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在中国现代作家中处于什么地位?

惊鸿照影月下白

作为当下中国文学版图中分量最重的人之一,刘震云不是一个居身于作协体系内的专业作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是专业作家,没有拿过纳税人的钱”。与此同时,他也不是一个完全摆出拥抱市场姿态的作家,一直保持着纯文学创作的严肃立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两边不靠的人,却是当下少有的获得主流文学体制和商业文学市场双重认可的作家。他既可以拿象征长篇小说最高成就的茅盾文学奖,也可以成为冯小刚御用的金牌编剧。

值得注意的是,刘震云虽然在两套体系中都获得了相当程度的成功,他却自觉与两者都保持相当的距离。崔永元曾经问过他,参与影视创作怎么样保持文学写作的状态。他的回答是:“一年365天,一个晚上在电影圈,一个晚上在电视圈,剩下的363天在书桌前,跟书里的人物在一起。”

他被很多人称作是“中国最绕的作家”,例如《我不是潘金莲》,正文仅十几页,两篇序言却长达两百多页。而最新的作品《吃瓜时代的儿女们》,也延续了这种写法。不过在实际生活里,他却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非常不喜欢啰唆”,规律甚至单调的生活状态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跑步,上下午各写作3个小时,晚间读书休息。

他的写作风格非常鲜明,鲜明到你也可以认为他没有风格,因为全部是再简单直接不过的大白话,没有任何辞藻修饰。这是他有意为之的结果,不想让外在修饰遮盖故事本身的力量。有评论家将这种风格定义为“新写实主义”,刘震云本人并不这么认为:

“有时候评论家会说我开创了新写实这么一个方式,我说是非常不准确的。如果文学是为了反映现实,是为了写实,其实文学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我们推开窗户就可以看到。文学与现实有多远?好的小说和窗外的生活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作者的认识跟现实是有天壤之别的。好的作家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哲学家。”


何瑫

中国现在活跃的知名作家中,有两位值得我们分析一下,一位是阎连科,一位是刘震云。这两位都是知名的河南籍作家,都是从现实主义主题出发,早期作品有种强烈的现实关注,都已经功成名就,但是所走的路径却大不相同。先说阎连科,还是传统作家的路数,日常写作,发表作品,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进入学院教授写作为生,业余时间兼顾自己的写作。阎连科,近些年的成就有目共睹,他的神实主义创作观,其实说白了,是为了逃避现阶段中国作家的自我审查,选取的创作手法,用他的话解释说,他的写作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为了创造和超越现实主义。阎连科现在属于当代作家中比较敏感的一位,他的小说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2014年荣获卡夫卡小说大奖,20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名单中,赫然在列。可以说,阎连科是莫言、余华之后,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中国小说家。

再说刘震云。刘震云与阎连科走的路径完全不同,也许可以这样说,刘震云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再走阎连科这样的传统中国作家的老路,他的天赋和聪慧已经从写作跨界到了其他方面。换句话说,他看到了中国作家在新时代的曙光,他看到了中国作家也可以在写作之外寻找其他生产的方式。要知道有无数的中国作家都是找不到合适的饭碗,大部分的作家都是投靠体制,像前些年的洪峰,还在网络上控诉作协克扣他的工资——中国作家先天不足之处就在于,他始终要受制于单位和体制,这是一个金饭碗。君不见,有无数不知名的小作家为了作协的那些小恩小惠,为了一官半职挣得头破血流。但是刘震云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看到了编剧行业的兴旺,可以弥补作家的财务窘迫。换句话说,一切都是为了财务自由,只有拥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后,作家才能安心写作,但是如果受限于体制,那就意味着你要参加那些不情愿的活动,有时候还要说一些违心的话,倒不如投身到编剧行业。

中国作家中,刘恒是最早跟中国导演合作的,也是当代作家中最早有钱的作家,可惜了,后来因为吸毒,这么好天赋的作家,近些年再也没有好作品。余华的《活着》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时,余华说他拿到了张艺谋给的改变费用,好像是四万吧,余华说,他跟老婆两口子着急的不行,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不知道放到哪里合适,总觉得放到哪里都不安全。现在看都是个笑话,但是不无心酸之处。这些好作家都太穷了,靠写作无法养活自己,就算最出名的小说家,也不得不依靠学院教书来挣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刘震云的聪明就在于他跟冯小刚合作,把自己的大部分作品改编成了电影,他成为了冯小刚的御用编剧,偶尔还在冯小刚的电影中客串一个小角色。在写作的行当中,编剧大概是收入最高的行当之一,尤其是那些知名作家担任的编剧作品,靠这点,刘震云可以赢得自己的财务自由。

