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清與歷史上的東吳大學

大學校門能夠凝聚著一所大學的歷史與文化,但這樣的大學校門卻並不多見,現在大學校門大多氣魄而宏偉,卻少見厚重的歷史和文化的傳承,一所大學的校史應該具有獨特的文脈,並且自始至終地延續和傳承下去,但是我們所看到和了解的一些大學的校史卻總是被人為的割裂,大學校名也總是被更來換去,甚至一些有著深厚歷史和文化積澱的校名,也都徹底地消失在歲月年輪的更替之中。

楊永清與歷史上的東吳大學

東吳大學校門正面

蘇州大學校園中遺存的原東吳大學校門簡樸而儒雅,它能夠帶給我們厚重歷史和優雅文化的視覺衝擊,校門正面鐫刻——東吳大學,背面上端橫刻英文校訓:Unto a full-grown Man,而白色門柱上則豎刻著“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中文校訓,這個著名的中文校訓就是由東吳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楊永清先生提出的。

1902年,11歲的楊永清由無錫考入東吳大學堂,先後在初等科、預科和本科學習,1909年從東吳大學堂畢業並獲文學士學位。楊永清從東吳大學堂畢業之後,在上海清心中學堂擔任了兩年多的英文教師,而清心中學堂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範約翰於1861年在上海創辦的,英文原名為:Laurel Institute。

1912年夏,楊永清參加了清華學校秋季招生考試,被清華學校高等科錄取。楊永清進入高等科三年級學習,初到清華園時,正值清華基督教青年會籌備成立,信奉基督教的楊永清參加了清華基督教青年會的創建工作。

楊永清在清華學校讀書期間,倡導併發起成立了“清華同學會”,其主要宗旨就是振作校風,聯絡感情,楊永清被推舉為第一任會長,由此可見他在清華園的聲望和影響力。

1913年夏,楊永清從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是清華學校的第一屆畢業生,當時因公派經費沒有落實到位,這一屆畢業生未能及時於當年赴美留學,楊永清遂回到母校東吳大學堂任教,而此時的東吳大學堂已經更名為東吳大學。

1914年8月15日,楊永清等數十名清華留美學生在校長周詒春的護送下,在上海搭乘“中國號”郵輪赴美,並於9月8日抵達美國西海岸舊金山,在這次赴美旅途中,大家重新修訂了《清華同學會章程》,選舉周自齊、範源濂為名譽會長,周詒春為名譽會員,而楊永清被選為同學會會長。

楊永清進入威斯康星大學主修政治學和教育學專業,威斯康星大學是美國西部一所著名的公立大學。1916年,楊永清又轉學到喬治-華盛頓大學攻讀國際公法及外交學專業,這所被譽為“政治家搖籃”的著名私立大學,位於華盛頓市中心,距離白宮僅相隔幾個街區。

楊永清在此就讀期間,開始擔任中國駐華盛頓公使顧維鈞的私人秘書,並曾主編《中國學生月刊》,還擔任了在美中國留學生學生會會長,他積極策劃和組織了一些社會性活動,還經常跟隨顧維鈞參加一些外交活動。1918年,楊永清獲得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學學士學位,1919年又獲文學碩士學位。

1920年1月16日,“國際聯盟第一屆大會”在法國巴黎召開,楊永清作為中國代表團秘書隨團參加了國聯成立大會。“國際聯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立的國際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儘管“國際聯盟”是在美國總統威爾遜倡導下成立的,但是美國卻沒有加入“國際聯盟”,正是由於美國的缺席,致使“國際聯盟”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影響大打折扣。

1920年6月29日,中國加入了“國際聯盟”,這個國際組織只存在了26年,1945年被新成立的“聯合國”所取代,其所有檔案和機構都移交給了“聯合國”。

1921年末至1922年初,“太平洋裁軍會議”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楊永清作為中國代表團秘書參加了會議,與此同時,他還擔任了中國駐英國公使館的秘書。

1922年5月,楊永清回到北京,在北洋政府財政部任職,1922年8月5日,顧維鈞出任北洋政府王寵惠內閣外交總長,楊永清隨即到外交部任秘書和條約司僉事等職,僉事是北洋時期官署序列中的中級官員,類似於科長或處長,當年魯迅就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的僉事。

