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文/盧世偉


在特別冷的冬天,召喚特別深的孤獨。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華語樂壇有一個很特別的重要獎項,叫華語音樂傳媒大獎,這個獎項最特別的地方就在於,它的所有獎項都是由資深樂評人和音樂人以當面開會的方式討論評選出來的,而作為評審成員之一,我還知道,其實它最最特別的地方,是在於幾乎每個獎項都是由這些評委們“吵架”吵出來的。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我還記得2014年的第14屆華語音樂傳媒大獎的終審會上,我就曾為了一個新人女歌手跟其他評委大吵,這個新人女歌手叫劉思涵,2013年她推出個人首張專輯《擁抱你》,經過層層推介評選,最終和其他四位新人女歌手一起入圍了2013年度“最佳國語女新人”的獎項。最終劉思涵是怎麼戰勝其他四位女歌手的,大抵是因為最後我嚷嚷了一句:“其他四位女歌手也都很優秀,但她們都是偏獨立偏小眾的類型,各自在自我的領域裡可以非常出彩,但只有劉思涵,以她的唱腔,以她對多種音樂類型的駕馭能力,她是可以跳出自身的小圈子,在更大的市場範圍,甚至在國際視野中與其他歌手一起較個高下的。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是的,我就是這個觀點:在當下這個音樂時代,能把音樂做的很有個性並不難得,但在個性的前提下,仍能把音樂做得很有基準很顯功力的,反倒非常難得。劉思涵顯然就是這樣的歌手。

劉思涵在歌壇最初的亮相,就是在一個很特別的節目當中。那是在2011年,草根選秀基本上已經到窮途末路之際,卻在一個幾乎處於影響力末端的青海衛視迴光返照,綻放出最後的一抹光彩。那年,由出身於湖南衛視的新銳導演馬力執導的青海衛視音樂選秀節目《花兒朵朵》第二季,意外成為當年綜藝的一匹黑馬,再創選秀節目的收視熱點與討論高潮。這檔節目的成功,很大因素就在於這一年的選秀湧現了一批真正具有出色演唱水平的女孩,如今回頭看來,那一年的《花兒朵朵》竟有些《中國好聲音》預熱版的意思。這一年的《花兒朵朵》最特別的地方還在於,幾位中音特色顯著的選手都最終殺入了決賽,並且表現突出,這當中就包括唱法國香頌的劉思涵,唱爵士的劉艾迪和被人譽為“神婆”的黃夕倍,令這一屆的節目音樂品質和品味大大提升。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但劉思涵在比賽中還是有些可惜和曲折。最初她一直和風格比較類似的劉艾迪殺得難解難分,最後止步於十強,只拿到第十名,卻又在決賽前夕意外復活殺入四強賽再戰,最終還是在PK中輸給了民族特色的選手和秋香,成為年度第四名。

那時候的劉思涵之所以特別,一方面是在於她看起來根本不像是一個屬於舞臺的人,怎麼看都像一個家境不怎麼好的鄰家胖小妹(後來她的父母吐露說她之所以會那麼胖是因為“長的胖就不會早戀”),另一方面就在於當她一開口,竟然撲面而來名媛的高貴氣息,音色圓潤飽滿而透著珠玉一般的光澤,演唱起法國香頌來口音純正,從容而雅緻,令人心生陶醉,這也是在那個年代的選秀選手聲音裡很難聽到的氣質。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花兒朵朵》之後,劉思涵順利簽入種子音樂。2013年又再度參加了另一檔選秀節目《中國夢之聲》,晉級全國12強,之後還代表《中國夢之聲》參加了當年的《直通春晚》亦晉級了十強。

但劉思涵也顯然不是任何電視選秀節目最終會相中的人選,她的魅力,更多的還是體現在聲音作品裡。而且特別的是,雖然她最初驚豔大家的是法國香頌類作品,但她的音色卻是偏冷調的,不像眾多香頌歌手那樣洋溢著午後陽光的氣息。但她的冷又不是那種刺骨蜇疼的冷酷冷冽,就是帶有一絲冷落,一絲悲涼的清冷,就像她首張專輯《擁抱你》那首被很多人翻唱的《走在冷風中》,她的聲音就是這種走在冷風中抱住雙臂的感覺,或者是涼涼夜色中的一襲清月,看似很遠,卻又很貼切地在臉上,有些清冷,卻又很明亮地眼裡,很像人群中那種天生孤單落寞的人,並不離群索居,卻又孤芳自賞,一種鶴立雞群的感覺。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沒錯,劉思涵的聲音中就是有一種天生的孤獨落單感,卻又帶著理性冷靜的色彩,在感情世界裡一直屬於可(以與人相)遇而不可求(得結果)者。

