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選專業不重要,因為大多數人出來都不會做本專業工作”的說法?

小莉²º¹²

我認為有兩點:

社會現狀造成的

我們可以關注一下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問題很輕鬆的發現,好多大學生畢業以後從事自己本專業工作的實在太少太少。我們學校大三就會讓同學去上海實習,學校只留少部分考研考公務員的同學。我們簡單的調查了一下有95%的學長學姐去了上海,因為生活或者學校的規定只要是給錢的工作或者說能生存的工作就選擇去做了。學會計的去了律師事務所、學人力資源管理的去了教育培訓機構做了老師等等。這就是社會現狀,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就業壓力那麼大,在外面很多人都會因為生存而選擇放棄本專業的工作去做一些,和自己初衷不一樣的工作。

競爭激烈和社會歧視

現在就業的現狀就是一個位置好多人去爭,競爭相當激烈,一個工作應聘的十幾個人但是隻招一個人所以我們放棄了本專業的工作去做一些不屬於我們學習範圍內的工作。社會歧視也是很嚴重的三本、二本的同學沒有專科同學懂技術,而和211、985的同學相比起點低,社會歧視重,一個公司寧願用同樣的工資招一個211、985的同學,也不會去選擇二本、三本的學生。而且這個工作有很多211、985的同學應聘。沒有辦法我們只能捨棄自己最愛的去做一些不喜歡的事情。所以出現了選專業不重要,因為大多數人出來都不會做本專業工作”的說法.

智聯校園 學生齊堯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你這個說法就有點像是說,初戀不重要因為,反正我們都不可能和初戀好一輩子。

乾脆就不要認真了,隨便找一個就是了。


但其實,不排除有概率你是可以和初戀一輩子到老的。

也不排除,你選的專業,就可能讓你從事一輩子。

所以,選好專業其實還是很重要的,比如要是讓我重新選,我一定會選擇一個喜歡的專業。


喜歡才讓你快樂。

首先不得不說,其實大學很多時候,我們過的是不快樂的。

因為就是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選擇的專業極其讓自己痛苦。

你隨便選一個專業,最大的問題就是。


你很可能在這4年的時間裡,過的特別鬱悶。

雖然大學有社團,可以談戀愛,可以做很多事情。

但是你大部分時間還是花在上課上。

如果專業讓你感到厭惡,甚至你可能會抑鬱的。

所以,儘量選擇一個讓你開心的專業。


因為,你喜歡,你才可能學的好,學得好,才可能把這個專業技能發出價值。

即使,你沒有在這個專業上發展處事業。

但很可能這個技能,以後就成了你的一個業餘愛好。

所以,我們從不功利的角度上講,專業要選喜歡的。


選功利的,你不一定擅長,也不一定喜歡,到時候還是會換專業。

而且,確實有很多時候,我們出身社會,就不一定能夠做我們自己的專業。

所以,就算我們選擇了喜歡的專業不能從事他,反正也不會餓死。

很有可能,因為這個4年的熱情和熱愛,讓你煥發了生命力。


你反而會努力賺錢去養著這個你熱愛的東西。

愛好和女人一樣,都需要花錢養著。

故選一個喜歡的專業,結合自己興趣愛好,就算不一定能夠做出成績。

但至少可以讓你過一個快樂的大學的4年。

你的同學會因為你對專業的熱情,會被你感染。


甚至你還因為他,煥發你的魅力,吸引很多異性。

專業會比學校更重要。

因為,就像職業會比行業重要。


就算大環境再好,你手頭上的事情,你很不擅長,你也不會有什麼價值,也不會有什麼快樂可言。


人最重要的是能夠找到一個點燃你生命力的東西,他往往會推動你生命不斷前進。

這個比什麼都重要。

大部分的生命力,就被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和人扼殺了,多少人,都敗給了現實。

所以,對自己負責的話,一定要知道自己要什麼,去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


貓黍說

這其實是安慰人的話罷了,一般都是說給那些沒有錄取進目標專業的那些學生聽的。大學生自己如果認不清楚形勢,覺得專業不重要,只怕是要追悔莫及。

選擇專業對就業非常重要。

我做校招的時候,篩選人才也是非常看重專業的。

比如化工設備管理崗位,一般招聘的是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的學生,連機械相關專業的簡歷也都會被pass掉。