從1922年8月至1927年6月,顧維鈞曾五次出任不同內閣的外交總長,楊永清都深得顧維鈞的信任,是顧維鈞從事外交活動的得力助手,協助起草外交文書、照會等文件。

就在楊永清到外交部任職不久,適逢東吳大學第二任校長葛賚恩辭職,校董事會推文乃史繼任東吳大學校長,楊永清為副校長,楊永清隨即向外交部遞交辭呈未獲批准。

1925年6月,楊永清奉北洋政府外交部派遣,曾赴上海參與調查和處理“五卅慘案”事件,1926年1月至10月,楊永清出任中國駐倫敦領事館領事。

1927年8月,東吳大學董事會一致通過楊永清出任東吳大學校長兼文理學院院長的議案,10月28日,楊永清抵達蘇州,正式履新東吳大學校長,在楊永清之前,東吳大學校長都是由外籍人士擔任,36歲的楊永清是東吳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

楊永清與歷史上的東吳大學

楊永清校長

1927年12月3日,東吳大學舉行楊永清校長就職典禮,當時全國有13所著名的教會學校,東吳大學和嶺南大學最早由國人執掌校務,楊永清在掌校期間,延聘著名教授充實師資,增添教學設備,興建校舍,擴充場館,建造男女生宿舍、體育館、游泳池等,各學院院長及系主任均遴選本國教授擔任,逐漸淡化了教會學校色彩,這一時期,東吳大學取得了較大的發展,成為國內一所較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的高等學府。

1929年春,楊永清校長提議以“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作為東吳大學的校訓,1923年1月,蔣介石曾請孫中山先生揮毫書聯,孫中山先生即書“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並附有“介石吾弟撰句屬書”、“民國十二年一月孫文”等字樣,墨寶原件被保存在臺灣臺北中正紀念堂。

“養天地正氣”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和“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正氣本指一種養生之道,後經文天祥《正氣歌》,其內涵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將天地正氣賦予了高尚品德、堅貞氣節、嫉惡如仇、維護正義和為民效力等人格化內涵。“法古今完人”是崇尚追求盡善盡美的個人道德情操,培養頂天立地之人格。有高尚之道德,方有高尚之人格,有高尚之人格,方有高尚之人生。

楊永清與歷史上的東吳大學

楊永清題寫的校訓

1929年,素有“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第一人”之稱的李維格先生病逝,他在彌留之際,曾留下遺囑:“卒前數日,以所置產業三分之一,輸之東吳大學,資學子之貧乏者。蓋不忘微時求學之艱也。”

對於李維格先生的這一義舉,楊永清校長在其《李先生一琴行誼述略》中有詳細記載:“先生晚年略有蓄積,見吾校規模宏遠,成績卓著,惟科學一門,猶是幼稚時代,思有以提倡之,爰將所置上海環龍路房產約三分之一捐贈吾校,為提倡科學基礎,專以資助學子之有志研究物理、應用化學及生物學,而家況貧乏之力有不逮者,蓋不忘微時求學之艱難困厄也。”

李維格之子遵循其父遺願,將房產收入在東吳大學設立科學獎學金,不久又將所售房產收入,在東吳大學校園內營建“維格堂”作為男生宿舍。

當時東吳大學僅有文學院、理學院和法學院,實用學科尚屬短板,李維格先生以此來促進東吳大學實用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在今天的蘇州大學校園裡,“維格堂”這所八十多年的老建築依舊保存完好,李維格先生的半身雕像也矗立在校園內。

楊永清與歷史上的東吳大學

李維格雕像

1930年4月,楊永清赴美接受佛羅里達南方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此時的東吳大學在校學生近800人,列當時所有教會大學之首,校園內建築或正在動工,或已經竣工。

“九、一八”事變之後,全國各大學成為抗日活動的中心,東吳大學自然也不例外,學校管理成為頭等大事,學校管理層,既不能置身事外,又不能不對學生進行管理和約束。

“七七事變“之後,楊永清帶領東吳大學文理兩院及附中師生內遷,先後在浙江湖州和南潯繼續上課,但戰火很快就威脅到杭嘉湖一帶,東吳大學被迫解散,一部分師生轉移至皖南黟縣,還有一部分遷往長沙。

