用,軍事評論員房兵嘲笑說:“用來停車的”。


兵器世界

戰艦的船型都要考慮適航性,戰艦造的太寬會增大行駛中的阻力,航速就會受到影響。中國和俄羅斯建造驅逐艦時都選擇細長的“劍”形船身輪廓,儘管燃氣輪機的馬力遠不及歐美同類裝備的水平,但是整體航速還是達到了31節的國際標準。倚仗燃氣輪機技術過硬而有恃無恐的美歐國家大膽的選擇肥大船身,比如著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最大寬度21.4米,比中國19米都不到的052D整整寬出一圈,依靠強勁的推力依然可以跑出31節的高航速。

航母的船體基本沒有出現像驅逐艦那樣的寬舷比,這是因為航母放飛艦載機需要瘋狂加速度獲得甲板風,尼米茲級航母的巡航速度都設定在30節,部分緊急時刻可以飆到33節甚至更高。這就需要嚴格控制船身的寬度降低阻力;在滿足航速需求的同時航母也要求更強的適航性,因為航母機庫、甲板、艦島等設施導致航母的重心非常高,這時候再把船身造的過寬會在極速行駛、轉彎時出現抬頭、側歪等可怕的現象;還有就是對現有船塢、碼頭以及運河的考量,軍艦作為迅遊世界的戰鬥兵器需要經穿過蘇伊士、巴拿馬等運河,進出港灣和船塢時也對船體尺寸提出嚴格的要求,因此並不能無限加寬。

另一方面,為了獲得更大的甲板面積和機庫容積,需要航母寬度越大越好,為了解決這個矛盾問題各國海軍各出奇招。早期的航母大國英美日都選擇增加一層機庫來提高機庫容積,兩層機庫提高艦載機數量的同時也會導致重心進一步提高,因此英國海軍甚至選擇一層半機庫。好在早期的航母艦島重量不是很大,勉強可以接受兩層機庫的重心問題;到了近代航母對甲板面積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英國和美國率先使用斜角甲板解決空間問題,時至今日外飄型甲板幾乎成了各國航母的標配,外飄加寬航母不會影響適航性和航速,是加寬航母的普遍做法。


利刃軍事

能造寬早就造寬了,比如美國海軍二戰設計中途島級航母的時候,都還受到巴拿馬運河船閘的33.5米寬度限制,不得不限制航母寬度,但二戰後,為了安裝斜角甲板,就乾脆從此不走巴拿馬運河。

中途島號航母剛服役的狀態,其是美國最後一級巴拿馬運河船型的航母。

加裝斜角甲板之後,大大增加寬度,從此不再走巴拿馬運河。


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航速要求,航母對速度要求很高,高航速航行可以帶來強勁的甲板風,變向的增加戰機的初始速度,從而增加升力,可以大大方便艦載機起降。蘇-33的甲板風速和起飛重量及狀態關係

同時,航母都是跟整個大部隊一起的編隊作戰,不能拖整個編隊的後腿,一般上航母的航行速度就是整個編隊的速度。但是寬度每增加一分,航行的阻力就要增加阻力,而且較小的長寬比,還會導致興波阻力增加,不利於高速航行。

同時只對寬度進行要求,難道對長度就不進行要求?航母著艦甲板至少需要200米以上的長度,雖然採用斜角佈置,但是也至少要170米以上左右。而前部起飛區,彈射器長度要75米,滑躍甲板的話需要需要更長,那怎麼著也要260米以上的長度才能滿足常規起降的需求。所以現在普遍的35~42米的水線寬度,配合280~330米的艦長,是各方面綜合折中的結果。牛牛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放的是CTOL方案設計圖,實際上是短距起降,可以暫時忽視

至於外飄增加甲板寬度,天地良心,各國海軍可是已經在水線寬度允許下盡了自己最大努力,像遼寧號艦寬75米,而吃水線寬度僅為38米,外飄增加了一倍的寬度,還要做拉皮手術,結構上受不了。


五嶽掩赤城

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航母是美國的福特級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長360米寬76米吃水11米。從各國航母尺寸對比中我們不難發現甲板越長越寬的航母噸位越大,因此想要航母更寬你就得建造噸位越大的航母!那為什麼加寬甲板需要增加噸位?