比如儀表維護崗位,一般招聘的是自動化專業的學生,連電氣自動化專業的學生也都會唄pass掉。

比如化工倉儲工藝員崗位,一般招聘的是油氣儲運專業的學生,連化工相關專業的學生都會被pass掉。

所以說,很多特種工作的招聘,對於專業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

而且專業跟專業之間,差別非常大啊,特別是薪酬方面。

一個學金融的,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的學生,跟一個學檔案學,博物管理學專業的學生,起薪可能會相差五倍以上。

學習好本專業的知識,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一般來說,我招聘的套路是先看應急畢業生的成績單,GPA到底是多少,很低的直接pass。

再看看有沒有掛科的,也就是分數顯示60分的課程,然後追問,你這門課講的是什麼,如果講不出來的,再問你學的最好的是哪門課,這門課講的是什麼?如果還是說不出個一二三,直接pass。

就連那些不做專業要求的工作,也往往會問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學習成績差的還是會被pass。

有些朋友覺得很奇怪,你招的崗位明明就和專業不相關,為什麼還要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不錄取呢,這些專業知識和工作根本沒有關係啊。

其實HR在招聘的時候,是基於一個“慣性假設”的,也就是說,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是什麼狀態,在工作的時候,依然會延續這種狀態。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學習的時候經常翹課,四年都沒學好一門專業,怎麼能指望這個學生在工作上如何去努力進去,為公司創造價值呢?

所以,即使是不限制專業的崗位,也包含了對應屆生學習成績的隱形要求。因為優秀的人會持續優秀,而墮落的人也會持續墮落。

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才是王道。

有的人覺得自己選擇專業的時候無所謂,反正畢業了也不會從事跟專業相關的工作。

然後隨意選了個專業,結果自己一點都不感興趣,導致沒有動力去學習,學習成績很差,掛了好多門課。學不好就更不願意學習了,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不但學習成績不行,連努力分奮鬥的習慣都丟掉了。

一個掛科的學生能找到什麼好工作呢?

大概就是招不到人的銷售工作,比如保險業務員,P2P銷售,外賣地推,中介什麼的。

反過來,如果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就會如魚得水,一方面成績好,另一方面跟老師混的也熟。成績好的可以保研,可以去做選調生,可以被導師推薦進一些需要關係才能進的單位,選擇面非常寬廣。

一正一反,可謂是天壤之別。

所以,下次有人告訴你,選擇專業不重要,反正也沒有用,你只需要假裝微笑的同意他一下就可以了。

我是無良HR,關注我,最新的職場觀點將不斷為您推送。

無良HR

大多數人初戀都不會修成正果,所以,隨便找一個就成,何必那麼認真呢,是這個理嗎?

這是腦袋進水泥了啊……

這種說法就是誤人子弟!不能因為自己踩了坑,為了證明自己沒錯,告訴別人這不是坑!這非常不負責任還帶著一點無恥,這是道德的淪喪和人性的扭曲!

最簡單的問題:科班出身和轉行就業,誰找工作更有優勢?

但凡面試官不傻,都會有明顯的傾向性。


大學畢業初入職場,找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找的還不是本專業工作,自己給自己提升難度係數,難道是為了尋求更大的刺激?

職場新人除了職業技能,面試官最關注的就是穩定性。

面試官看到你沒有從事本專業,幾乎100%一定會問為什麼?你必須在回答中給他吃一顆定心丸:你的選擇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如果面試官的判斷是你不夠穩定是個花心大蘿蔔,擔心培養了你幾個月,你覺得這份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歡的,想再去試試其他職業,怎麼辦?


大學選專業很重要!

說的嚴重一點,這是職業規劃的第一步,你對自己未來要做什麼都沒想法,是一種非常悲哀的事情,你會浪費大把的時間在不必要的知識學習上。

大學是老爸挑的,專業是老媽選的,最後你怎麼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選了一個其實自己並不喜歡的專業,天天上課的心情像上墳一樣,為了混到畢業證還得硬著頭皮學,難不難受?

不要想學什麼都是知識,這句話本身就很扯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學習知識是無限的,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你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用在必要的知識學習上!聞道有先後,但是先到才能先得,這才是現實,成天喝雞湯,喝多了自己和打了雞血一樣,容易出事。

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你非繞著彎走,這是一種病,得治。


轉行,就要重新學習一門新的技能,而從事本專業多多少少在大學你已經學到了不少,這是不可否定的事實。

當然,如果高考的時候對此沒有想法也沒認真去考慮,上了大學才發現大事不好……轉行是不得已的選擇,這個也無可厚非,但一定要謹慎行事,否則你的職場第一步恐怕就會邁劈叉了,容易扯到蛋。

有人20歲當上將軍,也有人80歲出任宰相,雖說都會成功,但要知道“成名要趁早”,人在職場,能大步流星就不要走貓步!