楊永清和部分師生於11月折回上海,就在東吳大學在上海覆校前後,上海於11月11日淪陷,其時東吳大學法學院已從虹口崑山路遷至租界慕爾堂補課,楊永清等部分師生到上海之後,文理學院也借慕爾堂復課。

在上海安頓下來之後,楊永清電召在長沙的徐景韓教務長和在黟縣的附中主任孫蘊璞以及兩地師生回上海,及至1938年春,東吳大學文、理、法三個學院和附中分別在慕爾堂和慈淑大樓復課。

1941年2月,楊永清奉東吳大學董事會之命,遠赴美國向監理公會述職,當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了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楊永清被迫滯留美國,除了為教會工作之外,他還在美國的幾所大學講課,積極參與中國駐美大使館新聞處的宣傳工作,並經常奔波美國各地,宣傳中國抗戰的艱難形勢,以爭取美國民眾的同情和美國政府的支持。1943年,楊永清的英文著作《China s Religious Heritage》在美國出版,中文直譯為《中國的宗教遺產》。

1944年,楊永清獲得了巴德溫大學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與楊永清同時獲得這一榮譽的,還有時任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

1945年,楊永清代表中國赴英國,參加聯合國籌備事宜,又先後在美國舊金山和英國倫敦聯合國國際秘書處擔任中國外交使節。

1946年初,楊永清準備回國,但因與教會接洽東吳大學覆校經費而多有耽擱,為了籌措更多的經費,楊永清在美國各地奔走,募集善款。

楊永清正待準備動身回國之時,顧維鈞於當年6月27日取代魏道明出任中國駐美大使,而聯合國剛成立不久,正在組織召開國際會議,顧維鈞希望楊永清滯留美國一段時間,輔助自己開展外交活動。

1947年2月,楊永清終於回國,東吳大學師生在上海集會歡迎校長歸來。楊永清在歡迎會上深情地致辭:“永清身在海外,心在祖國。永清有三件一直不能忘懷之事——祖國、母校和青年。”

東吳大學經過抗日戰爭的磨難,校舍和教學設備損毀嚴重,楊永清頻繁來往蘇滬寧之間,積極協調有關方面重建東吳大學。

1947年5月,蔣介石親自召見楊永清,詢問其抗戰期間在美宣傳、講學情況,瞭解國際形勢和美國國情等事宜。

當年8月,楊永清再度赴紐約,出席聯合國經濟社會委員會會議,同時向美國教會方面報告東吳大學覆校情況,商洽東吳大學參加聯合大學等事宜。

1948年12月起,楊永清因身體多病,多次向校董事會提出辭職,但都未獲得批准,而位於上海的東吳大學法學院成立院務委員會時,校方又懇請楊永清兼任主任委員。

1951年3月和7月,楊永清兩次向校董事會申請辭職,還是未獲批准。1951年9月12日,華東軍政委員會教育部向東吳大學發出通知,命令東吳大學社會系三四年級學生及教師併入復旦大學社會系。

1952年,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工作全面展開,東吳大學文理學院和江南大學數理系、蘇南文化教育學院合併組建了蘇南師範學院,並在東吳大學原校址辦學,就在當年,蘇南師範學院又更名為江蘇師範學院。

位於上海崑山路的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系併入華東政法學院,而會計系和東吳大學法學院院址,併入上海財政經濟學院。自此,一代名校東吳大學僅存在了52年,就退出了中國高等教育的舞臺。

就在蘇州東吳大學被拆分的前一年,即1951年,東吳大學在臺灣覆校,這所由基督教監理會創辦的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也是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繼續秉持“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之校訓精神,並致力於發展成一所精緻、有特色、具前瞻性的綜合性大學。

楊永清與歷史上的東吳大學

楊永清雕像

1952年,東吳大學被拆分之後,校長楊永清被調往上海,擔任上海教育局高等教育司顧問,楊永清到上海工作不久,就因患病休假,當他感到難以恢復正常工作時,遂申請退休並獲得批准。1956年3月,楊永清因高血壓和心臟病去世,終年僅65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