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ICU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左倾-45°

ICU,就是重症监护室,也叫重症医学科。

今年有两篇文章都与ICU有关,直接把ICU医生推到了大家眼前,大家也开始对ICU的工作人员有了多一份了解。这两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还有一篇是一个90后活着离开了ICU,然后写了类似回忆录的东西,也很火。祝福他。


ICU医生的工作是忙碌的,每天一大早开始查房,了解病人的整体信息,各种化验指标,由于病情较重,往往一个医生只管1-2个病人,不会管超过3个病人,否则真的会吃不消。作为ICU医生,我有几句话想跟大家分享:


第一:救回病人性命,是我们最高目标。医生不是天使,也不是神仙,医生仅仅是普通人,只不过从事了医生这份工作,既然是工作,就不应该天使化医生,也不要妖魔化医生。我们的本职工作就是救人。在ICU里,这种概念更是深刻,因为当病人从普通病房转到我们手上时,他/她其实已经奄奄一息了,看着他们家属热切的目光,看着他白发苍苍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婴儿,我们ICU医生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拼尽全力,救活他。不是医生的人,可能很难去体会那种把人从垂危中强拉回来、与死神拔河然后赢了半节之后的自豪感,那种自豪感,很难用言语形容。当病人历尽千辛万苦,我们辛苦,病人更辛苦,然后被我们救回时,我会觉得空气中的灰尘都是香的,就是那种感觉。




第五:贵。ICU的费用是出了名的贵的,仪器贵,设备贵,药物贵,人力也贵,但是没体现出来,这是制度的问题。一个重症患者在ICU每天的费用会去到1万块左右,有医保那就好,比如市医保能报20%,那么每天自己出2000元,住两个星期,就是差不多3万元,如果能把病情控制住成功转出普通病房,那也算是一件好事了。现在普及全民医保,特别是有商业保险的崛起,在城镇看病还是可以的,当然,总的来说还是贵,中国还有很多人不富裕,一场大病能让一个家庭破碎。


作为一名医生,能得到家属和患者的信任,是最大的欢喜。


熊猫医馆

段医生讲科普☞带你一起涨知识!


作为一名专业的ICU医生,从我个人的视觉,给你讲述关于在ICU工作的体验和感受。

第一,急、急、急!无论是从急诊直接收治入院,还是从普通病房转入,我们面对的都是急危重症患者,所以急;普通科室的医生,面对危重病人时,总是感觉棘手,所以急;而我们知道,危重患者的抢的就是时间,所以我们急。


第五,累、累、累。抢救病患又急又快,值班频繁,身累;我们痛苦于面对某些危重病号的无奈,我们烦恼于某些家属的不理解,我们受困于兄弟科室的协助能力,心累;重症医学作为新兴学科,知识和理论更新快,新技术的的开展快,为了保证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我们需要时时学习积累,读书累!

第八,洗手、洗手、洗手。接触患者前要洗手,接触患者后要洗手;操作前洗手、操作后洗手;上班查房前洗手,下班后洗手。总之,一天洗手都要30次以上。


总之,每个人在ICU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无论医生、护士,还是病患、家属,但我们希望作为生命最后一道门的守门人能帮助更多的人。

我们ICU人就像一支“神秘的特种部队”,可能你对这支队伍有误解或者不同的看法,但这支“神秘的部队”一直为了守护生命奋战在第一线,无论于兄弟科室还是病患家属,我们都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努力着!

☞关注段医生,健康又养生!

段医生讲科普

累,真的很累。有幸在省医进修过ICU的护士,后来就被分到ICU。没去以前,觉得ICU里面的护士和医生很神秘,很全能,也很潇洒,走路自带气场的样子。等我成为里面的一员后,才发现他们的全能和气场是被争分夺秒的抢救所锻炼出来的,可能只是一个转身,患者病情就会发生变化,一有所迟疑,就可能会造成不可挽救的伤害。



在里面,病人的吃喝拉撒,生理需求和情感需要都是有我们护士照顾的,所以对于病人我们感情也是深一点,病人家属每天只能进入一次探视,探视的时候也要穿戴隔离衣,帽子,换鞋,每天只能进入半小时,所以我们医护人员和病人相处的时间最多,哪怕和自己的家人也没有和病人接触的时间多。
做医护人员的都是良心活,病人有任何病情变化,我们都会想是不是我们哪里没做好,即使那是病人接下来肯定会发展的病情,我们也会心里难受,毕竟是比家人接触还要多的人。如果好转,我们也会很高兴,觉得很有成就感,毕竟是从死神手里又争夺出来一个人。在生理上,需要随时做好抢救的准备。所以在Icu里面工作的人很累,休息时间基本上都是睡觉,也可以看到生活圈子很小,只有家和医院。在里面工作需要你极大的热情和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坚持下去。现在的医患矛盾和不理解也会极大的消耗对这份工作的热爱,我觉得等我到三十岁就要改行,或者改科室,在ICU里面实在是太累了。我们科好多和我一样的单身狗,完全没有时间接触外面的世界,也没时间认识外面的人,医院里面又是女多男少,只能靠相亲解决单身问题。如果不想相亲,只能剩下……剩下……被剩下……

失眠的熊猫眼

重症医学科,跟死亡之神跳舞的人!

