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语:“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这是什么意思?

王远杨

有的农村有这样一句俗语"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这是什么意思?

农村的俗话听起来简单,仔细琢磨一下还是很有道理的,"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这句俗语二十年前我就听说过,那时正好婆婆生病,本家一个嫂子来看她,当时就把我叫到一边说婆婆可能不行了,当时我还纳闷,因为婆婆看上去水色还可以,嫂子就嘀咕了一句说"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婶子脸都肿了,后来过了两天婆婆真去世了,今天山村梅花就来叨叨几句有关“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的理解。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说的是水肿 。如果从脚腿开始肿叫穿靴子,如果从头部脸部开始肿,这就叫载戴帽子,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特别是男的出现下肢肿,女的出现脸肿的现象那就意味着疾病将往坏的方向发展,比较为危险。


一般情况下如果水肿最先出现在下肢,从脚开始大多是心脏病病人,如果发生水肿最先出现在头部的眼周围、脸部开始,肾脏病患者的多。(1)说它病势凶险 是有道理的,从现代医学角度解释,水肿与体内的渗透压有关,很多疾病都可能诱发水肿,如肾脏、肝脏、心脏出问题及营养不良等情况,而这些疾病相对来说都比较重,都是些很难根治的疾病,说其病势较凶险完全没错。 (2)疾病是不分男人女人的,无论哪种情况诱发的水肿,并不会因性别差异而在症状上有所区别。之所以有这样的民谚流传,或许与古代保守的传统有关,如古代女子通常都是长裙子只能露出面部,而男子则会经常露出小腿,因此人们最先观察到的是男人腿女人面部,所以,如果男性的头面部水肿,或女性的下肢水肿,同样应该引起重视。



山村梅花

在民间流传着很多谚语,这些谚语中有的是关于农事的,有的是关于天气的,有的是关于疾病的,总之,关于生活各方面的都有,都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经验总结。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就是古代判断病情的一句谚语,这句谚语针对的疾病是有关于水肿的。

因为古代病理知识欠缺,对很多疾病都达不到实质的认识,大多都是依据经验看表面症状。“穿靴”意指脚肿的厚厚的,就像额外套了一双靴子,也可以理解为脚已经肿的穿不上鞋子了。“戴帽”意指头面部肿大,就像戴上了顶厚厚的帽子,也可以理解为头部过于肿大,连帽子也戴不了了。

以前因为医疗条件差,当某个人已病到头肿脚肿时,往往已无回天之术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么个经验;一见到头肿脚肿的人,往往会说这个人快不行了。所以就有了这么一句谚语“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真正的病理。

穿靴”—脚部水肿,往往和心脏疾病有关。心脏病病人发生水肿最先出现在下肢, 即从脚肿起。如果脚肿的不行了,就说明心脏功能已经严重衰竭。

“戴帽”—头部水肿,往往和肾脏疾病有关。

肾脏疾病的患者,水肿多从头部的眼睑、颜面肿起。如果头面部水肿和厉害,也就是说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所以,由此可见,不管男女,如果是脚部水肿,就很有可能是心脏的疾病。如果是头部水肿,就该查查肾脏的疾病。并不是说男的只会脚肿,不会头肿。也不是说女的只会头肿,不会脚肿。



为什么流传下来的谚语是“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而不是“女怕穿靴,男怕戴帽”?

结合古代的社会习俗,我在想,是否是因为古代女子自小缠足,且不能将脚露在外面,更不能让外人看见。从古代郎中给女子症病时有悬丝搭脉,盖帕搭脉可想而知。以前女子即使脚肿,也很难被外人看到。而且因为常年绑脚,脚部组织都已经坏死,根本无法从脚部看出是否水肿而面部是唯一可以轻易观察的。所以有“女怕戴帽”一说。

而男子就没有这么多讲究了。再者,男子因为时常下地干活,会挽个裤腿,腿部是否水肿就显而易见了。所以就有“男怕穿靴”一说。



最后这点仅是个人猜测,如有不对,欢迎各位留言指正!