马未都在节目中讲了一个段子说刘震云的聪明与狡黠。说跟王朔一起参加活动,每次都称赞王朔的小说写得好,开始时候,王朔还客气两句说,不好不好。称赞的次数多了,王朔也觉得受用,就说,我也觉得我的小说写得不错。这时候,刘震云改口对身边的马未都说,你看吧,一般人,夸他三次就当真了吧。这个小段子至少可以说明刘震云的厉害之处,深谙人情世故,善于察言观色,知进退,善自保,他知道什么是对对自己的发展有利——某种程度上,刘震云就是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我绝非贬义的意义上说的,在中国的环境中,中国作家的生存太艰难了,我们很难用海外作家的标准衡量中国作家的生存状况,精明是被现实逼出来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保,只有自保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写作。无论这个人如何,至少他的小说无愧于优秀的作品。


说书人思郁



我常常把刘震云和刘恒搞混,他们的小说都很有可读性,瞧瞧他们那些牛叉的标题:《塔铺》,《新兵连》,《手机》,《单位》,《我叫刘跃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伏羲伏羲》,《狗日的粮食》……

仅从标题就可以看出,他们是一心要吸引读者眼球的。对此,有人会认为不高雅,媚俗。可是,文学和作家本应该丰富多彩,价值多元的今天,人类只能从世界得到碎片认知的今天,不应对作家苛求。

小说的茶余饭后功能决定了作家心中首先应该有读者,至于电影改编取向,更应该注意好看。当然,如果是几千年出一个如曹雪芹那样的,则没必要浪费才华,那种级别的也绝不会浪费才华,他们宁愿挨饿。

所以,第一条,你爱读者,读者才会爱你。

真心为读者、观众写作,对生活有话可说,贴近生活,你的小说、电影会有人看的,中国电影和中国观众会永远铭记刘震云的。金鸡、金马、金像、大学生、亚洲、多伦多、柏林……都曾给他和他的作品发奖。

至于说到刘震云在中国现代作家中的地位,愚以为用三个“之间”可以表达。

第一,刘震云的文学创作处于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偏于纯文学。

所谓纯文学,有些人理解为作品里一定要有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其实纯文学应该是有着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终极命题的探讨,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和立场,而是站在人类、人性的全方位角度。

第二,刘震云作品的真实性处于事实的真实和本质的真实之间。

文学创作做到事实的真实已属不易,探究和表达本质的真实则会耗尽一个作家的人生,甚或一事无成。刘震云先生在努力说着真话,和那些说假话的作家天壤之别。

第三,刘震云的写作手法在传统手法和先锋手法之间。

他的写作,基本上是传统的现实主义,但有着后现代的成分。例如《我不是潘金莲》,仅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已经不是现实主义的一本正经。

总而言之,刘震云先生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并且是一个聪明的作家,他知道犯不着将天才用尽而且无法用尽。


大悔忆智冰

刘震云在中国作家里,算是名气比较大的。当然这跟他和冯小刚的多次合作不无关系,有《一九四二》《手机》《我不是潘金莲》这些赫赫有名的电影加持,大家也早就记住了刘震云这个名字。

要论流派,刘震云肯定还是现实主义,尤其是对河南的书写。我前两天看一个关于张艾嘉的采访,因为《相爱相亲》的故事背景设置的是中国的一个二线城市,而取景地正是郑州。于是,有人就强烈建议张艾嘉看《一句顶一万句》来补补课,可见,刘震云对河南生活的书写时教科书级别的。

《一句顶一万句》讲的是中国老百姓的生存哲学,也被比作是中国的《百年孤独》,书里面有大量的河南方言,把人与人间的关系,分成“说得上话”和“说不上话”两种。简单的分类法,却让人越琢磨越觉得对头,是这么回事。无论家人,朋友还是夫妻,一旦说上话了,人就亲了。反过来,一旦说不上,就没有亲味儿了。看《一句顶一万句》是可以画个清晰的人物图谱出来的,这又很“红楼梦”,是对中国社会从微小处很全景式的展现。

另外,刘震云的作品还以幽默和荒诞见长。刘震云自己也说,中国的作家好像总是苦大仇深的,他所做的,是幽默着把故事讲完,看过的人哭中带笑,笑中也哭。刘震云口才非常好,之前有次严歌苓的新书发布会,在北大举行,刘震云本来是站台去的,结果,风头全被他抢了。现在网上也还有标题为《昨晚在北大,腹黑段子手刘震云砸了严歌苓老师的场子……》的稿子,他不是有意抢,实在是才华太盛了。他口才好,是个不折不扣的段子手,人也很聪明。

上一本书,《我不是潘金莲》里,他讲了农村妇女李雪莲告状的故事,后来经过导演冯小刚和演员范冰冰的演绎,李雪莲还成了个特别出名的女人。这个十几年求个清白的故事,也写出来官场和社会的百态,可见,刘震云是个乐于对社会现实做出反应的作家。