明哥聊求職

我大學就讀於中山大學,當年被自己理想的學校錄取了。這本來應該是一件很開心的事,卻被調劑到了冷門得不能再冷門的專業——檔案學,我們學校是唯一開設此專業大大學。甚至在拿到錄取通知書之前,我都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專業。我當年也是抱著“學校比專業”更重要的觀點走進大學的。但歷經四年的大學時間和畢業多年後,我不在這麼簡單的看這個問題。

1.首先,“大多數人出來都不會做本專業工作”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這個總結,往往是安慰別人或自我安慰的藉口。當我們被迫選擇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後,我們總是急於尋找一個支撐自己的理由,說服自己接受現實。另外,我們的注意力,往往容易落在我們處境相似的人身上。就好像是,出來創業後,我發現原來很多人在創業,會很錯誤的覺得,下海創業的人暴增;懷孕的女士,會覺得怎麼突然多了那麼多孕婦。其實這都是一種錯覺。

據智聯招聘調查報告顯示:
在已經簽約的2017年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有38.5%的畢業生選擇了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同比上升了5.7%。也就是說不足40%的畢業生選擇了專業不對口的工作,“大多數人”其實還是選擇專業對口的工作。

2.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選擇的問題,而不是專業重不重要的問題。

專業不重要,大多數時候這是沒能力選擇者的辯詞。如果能讓你根據你的興趣來選擇,誰會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呢?如果你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做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那很多時候又是順利成章的事情。

如果你能夠選擇,就像談戀愛一樣,記住一定要選擇一個你喜歡的人談戀愛,結婚自然也會是你喜歡的戀愛對象。我當初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那是因為自己別調劑,這是自己無力的妥協。所以自己上課會很痛苦,完全沒有興致聽課。當我一有機會選擇和決定自己命運和方向的時候,我拼盡全力死死地抓住了。我先後輔修了公共關係學,後來又修讀了工商管理。工商管理我的第一志願,也是我熱愛的方想。

3.那些選擇專業不對口工作的人, 可能就是因為當初選擇了不喜歡專業。

總有些人沒能和初戀走到婚姻的殿堂,那不是選戀愛對象不重要。很多人正是因為當初選擇了將就,最後結婚的時候,在沒能和最初的戀愛對象走到最後。

在那38.5%選擇了專業不對口工作的人當中,我想很多就是因為當年和我一樣,選擇了自己不喜歡的專業,最後只能換工作方向。當初調劑到檔案學後,自己很不感興趣。剛進大學我就非常清楚,我不會做檔案管理工作。因為當初的初戀就不是心動女生,只能換方向。

在智聯招聘的調研報告中,農學等專業專業不對口的比例尤其高,我想其中的原因我想大家也明白。

4.專業的工作,需要對口的專業。

智聯招聘調研報告顯示,醫學、文學和工學專業的學生,就業對口率較高,分別為84.2%、65.9%和65.2%。醫學和工學,這兩個都是非常專業的學科,專業學科的專業對口率尤其高。

另外,我們反向思考一下:

醫生應該100%都是醫學相關畢業的,工學我相信也絕大部分是工學相關專業畢業的。


技術型、專業性要求很強的工作,是需要專業對口專業的。我學檔案學,是不可能去做醫生或工學相關工作的。這個時候專業很重要。

所以,專業的選擇,大家要回歸初心——我們應該是根據我們職業的方向,再去思考我們的專業,而不是基於專業思考我們的職業方向,這是本末倒置的。當我們在大學選擇專業的時候,我們就應該有職業的意識,想做什麼工作,讀什麼專業。如果你想做醫生,就應該去讀醫學;如果你想進入做投行,就應該去讀金融經濟。

5.管理型人才,可以適當放低專業的要求。

常常有人問我,你的讀檔案學的,怎麼跑到做管理諮詢去了。我一般會告訴他們,我還修讀了公共關係學和工商管理,但更重要的是,管理諮詢不看專業,看能力。

是有很多的職業像管理諮詢一樣,專業不限或專業要求沒那麼高,比如銷售、市場、人力資源等。這些工作技術性要求相對較低,更加看重你的軟性能力素質,比如你的思維邏輯、溝通表達、洞察力等等。