陌上花开且缓归

中国民间流传着很多谚语,土方子等等。有的是千百年从事农业劳作有关的农谚,它结合了物候学、甚至有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有的则是劳动人民为了对辛苦耕作一年之后的奖赏找一些借口,例如立春要吃饺子;有的则是一些封建迷信和顽固守旧,例如以"正月不剃头"来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实为"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死舅舅";再有就是这种观察人的状态、精神面貌等定“病症”。

不过也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有很多俗语,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虽说不是特别的严谨,所以决不能盲从。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也要因季节、个人体质而异:夏季天气热,心火当令,吃些苦味食物有清热泻火、定喘泻下的功用,但是也会助心气而制肺气,因此不建议肺病患者多吃,以免心火过旺。


骏景农业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是农村老人用来判断弥留之际的依据。换句话说,是判断病重之人暂时有没有生命危险的指标特征。在阿兮老家农村,还有另一条判断俗语:“男怕醒醒,女怕困”,再结合其它一些指标,判断准确度还是很高的。

农村若家里有沉疴重病非常凶险之人,一般会请村里会看的老人去看看,看得准的甚至时辰都能说准,儿时觉得神秘的有些可怕,以至于见了这种人只敢远远看看,不敢走近。现在想想,万事万物皆有自身规律,农村老人这些看似神秘的判断,都是有科学依据的,是长期临终经验的总结

今天阿兮就写出来分享一下,农村略显神秘的最后“时辰”判断方法,不外乎以下几条:

第一条,男怕穿靴,女怕戴帽。

这句话是隐晦说法,实际意思是:重病之人男的靴子穿不上(腿脚浮肿厉害发亮),女的头脸浮肿,原来合适的帽子都戴不下去了

这个很科学,医学上来看人水肿成这样,肯定是身体各器官都衰竭了,尤其是心肝肾等器官,作为判断重病弥留之际的一条依据,很有道理。

第二条,男怕醒醒,女怕困。

写到这里,又想起了十年前父亲最后的日子,他异常清醒,眼睛明亮,那一个多星期里,他白天晚上都是睁着眼睛,几乎不合眼。很可惜,那时的我还不知道农村有这说法。

最后一夜我守着,我一滴滴地把奶滴进他嘴里,他竟然很配合地咽下去,我特别开心,我以为父亲重新进食,一定是要好起来了。第二天一早,大姐来接班时我还很开心地炫耀了一下,就赶着上班去了。没想到,刚坐下一会儿,姐姐电话打来,父亲不行了。后来我想,那天晚上应该就是回光返照吧?

重病之人,男人若是突然很醒醒,白天晚上不睡,女人若是突然嗜睡,昏昏沉沉总也睡不醒,那么,家里人一定一定要小心了,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条判断弥留之际的依据。

第三条,脊椎骨下沉

病人仰躺在床,会看的老人会伸手病人身下摸一下。若是手还能从脊骨下穿过,无需紧张,就是说人暂时没事,若是能挨过这几日,也许能缓缓,再活个数月甚至数年都有可能。若是手穿不过脊梁了,那没说的,赶紧准备后事穿老衣、抬上灵床等

有时我们说人太重,爱用一句“死沉死沉的”,说对了,人死了,脊椎骨下沉,紧贴了床板,你的手再想轻易穿过后脊梁,根本不可能。

第四条,抬头纹开了

有句话叫“握拳而生,撒手而去”,人之自然而死,都是松开了手,额头的皱纹也舒展开来。所以有经验的农村老人,看抬头纹也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第五条,骨肉脱节感

有经验的农村老人说,将死之人一碰就有骨肉脱节之感,也是到了要离开的日子了。

其实任何精准的判断都不神秘,只不过是农村老人见得多了,也就有了经验。综上五点所述,就是农村有经验老人判断的依据,还有一些其它的特征,比如肤色等,在此不叙。

农村农民农业,民谚民俗民风。欢迎关注阿兮随笔,看不一样的三农解读!

