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我们常说,因为一座城而认识一个人,又因为一个人而怀念一座城。曾经生活过的城市,会留在一个人的记忆里,融进一个人的生命中,就算时间隔得再远,也不会忘记。

今天,博库君就带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肖复兴先生记忆中的老北平。肖复兴先生将他记忆中的老北平写进了《我们的老院》这本散文集里。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即可免费在线阅读~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文 | 陈玉成

/

这是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四合院,坐落在北京城前门楼子东侧一条叫作西打磨厂的老街上,旧为始建于明末清初的粤东会馆之一。街旁的高台阶上,有两扇黑漆的木门,略显残败的身影,依稀可见历史留下的斑痕。

以坐北朝南正房为中心的三座套院,与大门和影壁遥相呼应。中院里种有三株老枣树,到了秋天,结出的枣如红红的小灯笼般缀在枝叶之间,引得馋嘴的孩子们追逐嬉闹。后院则有东西两块花圃和一架葡萄架,夹道里面种着两棵桑葚树。老院一溜儿东厢房,足有十五间之多,居住着各种南来北往的新邻旧坊。足有五六米长的宽敞过廊外,则是青砖铺就的长长甬道,笔直而悠长。恋爱中的少男少女走在上面,常常会引来人家窗前的好奇张望……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当已步入暮年的肖复兴站在老院的门外,六十年前的故园已被阻隔在现代城市文明的边缘。落日的余晖照在老人的脸颊,院中老槐树的枝影透过院墙打在地上,浮生若梦却又宛如眼前。记忆里的京城早已换了另一番人间,曾经的故交此时也已多半零落。

一生丛脞飘摇,人事浪淘。人近黄昏,那些斑驳岁月里的故人故事,那些早已沉睡在心底的旧年心绪,再也遮掩不住,不断催促着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这座《我们的老院》。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01

自1947年出生至1968岁前往北大荒插队,“我”在这座老院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二十一年时光。少年人的心底最是纯粹、最少羁绊、最无杂垢,自然也最令人们在怀旧之时难以忘怀。

“我”们可以在中秋节之前猴子似地攀上枣树疯玩疯闹,再遵守老人们留下的规矩,端着脸盆给各家各户平均分配“战利品”,即使对落难之人也毫不避讳,无需理会自家大人的世故心思(《三棵老枣树》);

也曾为品尝一下无花果的滋味,夜半之时潜入隔壁老人们的屋里偷嘴,而不惧回到家中的一顿好打(《无花果》)。

“我”们可以为了给弱女伸张正义,设计大战“小脚侦缉队”的老太太(《水房前的指甲草》);

也曾因为年少的懵懂无知,而在动荡的年月里不能理解自己最亲的家人(《父亲》)。

作者娓娓道来的老故事,是人间烟火气十足的,那些发生在其间的悲欢离合,超越了空间与时间的代际,如同你我父辈的往事一般可亲可敬。

尽管这个时代,物质生活水平依旧匮乏,但这里的人们却始终可收折中国最传统的为人信条与社会道德,愈是艰难愈能相濡以沫。“我”们则能在大人的羽翼庇护下,度过人生最纯真的一段时光。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02

可这种平静的生活,终被定格在作者十九岁这一年的记忆里。

上世纪中叶,天下鼎革的时代,英雄人物风云际会之日,却往往也是小民百姓不知所终之时。在历史的大势面前,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夹带着自己的仓皇昨日,匆忙地走进今天这个风云激荡的岁月,却不知明天的路该迈向何方。

在老院这座平凡的所在,许多人的经历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波诡云谲。这一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无情地撕开了人们心头的那道口子,将曾经暗藏人们心底鲜为人知的神秘往事曝露于日光之下。

《鼻烟壶》里的老孙头只因留洋归来便被视作美国特务,连装鼻烟的奶粉盒子都被视作了潜藏炸药的作案凶器;

《罗宋帽》里的老梁,只因开过一家小绸布店,置办过一间小四合院,娶过一个小自己十几岁的妻子,便被视作“牛鬼蛇神”扫地出门遣返回乡;

《槐花祭》里的毛子妈与泰山永少掌柜在生活困顿之际的结合,也被视作“流氓”“破鞋”,遭受惨无人道的折磨毒打……

如今,这段非常岁月里的其人其事已经变得了无痕迹,作者却要在被掩埋的历史中,打捞属于老院的一段集体记忆。肖复兴说:“记忆,虽然不是历史,但是,

历史的消失,往往是记忆彻底消失之后的事情。

一个人的生死离合终究是无力的,一个人的悲欢苦乐也许很难引起普遍的共鸣,但当着一群人的命运连在一起,便是我们这个民族历史的一种缩影,是任何人都无法删改的公共记忆。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03

尽管如此,作者却并未用暴戾激愤的心绪控诉这场动荡强加给生活的苦痛。正如《冬之旅》中,陈其骧对老金提出的疑问:“犯罪的人不可饶恕,不肯饶恕是不是也是一种犯罪?”

