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老故事:豫劇泰斗陳素真和《三上轎》的故事

梨園老故事:豫劇泰斗陳素真和《三上轎》的故事

1936年18歲錄製豫劇第一張唱片的陳素真

我從演出《三上轎》之後,一舉成名。要說起我演《三上轎》這出戏,裡邊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呢。

在過去是藝人相輕,我是老戲班第一個女演員,嗓子又好,當時那位姓劉的一看我的線條,一聽我的唱腔,他怕我學會襯他的行,說什麼也不肯把那出戏傳給我。但又礙於情面,不教點東西也說不過去,他就把《三上轎》教給了我。我母親不懂戲,再加上《三上轎》這出戏多年都沒人演過,不知道這出戏是什麼意思,母親硬是逼著我學。

在學的過程中,我逐漸反感起來,原因是這出戏是個死唱、傻唱的戲,稱之為豫劇中一出送客戲。所謂送客戲,就是好戲不演末一出,只在中間演,頭一齣戲叫開場戲,末一出叫送客戲。開場戲歸配角老生一門,送客戲歸三路配角、旦門戲。就是說你只要能把觀眾都唱走,就算你完成任務了。《三上轎》、《爬山》就是旦角的送客戲。因為當時開封早已廢除了送客戲,所以《三上轎》再也沒人唱過。就是在這樣情況下,這位前輩藝人把這出戏傳給了我。

我在學《三上轎》的過程中,雖然也覺得不對勁,當時也不敢公開反對。因為我母親脾氣很壞很厲害,一不趁她心,她就要打罵我。後來,母親就逼我上演。說老實話,當是我不敢演,我怕把觀眾都唱走了,或是唱瞌睡了,我的飯碗就被砸了。另外一個原因是,那時的豫劇唱腔非常簡單,只要能把各種板式學會四到八句,就算把豫劇的唱腔全學會了。不管以後再學多少戲,老是翻來翻去這麼幾個調門。

梨園老故事:豫劇泰斗陳素真和《三上轎》的故事

陳素真與吳碧波

為了把《三上轎》唱好,我費盡了心血,絞盡了腦汁,把傳統的、乾燥無味、單調死板的唱法,變成豫劇中沒有唱過的調門,讓觀眾聽著能有個新鮮感,能品出好聽的腔調,再長的唱段觀眾也愛看愛聽。我有了這個想法之後,就像是入魔似的,天天就嘴不離唱,唱不離嘴,就練在睡夢中還哼哼著唱。經過兩個多月的勤學苦練,我終於哼出了一套以前沒有過的新唱腔,把一出多年被打在陰山背後的冷戲唱活了。

當時,在臺上每當我唱出獨創的新唱腔時,臺下真是一句一個滿堂彩。每當我唱完回到後臺,同班的大人們就把我給包圍住了,樂隊的伯伯說:“妮呀,你是‘莊王爺’派下凡的神童啊。”就唱活了這麼一出送客戲,紅遍了整個豫東,曾被人們譽為河南的梅蘭芳。

1936年春,有個唱片社找我訂合同,要把我唱的《三上轎》灌成唱片,當時我身體突然有病,嗓子變得沙啞。按規定違約將要罰款,我只好帶著病體連續灌了兩個小時唱片。戲一唱完嗓子就全壞了。從此以後,《三上轎》我就再也不會唱了。1945年秋,我把這出戏傳授給義女關靈鳳。1949年冬,這出戏我又教給了徒弟吳碧波。之後,豫劇舞臺上唱這出戏的演員就多了。

梨園老故事:豫劇泰斗陳素真和《三上轎》的故事

關靈鳳授徒《三上轎》

現在,靈鳳、碧波都年紀大了,她們也不能登臺演出了。最近,吳碧波約我到河南密縣豫劇團,我把《三上轎》的唱腔和表演藝術原原本本地傳給了她的徒弟王香萍。讓《三上轎》這出戏永遠演下去,使更多熱愛豫劇的觀眾從中得到文化娛樂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