阿兮随笔

能不能从活人的角度来理解老农文化呢?穿靴是穿皮鞋,老农民天天赤脚下田劳作,接地气,要穿了皮鞋,还怎么下地?肯定是要出门看病了,或者远亲家有个事情,送份礼物是免不掉了,农民怕用钱,因为身上很少有个钱财的,能一家老小吃饱肚皮已经算是小康生活了,穿衣戴帽地出远门,怕。再说女人,一个家庭女人也要戴个草帽下田劳作,这个家的劳动力一定是很少了,尤其是养不到儿子,会让人看不起,甚至会处处受到盘剥或压制。所以要戴帽,一个字,怕。是一种心态问题,越怕越是过不好日子,干脆不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眼怕手不怕,下水抓一把田螺,也能吃上一顿饱饭。人不怕鬼神,鬼神就怕您,知您不好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坏人也欺软怕硬。喜欢吃豆腐。


李198588733

这句话是指老年人去逝前的症状!(寿终正寝的人)
(驾鹤西去)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这句俗语准确率极高!我的父母就是出现这样的症状后去逝的!还有一句"三肿三消阳间不着。"


父亲享年八十二岁。生前患哮喘病,与职业有关。去逝前他的腿部水肿其它部位没有水肿症状。在一个月左右确实是肿了三次消了三次后去逝的。医生讲是肾衰竭的原因。

母亲享年八十五岁。生前患脑萎缩因为走路不稳摔坏了大腿,至卧床不起。去逝前语言不清,和脑萎缩有关。

母亲去逝前一个月内头部水肿了三次,消了三次,之后去逝。身体其它部位没有水肿症状。头水肿时脸部如吹气的气球,颜色桃红。



因为我是每天都在他们的身边,每天都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所以一清二楚。

所谓的"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就是指老年人去逝前的症状。而不是年轻人的症状。(祝二老在天堂安好!)


大美农村绿水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从字面意思理解是男人怕穿靴子,女人怕戴帽子。实则是暗指男人、女人怕得水肿病。


为什么会总结出这句俗语呢?分析认为原因如下:


1.医术不发达


360百科上讲,水肿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调,脾失健运,肾失开合,膀胱气化失常,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与肺、脾、肾、三焦各脏腑密切相关。




2.男女的担心有区别



以前,男人是家里的壮劳力,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男人劳作获取,而劳作就要下地干活。


如果腿脚得了水肿,那就意味着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所以说男人最怕腿脚得水肿,而得水肿后穿靴子就费劲了,于是就用男怕穿靴来代指怕得水肿。



而女人是非常讲究容貌的,如果头面得了水肿,她们就会羞于见人,所以说女人最怕头面得水肿,而得水肿后戴帽子就费劲了,于是就用女怕戴帽来代指怕得水肿。


以前的先人们真的非常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得出这样的一句俗语,通过隐喻暗指,大家聊起来也可以避免直接说病情的尴尬,足见他们多么有智慧。


以上分析你认同吗?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幸生


民间俗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他们通过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真理,被后人广为流传并应用,准确率十有八九。

那么,民间的俗语“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指的是什么呢?


1、“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都是指水肿。

男女患了疾病,症状体现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而且男女有别。民间把下肢水肿叫做“穿靴”,把头面部水肿称为“戴帽”。一般是“男穿靴,女戴帽”,“男怕穿靴”指男性水肿在脚上开始出现,“女怕戴帽”指女性水肿体现在面部,都是不祥之兆,意味着疾病恶化,得引起重视。


2、同是人类,同是水肿症状,又不是男科妇科方便的问题,怎么还“男女有别”了呢?