1.希望最短的时间明确诊断,花费,预后!因为重症医学科花钱太多了,就拿我们科来说吧,基本上每天平均下来就是4000块。什么概念,就是本地老百姓一个月的收入,才能住一天院,所以对于诊断,花费,预后的斟酌和纠结从每一个病号进入icu就在我们脑海中开始飘来飘去。



2.整天忙碌在对随时可能变化的病情的纠正和预判之中!对每一样药,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检查都精打细算,节奏非常快,非常紧张。绝对不是普通科室那种轻松的气氛!



3.相信老同事,不相信新同事。icu的每个老大夫和老护士都是宝贝,个顶个都是多面手。绝对不是刚毕业的高学历能代替的。搭档时间长了,对方心里怎么想什么脾气都是了如指掌。新同事来了,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融入这个环境和集体。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不容易。



4.icu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别的科请急会诊的时候,我们到的时候,他们就感觉跟救星来了一样。无论再怎么难处理的情况,只要icu的同事来了就好!


医道先锋

题记:亲爱的人们,医生护士你们就这样不爱戴吗?医生护士对病人,从来是不讲条件的,不管你是大官小官,平民百姓,敌人,坏人,罪人,有病了都一视同仁的医治。但银行类的一些职业,可以不讲条件的就贷款给你钱吗?谁是呕心沥血的为人,请看下去……

回答:

在ICU重症病房里,可用:爱心体现,生离死别,感天动地,来写照。




看图片后,大家可能就会有更深的了解,那爱心体现,生离死别,感天动地的真正含义。

大家还应该记得,那场灾难的非典型性肺炎吧?医生和护士爱心体现,在与疾病搏斗的生离死别场面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就是难忘的感天动地的境地。

“医生、大夫,快,……”这是在ICU上班时每天每刻都听到,带有急切,还有悲痛和期望的呼喊声。

“医生、大夫,你们一定要救救他、她……”这也是每时每分都会听到患者家属的哀伤恳求。

这些声音,他是人间至情至爱,又哀又盼的亲音亲声,直捣最深的心灵颤魂的。

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同事,就会开始忘我的跳出“三界”外,把病人送进抢救病房,上氧气,上呼吸机,输液,抽血,用救命的各种手段,忙在患者身边,只到患者病情稍好或稳定。

记得有一次,在晚霞来临时分,来了个二氧化碳中毒的病人,在家属那深深含着人间所有内容的眼光下,开始了又一次救治和监护路程。

经初步检查,患者己停止呼吸,心跳也已经很微弱。医生一声令下,我们几个人,有的做人工呼吸,有的准备氧气呼吸机,给病人增氧,强心药注射,分功又合作,各尽其职的工作着。

那时,我们每个医生护士,完全不知有人间,心、眼都只知道眼前的病人。本来,二氧化碳中毒,吸吸氧就可缓解病情,但这个患者,由于中毒深,时问长了一些,抢救的最佳时机已过。又由于患者呼吸停止时间长了一些,至大脑缺氧,脑细胞部分开始坏死。到抢救后期,就得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吸口痰保证呼吸畅通等工作要做,一夜的时间就很短很短的流了过去。

当我们可以放松,患者病情稍控制的时候,己是次日阳光灿烂的中午。

当走出ICU病房,可以回家休息的时候,总会在心里升起“山中才一日,人间己三年”的那种会心的感慨。这就是在ICU工作的一种荣耀体验。


好世界34

每天都和死神打交道,离生命最近也最远的地方,大概只有在那里面,才会感觉到原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脆弱得让你不敢触碰一下,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时间久了估计就麻木了吧也。


上至下知

我是NICU的医生。抢救时精神高度集中,分秒必争,大脑极其兴奋,抢救后会极其乏力,反应极差,下了班直奔家门,进家后立即躺平昏死过去,一觉想来,恍如隔世。工作是很累很苦的,有时甚至觉得生不如死。可是病人治愈出院后,随访过程中看着他们一点点长大,那种幸福感是无可比拟的。


勇敢的心201314NICU

一句话就是真累,精神极度紧张,然后还睡不好,经常有各种紧急情况发生,然后你随时都要做好抢救的准备。感觉在这里工作的孩子会疯掉啦


寒夜墨墨

我没做过,但之前我父亲因为脑出血进去ICU的时候我进去过。他在哪里躺十几天。我看到的就是病人全部都插喉的。很多病人根本是不清醒。所以觉得里面的医护人员不容易,每天要面对着比普通病房更容易看到的死亡。每个病人都面临生死考验。所以不单止辛苦还要面对太多的东西了。辛苦你们了,不容易啊


炸天晴

在ICU工作,就是在随时准备着和死神赛跑,通常是抢救连着抢救,死亡接着死亡,期间穿插着反复的谈话沟通,面对着无奈痛哭悲伤。

但医生往往不需要这些情绪,因此很多时候显得冷漠,甚至压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