作者在《我们的老院》中给予了这样的回答——追忆昨天的苦难,不是为了在心底种下仇恨的种子,而是希望以宽容之心化解人情的芥蒂。老眼厌看往来路,流年暗换南北人。

在时光面前,老院的颓败不过是流年投射的一缕微弱的光影,光影之下,曾经熟悉的人们早已漫漶不清。作者以宽容平淡的文字复原了这处逼仄狭窄的生活空间,以及生活在其间的无数普通人的离合悲欢。对于那一段曾经的伤痛,却始终不怨不艾。

作者把心底所有的宽容与谅解都赋予了逝去的往事,和那些陪伴过自己或伤害过自己的人们,却唯独不肯饶恕犯下过错的自己。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对于自己的父母,作者孝心殷殷。步入青春时代,“我”与弟弟心中心中念念在兹的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对于曾做过国民党少校军官的父亲,始终无法释怀,为此而将年事已高的双亲无情地抛在家中,前往远方追寻革命的前程,而父亲病故之时,自己却远在天边,以至抱憾终身。

在《母亲》《父亲》两章中,追忆起忠厚善良的继母三十七年的养育之恩,与谨小慎微的父亲一生劳苦却难为子女理解的遗恨,作者数度垂泪,写下了这样的语言——“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没有她,便没有我的一切。对比她,我所写的那些东西,都可以好不足惜地付之一炬。”“父亲一直在我心里,不仅是一个念想,一个回忆,更是一根刺,刺痛了我的心,永远无法从心头拔出。”

04

在摇摇晃晃的历史的裹挟下,“我”在老院里的日子走到了分别的尽头。读书至此,不免联想起大观园里的群芳流散。

十多岁的一群少年子弟在经历了一场梦幻、迷离、躁动不安的青春之后,终不免风流云散。迎春远嫁,惆怅之中的宝玉悲吟《紫菱洲歌》:“古人惜别怜朋友,况我今当手足情。”少年肖复兴在与最亲的姐弟与玩伴离别之时,想必也是这般心绪吧。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离开老院之后,“我”以知青的身份只身来到“北大荒”。虽有这种种牵挂与不舍,“我”却以为离开了老院,未来的日子总是充满光明、自由与更多未知的可能的。

“我”以为我可以逃避此处弥漫着的悲凉与压抑。却不知,老院的根脉早已渗入骨髓,这种牵挂注定了“我”无论走出多远,终究还是要回到原地,这才是属于“我”的地方。

只是不曾想到,数年之后再次回来,老院已经更老了,镜中衰鬓,白头残年。处急剧变迁的现代城市文明,再一次粗暴地改写了老院的面貌,拖曳着老迈的北京踉踉跄跄地步入新的纪元。

各种建筑的消逝与重塑,每天都在这里以不同的形式轮番上演,四百多年历史的老院在这座新城显得是如此格格不入。院外的石阶与街道在风雨的侵蚀下破旧不堪,院中的旧舍早已整齐划一地换做了灰瓦红柱的新房,而“我童年与少年的记忆也一起被挡在里面了,里面已经完全被拆得一片凋零”。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老院没有倒在历史与时间的面前,而是毁在了后世子孙的手里。面对家园的残败,作者曾经感叹:

“现在,我却发现有些陌生,许多记忆,丢失了历史身份一样,显得是那样的不可靠,不真实,而有些虚妄似的,让我的心里产生了彷徨和迷惘。我才发现,在强大的现实面前,历史,哪怕再沉重的历史,有时也显得无能为力。 ”

-END-

本文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今日荐书

《我们的老院》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推荐:作者以朴实平和的文字,讲述着自己童年的无忧时光与青少年时代的阵痛与迷茫,同时也纪录下了那些发生在院子里的喜怒哀乐、苦痛与忧伤。读者也得以在这个微小的生活空间中,窥见一个时代普通国人的生存风貌。该书故事曲折,情节生动,可谓是“一代人的历史记忆,一代人的心灵史”。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下载“博库图书馆”APP,即可

免费借阅~

这本“2017年中国好书”,带你进入正在消逝的市井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