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说,无论是哪种情况所诱发的水肿,都不会以当时人是男或是女而产生性别差异的,在症状上也不会出现“男的体现在脚部,女的体现在面部”如此大的区别。


当人的心力衰竭时,静脉压升高,血液循环受阻,过多的液体堵在组织间隙就会发生水肿。有重力作用下,人体下肢的静脉承受的压力大,所以会从脚开始发生水肿。

当人的肾脏有问题,肾功能失常,会导致人体蛋白流失,因眼、脸等部位肌肉组织较疏松,所以水肿会从头部的眼、脸开始肿起来。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这句俗语,有点道理,但不能把性别区别开来。无论男女,下肢或者头部水肿都应及早就医。

3、“女怕戴帽”在现代还有另一种说法。

在农村,如果不是为了防晒,戴帽子的女性大都是弱不禁风。或是有严重的头痛病,或是头部特别怕冷,要戴上帽子才有安全感,防止风邪从头部入侵导致身体更虚弱。所以农村很多女性坐月子的时候,都会被要求戴顶帽子,以免风邪在身体虚弱时进入头部,后患无穷。



4、能够流传下来的很多俗语都有一定的道理,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

有收君认为:对待古人智慧的结晶,咱们要结合现在的生活经验,取之精华去之糟粕。




有书共读

凡俗语者,可以说没有不真实不应验的,这样的问题不可揣猜与推测。俗语者,千百次实践验证的真理也。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者一般即指上岁数的老年人得某些重病之后,出现的自然头肿脚肿之现象,这种现象本身并不是一种水肿之病,而是有病之人的气不能畅通,而形成血气阻隔上或下不达,形成该区域毛细血管与肌肉开始坏死而产生浮肿现象,肿涨程度可大过该部位一倍,指按一个坑,松手又弹起,该部位的血与水而不能循环与外流,尤似发酵一般,肌肤起明发亮,软组织失去再生功能。

凡重病之时,若发现头肿脚肿的男女老人,只要不是疑似水浮肿与药物刺激肿涨者,皆可视为死亡征兆。是必死无疑的现象反应。但是,这种现象不是即死现象,而是一种慢速死亡征兆。快者三个月上下,而慢者多为六个月上下,甚之还有近年者。这种现象,普通民间比比皆是。而出现此现象者,是在告诉家人,病已无救,早晚之说,该准备成准备后续一切了。该尽孝应尽力尽孝,做儿女的不要在父或母身上留下什么遗憾就是了。

谢谢。


福自福地來wjf

这个俗语并非空穴来风,也非吊人眼目,而是千百年来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绝非虚言妄语,以惑视听。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其实说的是一种生理现象,就是男女人等在行将就木之时,身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浮肿征兆,也叫临危表症,一般人都可以看出某些出处端倪。

首先说男怕穿靴。

指要咽气的男人,此时的身体表征是小腿莫名的肿大起来,油光锃亮,手按下去就是一个深坑,且不浮起,是为病入膏肓的外化表现。

本人的老父即为此状。老父是因为胃癌离世的。老人家最后瘦得皮包骨,将近一米七的身高,抱起来浑若棉絮,轻飘飘的没有重量,满打满算也就六十几斤,真是形销骨立,垂垂老矣。

老父临终前,小腿确实肿了,没有一丝血色,泛黄泛白,看似比平素粗壮了不少——懂行的哥们儿说这是回光返照,赶紧打点装老行囊准备上路了。

果不其然,老父坚持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就在他的亲弟弟身边之时,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女怕戴帽,同理亦然。不过是身体部位发生了改变,男的在小腿,女的则在头部脸面。

其实仅凭这些常识判断还远远不够,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看看核桃纹儿(指皱纹,尤其是脑门上的皱纹)是不是开了,但也只能是家属亲眷的基本判断,还需要医生的科学诊断测算。

这个话题有点儿沉重了,但适当的有一些临终了解也是常识性遵循,倒是真心希望老一辈儿都能健康长寿、心绪安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