當你想從事的是偏管理型方向的時候,你可以說專業不重要,能力更重要

。但不管是技術型還是管理型方向,依然要遵循自己的內心,要不哪怕不重要也會學得很難受。


突然想到一句話:
就怕一生碌碌無為,卻說平凡難能可貴。
同樣的,就怕沒法選擇自己的專業,卻說專業不重要。做個強者,選擇自己熱愛的吧。

職場大叔Allen

後半句肯定是對的“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本專業的工作”,前半句“專業不重要”這事兒得看情況。

如果不能正確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走入職場之後會很糾結。


01.正解“大多數人都不會去做本專業的工作”

之前看過一個統計,確實大多數人都不會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其中原因比較複雜。
外部原因:擴招之後,一些新的專業由之前專業簡單調整之後形成,與社會需求並不接軌,從而導致部分畢業生只能動用通用技能找些白領工作,沒法對口。其實,始終存在科目設置和實際需求不匹配的情況。大部分人都進行了適應與調整,不然只能失業——失業也不能算是專業對口。
內部原因:選專業時可能並非自己喜歡,或者並不知道自己喜歡哪個專業,學了之後發現並非期望中的樣子,又不願意轉系,只好學到畢業。無論是找工作還是考研,自然不會按之前的專業軌跡走,這種情況也很多見。

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專業就業情況又很好,憑自己的能力,還可以在相關領域找到工作——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少了。


02.什麼情況下“專業不重要”

剛提到學科設置過於陳舊的情況下,學什麼專業真的不是很重要。
那種認為“學了這個專業,學校、老師就得對我負責”的想法不能有,一來他們不會負責,二來任何時代裡,自主學習才是提升自己的正確道路。那些畢業之後能不斷學習的人,在職場中應該都不會淪落到很差的位置。

不好學,學啥專業也沒用;真正培養起對知識的興趣,學啥都不會很差——這就是專業不重要的意思。


03.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

此外,擴招之後還伴隨著一個現象我們要特別注意——高學歷的低端使用傾向,就是本來專科就可以做的事情非要本科或者研究生來做,因為高學歷的太多,讓企業有了更多選擇餘地。

於我們而言,提升能力找一份更好、薪水更高的工作。


04.認知升級:擁有更廣闊視野,看的更清楚

糾結於個別人說過什麼,只會影響我們的判斷。
擁有更廣闊的視野,也許我們能看的更清楚。
祝好!
這是“張大志leo”的第383原創問答。

兼容幷蓄交織感性理性,無常商界一片有情天空!


張大志leo

這個社會幾千年來延續的問題就是人崗匹配的問題。比如,你大學畢業之後回去當宇航員麼?多數人不會,因為他會說自己怎麼會適合當宇航員呢,但是是因為不適合還是因為你沒有去嘗試過。


我理工科出身,小時候一直想做金融,大學學的編程,畢業之後現在金融公司做行政,後來去了政府機關,現在在互聯網公司做新媒體。


平心而論,現在的工作最累,但是確實最充實的。因為喜歡,也因為感覺自己的能力完全匹配。所以這樣看起來大學學到的知識完全沒有用處。

但是。


我和我大學同學的關係很融洽,通過四年大學的生活我成長了很多,並且這四年儘管沒有相關知識的培訓,我還是堅持看書寫東西。這樣看起來大學生活的專業對我有著間接的影響。


所以實話就是,你可能確實不會從事所學專業的相關工作,但你不能因此說他不重要,因為這個專業帶給你的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還有你的夥伴,你的處事方法,你的三觀,這些都很你所學的專業有著間接或者直接的關係。

其次,真正適合你的工作有些人足夠幸運,一出學校就可以找到,但有些人比如我,就兜兜轉轉了好噠一圈。不是不穩定,而是現在這個時代社會充滿機會,不會在有誰在一份工作、一個不喜歡的工作上面窮盡一生了,人生和職場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不斷糾正的過程。


所以不論重要與否,都要慎重選擇專業和工作崗位,因為你之後經歷的所有都很、和你過去的選擇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所以不管如何都要認真的做選擇。


阿秀

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之所以大家一直覺得選專業不重要,是因為現在社會上太多人沒有從事自己的本專業工作,可是這並不代表選專業不重要。上大學選專業是為了幫大家更好地實現人生理想,但一般上大學都是18歲左右的孩子,他們還不知道將來到底想做什麼,就算知道,可能也只是因為好玩或者聽人說賺錢多做出的選擇,但大學畢業時發現,此專業和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從而轉行。

我清楚地記得一些大公司在招聘時,對學歷和專業都有硬性要求的,比如數據分析師,他就必須要求數學專業、統計學專業、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優先考慮,也許他們在學校學習的理論並沒多大用處,到公司還要從頭開始,但至少他接觸了這個行業,他大概瞭解這個行業的理論知識,哪怕有個印象,也比從0開始強很多。那你說選專業到底重要不重要?