其實很簡單如果不增加航母的吃水和水線寬度一味的增加航母的甲板寬度就會導致航母重心向上移動,這樣就會導致航母不穩定,容易翻船!那為什麼不造噸位更大的航空母艦,這樣不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了?要知道目前最大的民船噸位超過80萬噸,超過20萬噸的民船也是比比皆是,在船舶界10萬噸航母也只能是個小不點!建一艘80萬噸的航母就可以獲得更寬的寬度了!
至少技術上是可行的,為什麼各國都不願意造?根據美國研究巨型航母最適合的噸位就是10萬噸,這個噸位的航母攜帶100架左右的飛機已經可以完美的完成作戰任務,更大的航母必然要攜帶更多的飛機,對於航母這樣空間有限的艦船,更多的飛機將面臨更復雜的起飛降落調動!而且更大的航母對於後勤保障也是一個巨大的難題!因此更大的航母是沒有必要的!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


理性分析事實說話

航母設計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寬一點在理論上不錯,但是任何一個設計都有利蔽,沒有什麼十全十美的問題。艦艇往往要講長寬比,這屬於一個涉及到適航性的問題了,直接比例大一點,那麼就細長型,有利於減少阻力,讓艦艇跑的快一點,反之則要肥大一點,那麼阻力就增加了。

阻力大小,實際與航速有相當大的關係,航母對航速的要求較高,這成為一個限制寬度的一個因素。更要航母在機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高速,也包括急轉彎等情況,以及抵抗風暴等自然條件的能力等等。

實際上,航母的設計要考慮許多因素,不可能單獨強調某一個方面,比如:得考慮航行條件,許多重要水道的水深等都是考慮條件,許多港口設置條件等等,航母是作為全球部置,那麼是否穿過蘇伊士或巴拿馬等運河,這個屬於必須考慮的問題,甚至把這個做為一個硬性條件,比如:美軍二戰時的航母設計,對通過巴拿馬運河就有要求。

從艦載機使用來說,甲板自然越寬大越好,但是也不能過度的,還是需要一定的限制。現在的作法是限制水線寬,而加大飛行甲板寬度,對甲板的外形對進行調整,以及運作方式,組織方式等,以提高效率為目標。其實目前寬度水平已不低了,再特意加寬的價值是否值得成問題,畢竟涉及到其它東西。

不管怎麼說,航母設計涉及到方方面面,所有的問題都必須綜合考慮,不可能單純其某一項指標,以綜合效率最高向原則。


講武堂

影響軍艦建造設計樣式的因素,個人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 國際航線的,尤其幾個大洋海峽的限制;

2. 海上航行的限制,還是航行要求軍艦具有高重心,一般軍艦的重心是通過長寬比來達到的,如果建造的軍艦越寬,勢必就要越長。但以目前的世界材料和設計能力是不能滿足太長船體的強度要求的。

3. 軍艦動力的限制,寬船體的航行助力很大,以現有的動力系統來看,動力強了,海上持久力不夠,所以通過合理的優化既要保證軍艦有足夠的動力,也要有足夠的持久力。

4. 海上作戰的要求,航母是要伴隨艦隊作戰的,速度一定要跟上,寬船體,速度跟不上,還怎麼打仗。再一個,窄船體有利於躲避炮擊和魚雷等火力打擊。

淺見就這麼多了,歡迎大家指教。

3.

4.

5.


皇家百科

眾所周知,航空母艦的甲板和機場跑道性質一樣,都是為了讓戰鬥機停放起飛的,可是路基機場那多大啊,效率多高啊,為什麼航母的甲板不學習路基機場一般艦艇造寬一點呢?這樣不是就可以有更多的空間,更大的跑道,更好的效率了麼?