但刘震云自己也强调了,文学里有比生活中多的东西。《我不是潘金莲》里的李雪莲,《吃瓜时代的儿女们》里牛小丽,生活本身是把她们抛弃了的,是他这个作者把她们从泥泞里重新拉出来,把她们的心事从头至尾哽哽咽咽地讲一遍。于是,文学从被生活忽略的地方生发出来了,从生活停止的地方开始了。


徐鹏远

作家不太了解,但是刘震云写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剧本瞎编乱造,情节也是混乱,再加上范冰冰的表演也很差,所以这个电影票房不好。导致冯小刚和万达的王思聪干架。北京的作家爱在宾馆里闭门造车,我打了70多官司,也在体制内干过,我太了解官场和法院以及律师了,根本不是他写那么回事儿,瞎编。中国电影从整体上是无法抵御好莱坞。我简单说一下,好莱坞所有的电影,涉及到哪个学科,他都会请哪个学科的专家来提意见。冯小刚的电影《芳华》请什么赵薇呀王菲呀,一群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人去审片子,说好有个屁用啊!我猜票房也不会好到哪去。尊重各方面的人才,利用团队的力量,才能让整个电影行业,蓬勃繁荣发展,电影人你们好自为之吧。文艺评论家潘龙江回答完毕。



潘龙江红尘情歌创作人

这也是从这本书中透露出的信息的一种猜测,前段时间北京国际书展刘震云做的大使,刘震云在采访中依旧是看起来的滴水不漏,将自己做书展大使的主要原因说成是书展主席是他的好朋友,这其中的圆滑同这本新书的圆滑劲儿是类似的。

当然,刘震云是重要的中国当代作家,他写过很多好作品,像《一句顶一万句》确实是中国人的“孤独”,非常精彩,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他也与冯小刚合作过很多次导演,在电影圈也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是就像很多东西是双刃剑一样,“聪明”既是他能达到如今的文学高度的重要原因,也是让他很难突破中国当代文学束缚的一个重要阻力。

如果说要给目前的刘震云在中国当代作家,甚至在整个现当代作家中排个位置的话,那在中国当代作家里,阿城算超一流作家,余华王安忆莫言算一流作家的话,刘震云可以算准一流作家。而在中国现当代作家里,刘震云只能说是准二流作家。


老李有刀

我知道的刘震云,是个名作家吧,河南新乡人,北大高材生,天下无贼,1942,我不是潘金莲等,这些电影都是改自他的小说吧,他都是编剧,很有思想的,有深刻的!

但是,作为一个律师,更知道的是他的妻子,也是我们河南人,北大法学院毕业,和刘是校友,郭建梅,专职公益律师,专门免费维护妇女弱势群体权益,值得尊重,更应该获得大家的认识和认可。

2007年“全球女性领导者奖”,美国国际妇女权益组织“重要之声”
2007年“公益律师年度人物奖”,美国旧金山法律援助协会,2007年7月10日[3]
2009年“COSMO年度时尚女性大奖”,《时尚COSMOPOLITAN》杂志,2009年12月10日[6]
2010年度“西蒙·德·波伏娃奖”,与艾晓明同获,2010年1月[7]
2011年度“美国国际妇女勇气奖”

王磊律师

刘震云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一位优秀的编剧。他在做客深度人物访谈节目《星月对话》时就谈到了自己的这两种身份。

江月:从作家到编剧这两种角色的转换,您是实很得心应手吗?还是也有一个逐渐推敲的过程?

刘震云:是一个好作家,因为我是科班出身嘛。小说,我是懂的,但电影剧本的话,我不懂,所以现在有时候说我是一个好的编剧,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这个剧本的话呢,是另外一门科学。其实编剧比小说的作者的话,写作起来还是要困难,因为小说它可以无边无际,可以漫山遍野,对,可以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但是电影的话呢,就是两个小时,或者一个半小时,要把一个故事讲的特别地出彩,放出异彩,那确实的话需要很大的功力,因为小说跟剧本最大的区别,剧本它要求速度,我曾经说它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就是要不断地往前走,就是川流不息,而小说它像一个大海,最擅长的是心理描写,就是这个人这个事这个情节这个细节是怎么来的,但是电影的话,这些全没有,它要求的就是动起来。就是对速度要求不一样的,包括人物方面的选择,故事方面的选择,都非常非常不一样。


星月对话

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一批先锋小说的作家,比如马原,洪峰,莫言,扎西达娃,刘索拉等。

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文坛上又涌现了一批新写实主义小说作家。作品特点是不含主观色彩冷静(零度感情)地以白描形式反映生活的原生态。刘震云当时是这类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有 单位,官场,一地鸡毛等。


MikeYang115781296

成绩有目共睹,地位吗,不好说。文化人讲圈子,不,不光文化人,我们身边几个弟兄还老唱我们不一样呢😄。王朔,冯小刚,刘震云,马未都等等,你见过他们吹捧过莫言,阎连科吗。我没见过。见的最多的是他们的互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