就像她第一張專輯裡的那首《聆聽者》唱的那樣“親密得日夜不分卻不算是戀人/陪你一起走過一段感情起承轉合/要是說出藏在我心裡的微弱心聲/有沒有可能反而變成陌生人/我就當你稱職的聆聽者 至少擁有資格/給我一個角色賴在身邊 就很知足了”。而放眼當下的都市洪流中,有多少人不是在最熱烈的人群中仰望著人生,回身就在最清冷的孤獨裡看清了自己?落單時,如果正好聽到劉思涵的聲音,難免都會心頭一凜,迅速認清自己的處境,於是不再沉溺幻想,然後更緊的抱住自己雙臂,自己給自己一襲愛惜的暖意。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如果說第一張專輯《擁抱者》中的劉思涵還在試圖著尋找可遇中的可求,而今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不特別的很特別》中,劉思涵乾脆徹底放飛了自己的孤獨。

整張專輯連貫的聽下來,很有些孤獨者的醒世錄的意味:孤獨者多都是以為自己遇到了一個《不懂愛》的人,都是“在深夜一個人睡不著的空洞 在訴訟”,漸漸在一次一次的痴心錯對中眼看著自己“變成溫馴的人質被《寂寞綁架》,在溫室裡 安靜地腐化”,發現自己的一腔熱切不過是參加了一場情感的《淘汰賽》,而且還“只能在等候區徘徊”,卻又總不死心,覺得“就算為我填色的人躲起來,躲在我的視線之外,我信他存在”,直到被失敗折磨成一個《病人》,逐步意識到“同病相戀的人不少,當時做過彼此的安眠藥,後來我撲空懷抱,才發現醫者不能自醫, 多可笑”,才承認自己的失敗,“完全是個錯,她只是會造成惡果,不幸的是現在這模樣,她是我”;終於決定還是要做回自我,“我不想跟著大風吹,我只願跟隨我的感覺”,做一個《不特別的很特別》,漸漸感覺到“一個人過好像也沒什麼不妥”,然而誰又天生甘願孤獨?落單的最初,誰的心裡不是還存著修煉更好的自己的執念,仍在心有不甘地《等著》,“我要夠獨特,讓他能在人群中找到我,那個人在等著更好的我,讓所有等待值得”,仍把落單當成是戀愛的《起承轉合》,最終還是認識到自己其實就是一個“孤獨寂寞後的失敗者”,“我已經用完所有的不安,卻拼湊出一個絕望的片段”在最後一次親手狠狠地告別之後,進入《消失日》,“就當作彼此沒有過這回事,讓我們一起消失”,承認“你是我奮不顧身的執著,帶給我萬劫不復的折磨”,在最終放開手之後,才發現其實我就是你致我於孤獨的《同夥》,而孤獨,才是我們一生的同夥。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多麼流暢的孤獨啊,雖幾經起承轉合,結局仍是孤獨,而認清誰是同夥,甘願與孤獨為伍,才讓自己終於活得“不特別得很特別”。劉思涵就這樣用自己天生帶孤獨感的聲音,為我們敘述了一段孤獨的歷程,也是一部孤獨的史詩。

她的聲音很適合聆聽,聲音裡的她又很像一個聆聽者,她在講述自己經歷的孤獨,又像是在聆聽每個人心裡的孤獨。孤獨的人其實都一樣,都沒什麼特別,只是都太孤獨了,總以為孤獨就是全世界只剩下了自己一個人,聽到這樣的歌聲,才發現在孤獨中我們其實並不孤獨,於是就這樣,劉思涵就帶著我們潛入了孤獨的人群深處,併成為其中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劉思涵特別的也不只是她的孤獨音質,還在於,她能把孤獨的音樂做的很特別,孤而不獨,哀而不傷。

當然這也緣於她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同夥,戴佩妮,劉思涵的兩張專輯均由這位華語樂壇公認的才女擔任製作人。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而在這個很特別的構架當中,劉思涵聲音的表現形式和表現力也被層層拓展,雖然在編曲的整體構架上,戴佩妮主要選用了北歐曲風的氛圍來營造孤獨那種冷冽和疏離感,而除此之外,專輯中還加入了更多搖滾的因素,從抒情搖滾、電子搖滾到三拍搖滾來提升整個孤獨的調性和分量感,從而也激發出劉思涵聲音裡的爆發力,同時還有復古的快板來中和整張專輯的情緒氛圍,從而讓整張專輯的情緒表達更為完整也更富邏輯性,同時也更符合劉思涵本人的年齡感。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於是你會覺得,劉思涵的這張孤獨聽起來很熟悉,聽下去就很特別了,聽完了反倒迷糊了,不知道這特別的是孤獨,還是劉思涵。

或者,他們本就是同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孤獨的人並不特別,劉思涵只是一個很特別的同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