首先,航母再怎麼厲害,它也是一條船,而作為一艘船的話,在設計過程中第一時間就要考慮它的航行性能,比如適航性什麼的,而如果要加寬船體的話,那可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啊,首先帶來的就是阻力問題,在不改變流線形狀的前提下貿然加寬船體那帶來的阻力勢必會影響到艦艇原來的航速,而且加寬還會帶來噸位的增加,這就要換裝更大動力的燃氣輪機或者進行增壓。

而這樣做的話艦艇甲板空間雖然可以得到提升,但是也不簡單就可以讓一條航空母艦發展到兩條航母的作戰效率,因為更大的甲板空間不代表可以在甲板上停放過多的飛機和更多的人員,但是必然會增加整個指揮體系的複雜度,首先要停過多的飛機的話,在遇到風暴的時候可能無法依靠有限的升降機來把飛機收納回去,而那些無法被固定的飛機可能會在甲板上互相碰撞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人員方面,甲板同時作業的飛機數量是有限的,過多的人員在指揮方面造成困擾不說,而且還容易發生事故。

所以說航母目前的寬度是各國在衡量後決定的,空間已經夠用,而不明不白的增加艦艇寬度和甲板寬度可以說毫無意義。


楠竹一

航空母艦的寬度取決於很多因素,首先就和整體的尺度、排水量與航速相關。現代航空母艦無論是處於編隊作戰需要,還是出於放飛艦載機需要,抑或是攻防戰術的需求,都需要較高的航速。而對於一艘軍艦來說,航速與艦體長寬比有著直接的關係。長寬比越小的軍艦(也就是越短粗的軍艦),在同樣的發動機功率下,航速就會越小。換言之,長寬比越大的軍艦,達到同樣航速需要的發動機功率就越小。

因此,現代航母的長寬比一般都較大,也就是說,航空母艦要是想造寬點,也就意味著同時要造長點,這也就意味著整體尺度的放大、也就意味著排水量會隨之增大。更加意味著造價上升、建造週期延長、總體設計更復雜、維護費用上升、對基地要求更高等等一系列後續反應。所以,航母造多寬,實際上也就意味著航母要造多大。

除了以上因素,還要考慮到船廠的實際建造能力、基地的實際容納能力……因此,最終航空母艦的尺寸必須考慮諸多綜合因素才能確定,即使是財大氣粗、技術發達如美國,航母也不可能無限制加大。

事實上,剛剛建造完工的“福特”號航母的尺寸與此前尼米茲級航母相差不大,這也意味著,到了尼米茲級這個水準,現有的航母尺寸基本上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想靠增大尺寸來提升戰鬥力已經很難了,所以“福特”號更多的是“內部挖潛”,通過提升運轉效率來提升戰鬥力。T


聯合防務

航空母艦不是紙盒子。軍艦的船體鋼板都是加厚的,而且對整體性有很高的要求,關鍵部位要求一體成型,最大限度的減少焊縫。這不是造民用船隻,幾十萬噸、上百萬噸都有。美國航母能造那麼大已經是接近了美國造船工業的極限。而且就算能造的再大一點,相應的費用將成倍增加,性價比就會急劇降低。


玉皇天

三句話可以說明白,但是我真的三句話說明白了,悟空問答肯定把我的答案給摺疊了,所以還要囉嗦點。

航母造的寬一點,長一點都不是問題,現在商用船好望角級的都比航母噸位大的多,現在的航母還都停留在巴拿馬級的水平,為什麼?航母要媽祖的條件太多了,第一就是航速和抗擊打能力。30節基本是標配,要不和整個艦隊無法同步。再有吃水深度,噸位增加,加寬甲板,吃水深度也要相應增加,那樣的話航母只能在能夠滿足其吃水深度的範圍裡活動,到時候這裡去不了,哪裡去不了,這個港口不能靠,那個港口也不能靠。航母的適用範圍將被大大限制。

再有,航母造的大,目的是多配戰鬥機,戰鬥機的作戰範圍是有限的,不可能離航母太遠,那在航母周圍有限的範圍裡集中那麼多戰鬥機扎堆,有這個必要嗎?

另外建造航母過大的話,目標也相對擴大,這對自身安全絕對是個大的危險因素,自衛壓力倍增。

另外還有造價問題,一艘20萬噸的航母造價高於兩艘10萬噸的航母,但作戰能力遠遜於兩艘10萬噸航母聯合作戰,這個才是重中之重。

為什麼一艘20萬噸的航母比兩艘10萬噸的造價還高,比現在這個問題還複雜,我不再做詳細介紹,總之早兩艘只能有剰,不會花超。

大航母的缺點概括為,目標大、防守難,適用範圍小、不能完全發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