說一個特殊的例子,我有兩個同學,一個牙醫,一個檢察官。這是兩個專業性要求很高的行業,牙醫同學上學理論就要學習5年之久,檢察官更是要通過司法考試才有機會找到好工作。如果他們當時沒有選擇對口專業,現在想從事這兩個行業是非常困難的。

大家都知道,每個人都對自己喜歡的事物感興趣,而科學也不止一次證明,興趣能激發人200%的潛能,如果一個孩子在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就意味著他不會在此下功夫,不會好好學,那成績可能就會一落千丈,這對他日後就業也是有影響的,相反,如果是他喜歡的專業,他更願意去學習,去研究,甚至會給你很多驚喜。這樣看來,選專業還是很重要的。


阿佳說V

雖然我畢業後的確並沒有從事自己所學的專業,但是,我仍然認為,選專業非常重要。

我大學的專業是旅遊經濟涉外飯店管理,其實我是挺喜歡這個專業而且也想從事旅遊行業的,不過家裡不同意,我爸爸認為,女孩子做旅遊行業,太辛苦了,所以他幫我找了兩家單位,一家是銀行,一家是勞動局,因為銀行這邊下的通知早,於是就進了銀行。

從來沒有學過金融的我,進了銀行的確是兩眼一抹黑,好在上班一週後就有一個非常全面的培訓,全脫產,一個月,這個培訓讓我對銀行的業務有了全面瞭解,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結束了培訓後,回到出納崗位,跟著前輩們學習,各種技能都必須儘快掌握,那時候學習也是挺上心的,下了班回家都還在練習點鈔什麼的,所以各種考核都通過了——但是的確,要是放到現在的客戶經理崗位,可能就做不到,因為現在的業務要求高多了。


總之在銀行工作了八年半,期間學習了電腦知識、網絡知識等,藉著下崗機會離開了銀行,進入了IT行業。

以前的專業白學了嗎?

我並不這樣認為。

以前有門課是英文打字,學的時候簡直苦不堪言,因為是用那種老式的英文打字機,勁小了就打不出來或者不清晰,尤其是小指需要發力才行。後來學習電腦上的五筆打字,才發現,之前練習英文打字的標準指法,派上了用場,後來進入IT行業做產品市場經理,由於以前學過市場營銷,所以對市場學理解起來也並沒多大難度。

而且後來我進入互聯網行業後,會思考旅遊結合互聯網應該如何進行,而若干年後,旅行也變成了我的愛好,甚至成為斜槓青年中的一個斜槓,為我帶來收入。由於是科班出身,我對旅遊尤其是旅遊營銷的看法,應該還算有點見地。


那我當時為什麼要選擇這個專業呢?其實是因為上一屆有位學姐選擇了天津某所大學的旅遊系,我覺得看上去挺不錯的,就選了。

因為是喜歡的專業,雖然上課也不是很認真,但終究學到不少東西。


所以我想,對於高中生來說,選擇專業還是很重要的,最好是選擇自己喜歡並且有很好市場前景的專業,這樣對就業會很有幫助。



蕭秋水

我覺得這句話要看對什麼樣的人講,如果對適合的人,那就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如果用錯了地方,那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和消極的作用。

1、如果這句話是針對已經做出選擇,並且無法更改的對象,那我覺著這句話也有其合理的地方。現在社會上確實有很多工作崗位,對求職人員的專業要求並不高,更有很多人在自己的非專業領域做出了出色的表現。所以,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專業時,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另一個領域不斷學習和積累,從而取得一個不錯的發展。



比如說新東方很多優秀的老師,並不是英語專業,但憑著自己在英語上的水平,同樣可以在新東方獲得工作機會,然後通過自己後來的努力,得到更多的認可。甚至有人沒有上過大學,比如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曾經憑著自己的英語水平在新東方得到了教職,從而有了更多的發展機會。

2、如果這句話是講給準備做出專業選擇的人群來講,那有可能產生誤導。我認為在有些領域,對於專業的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比如你想成為一名科研人員,那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沒有一個專業背景,是很難實現的。所以,這是時期,還是要做出慎重的選擇。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優勢,做一個理性的分析。


綜上所述,這句話本身沒有對錯。要看什麼樣的前提,針對什麼樣的人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